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研究

2023-10-02 22:49刘小露
今天 2023年15期
关键词:作业素养课堂

刘小露

(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镇第二中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地理教育核心素养主要涵盖综合创新思维、空间协调观、区域环境认知系统、社会地理实践创新能力四个层次的知识。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在以往的地理作业设计中,教师常常以课本中的思考题或是配套的单元练习题为主,题目来源较为单一,同时,也极易引起部分学生消极厌学等心理情绪。为逐步改变上述状况,教师在学生课外作业设计中应更加注重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求为基本诉求,进一步全方位优化地理课外作业体系设计,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1.初中地理课外作业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实践课是初中地理重要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是地理课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机组成的部分。以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多渠道收集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业成绩等信息,进一步增强过程评价,进一步提升综合评价水平,科学、客观、准确、有效地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地理作业的设计,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以及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呈现出来,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信息。

地理作业是连接“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实施”评价(单元作业、各类测试、期末考试)-“学生学科学习”的桥梁之一。作业是“单元教学”和“总结性评价”过程中学生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检查作业,让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学习误区以及学习的弱项;借助完成课外作业,巩固和扩展课堂学习;借助日常作业,学生适应总结性评估题的风格、内容、形式、难度等,为总结性评估做准备。教师可以从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并参考学校的综合能力评估试题,及时动态调整和修改课堂教学策略的内容;借助认真批改和检查每个学生完成的作业,解决可能存在的教学漏洞,借助抽样作业检查教学情况,并予以教研指导[1]。

2.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意义

课后布置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自然延续,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再加工”过程。有效、科学的工作流程设计是“多元学习”的有力技术保障。鉴于课堂知识点相对单一、分散,从而致使课堂作业零散。单元所涉及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结合单元总体设计目标,系统设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在系统思考中强调“课程目标-教学-作业-评价”的关系。

2.1 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学以致用,学生需要借助完成作业进一步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以课程大纲的单元目标体系为基础设计初中地理课后作业,一方面从课程单元整体目标体系考虑,注重课程单元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点和本课程知识点的系统设计,减少课程课后设计的作业,减轻初中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充分渗透生活情境和情境的开放式交互3D 空间地理作业,借助自主独立完成各类课堂设计作业,学生借助初步培养运用专业学科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加深和进一步提升地理的综合空间认知和分析水平,对所处的环境和现实问题有更清晰的了解,逐步形成协调发展的理念。

2.2 呈现过程评价

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容易陷入“重教轻评价”的误区,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普遍采用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教学与评价脱钩,容易出现教不考、考不教、谈不练的现象。事实上,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每天完成的作业来检验学生地理素养的发展情况。从这个角度看,作业是一种过程评价,更能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2]。

2.3 解决教学局限性问题

课堂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很难达到走近现实生活,进一步提升地理实践能力的目的。单元教学设计不同于普通的课后作业仅以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它参照结合总体教育目标统筹规划作业实施方案,并可有针对性地补充和设计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作业。解决因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造成的教学不足的问题。

3.谈初中地理作业内容设计时的优化与策略

3.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是教师作业设计的主要核心。从某种角度看来,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练习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地理课程包含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在作业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让全体学生在高效完成地理作业教学的同时,开阔视野,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在传统的作业布置设计方法中,一般内容都是围绕学生的整个课程大纲展开的,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以及发展方向思考较少。因此,建议教师在完成设计教学任务要求的同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在对设计教学活动进行作业指导时,也需要充分注重激励原则,制定合理的教育机制,引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当然,地理作业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同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一样,地理作业设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将作业落实到具体的路径中,确保学生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同步改革。教材中的课后题具备一定的探究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对这些课题进行研究,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如“自然资源概况”一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可再生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分析,掌握生活中各项资源的分类。课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认可的各种再生资源类型和不可再生资源类型进行分类。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节能意识和保护社会自然资源的生态意识。

3.2 增加地理作业的趣味性

地理作业与其他科目有一定的区别,地理知识具备很强的实用性。传统的地理作业以临摹知识和作业本为主。单一形式的地理作业难以强化学生的思维并达到作业设计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和多样化作业模式和有趣的题型,这样既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帮助学生吸收课本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知识答辩比赛,把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分给学生。课后,学生可以分组准备相应的答辩材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画出本周的大气运动图,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3]。

