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奋斗的红旗永不褪色

2023-10-03 14:54曹雨
北京支部生活 2023年9期
关键词:王进喜铁人大庆油田

曹雨

大庆精神,是大庆人在建设大庆油田过程中形成的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指出: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作为一种主要的化石能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内石油消费基本依靠进口。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但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我国石油自给率仅为40.6%。朱德同志忧心忡忡地说:“没有油,坦克、大炮还不如个打狗棍!”找油,不仅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挫败西方列强妄图孤立和扼杀新生人民政权的重要武器。

石油埋藏在千米万米的地下岩层中,找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当时很多石油领域的外国学者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家。中国的科学家和钻探工作者不服气,发誓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找到油、炼出油。1959年9月,钻探工作者在东北松辽盆地找到工业性油流,并发现了高台子油田。时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新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想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光找到石油不行,还要把石油采出来、用起来。1960年年初,国家从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抽调石油工人、技术人员、大学教师,以及原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沈阳军区等3.3万余名转业退伍官兵,组成石油大军齐聚松辽平原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

1963年年底,大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当年大庆油田产量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2/3。12月,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宣布,我国石油产品基本自给。这条消息一出,举世震惊,大庆油田真的让中国“大庆”了。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大庆油田之所以能够惊天动地,是因为大庆人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与国外同类油田相比,美国拿下东得克萨斯油田用了9年,苏联拿下罗马什金油田用了3年,而大庆油田从第一口井喷油到探明长垣面积只用了1年零3个月。会战的功臣是钻井工人和技术人员。与当时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相比,社会主义苏联部长会议正式命名的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1960年用十一个半月时间,打井31300米。而大庆油田1202钻井队,1961年只用九个半月时间,成功打井31746米!

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简陋的工作条件下,帮助国家挫败帝国主义的威胁和讹诈的,是大庆人钢铁一般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

3万多名石油大军齐聚亘古荒原,面对的恶劣环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里天寒地冻、一片荒芜,湿地纵横、蚊虫奇多,没有房屋、没有床铺、没有炉灶、没有人烟……想要的都没有,意料之外的困难却比比皆是。更何况,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能用来搞建设的钱紧之又紧,粮食也是十分宝贵。大庆人就靠着每天五两米的口粮进行大会战,建设大油田。

不仅生活条件难以保障,工作条件也要依靠自力更生。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来到大庆,准备大干一场。下了火车,他一问才知道,因为缺吊车,运到大庆的钻机还在火车上躺着。等?这不是建设者应有的态度,更不是大庆人的作风。王进喜和工友们一道,依靠人力把钻井设备一件一件从火车上卸下来。他们用大绳拉、撬杠撬、铁杠滚,什么办法管用就用什么办法,硬是把60多吨重的铁家伙运到工地、组装起来。

钻机就位后,配套的水管线还没接通。为了能尽快开工,王进喜和工友跑到两三里外的地方破冰取水,用脸盆端、水桶拎,来来回回共取来50多吨水,保证了钻机按时开钻。仅用5天零4小时,1205钻井队就打出了到大庆后的第一口油井,创造了纪录。

“没粮吃,就开荒种地;没房住,就和泥、抹墙,盖起‘干打垒’。冬天,身上结满冰溜子,胳膊回不过弯,就用棍子一下一下敲打。”老大庆人回忆,当时国家既缺油又缺钱。会战队伍于是提出,要先全局、后局部,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

要睡觉必须先盖房子。如果建成砖瓦结构房屋,建造30万平方米需要6000万元。大庆人日夜奋战120天就完成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只用了900万元。仅建房这一项,他们就省下几千万元的建设资金。

1960年到1963年,大庆油田共使用国家投资7.1亿元,上缴利润9.44亿元,折旧1.16亿元,合计10.6億元,投资回收率达到149%。大庆人凭着火一般的热情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大庆奇迹”。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铁人”王进喜,是大庆的一面旗帜。王进喜是1960年来大庆的。到了大庆后,组织安排他住赵大娘家。王进喜一心扑在会战上,想着早一点打深井、创纪录,所以一直吃住在井场。赵大娘看不下去了,她对工人们说:“人是铁、饭是钢,整天不吃不睡怎么行?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

