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的发展困境与路径

2023-10-04 04:41赵芳芳丁菲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困境

赵芳芳 丁菲

摘要:双高计划将扶持一大批優秀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壮大,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列入国家“双高计划”的涉农类职业院校,文章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学生就业情况、教育经费状况及国际化办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学院应通过设置新兴涉农专业、强化“双师”队伍培训、激发学生“双创”活力、多主体筹措办学经费、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等措施来克服发展困境,以其实践经验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促进涉农高职学校建设逐渐进入改革深水区,探索助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路径。

关键词:双高计划;涉农类高职院校;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413

基金项目:中职教师应用混合式教学研究(SZUNDZH2021-1161)。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path of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eight Program": Taking Hena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o Fangfang, Ding Fei

(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al Educational,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Abstract: The "Double Height Program" will support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ajors to take the lead in developing and expanding, Hena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only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 in Henan Province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Double Height Program". The article took i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 brief analysis of its professional setting, teaching staff,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educational funds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school running, finding the problem. It is also proposed that under the backgroud of the "Double Height Plan", the college should overcome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by setting up emerging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double teachers" team,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student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raising school funds from multiple subject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laying an exemplary role with its practical experience, it has pushed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to the deep waters of reform, and explored beneficial ways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double height program,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lemma, path

2019年4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1],对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发展路径都提出了要求。2019年12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公布了首轮双高院校的名单,河南省有6所高职院校入选,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名列其中,是唯一的一所涉农高职院校。涉农高职院校因农而生、因农立命,长期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类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不合理;办学经费投入主体单一;师资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有待提升等。涉农高职院校作为双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涉农院校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国际化办学等,对农业类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1952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建成落地,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学院涉农专业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宜人,现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院一直以来都秉承举农字旗,走强农路,育新农人的办学理念,为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现中原粮仓到世界餐桌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文章以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发布的2018—2022年的教育质量年报为统计来源,分析学院5年来的办学状况,对标“双高计划”的要求,分析发展困境,探求发展路径。

1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发展困境

1.1 专业设置基本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但新兴涉农专业欠缺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目的,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在设置专业时遵循共生与互补的原则,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需求[1],构建了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的专业体系,促进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学校共开设专业(方向)50个,其中招生专业44个,涉农专业有19个,占比达到43.2%,具体情况见表1。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被立项为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被立项为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资源库被立项为第二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提升了涉农专业对经济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不断完善涉农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探索建立良好的涉农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保障涉农专业建设,这些涉农专业已经为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已经成为河南省涉农专业建设的领跑者。但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手机变成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直播带货成为新的农活,新兴涉农专业的设置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中提出涉农高校应依据引导性目录开展新兴涉农专业的改革实践,结合时代特征,探索建设面向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生物安全等农林产业发展前沿的新兴涉农专业,为新农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但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目前并未开设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治理等相关的新兴涉农专业。

1.2 “双师”数量基本达标,但师资质量有待提升

学校现有教职工1 200余人,其中碩士学历的师资比重从2019年开始在不断加大,“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3.2%(见表2),基本达到双高建设的数量要求。近几年,学校教师服务区域产业提质增效的能力和积极性也得到较大提高,为区域的高端产业和产业的高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借助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成立了“三农”专家服务团,从指导农户种植到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不仅如此,专家学者们还负责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的试验,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建立涉农专业知识库,助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字在“高”上,不仅在行业内有权威,还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教师队伍要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既要有学校的教师,还要聘请各行业领军人才、能工巧匠兼职任教,弥补实践知识的欠缺。当前高职学院的教师队伍的质量还存在问题,一方面因实践平台的不足,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提升,还有教学任务繁重和家庭责任也成为阻碍教师实践技能提升的两大障碍,还有企业的艰苦培训条件和教师的自我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2]。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职后培训也要加强,从2020—2022年的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可以看出,外出培训的教师占比仅有1/3,不仅如此,高职教师的培训还面临着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传统的讲座、报告会的形式居多,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很多培训仍然采用线下的方式进行,覆盖面较低。

