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涉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2023-10-02 16:37韩敬敬代伟娜薛建福
山西青年 2023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思政

韩敬敬 代伟娜 常 娜 薛建福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801

涉农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既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又是实施者和指导者[1]。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内涵建设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亟须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效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现如今,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作为涉农高校,我们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强农和兴农的责任扛在肩上,为国家和党培养出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有用之才,为我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输送新鲜血液和青春力量。然而,当前大多涉农高校的大学生存在“学农不爱农,学农不从农”这一突出问题,涉农高校应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认真审视并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一懂两爱”情怀,并将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从而使涉农高校大学生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2]。这就给涉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带来更多的挑战,需要不断提升涉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来应对新挑战和新问题。

因此,笔者以涉农高校辅导员群体为研究对象,调查涉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新时代、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倾心倾力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一、涉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问题与挑战

(一)专业背景知识受限

目前涉农高校辅导员队伍中,“90 后”辅导员占主体,主要特点为高学历、高素质。辅导员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毕业专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少。他们刚刚毕业就走上了工作岗位,由于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学习,他们在开展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以前辈经验、个人经验处理问题,但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刚入职的辅导员,对一些新增设的专业,或者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差较大的专业,不是很了解,在指导学生专业课学习、考研、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难做到科学、具体和适用,不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二)能力提升主动性不足

教育部于2014 年3 月下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这样给辅导员职业进行定义,辅导员既属于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又属于管理队伍,既有教师身份,也具有干部身份[3]。这就要求辅导员需要同时完成两种身份的工作,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繁重,对接、服务的部门多,事务性工作多,学生工作又需要细致耐心。因此,耗费的时间、精力多,从而挤占了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我能力的时间;刚工作的辅导员,工作热情度高,态度端正,对待学生认真负责,但随着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的增强,职业和社会认同感低的影响,辅导员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职称和职务晋升渠道不畅通,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会减低,从而对自我职业能力的提升会有所懈怠。

(三)工作任务繁重杂乱

教育部令第43 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辅导员共有9 项工作职责,既有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工作,还需要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工作,同时还需要应对校园危机事件[1],每一项工作均需要辅导员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就其中简单的一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辅导员既要完成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军事训练等工作,又要完成“奖、贷、助、勤、补、免”等一系列学生资助工作,很多工作内容不是简单一两天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一个周期去完成,耗费时间多;很多地方涉农高校会存在辅导员配备不足的情况,因此,辅导员每个人所带学生较多,事务性工作增加,工作压力较大,给辅导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辅导员在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上精力不足。此外,辅导员还承担着其他非学生管理工作的任务,这会降低辅导员本职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思政育人的实效,阻碍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工作方法传统单一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是“00 后”,他们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人生大道理都懂,熟练应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喜欢运用网络表达个人观点、心情,思想观念多元化、娱乐爱好广泛。在网络、信息化逐渐增强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面对管理和服务的“00 后”对象,常以旧经验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往往适得其反。辅导员的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处理事情的方法较为传统单一,面对“00 后”呈现的新特点,不能很好地分析总结,未能很好地把握他们成长成才规律。因此,往往会在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陷入困境。

(五)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涉农高校关于辅导员的培训日渐重视,一般会在新招聘辅导员后,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充实多样,既包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邀请优秀辅导员作报告,还会设置一些外出参观学习,这对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辅导员,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针对性有待加强。目前现有的培训基本是岗前培训,缺乏系统、个性化培训。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知识、专项工作、工作年限、研究方向等均有不同,现有培训难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辅导员设计系统性、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二是培训模式单一。现有培训大多是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由于学生工作变化、突发特质,辅导员在具体学生工作中很难应用到这些理论知识;大多培训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研讨、实践形式较少,辅导员参与度不高,加之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多,面对这种单一乏味的讲座培训,常常抱着“坐场”心态去听,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训效果不佳。

二、涉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一)夯实“立德树人”任务,发挥思政育人实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等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是组织者、实施者,也是指导者,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我的政治理论学习,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转变工作理念,主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思政教育寓于服务中,坚持“以生为本”,工作围绕学生需求,真心关照、关心学生所思所想,重点关注几大特殊学生群体,努力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做好生活中的知心朋友,亦师亦友,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思政育人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增强职业认同归属,培养担当作为品质

由于辅导员社会认同感、自我职业感低,辅导员群体中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占比不高,这无形中给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带来较大的挑战。辅导员职业认同是指:特定情境中,辅导员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自我认可度和外界社会对其工作的认可和肯定的评价[4]。因此,想方设法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归属感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础前提。因此,涉农高校迫切需要多举措、多途径、多形式地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归属感,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稳定辅导员队伍,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实现夯实人才基础;辅导员均是共产党员,应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三)树牢终身学习理念,增加专业知识储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正所谓,学习不是一个阶段的事情,应该是贯穿一生的事情。辅导员提升个人职业能力,需要树牢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对新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深度理解,增加知识储备,将最新理论用于指导具体实际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育人实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工作原则,从实践出发,在具体事务性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反思不足,针对工作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应对措施,从而形成新的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提炼工作经验,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提升个人职业能力。

(四)创新学生工作思路,孵化协同育人团队

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工作的外部环境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辅导员也需要创新学生工作思路。“00 后”善于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对电子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此,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可以采用“互联网+”的新模式,辅导员应积极借助学生喜欢的“微博、微信、微视频、QQ”等网络媒体平台开展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辅导员职业素质大赛平台,挖掘、培养一批优秀辅导员,组建骨干团队,通过榜样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拉动辅导员队伍整体职业能力的提升;“大思政”格局下,探索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孵化协同育人优秀团队,例如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研究所、教研室,建设思政教育品牌阵地,合力打造协同育人精品项目,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形成一支优势互补、人员结构优化、分工合理明确的“大思政”育人团队,从而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

(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保障晋升渠道畅通

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现有培训机制,为辅导员职务和职称的晋升提供有力的保障。增强专业知识类培训,提升不同专业背景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拓展辅导员的知识口径[5];突出培训的个性化,针对辅导员工作年限、工作内容、专业背景、研究方向等方面的不同,设计个性化、针对性的有效培训;注重培训的实践性,高校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打造提升的平台,创造辅导员外出深造学习的机会,推荐优秀辅导员到其他高校、地方、企业挂职锻炼,丰富辅导员社会阅历,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和领域,多渠道、多举措确保辅导员的正向流动机制,提升辅导员的薪资和待遇,稳定辅导员这支重要的思政育人工作队伍,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中,从而提升这支队伍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结语

在新农科、“大思政”背景下,涉农高校辅导员肩上的使命更重,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升涉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迫在眉睫,只有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才能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为国家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