曹滢
【摘要】文化纪录片在推动华夏优秀传统文明普及、传承及发扬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瑰宝,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维系着中华文明的血脉,从古到今,薪火传承,生生不息。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基本标志和重要的传播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漫长的华夏文明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承载着传达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等重要功能。汉字类文化纪录片的叙事风格和传播方式在不同时代下有着不同的特征,通过对汉字纪录片的鉴赏与分析,力求探寻汉字文化纪录片在新时代的创新范式与表达。
【关键词】汉字文化;微纪录片;叙事方式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0-0052-04
汉字纪录片通过对波澜壮阔的汉语言文化发展史的呈现,勾勒出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展现璀璨的中华文化。文化纪录片《汉字五千年》详细地展示汉字产生、演变以及发展等过程,从阐述汉字的文化内涵展开,横贯古今、跨文化对汉字和汉文化进行诉说,激活和唤醒国民精神深处的文化记忆。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纪录片的叙事和传播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文化类微纪录片通过简洁凝练的视听语言传递著中国故事,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在短视频时代,微纪录片以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制作周期短、受众群体广、传播效果强等特点,成为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发展的新形势[1]。微纪录片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汉字主题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通过言简意赅的叙事方式和诙谐幽默的视听语言诉说汉字文化,传播中国故事。
一、汉字纪录片的文化价值
汉字凝固和表达了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和精神,显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汉字纪录片通过对文字的讲述诉说着汉文化,解密中华文化密码,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一)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持续稳定发展且历久弥新的文字符号系统
“自源”文字,指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在地理和历史没有相互联系的地区,各自独立发明记录自身语言的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并且这个系统在一定区域内得到较长时间的应用[2]。在世界文字发展史的进程当中,其他“自源文字”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只有汉字从产生一直延续至今,没有发生历史的中断和根本的改变。
历史是遥不可及的,但华夏文明因为汉字才可以追溯文明,保持文化的鲜活。古老汉字符号为中华文明保存火种,使得历史可以记载,文化得以传承。
(二)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汉字有记录语言、传达信息、交流思想和审美价值等功能和意义。
第一,汉字具有统一的功能。作为华夏文化认同的根脉所在,汉字对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文字在中国的文化发展被地理上重重障碍所分割的情况下,成为促进中国文化统一的有力的因素”[3]。汉字是维系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纽带,公元500年的南北朝时期,彼时的中原地区政权混乱,正是孝文帝依靠文化改革、文字统一,使得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了结束内乱的力量。
第二,汉字有维系、传承的功能。汉字连接历史、传播文明,记载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正是因为汉文字独一无二的文字系统,才使得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献记载和中华文明得以完整延续。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情绪。公元8世纪到16世纪的中国尽管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广大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汉字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一致的人民心灵凝聚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第三,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独特的靓丽风景。正是汉字的历久弥新,令中华的文化也延续至今,连绵不绝。语言和文字承载着文明与文化的发展延续。汉字中所包含着具象、隐喻和会意的东方思维哲学,是华夏文化及其传承的内涵。在漫长悠久的岁月里,汉字的形体虽然屡有变异,但却一脉相承,记录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演变与光辉历程。
二、汉字纪录片叙事风格转变