3.3 注意地理作业的实用性

初中的地理知识比较实用。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地理、气象问题进行讲解,进一步提升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地理课程内容下,大多数情况应当需要设计制作一些更具实用价值的课外地理课程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在快速完成课程地理课外作业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能力上。让每个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接触社会,去探索课本上的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日常中学生对中国不同地区的认识为出发点,将区域划分为四大类,强化学生的理解。

3.4 设计分层运营,提升运营质量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为学生予以教材。在分层中,教当需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好地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作业设计时要注意学生分层,科学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层次。鉴于每个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他们在完成作业的速度上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其中,后进生成绩与尖子生的时间差距会比较大,独立完成一些作业的需要时间可能远超尖子生。对于此类现象,必须尽可能提高后进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教师大多数情况需要及时对作业任务进行量化和分层。考虑提前一天布置作业,确保所有学生的作业质量得到提升,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提升。一般来说,布置课后作业仍然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活动,作业的分层也是为了能够体现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在作业分层上,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时间和内容[4]。

3.5 注重方式方法,增强知识获取能力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特别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将直接妨碍后续的发展,还可能对学科学习形成其他不利影响。以往,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采取使用灌输和说教的方式,告诉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纯被动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整体地理知识得到全方位掌握和应用,效果不能及时进一步提升。因此,部分学生会逐渐养成被动学习地理的习惯,妨碍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全方位均衡发展。对此,教师应改变目前的教学状况,在教学中注重方法和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以更加自主和主动的状态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考虑到基础地理教学中的内容体系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得以系统地训练他们获取和选用地理知识资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借助相应的改进,教师能够借助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系统构建地理基础知识树体系的训练方法,辅助和引导学生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在地理这棵大知识树中,系统篇章是树干的叶子,树枝是具体的地理知识点。依托知识树的呈现,能够使知识呈现更加立体,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逐步形成日益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地理。例如,在“交通”的知识学习中,有很多铁路枢纽和干线的名称。如果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能够呈现各省的主要路线,组织旅游线路设计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选择最佳路线和主要路线,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再比如,在学习“水资源配置”知识时,能够在构建知识树的过程中列出水资源配置、借助和保护的内容,然后在每个分支中列出具体内容。使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把原来分散的知识整合起来。

3.6 精心设计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予以多种实践操作场景,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经验,享受实践学习的乐趣。教师要主动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多种实践教学技能。当然,教师也要参照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需要,慎重选择最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在选择实用性内容时,要善用教材,拓展资源,确保设计的内容尽可能分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地形图》内容时,教师能够拓展“海拔对水果的影响”这一主题,安排学生分组搜索资料,了解苹果、柑橘、脐橙和其他水果,然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标出适合海拔高度的水果。这样的实践操作能够将课堂理论付诸实践,加深学生对科普内容的理解,同时将地理课堂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5]。

3.7 加大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认知能力

思维和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的关键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增强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开放思维建设中调整学习方式,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借助现象把握本质。教师应加大对学生的培养,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使学生的多种多样的域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培养学生地理辩证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采取使用比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了解事物的全貌。例如,在地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地球的自转公转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研究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和方向,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感知地球自转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现象。在后续学习中,教师能够让学生比较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这两个内容,在各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中把握地理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引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通过创建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趣味化的地理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3.8 适当有度,把控科学化作业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教学的全过程的正常实施,教师还应当需要参考学生的平均学习认知,考虑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教师能够适时给学生不同的认知类型和层次,灵活布置作业。学生自身也能够充分适应自己实际的认知学习能力需求、个人需求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任务类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教育的乐趣。因材施教,得以真正感受到本学科独特而有趣的学习方式,得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学习效率,同时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和压力。在布置分层作业的过程中,不仅涵盖给学生写的作业,教师也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些独立的作业。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其他情况,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内容后,教师还能够要求教师参照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进一步增强每个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学习能力。

例如,参考班级学生接受度高的情况,教师能够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应参考每位学生当天的实际预习进度,在当天的课堂内容中,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补充和进一步提高,但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前做好学习计划。学完本课的基础知识,能够适当检查自己的不足,做好巩固和进一步提升工作。老师结合每个学生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在控制作业“量”的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效地进一步提升了作业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安排初中地理作业知识时,一定要贯穿中学地理核心素养,贯彻落实教学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地理片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形式多样、适合的形式,分层次设计,布置一些具备启发性和研究性的地理课外作业,确保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教师也要抓好地理作业的内容设计,合理优化规划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资源,注重并增强与地理常规教学设计作业的紧密专业合作,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合作培养机制,有效提升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学质量任务设计和实施项目团队。

猜你喜欢
作业素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