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国
(兰西县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兰西 151500)
随着肉鸡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鸡舍环境条件不断提升,但因接种疫苗毒株不对型、环境卫生条件差、昼夜温差较大、通风管理不科学等,会给肉鸡的管理带来很大困扰,尤其在肉鸡生长中后期,容易发生支气管堵塞和黑肺病症,不仅影响肉鸡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甚至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应全面分析发病原因,才能进行高效防控,为肉鸡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肉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野毒, 主要是因接种疫苗毒株不对型造成的,如果仅仅单纯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对肉鸡产生的危害还不太严重。 但是因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肉鸡生长中期还容易继发感染支原体或温和型禽流感,促使病情向严重处进一步发展,为生长后期混合感染多种疾病埋下隐患,最后出现支气管堵塞和黑肺病症,并且引起较高的死淘率。
目前规模化肉鸡场均通过接种疫苗来有效防控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但是因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毒株或血清型繁多,已经流行的就有QX、GVI 等毒株,而有的肉鸡场还一直使用H120 或Ma5 疫苗来免疫,这些疫苗毒株无法起到交叉保护作用,致使肉鸡难以抵御传染性支气管炎QX 或GVI 型毒株的侵入,最终导致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野毒。
肉鸡生长早期出现甩鼻、打喷嚏、呼噜等呼吸道症状, 剖检典型病变是气管黏膜有点状出血。 为了查找发病原因,将病鸡送到实验室进行系统监测, 通常在10 天后就能够监测到传染性支气管炎QX 野毒。这样就可以证明传染性支气管炎野毒在早期已经入侵呼吸道,并且病毒能够直接破坏气管黏膜上的纤毛,这也是肉鸡发生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 如果防控措施得当,受损粘膜纤毛经过1~2 周时间可以得到修复, 肉鸡不再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这样肉鸡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 肉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野毒后,体内免疫机能下降,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的同时,还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再加上饲养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用药防制不及时等, 就会给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创造条件,进而继发支原体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最终引起较高的死淘率,给肉鸡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有的肉鸡相比生长早期病情加重, 出现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剖检气管黏膜肿胀、蓄积大量黏液,且鸡群死淘率上升,此时将病鸡送到实验室进行监测,除了能够监测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外,还监测到了支原体和温和型禽流感H9, 说明肉鸡在生长中期感染了这些病原体,最终导致病情向更严重程度发展。
如果上述病情一直威胁着整个肉鸡群,肉鸡生长到4~5 周,病鸡表现呼吸极度困难、闭眼沉郁、支气管蓄积大量黏液,有的出现支气管堵塞、气囊混浊、肺脏发黑等病变,并且鸡群发生大面积死亡。例如:一个饲养2 万只的鸡场,由最初每天死淘50~60 只,增加到100 多只,生长后期每天死淘高达400 多只, 最终造成饲养严重失败。 此时, 将病鸡送往实验室进行全面监测,在监测出传染性支气管炎QX 野毒的同时,还监测到禽流感H9、法氏囊炎、支原体或新城疫等病原体。 这充分证明鸡群发生混合感染,也是最终引起支气管堵塞和黑肺的主要原因。
在肉鸡生长早期应选择对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进行免疫,提高肉鸡自身免疫力。 不仅使用H120 或Ma5 疫苗,还应选择传染性支气管炎QX 或GVI 型毒株的疫苗,才能抵御外界传染性支气管炎野毒的侵入。由此可见选择毒株对型的疫苗给肉鸡群接种是关键环节。