后来,这件事被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余秋里得知。余秋里说:“大娘叫得好,我看大会战第一个英雄就树王进喜,名号就叫‘王铁人’。”“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就这样传开了。

王进喜确实是“铁人”。在井场上指挥工人放井架“搬家”时,一根几百斤重的钻杆忽然滚下来砸伤了他的腿。探区领导得知后,先后两次派人把王进喜送进医院,可他每次都跑回井场,拄着拐杖继续指挥打井。

由于地层压力大,第二口井在钻至700米浅气层时突然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扔掉拐杖跳进泥浆池,带头用身体搅拌泥浆,经全队工人奋战,最终止住了井喷。

面对困难挺身而出的“铁人”,在大庆不止王进喜一个。1960年5月,二探区的一口井发生井喷,井口喷出的油气水柱足有10米多高,井场周围很快被泥浆油水浸没。治服井喷必须先取气样化验。可是,没膝的泥浆和松软的泥沙随时可能将人吞没,喷出的油气水也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年轻的技术员田光道勇敢地站了出来,卷起裤腿,蹚泥水靠近井口。取了两瓶气样后,他已经头晕耳鸣、身子打晃,险些摔倒。坚持又取了第三瓶气样,田光道才摇摇晃晃离开井口,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面对经验不足、设备落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等难题,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用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大庆奇迹”,孕育了大庆精神。

“铁人”实际上不是“铁打的”。由于长期忘我工作,体力严重透支,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癌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7岁。

20世纪80年代初,大庆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期,水越来越多,油越来越少。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带领团队对1500多口油井进行地质解剖分析,经过7年反复实践,成功摸索出“薄差层”开发技术。这项技术使大庆油田新增地质储量7亿多吨、可采储量2亿吨,相当于又找到一个大油田。20世纪90年代,大庆的主力油田采出的油水混合液,每10吨中只含1吨油。当时,国际通行做法是用化学剂把油“洗”出来,但关键的原料表面活性剂要靠高价进口。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带领团队经过5600多次实验,研制出了表面活性剂,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

永不服输、勇争一流,一代代大庆人在科技产油的赛道上不断奔跑,大庆油田保持5000万吨以上高产27年、4000万吨以上稳产12年,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讲干劲要猛如老虎,讲细劲要细如绣花”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大庆精神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先辈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当代大庆人发扬二次创业精神,让已经走过一个甲子的大庆油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高级技师刘丽是个典型的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大庆人。以往井口漏油更换相关零部件的密封圈,要拿螺丝刀一点点抠,效率低不说,效果还不理想。有一次,刘丽受到口红使用方法的启发,“能不能通过旋转的方式把这个密封圈顶出来”?带着这个想法,她用10年时间对相关零部件进行了5次大的改进,不仅把零件更換时间从40多分钟缩短为10分钟,还实现单井日节电11千瓦时。

“拿下大油田在于狠,开发大油田在于细;讲干劲要猛如老虎,讲细劲要细如绣花。”从1960年4月大庆油田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开始,“尊重科学、重视实践”“狠抓第一手资料”“一切经过试验”等做法就成为大庆人雷打不动的习惯。

一段时期以来,大庆油田曾面临资源接替不足、稳产压力增大、基础设施老化等困难,尤其是随着2014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油田逐渐入不敷出。面对困难,大庆人用好“传家宝”,结合实际,针对问题出台一系列新的管理办法,持续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从2016年的整体性亏损,到2017年生产经营指标全线飘红,再到2018年经营收入、利润总额、税费达到3年来最好水平,大庆人又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奋斗至今,大庆人成绩骄人。他们不仅创新发展了一整套自主研发、系统配套、世界领先的勘探开发技术,而且建成了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以及10个国家级和全行业的试验检验中心,主力油田采收率达50%以上,比国外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大庆油田的发展史成为一部石油行业的科技创新史和自强奋斗史。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在国家大力倡导掌握核心主导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大背景下,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宋丽群)

猜你喜欢
王进喜铁人大庆油田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海上铁人郝振山
铁人王进喜(节选)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CHINESE ID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