纪录片强调镜头语言所传达内容的纪实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主要以叙事和说明为主,注重影像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受众细致讲解某一内容和元素,将主题内容深入阐释,娓娓道来。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使用媒介习惯的变化,短视频应运而生,纪录片创作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微纪录片由此诞生。微纪录片所体现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短、精、快”。在短视频时代,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纪录片,微纪录片自身存在明显的优势,并成为快节奏时期重要的纪录片形式。“微纪录片天然具备传播与营销属性,是纪录片发展的新路径、新突破。”[4]从传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到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叙事风格和传播方式的转变呈现出潮流化和年轻化趋势,是汉字纪录片的创新探索。
(一)叙事时长变化:从鸿篇巨制到浓缩精炼
传统纪录片以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为主,传播科教人文知识,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属性,影像的叙事节奏较为缓慢,通常以几十分钟为一集进行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诉说。历史文化类纪录片通常贯通古今,以宏观历史和文化发展为切入点讲述中国故事,往往呈现出鸿篇巨制的特征。《汉字五千年》跨越整个世界、纵横千年来探讨汉字内涵,在八集纪录片中展现汉字魅力,通过“人类奇葩、高天长河、霞光万道、内在超越、翰墨情怀、天下至宝、浴火重生、芳华永驻”等主题,勾勒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通过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生动描绘出一副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卷。
微纪录片最明显的特征是撷取精华、简约叙事,“短、平、快”的传播方式更符合当下短视频时代快节奏、碎片化特征的传播生态。汉字类微纪录片以年轻态的叙事视角对深厚的汉字文化开启了探索之旅。《“字”从遇见你》通过对汉字的解构,用板块化的形式设置建构内容。每集讲述一个汉字,以简短和通俗的方式呈现汉字文化,传递文化价值。微纪录片的时长相对较短,内容呈现精简化特征。在讲述“象”这一汉字时,从甲骨文到大象活动轨迹,从“豫者大象也”到中原文化,把河南电视台台标、豫剧、豫菜、河南省博物院等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集制作精良、简洁凝练的微纪录片。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每一集用短短五分钟的时间把文字与历史文化串联起来,以精炼的表达方式展现着汉语言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
(二)叙事视角变化:从横贯古今到以小见大
传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采用历史和现实串联的叙事视角,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汉文字文化的精髓,在八集纪录片中将汉文化内涵和深蕴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久远的汉字与文明,苍劲有力的甲骨文、端庄典雅的金文、定型修饰的小篆、飘逸狂放的草书都从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到观众眼前,激活和唤醒现代人的情感与记忆。
在融媒体和短视频时代下,受众接收信息时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使得微传播快速发展。微纪录片有着制作周期短、传播速度快、多平台传播等特征,更符合当下用户的观看习惯。微纪录片由于呈现内容时间短,无法讲述复杂的叙事,故微纪录片大多选择小切口进入主题,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对某一元素展开叙事。微纪录片所选案例由于时间和自身结构限制,通常会选择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例子加以诉说。对于历史悠久且有着浓厚文化积淀的汉字文化,《“字”从遇见你》每一集选择一个极具意义、有内涵、有深蕴的汉字进行故事讲解。以第一集讲述的“中”字为例,从甲骨文讲到河南方言,凝聚文化原点,梳理汉字漫长的发展脉络,无不彰显出汉字文化、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微纪录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精炼叙事模式获得快生活节奏下受众的青睐。
三、汉字纪录片传播形式转变
全媒体、融媒体时代的媒介具有多级性、复合性、双向性等特征,纪录片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在传播方式上必然会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变化而在传播模式上进行创新探索和转变。
傳统纪录片核心资源大都集中在电视台,而在融媒体时代,受众获得内容和知识的渠道增加,跨媒介传播成为常态。传统主流媒体同时也创新制作理念与营销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一)传播渠道多样化:从权威主流媒体到多平台传播
随着时代的跨步发展,受众的综合欣赏素养、欣赏视野以及欣赏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艺术”本身也逐渐褪去了华丽高雅的光环,趋向于大众化、平凡化、简约化、综合化,由此使当代的艺术创作与鉴赏逐渐摆脱了过去精英化、贵族化、小众化的文化格局,加快了大众文化艺术传播的进程。微传播时代特性决定新媒介的产生,从而诞生手机传播的形态特征——“微”。微现象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应运而生,体积小、篇幅短,浓缩精炼的内容更符合手机传播。手机功能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方便了人们对空闲时间的支配利用,时间碎片化也决定了手机媒体内容的片段性。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方式单一的局面,强调传播过程中的交互性,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成为必然,微纪录片因此有了良好的传播平台与传播环境。
