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2023-10-01 16:54本刊编辑部华淑芦小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乡音方言汉语

本刊编辑部 华淑 芦小米

语言是什么?是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也是民族之根,潜藏着文化的基因和历史的脉络。博大精深的中国话更是中国人灵魂的声音。央视纪录片《中国话》全景扫描中国话的前世今生,全面梳理纷繁复杂的中国语言的形成逻辑,以独特视角回溯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而不管你走多远,方言都能帮你找到回家的路——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征,造就了中国人与生俱来又花样繁复的语言生态;中国话是我们世代相承的文化根脉,也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记忆。

多元之美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民族共生共存,形成了五大语系,有着130多种语言,近40种文字,十大汉语方言和众多的方言土语。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构成我国特色鲜明的语言生态和五彩斑斓的语言文化景观。

作为使用人数最多的中国话,汉语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到现今,由于受地域、时代的影响,其音韵、声调也各不相同。《诗经》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衿”和“心”押韵,读来韵味悠长,而“佩”和“思”按照今天的读音,并没有押韵的美感。经过仔细考证,学者们发现汉语语音在上古时代并非和现代汉语一样以单音节为主,这说明汉语音韵经过了由繁到简的演变。

81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韩敬体一辈子跟词语打交道,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词时常让他摸不着头脑。“内卷”是什么含义呢?他虚心向《現代汉语规范词典》编辑室中对新词认知更为敏感的年轻人请教。

新词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能够融入人们日常的语言使用中?在韩敬体看来,这一切都需要关注新词的变化及发展。2022年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增近千条词语,“碳达峰”“碳中和”“互联网+”“移动支付”等反映时代发展的热词,“点赞”“网红”“群聊”“脑补”等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语,都被收入其中。中国话就是这样一种富于创造力的语言,既承载历史变迁,也在演变中不断丰富自身。

方言能够帮助我们留下记忆中地道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背后更是一种文化烙印和精神财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正逐渐面临磨损。仙岛人是阿昌族的支系,定居在云南盈江和勐俄两处。随着语言兼用、转用的现象增多,仙岛语的使用人数大幅减少。在勐俄,仅有一两位老年人会讲仙岛语。村里的老人意识到语言流失的问题,让村里的年轻人每周定期举办起了公开课。随着中国话的发展,语言资源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与关注,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正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共识。

运用示例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结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韵味悠扬,让我们似乎瞬间穿越千年,与先辈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这种“古典”气息带来的奇妙之感,让人惊讶和欣喜。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网络词汇应运而生,如“内卷”等,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汉语发展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展示了中国话如江河一样的流转和嬗变,也让中国话的丰满意蕴和独有光彩跃然眼前。

情感纽带

语言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增进情谊的纽带。同一种语言、来自故乡的声音,都承载着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民间歌谣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艺术和语言智慧。山东聊城人赵中田,花40年干了一件事——沿着京杭大运河走访运河边的村庄,收集仍传唱在运河两岸的方言“打夯歌”。至今,他已经收集了上万首。在运河沿岸的一个村庄里,赵中田终于寻到修建大运河时唯一健在的老号工。庭院里,已经89岁的老先生哼唱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广泛流传在聊城运河两岸劳动夯歌中的一段号头。一曲夯歌,乘着运河的波涛,荡起尘封在年岁里的乡土记忆。一哼唱起,就将人拉回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年代,回想起独属于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激情。

语言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条件,它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对故乡、童年及家人深厚的情感记忆。旅居海外的第八代华侨陈有理,在定居厦门之后,一直在帮海外华侨寻根。华人许添兴委托她帮忙寻找自己的祖籍,线索只有一张祖父的墓碑照片及一条多年前的“语音”,语音中说道“我的家在澳水”。陈有理前往许氏宗祠查看族谱,并多次打电话求证。终于,艰难的寻根之旅在一位熟悉“澳水”发音的朋友那里有了突破。“澳”,本意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又可指对外通商之地。在闽南语中,“澳”则是对小海湾的别称。陈有理了解到,厦门大学附近曾有很多海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联络厦门大学附近的许姓族人,陈有理终于帮助许添兴寻得“遗失”多年的故乡。

一个单字,能在不同语境下表达出多样的情感。石聪是贵州施洞苗寨的一名银匠,村里的居民常拿着银器到他家中加工。因儿子在县城读书逐渐听不懂村里的老话,石聪借生意之道向儿子传授苗语,他嘱咐儿子对待客人“不要沸肝”,这样才能保证生意红火。

除了沸肝,同为器官的“短肠”也常被用来描摹不同情绪。苗语中对“肠”的使用和汉语有相近之处,借用肠的“条状、缠绕”等特点表达人的思念,如“牵肠挂肚”含有十分挂念之意,“柔肠寸断”指代缠绵的情意。此外,苗语中的“肠”也用来形容易暴躁的性格。石聪通过这些词汇教会儿子什么是喜怒哀乐,并告诫他做人做事的原则。

运用示例

卧病的范成大一听到乡音,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尚爱乡音醒病耳,隔墙时有卖饧人”;苏轼因为远离家乡听不到乡音,苦苦思念故土以致成疾,“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明代高启说“乡音到耳是真归”,认为只有身处故乡,听到乡音,才是真正的回家。“乡音”代表着特定的语言,表达的是浓厚的乡情、乡思、乡恋,承担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角色。海外华侨许添兴仅凭一张祖父的墓碑照片及一条多年前“我的家在澳水”的语音,找到了祖籍地和家族亲人,而寻绎密码就是方言中保留的“澳水”的发音和意义。乡音,见证着生命的来处,亦是情感的归宿。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

猜你喜欢
乡音方言汉语
方严的方言
学汉语
方言
乡音永久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乡音如歌
乡音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