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阴市供电分公司 徐斌
国有企业纪检部门承担着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重任,对于国有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本文在明确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工作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提出工作成效提升路径,并明确日常监督体系运行的基本保障,为提升日常监督工作成效、推动纪检工作创新发展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
(一)日常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基本形式。党内监督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运行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确保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深入做好基层党组织的日常监督工作,强化党内监督体系高效运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对纪检部门而言,必须深刻认识日常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提升日常监督工作整体水平,推动党内监督工作创新发展,为党的政策全面落实、监督成效彰显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运营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升基层党组织运行水平的重要保障。基层党组织在国有企业运行体系中,起着引领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党组织运行水平,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但是不可否认,在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运行过程中,还存在消极现象,员工成长空间受到限制,基层腐败现象以多种方式存在,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尽量消除这些负面因素影响,提升党员队伍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群体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作用,是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完善基层党组织运行体系的推动力量。基层党组织在企业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完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在为客户群体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纪检部门日常监督的有效开展,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基层党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导向和市场运行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企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推动企业运营体系不断优化革新,才能够更好地保持创新发展态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纪检部门责任意识不清晰。纪检部门是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工作开展的主体,明确纪检部门责任,提升纪检部门工作意识,是确保日常监督成效的基本要求。虽然党务工作条例中对日常监督工作的开展有明确要求,但是由于多数国有企业具体经营情况存在差异,市场情况变动较为显著,使得纪检部门日常监督工作无法实现全面覆盖,某些方面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同时,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形式主义”“好人思想”,监督方式优化不足,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同时,日常监督工作力量较为薄弱,在片面追求切入覆盖面的同时,难实现深层次切入,无法实现专责监督职能,监督成效有待提升。
(二)日常监督工作机制不完善。国有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并形成部门间的全面协调,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以完善的工作机制作为支撑。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纪检部门多数工作人员仍以传统思维为导向开展具体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相对较为固化,对各个流程的实施重点把握不足,对过程衔接重视不足,由此使得日常监督工作的开展以点状方式运行,缺少集成发力。同时,多数日常监督工作的开展都是以事后方式进行,虽然能够发现被监督对象在某些方面的问题,但纠正、处理措施无法落实到位,使得企业利益受到影响,无法体现出日常监督的预警效能。
(三)日常监督工作方法不合理。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类型多样,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违法违规漏洞,甚至存在某些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问题,给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带来侵害。纪检监察人员要深入、细致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就需要灵活性采用各种方法,准确把握问题线索,深度挖掘企业各个部门日常运营中存在的违规问题。但是在当前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纪检人员开展日常监督工作方法上不够灵活,对问题认识不够清晰,未实现全面排查与重点监督相结合,无法形成日常监督威慑力,由此使得日常监督成效无法充分体现,无法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力。
(四)日常监督与其他监督没有形成合力。国有企业党组织运行体系应是完善的生态系统,日常监督工作不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更应当与内外部其他形式监督工作的开展产生耦合作用,从根本上消除违规现象的存在,确保生态系统循环并不断优化。但是在多数国有企业纪检工作开展过程中,日常监督通常过于保持独立性,难以实现与上级监督、自我监督等监督方式的有效对接,在人员互动、信息共享、日常协作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形式的隔绝现象。由此不仅导致日常监督工作效率低下,同时难以提升日常监督工作水平。因此,如何构建完善的监督工作对接体系,形成日常监督预警—实施—优化的合力体系,是纪检部门深入改革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强化纪检部门责任意识建设。明确责任范围、把握职责重点,是基层党支部和纪检人员深入开展日常监督工作、提升监督工作成效的基本前提。企业党委部门全面梳理经营业务运营特征,明确日常监督的薄弱环节,根据企业运行实际和发展要求,制订《基层党支部日常工作要点》等系统性规范文件,为日常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支撑。制度应当明确日常监督中基层党组织所辖部门业务知情权、所辖部门人员监督权、所辖部门违规违纪员工处置权。在此基础上,纪检工作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政策学习、理论学习、思政学习和实训操作,全面提升个人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明确日常监督工作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确保日常监督工作能够覆盖基层党组织运行的各个层面,能够切实体现日常监督成效。
