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紫霞
摘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且在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思政教育与学生教育管理融合发展的价值与意义,阐释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教育管理的辩证关系,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指出基于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要做好四个方面:更新思想观念,强化部门联动;创新管理方法,开展个性管理;优化专业师资,提升综合素质;抓好柔性教育,凸显以生为本。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教育管理水平;立德树人;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7-0037-04
教育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一环。思政教育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阵地,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从教育融合的角度来看,实现思政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深度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1],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也符合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成长规律,对于高校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1.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质效,助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主要通过课程讲授的方式开展,学生的主要学习收获是各种理论知识,但很少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帮助不大。教师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教育管理融合,有助于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拓展思政教育途径[2],潜移默化地改造学生的内在思维、意识、认知,从而实现内外一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在学生素质提升、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
2.有助于优化学生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项常规性基础工作,涉及方面较广、内容较多,并且与时代发展结合紧密,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长期以来,受理念、师资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学生成长成才。思政教育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将其融入学生管理中,是完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3],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也有助于将高校与学生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单一关系转变为更为和谐有序的“双向互动、互相促进”关系,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3.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育人合力
思政教育多采用柔性方式,重在熏陶影响、潜移默化,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成才思路等,并对各项规章制度、政策要求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之相区别的是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对学生各项行为提出要求和刚性约束,让学生做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此二者一刚一柔,各有其特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其割裂开来,而应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一方面,教师要借助思政教育对学生内在思想观念进行浸润;另一方面,教师要依靠教育管理对学生外在实践予以约束和限制。这样,通过二者联合发力,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升高校工作质效。
1.目标具有一致性
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致力于培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自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教育管理工作是借助现代化管理思想、多样化管理方式、系统化管理组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规范,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进而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二者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素质能力全面提升,让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大局,以实现双赢。
2.内容具有互补性
思政教育工作由专任教师、辅导员来完成,主要讓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相关内容。虽然相关课程的内容在不断更新,但整体框架、思维逻辑相对固定,重在对学生内在意识、思维的引导和教育。教育管理由辅导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完成,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各级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学校现行制度和措施,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具有高度互补性。
3.方式具有借鉴性
思政教育是内在价值观念的改变和提升,教师对学生要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式教育方式,即主要通过柔性教育来开展。教育管理中的各项政策、制度、措施都有强制性,需要学生自觉服从,即主要通过刚性约束来开展。因此,思政教育和教育管理一柔一刚、一软一硬,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时,应根据对象、场合,因地制宜地采用刚柔并济的教育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观念陈旧,墨守成规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提升学生对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的认知程度,并自觉遵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在学习、科研、生活、就业等多个方面不断出现的合理需求,为学生更好地成才创造优质条件。这两方面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但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突出表现为“约束有余、服务不足”。这种理念的落后,也导致教育管理方式的欠缺,影响教育管理效果。
2.方式单一,缺少创新
教育管理包括学生在校期间涉及的学习、科研、住宿、外出、就业、交友、档案、思想动态等方方面面的事务,纷纷复杂、事无巨细,都需要教师、辅导员因地制宜选取最合理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但在实际执行环节中,部分管理人员主观意识较强,习惯于用老经验解决新问题,不能根据新情况、新事务的特点对教育管理方式进行变革与创新,效率低下。例如,互联网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深刻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4],但有的辅导员缺乏互联网思维,尤其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预判错误,未能及时采用互联网手段开展教育管理,使得个别学生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方面存在问题。
3.能力欠缺,專业性不足
专业的人才能干好专业的事。近年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拓展、内容持续增加,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以实现自身能力与实际工作之间有效衔接,更好地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质效。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辅导员负责,而辅导员专业背景单一,在入职后缺少相应的培训,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辅导员和管理人员忙于各种繁杂事务,难以抽出精力、时间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制定个性化、长远化教育管理方案,彼此之间也缺少沟通交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工作质量的提升。
4.内容狭窄,效果不佳
当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内容认识模糊、定位不清、抱残守缺,偏执地认为只要做好常规性管理工作就可以高枕无忧,未能正确对待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也未针对这些问题、情况给出合理解决方案。这样,会导致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不能完全对应实际情况出现的各种新变化,使供给与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降低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质效。
1.更新思想观念,强化部门联动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与时俱进地用新理念、新思路谋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思政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路径,才能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要实现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思政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认知、理解和实践都停留在字面意思,即简单地将学生与教师、学校对立,认为在教育管理中学校、教师居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二元对立的认知观念,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命令式、强制式方式展开,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调动。究其本质,师生之间是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既要管理、又要服务,但当前的情况不尽如人意,部分管理者的观念、思路都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服务意识欠缺,需要通过专业讲解、系统阐述,甚至邀请一些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典范开讲座、作报告,系统讲授思政教育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间的内在关联,逐渐扭转从业人员的教育理念,实现二者联动、相互促进。另一方面,要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思政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单位,因此,要实现二者融合发展,首要一点是打通壁垒,实现彼此工作理念、价值观念认同,从而调动更多部门参与其中,避免推诿扯皮,以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高校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分工副校长坐镇,进行统筹调度。在这一专门机构之下,将各专业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教务、就业、宿管等多个部门纳入其中,每一部门都有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协调、总结,确保思政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创新管理方法,开展个性管理