1.3 毕业生就业率逐年升高,但自主创业水平相对较低

根据2017—2021年的就业率显示,这5年就业率在不断攀升,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数据见表3。以2020年为例,学校克服疫情影响,一方面在网上开辟学生求职平台,为就业困难群体1 652人发放求职补贴330.4万元,开展系列学生就业帮扶活动,效果显著,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6.58%。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工作获得国家级奖励,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就业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进行提质培训,获得第六届“互联网+”赛事河南省唯一的金奖,填补了河南高职高专金奖空白,受到省教育厅领导高度肯定。

以上数据显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该院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培训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创业意识、掌握就业创业有效技能。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许多教学管理工作尚未完善,并且在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内占比较低,以至于未能形成专业化、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另外,许多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创业意识。一方面,在学习期间没有对就业创业这一问题进行过多思考,到了毕业阶段就极易陷入迷茫无措的状态,甚至可能产生诸多不良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在于对就业创业知识掌握不足,对国家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充分,从而很难实现有效的就业创业准备。

1.4 教育经费总量基本满足发展要求,但投入主体单一

为了缓解高职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规定“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 000元。”[3]从2017年开始,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都高于12 000元,能基本满足每个学生的培养消费和发展需要,具体数据见表4。2019年,学院入选“双高计划”以来,办学经费也在不断攀升,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足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之大、重视程度之深,详细数据见表4。但是,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十条的规定背道而驰,即“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3]。这就是说,应该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三方共同负担高等教育的成本。现在,公办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教育事业、科研事业、其他收入等。又因为家庭负担过重、社会参与意识不强,高额的办学成本就只能由国家来承担。这样不仅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的发展。

1.5 国际化办学小有成绩,但办学水平有待提升

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是“双高计划”的工作目标之一,国际化不仅是重要的建设内容,也是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国际化最为活跃的主体之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留学生教育”、“走出去”办学等活动[4]。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近几年都在积极开展促进教育国际化的活动,2017年,学校分别与韩国和西班牙的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18年,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韩国庆一大学共建留学培训中心;2019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加强与非洲、中亚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2020年,学校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与北京唐风国际教育集团、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等机构,就加快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参与国际教学标准制定等开展合作;2021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指派教师参与由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联盟(AVEA)的IST(international skills training)线上技术与职业教育国际认证培训,并获得证书。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国际化办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题,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也对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带来了巨大挑战。比如国际合作交流规模较小;国际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际化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亟待创新等。

2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发展路径

2.1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共建新兴涉农专业群

“双高计划”建设的客观需求是“多元主体”,即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又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学校自身的主动推进。高水平专业群是其重要的建设任务之一,学校要聚集各学科教学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建设高水平新兴涉农专业群。因此,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协同努力,积极服务现代农业经济体系。

首先,政府要把控整体,发挥桥梁功能。通过政策、人力和财力等消除阻碍新兴涉农专业发展的拦路虎,调整涉农专业布局。专业群建设不能只是学校的闭门造车,最终要让人才链更好地对接产业链,如根据贫困地区的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人才链与产业、企业对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其次,社会层面要破除对涉农专业的陈旧封建的思想障碍。何况现在的农业经营不再是以往的“靠天吃饭”,在人工智能时代,农业也被赋予“智能”,化身为创意农业、智能农业,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各涉农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新兴涉农专业,引导学生在校内外的专业学习实践中一马当先,争做现代农业发展的弄潮人和排头兵。最后,学校和企业是新兴涉农专业群建设的“操作间”,既需要确定专业群的组件逻辑,在构建专业群时可以打破原有学科分隔,尝试进行更高层面的整合,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群,就包含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非同一学科门类的专业。还需要关注地方产业的具体需求,根据所服务产业、所面向区域经济的差异,高职院校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则立足当地鞋业、服装业等支柱产业,组建起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群。

2.2 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平衡质量提升与数量提升

高职院校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服务国家和区域的发展战略。为提升双师教师质量,一方面要借助产教融合平台着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具体说来产教融合平台不再是简单的实训基地,应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使用办法和研学内容,让教师在此能体会到职业情景的集成化,亲自参与生产、研发、管理的过程,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兼顾教师队伍的双素质发展[5]。

