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毅与“墙头诗”的故事

2023-10-03 12:28:19施东明
铁军·纵横 2023年9期
关键词:盐阜加林苏北

施东明

钱毅,1925年4月14日(农历三月二十二),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他是《盐阜大众》报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947年3月,在苏北淮安前线采访时,不幸被国民党军俘劫,几天后,壮烈牺牲,时年只有23岁。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与父亲和家人受地下党指示,离开上海,分两批北上奔赴苏北参加新四军。

1942年初到1943年春,钱毅分别在新四军一师一旅服务团、军部鲁迅艺术工作团、东海大队(新四军三师特务连)从事戏剧、文化工作,后又兼任根据地杂志《新知识》的编辑助理。

1944年7月,钱毅进入《盐阜大众》报工作,在报社工作近3年时间里,曾评为模范,并光荣入党,后担任副主编。他在大众报工作期间,对大众化、通俗化方面作出过杰出贡献,且留下了新闻、诗歌、战地日记、文艺理论等作品100多万字。

“墙头诗”是抗战年代盐阜区的一项很有特色的抗战宣传形式,目前可考证的是由诗人林山等兴起发动的,林山(1910-1984年),民间文学家,广东澄海人。1933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1937年到延安,皖南事变后,去香港,后返回苏北抗日根据地,从事敌后诗歌运动和编写通俗读物工作。当时许多文化人,知识分子参与创作“墙头诗”,钱毅也非常喜欢这一文艺形式,对“墙头诗”情有独钟,创作了43首,其中有几首非常精彩,如《大喜临门》等。

《大喜临门》是钱毅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后,激动地写下的。

1945年8月10日夜里,钱毅刚躺下不久,来了电话,秦加林(时任报社领导)一接,说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啦!”听到这消息,钱毅从床上跳了起来,上衣也没穿,就和秦加林一起奔出去了,把陈允豪(时任报社编辑)喊醒,他们到各处通知,奔得气喘喘的,随后又到工厂,已经有不少人围在广场上,钱毅和大家欢喜得手舞足蹈,喊:“乌拉”,随后又回到住处。不一会,陈允豪喊钱毅出去,转了转,跑上圩堆,在青草地上躺下来,满天星星,他们沉人在紊乱的忆想里,准备写诗。构思好之后,回到屋里去写,钱毅的底稿很乱,涂了几篇,终于写好,叫《大喜临门》。

钱毅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我的情感激动得凶,字句在纸上也比过去奔放。”

8月11日早上,陈允豪把他们的诗给王阑西看过,因为当天没法出报纸,经批准,决定到益林街上张贴上墙。钱毅他们拿来纸,写好后,就往益林去。一路上,他和陈允豪谈着工作,陈允豪夸钱毅写的那首《大喜临门》写得好,说钱毅过去没有写过这样的诗,钱毅自己也感到高兴。

到了益林,贴出号外,又到艺海商店请人抄诗,钱毅和陈允豪两人端了浆糊盆去张贴。他们调笑说,“我们编辑自己贴报,真是少有,因为我们是年青人。”

大喜临门

电话铃格啷啷响,

半夜里分外噪人,

同志起床听,

听了半点音

光着身子在庄上直奔:

“日本投降啦!

——投降我们!”

消息像炸雷,

通庄上直滚,

麦场上尽是人,

同志紧拉住老乡打转,

老乡乐得喘不过声,

光说:好!好!大天明!

几百个人团得紧紧,

几百颗心跳蹦蹦.

大喜临门,

红光耀人!

(1945年8月10日半夜写)

其他的墙头诗都没标题,如:

放劲耕,放劲耙,

新四军一到尽长好庄稼;

没人抢,没人扒,

长出粮食都归我自家。

(1945年3月31日《盐阜大众》)

新四军血洒清江浦,

混水一变成清流,

苏北流水清,

盐阜清水流,

万家得益,

劳军不该落后!

(1945年9月18日《盐阜大众》)

万千人民喜难禁,

万千东西劳大军,

朝西送!

——送到新淮阴!

(1945年9月18日《盐阜大众》)

1945年9月15日上午,在报社驻地附近举行了形势政策报告会,钱毅也参加了当天报告会。

报告会开了一天时间,结束后,回到陶老舍,天已黑,吃了晚饭,报社开小组会,动员劳军,钱毅把8月份供给费捐献出来。就在这天晚上,昏黄的灯光下,钱毅不疲劳,写了几首劳军墙头诗,发表在1945年9月18日《盐阜大众》报上。

《大喜臨门》这首墙头诗,用今天的话来说,不要太生动、太生猛了,它准确、及时、劲爆地反映抗战胜利那天,从一个侧面描写了所有中国人的喜悦心情、激动状态和狂欢劲头。其他写新四军的几首,无不形象生动,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也包括作者自己对新四军的歌颂、称赞和热爱: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战斗的军队、胜利的军队。

钱毅不但自己进行写作实践,还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提高。凡一(《盐阜大众》报创始人之一,钱毅姐夫)也很喜欢墙头诗这一艺术形式。从1946年4月28日到5月11日,钱毅与凡一就墙头诗运动讨论了好几次,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钱毅写成了《苏北墙头诗运动》,总结分析了当时苏北墙头诗运动。

《盐阜大众》报发表的“墙头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盐阜大众》报当时的领导秦加林和编辑陈允豪在20世纪80年代一篇文章中回忆道:“……当时盐阜区抗日根据地几乎村村都可以看到墙头诗。它对当年的参军、反“扫荡”,支前、减租减息等工作,都起了有力的宣传鼓动作用。”《盐阜大众》报从1943年创刊到今年已走过80年的光辉历史,她的“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办报宗旨,坚持通俗化、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受到了业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钱毅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创作的一系列“墙头诗”为当时的抗战鼓与呼,仅是他坚持大众化写作的一个侧面。

作者单位:盐阜大众报社

责任编辑:李梅

猜你喜欢
盐阜加林苏北
盐阜民歌研究*
艺术品鉴(2022年9期)2022-11-26 17:07:39
《谁赋丹赭染鹊华》
人文天下(2022年6期)2022-08-16 01:20:06
宋公堤,盐阜大地上的历史传奇
华人时刊(2022年1期)2022-04-26 13:39:36
盛开在“红色摇篮”里的一朵奇葩——记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木刻艺术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38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1:52
被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的人们
中外文摘(2020年10期)2020-06-02 02:04:14
盐阜区抗日根据地高等法院的设立及意义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乾坤清辨园中音——读何加林山水
艺品(2017年2期)2017-07-21 14:24:58
永远在路上的高加林们——读路遥的《人生》
湖南教育(2017年2期)2017-05-17 04: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