工作理念更新固然重要,但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即要把握当代教育思想要义,坚持人本理念[5],根据学生实际和思政教育、教育管理工作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采取个性化教育管理方式,确保对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日常教育管理中,可化整为零,采取分组管理的方式。通常来讲,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采用的方式是辅导员、教师直接面对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这种“一对多”的教育管理模式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虽然整齐划一、步调一致,但是降低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提升管理质效,高校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家庭、思想等状况,将其划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设联络员一名,负责管理本小组的学生事务、上传下达各项信息等工作,并定期与教师、管理员进行沟通交流。管理者在获悉相关信息后,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因地制宜地采取更为合理的管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小组管理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一是基于学生个性、特点合理划分组别,二是保证不同组别之间的整体差距合理。另一方面,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针对特殊学生群体采取个性化的管理方式。例如,针对家庭困难学生,要做好心理沟通疏导,这一类型的学生通常性格内向,怀有自卑心理,内心焦虑感强烈,采用常规沟通交流方式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和教师要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善于发挥互联网教育手段的优势[6],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输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让学生减少顾虑,主动敞开心扉。这样,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之后,教育管理工作就水到渠成。例如,针对违规违纪学生(这些学生性格比较执拗、甚至偏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爱钻牛角尖),辅导员和教师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面对面沟通交流,采用简洁明快、言简意赅的教育方式,向其传达灌输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尤其要通过一些典型人物的事迹感化、教育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发自内心地主动予以纠正。
3.优化专业师资,提升综合素质
基于思政教育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关键要落实到日常的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中,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立场坚定、素质全面、能力到位的高水平辅导员、教师队伍。因此,提升从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这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7]。一方面,要优化从业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一专多能”工作水平。当前,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背景不一而足,包括社会工作、心理学、法律、思政教育等;思政教师则相对单一,以思政教育相关专业为主。要实现二者融合、基于思政教育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则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来说,高校要通过严把准入关口,招录一批具备思政和管理双重背景的专业人才,入职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一系列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尽快熟悉、上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对现有工作理念、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也要对现有人员的能力素质进行提升,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的方式,邀请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相关人员入校开展讲座、沙龙,对学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进行提升,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与兄弟院校合作的方式,选派教师赴校外进行挂职锻炼,不断充实后备优秀管理人员队伍。另一方面,要明确工作内容,合理划分职责,基于思政教育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高校要对辅导员、思政教学专任教师以及团委、学工、教务、宿管、就业人员的职责进行清晰界定,既要明确工作方向,还要保证各项职责落实到位,避免工作“重叠”“空白”区域出现,以更好地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4.抓好柔性教育,凸顯以生为本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认知和工作实施方面存在误区,片面认为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应单方面强调学生“服从”,做到令行禁止。在这一理念下,部分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虽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了正确立场,但是因柔性教育的缺失,对学生内在潜质挖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关系。有鉴于此,高校应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柔性教育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教育管理成效。一方面,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树立服务理念,本着“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对学生开展柔性教育,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的主体性,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在思政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道德与法律等方面都要有所涉猎,并不断提升柔性教育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基于思政教育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实现二者协同育人,是应对当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各种问题的有效举措,也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这就要求高校做好四个方面:更新思想观念,强化部门联动;创新管理方法,开展个性管理;优化专业师资,提升综合素质;抓好柔性教育,凸显以生为本。这样,才能强化思政育人效果,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贺建民,谷溪.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J].中国报业, 2022(22):126-128.
[2]郭荔宁.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07):99-100.
[3]赵莹.新时代关于高校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对策之研究[J].西部学刊,2022(16):97-100.
[4]彭颖怡.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23(02):20-23.
[5]罗曼.基于当代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 2023(S1):42-44.
[6]张暄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3(09):140-142.
[7]李向玲.推动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2):93-94.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ng Zixia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Jiangxi Province, Shangrao 334100, China)
Abstract: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 not only helps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explain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explor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 and points out tha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ur aspects should be done well: updating ideological concepts, strengthening departmental linkage; innovat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carry out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optimiz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enhance comprehensive quality; grasp the flexible education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life as the found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management level;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comprehensive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