另一方面,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践行者,因此,教育教学对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6]。教师培训能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的素质提升,因此要多措并举、统筹兼顾,着力提升教师职后的培训质量。首先,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建立教师专业实践平台。国家政策是各项改革的风向标,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应以国家政策为指引,有预测性地开展培训。如2019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双百双千”计划[7],各省市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为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保驾护航。其次,增加培训机会、丰富培训内容。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参与培训、提升自我的机会,从整体上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培训任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共建教师培训基地,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最后,改革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在新一代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大环境下,职教师资培训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力推行“互联网+培训”的互动模式,将“互联网+教育”理念融入基地的培训工作中,让互联网培训融进每个培训项目中,使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模式得到推广应用[8]。

2.3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就业创业积极性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是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需要[9]。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一问题来看,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不仅能在思想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可以在实践方面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将其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10]。

首先,树立科技创新的教育理念,精准把握“双创”内涵。高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树立正确的科技创新教育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双创”既不是创新和创业两个名词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各项创业活动的机械组合,而是由创意思维和亲身实践碰撞的火花,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其次,落实科技创新教育举措,开展各项“双创”活动。当代青年的奇思妙想不可能凭空变成现实,需要亲自实践,在试错中不断成长。因此,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投身创业实践,依托创新课题、众创空间等开展“课堂+实践”的课程模式,结合区域发展实际,联合行业企业,实施多主体育人。最后,提升教学创新团队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教学实践。实践教学是提升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在2019年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要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全面保障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性提升,从而将其充分应用于就业创业发展过程中,成为有助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优质人才。

2.4 完善教育经费投资渠道,为办学经费的筹集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拨款,没有充分调动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吸纳社会资金举办职业教育的能力仍然欠缺。因此,要积极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现状,拓展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渠道。

一方面,在政府财力有限和家庭教育支出较大的情况下,增加企业等组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是一项务实的选择[3]。要从政策上给予引导与保障,吸引企业、社会团体或非营利组织投资职业教育,对于投资教育的组织与个人要给予政策的优惠与照顾,让其觉得投入有价值与收益,调动其投入的兴趣。另一方面,创办灵活的职业办学制度和经费筹集方式,建立竞争性拨款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来调节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创设灵活的财政投入方式,引入竞争性拨款机制,如香港特区政府针对职业学校也制定了两种类型的拨款机制:竞争性拨款机制和非竞争性拨款机制。后者主要保障职业训练局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所需的必要性经费,拨款章程由香港特区政府和职业局理事会共同商定,拨款方式包括经常性拨款和非经常性拨款,经常性拨款是指政府每年一次全额定额发放,其中包括员工費用支出和维持办学的日常支出等;非经常性拨款主要用于职业局设施维护,设立新建职业学校等一些特殊的用途[11]。这既有利于职业学校注重学校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筹集办学经费。

2.5 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12]。国际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双高计划”为抓手,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高职院校的领导班子要达成共识、统筹指挥,各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要积极配合、相互扶持,将国际化办学作为新时期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制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路径,增强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氛围,提升师生参与国际化办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保障,从而助力“双高计划”的落地。一方面,针对校内已有教师队伍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其树立国际化意识、积极参与国外的交流活动,通过互动交融,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高薪引进等手段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改善师资结构,激发校内导师创造活力。最后,加强专业标准输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1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参与制订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开发国际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包,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对其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与服务,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对接“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国际技能人才。

3 结 语

虽然涉农高职院校的发展困难重重,但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正迎来曙光,前途一片大好。双高计划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涉农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紧跟社会发展,设置新兴涉农专业;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创新国际化办学模式,凭借自身特色,借助职业教育发展的东风,发挥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优势,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人才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尤明珍,沈璐,李莹.“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以江苏涉农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0):47-51.

[2]刘常兴.“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研究[J].河南农业,2021(27):12-14.

[3]万卫.“双高计划”建设的困境及突破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0):12-19.

[4]郑亚莉,刘仿强,魏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10):130-135.

[5]吴杨伟.“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双师”队伍建设的定位、问题与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8):99-103.

[6]李梦卿,陈佩云.“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8):79-84.

[7]陈雪,曹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0(16):54-61.

[8]王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19(6):71-76.

[9]胡烨丹,陈正江,王玉龙.“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1):63-66.

[10]杭建伟.高职科技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22(Z1):136.

[11]王佳昕,祁占勇.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投资体制的历史沿革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8(10):24-29.

[1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S/OL].(2019-01-24)[2022-10-01].https://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13] 康卉,党杰,蒋涛.“双高”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6):39-42.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困境
困境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