在传统传播模式中,纪录片主要以主流媒体的宣传和播出为主。在全媒体语境下,传播模式主要以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为主,借助多媒介、多领域的传播方式,打造新的传播格局。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取传统媒体和主流媒体之长,首先在央视主流权威媒体平台进行播出,积累受众,后又联合网络媒体平台全方位播出,通过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哔哩哔哩视频网等网络视频平台进行二次传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微纪录片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效果,同时也吸引观众参与纪录片相关话题讨论,在平台上积极引导观众分享观看微纪录片感受,带动观众参与汉字故事解读。
(二)传播方式便携化:迎合受众碎片化时间
随着碎片化时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短视频凭借体量轻、娱乐性、社交性、碎片化等特点成为媒体平台传播过程中的必然选择。短视频凭借其全新的叙事方式、创新的视听表达、内容感染力强、传播形式便携等特点成为当前国人最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依托短视频潮流,文化类纪录片与短视频形式尝试融合取得良好效果,《故宫100》《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史类微纪录片掀起了文化的热潮。
传统纪录片的传播方式限定了受众接受信息和内容的时间与空间,在观看纪录片时需要较强的仪式化。微纪录片则迎合了大众的“微传播”“微协调”方式。手机终端的应用虽然有着明显割裂受众接受时空的现象,但通过社交网络赋予接受者自由协调时间、地点的能力,使受众可以运用移动媒体对纪录片进行碎片化接收。微纪录片由于本身内容体量较小,允许受众在各类碎片空间和时间内观看一部结构完整的纪录片,更符合当下融媒体短视频时代影像内容的传播方式并迎合受众的接受信息等习惯。汉字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每集五分钟,介绍某一汉字的深层意蕴。以第二十集“丝”为例,以中国在古代被称为“丝国”开始,从甲骨文的六个圆圈被串成一条线的字形到制丝工艺,从全球化货币到帛书,从贸易全球化到各国争相仿制丝绸……纪录片用精炼的解说词、相得益彰的画面以及幽默诙谐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丝”的魅力和汉语言文字深厚的内涵。汉字微纪录片正是用一个个微小的笔触勾勒出中华文明的经纬。
(三)互动传播:营销方式年轻化、潮流化
传统纪录片主要以权威媒体为播放渠道,主流电视台的播放和宣传对传统纪录片有着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深耕高品质内容,制作和播出众多高口碑纪录片,深度挖掘中华文化宝库,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优质文化类纪录片数不胜数,《汉字五千年》《“字”从遇见你》都是央视出彩的纪录片。
微纪录片在实现跨媒介内容共享的基础上有着明显的传播形式便捷性和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特征。微纪录片是迎合新的传播环境的产物,注重通过崭新的传播方式满足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媒介融合为纪录片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支撑,《“字”从遇见你》在主流权威媒体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后,在咪咕视频和B站等流媒体进行播出,实现了从权威传播到日常化传播的转变。《“字”从遇见你》自播出以来,收到较好效果,在第一轮央视播出时期,整体观众规模超过1.06亿人次。通过媒体平台的互动交流,促使影视内容深入受众心理,以更好地实现情感共振。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微纪录片提供了多元的传播渠道、评价及讨论渠道。由CCTV纪录创办的微博话题#字从遇见你#、#汉文字创造时有多萌#、#古汉字动起来有多萌#等话题阅读量达4.2亿次,“一支毛笔的制作过程能有多精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运用新媒体平台的多方位、全方面宣传等特性加深受众对纪录片的印象,唤醒文化记忆,增强受众对汉文化和汉字的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
四、结语
微纪录片作为互联网语境下新的传播形式,应有效的、全面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文化历史类纪录片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短视频相结合的创新表达方式为汉字类主题纪录片内容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如何迎合当下观影习惯,以年轻态的叙事和传播方式发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继续思考和探索的。在注重文化自信的当下,纪录片更应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表达。
参考文献:
[1]何苏六,李宁.2012中国纪录片行业盘点[J].电视研究,2013(4):11.
[2]黄德宽.书同文字 汉字与中国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11.
[3]张再兴.文字中国汉字的功能[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4]陈瑞瑞.融合新生态下微纪录片发展的三大转向[J].传媒,2022(07):76-78.
[5]王帅臣,李凤兰.汉字类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的年轻态叙事策略建构[J].电影评介,2022(18):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