(二)优化创新日常监督工作机制。制订日常监督清单,与考评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推动日常监督工作有序运行、确保日常工作成效的基本保证。基层党支部根据部门业务运行特征,明确廉政建设的目标,把握廉政建设风险点,制定有效覆盖的监督工作清单。纪检人员在党委会批准后,根据备案工作清单组织和实施日常监督巩固工作。在监督工作清单实施的基础上,强化与考核部门的对接,依托全面从严治党谈心谈话工作计划,将计划内容深入个人层面,及时发现业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渠道反馈的实际问题,对日常监督工作线索进行排查,在党支部领导下,进行分类指导处理,确保日常监督工作的规范性。
(三)构建PDCA循环日常监督方法体系。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日常监督工作,能够形成对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梳理,明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并形成良好的循环运行体系,推动日常监督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在日常监督工作中,纪检部门首先是根据当前基层党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2~3项重点内容,结合纪检部门现有人员配置情况,制订完善的工作计划(P)。之后,由纪检人员合作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问题的执行(D);在执行过程中,各个小组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做好各个方面的汇总处理,将日常监督工作信息报告给领导层面,检查工作进度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C);在明确问题严重性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由小组成员深入做好后续处理工作(A)。在阶段性工作完成后,继续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新的工作计划,以此不断循环,配合好党委整体工作要求,推动日常监督工作形成良好的运行体系,为企业运营管理提供高效支撑。
(四)强化日常监督与其他监督的有效对接。基于生态视角,将日常监督与上级部门监督、民主监督以及自我监督等工作方式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对接合力,是确保日常监督工作成效体系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监督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优势,搭建举报平台、曝光台等,为监督线索采集提供路径支撑。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关注和采集与日常监督工作相关的舆情信息,及时把握舆情动态,扩展信息来源。在上级部门监督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应的配合和支持工作,提升日常监督切入水平,弥补日常监督的薄弱环节。在与自我监督对接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党员干部个体思想发展动态,结合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活动,不断提升被监督对象政治素养,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日常监督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一)思想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工作开展的思想保障,是日常监督工作开展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日常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发表重要论述,为日常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在基层党组织运行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在党内监督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要确保日常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坚持将日常监督工作覆盖国企纪检工作的各个层面,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日常监督的职责和内容,将日常监督与被监督工作有效衔接,形成浓厚的监督氛围和良好的监督习惯。
(二)导向保障。导向保障是指纪检部门在日常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应当有明确导向,确保监督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良好的运行保障。首先,要坚持日常监督工作的核心导向,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引领,确保各项监督工作的开展朝着管党、治党方向聚拢,为党的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起到配合作用。其次,要确保监督工作的深度导向,明确日常监督工作所具有的政治属性。在日常监督推进过程中,既要深入实际、把握本质,又要落实细节、贯彻到人。再次,要确保日常监督的精度导向,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准确把握重点与全面覆盖的关系,将重心放在关键少数层面,同时又要起到带动绝大多数的作用,以聚集“三重一大”为基本实现形式,推动日常监督工作创新发展。
(三)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确保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工作运行的核心,也是确保各项监督工作有序推进的基本框架要求。针对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运行的一般特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几点:首先,要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基础强化顶层设计,纪检部门要强化与上级党组织的协调沟通,构建完善的协调机制,提升日常监督的支撑保障。其次,要完善日常监督职责报告制度,确保专兼职纪检干部能够深入做好日常职责报告,确保监督工作内容能够及时上传下达,推动日常监督工作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再次,要强化日常监督工作联系人制度,确保各项监督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确保监督工作开展的具体化、规范化,能够将日常监督工作贯穿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通过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监督工作开展方式不断优化,为提升监督工作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四)队伍保障。队伍保障是影响日常监督工作成效最为直接的因素,深入做好纪检监督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日常监督工作方式,是确保监督工作不断优化、能效全面提升的重要实现路径。队伍保障体系建设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需要从监督人员专业化发展入手,要求纪检人员具备坚实的理论素养基础,深刻把握党中央在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工作方面的思想、政策、理论精髓,从专业视角出发,解决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强化日常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监督工作强度,将日常监督与执纪问责深度关联,形成完善的闭环监督工作机制,树立党组织日常监督威信。再次,要强化纪检部门自身管理。树人先树己,提升日常监督工作力度,真正发挥日常监督工作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以日常监督为引领,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工作重在落实和成效的彰显,对于纪检部门而言,要适应新时期企业运行环境变革要求,全面提升岗位职责意识、优化创新工作机制、强化PDCA循环等新型方法的应用,实现与其他监督的有效对接。在企业整体发展过程中,要从思想、导向、制度和队伍建设方面,为日常监督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以此推动监督工作成效不断提升,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