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说“上岸”,因为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留恋

2023-10-01 16:54曹奕涵李月萍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水坑升学热议

曹奕涵 李月萍

近日,“上岸”文学成为了某短视频平台的上升热点,网友纷纷留言,引发热议。

首段开门见山,直接引出热点事件及网友的热议,点明议论的中心话题为“上岸”文学的流行,入题快捷。

有人发表评论:中国人好像一辈子都泡在水里,中考、高考、考研、考公……我们总是在说:“上岸!上岸!”但我们好像永远为了结果忙碌着;我们总说:“等我熬过这段,我就……”可是生命是在不断进行中的。我們好像是从一个水坑游向另一个水坑,我们真的会上岸吗?

本段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考试”,指出这种生活犹如“泡在水里”,形象描绘了人们对“上岸”的渴望,且提出问题“我们真的会上岸吗”,自然而然扣住议题。

我们总说“上岸”,那究竟什么是“上岸”?在中国人可以理解的语境中,“上”就是“人往高处走”,代表着一个美好的境地,而“岸”和“海”相对,代表着一个稳定而安稳的状态。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不难看出,“上岸”这一词本身就已经否定了当下的一切美好,它充斥着一种逃离现状、背弃当下的焦虑感。

承接上文,对“上岸”一词进行具体分析。

我们习惯了和时间赛跑,习惯了顺着大部队的节奏,习惯了在岁月的洪流里以游泳者的姿态不停歇地抵达一个终点又一个终点。但是,在我们被迫溺在水中的时候,我们是否被漫到眼睛的水迷糊了视线而错过了身边一闪而过的绝美风景?我们在追求“上岸”时,可能忘记了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

以“习惯了”一词串联起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说理形象。

我们总说“上岸”,是为了引起异质群体的关心,让自己所处环境之外的人看到自己挣扎努力的模样,从而放大自己的“求安慰情绪”,以一种自我感动式的状态让自己最后取得的成就“合理化”。

本段对“上岸”形成热潮的原因进行剖析,指出人们追求“上岸”的动机其实是为“求安慰”,这是一种情绪表达。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网民情感逐渐变得淡漠的互联网环境中,过分在异质群体中暴露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很危险的,极易掉入互联网的陷阱之中,引起不必要的讨论和纷争。另外,多少份的付出换取多少份的成就,这是无可厚非的,过度强调自己的“痛苦经历”,只是一种变相的自卑罢了。

延续上一段的内容,继续深入分析,指出在异质群体中暴露自己的情感需求的危害性,它对自身的成长是不利的。

当然,“上岸”文学的流行也存在一定合理性。无论是升学、考研,还是就业、相亲,这些沉重的压力或许来自身边人,或许来自自己,都成为了内心焦虑感的来源。在这样的快节奏生活里,一丝喘息都被认为“可耻”,所以“上岸”文学的流行便成为了宣泄情绪、寻求安慰的途径。我们呐喊“我要上岸!”来短暂性地麻痹神经,获得心灵安慰。

这一段让步说理,与上文形成辩证论述。

可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上岸”呢?到底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才算“上岸”呢?我们不断地强调现在的悲苦,无限地憧憬未来的美好景象,可是我们能够保证即将上的“岸”,就是我们最后抵达的“岸”吗?

论述逐层递进,本段对“为什么一定要上岸”和“怎样才算成功上岸”进行分析,以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

所以,我们不说“上岸”,因为生命的每一段旅程都值得期待和留恋。

本段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表明观点,照应标题。

升学的过程很难,但是我们也尝到过解题后的成就感;考研的过程很难,但是我们也被透过教室窗子照进来的阳光沐浴过;找工作的过程很难,但是我们也在奔跑中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热爱……我们并不是一直溺在水中,我们是在阳光下奔跑,一级级打怪升级,并在过程中不断收获知识和感动。

本段回归现实生活,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相呼应,指出无论升学、考研、找工作还是考公,都是一种经历,都值得留恋。

与其高喊“我要上岸”,不如抓紧当下,不背弃现在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啊!

结尾段发出呼吁,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收束全文,简洁有力。

总评

文章围绕热点事件“上岸”文学的流行,结合自己对此事件的深刻理解,表明自己的态度,接着从什么是“上岸”文学、“上岸”文学流行的原因和本质、上岸文学存在的合理性、怎样才算成功上岸等方面,提出问题,逐层深入展开议论,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思考,体现了文章的思辨性与深刻性。文章既能对现象作分析又能对问题作深刻思考,充满了人文情怀与生活气息。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水坑升学热议
拍拍城市里的小水坑
跳水坑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I Like Rainy Days
路上的水坑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