建议在肉鸡1 日龄首次接种新易支 (Lasota+QXL87)活疫苗,在7 日龄选择新易支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 如果当地病情流行比较严重,可以在1 日龄同时免疫含有GV 型的新支流或新支流法灭活疫苗, 能够有效提高鸡群的保护力,尤其是监测出禽流感H9 的肉鸡场, 必须做好1日龄灭活苗的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降低肉鸡中期继发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通过分析肉鸡支气管堵塞和黑肺的发病原因,可以看到支原体也是罪魁祸首之一,因此必须做好支原体的防制工作。首先在引种前做好调查工作,应从支原体净化的种鸡场引种,避免后代通过垂直传播而携带支原体,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用药成本。其次接种后将一些弱小肉鸡送到实验室进行监测,一旦监测鸡毒支原体或滑液囊支原体阳性,应使用泰乐菌素作为开口药,一周后再次使用阿奇霉素来净化支原体,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支原体病的危害。 也可以结合免疫接种,将利高霉素(大观霉素+林可霉素)添加在灭活苗中一起注射,也可以有效控制支原体病。
通风管理对预防肉鸡感染呼吸道疾病至关重要,尤其是肉鸡免疫接种新易支疫苗后,通常会发生轻微的呼吸道副反应, 此时通风不合理,就会加重呼吸道症状,甚至引起免疫失败而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 同时外界气候变化时,尤其是昼夜温度差异较大, 如果无法及时调控通风系统,容易带来冷应激而发生感冒,进一步继发支原体或传染性支气管炎。因此必须加强鸡舍通风管理。
首先在肉鸡育雏期, 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建议使用最小通风模式,通过合理开启风机和进风小窗, 不仅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还避免冷空气对肉鸡产生冷应激。肉鸡生长到3~4周,已经具备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此时建议实施过渡式通风模式,或利用时控+温控来开启风机,及时排除舍内多余的有害气体,给肉鸡生长提供合理的环境条件。
肉鸡生长后期或炎热夏季, 可以实施纵向通风或结合湿帘来降低舍温,否则肉鸡在高温情况下会张口呼吸, 长期下来也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另外育雏期间舍内应维持50%~70%的湿度,需要舍内湿度不达标, 如果通过喷雾来增加湿度,也容易给肉鸡造成冷应激而发生感冒。 所以在增加空气湿度时,需要向地面洒水或利用热源蒸发水汽,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冷应激的发生。
其次在特殊的大风或阴雨天气,实际通风量要比理论减少很多,管理人员不要过渡依赖智能环控仪, 需要及时关闭或关小迎风面的进风小窗,以免灌风太多降低舍温,继而引起肉鸡受凉感冒,最终也会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等病原。 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在外界气候变化之前,提前调整通风系统,并且亲自到鸡舍仔细观察鸡群状况,才能确定调整后的通风量是否能够满足肉鸡生长需要。尤其是笼养肉鸡,管理人员还应感受鸡舍前后、笼位上下的温度、风速和湿度等,确保所有区域的肉鸡均处于舒适环境中。
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不仅能够高效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消除传染源,还可以明显提高肉鸡免疫力,抵御外界野毒的侵扰。 而生物安全工作除了加强免疫接种之外,最重要的是对肉鸡生活环境彻底清理和消毒,以消杀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为肉鸡健康生长营造干净卫生的环境。
肉鸡生长周期短,在每批肉鸡出栏后,必须彻底清理和消毒整个场区和鸡舍。有的养殖场为了多饲养一批鸡,在空舍3~5 天就引进肉鸡,这样根本无法彻底清洗和消毒,并且空舍时间远远达不到生物安全要求,肉鸡早期容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或支原体等病原体,进而发生支气管堵塞和黑肺等病症。
建议肉鸡出栏后至少空舍1 周时间,尤其在气候寒冷季节需要空舍2 周,才能降低病原体的活力。同时在空舍后需要立即清理粪便或灰尘等废弃物,然后用清水全面冲洗舍内外,再用不同类型的消毒液彻底消毒2 遍,最后封闭起来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消毒, 为雏鸡提供一个干净、无病原体残留的新环境。
总之,肉鸡出现支气管堵塞和黑肺只是一种病症, 管理人员应该正确分析诱因和发病过程,在肉鸡生产中必须加强免疫接种,生长早期接种毒株对型的疫苗, 给肉鸡提供足够的保护力,避免传染性支气管炎野毒入侵机体。然后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环控设备,重点关注通风工作,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实施相应的通风模式,促使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维持在舒适的状态下,给肉鸡健壮生长提供保障。 最后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制定合理的清洗和消毒制度,尤其是空舍期间必须严格遵守,这样才能真正防控肉鸡少发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