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
【摘要】 目的 分析袋鼠式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枝江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及观察组(60例,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对比2组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观察组婴儿吮吸时间、产后泌乳时间以及母乳充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24 h、48 h宫底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产妇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 h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可明显改善母乳喂养,且对促进子宫复旧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初产妇;以产妇-家庭为中心;袋鼠式护理;母乳喂养;子宫复旧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5-012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5.042
母乳为婴儿天然食品,母乳中含有免疫因子以及多种抗体,容易被新生儿的胃肠消化吸收,通过母乳喂养能够提升新生儿免疫力,保障其体格以及智力发育。对于产妇而言,母乳喂养可提高其机体代谢能力,有助于减少乳腺癌、卵巢癌发病风险[1]。剖宫产初产妇生理及心理均承受巨大的压力,对母乳正常分泌及子宫复旧造成不良影响,产妇在经历了妊娠分娩之后身体器官必然会产生变化,身心也从分娩引发的强烈应激状态过渡到正常状态,因此产后恢复对于产妇的身心健康以及新生儿发育生长都有重要意义。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且对母乳喂养知识没有系统正确的认识,同时产后心理依然处在极度紧张状态,对母乳喂养质量造成消极影响。临床常有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者迟缓情况,此时新生儿除了母乳喂养外还需要辅以其他乳制品,进而引发新生儿消化不良的情况。因此在产后对初产妇展开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母婴而言都有重要意义。常规产后护理注重产妇保养及新生儿护理,对母乳喂养护理的关注度不高,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母乳喂养情况及促进子宫复旧成为现阶段产科探讨的课题[2]。袋鼠式护理为一种皮肤接触式护理,操作简单,以往研究集中于其在改善母婴结局或产妇心理状态中的价值。本次研究以剖宫产初产妇为观察对象,剖析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对母乳喂养与子宫复旧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枝江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6.67±2.12)岁,孕周36~42周,平均(38.34±1.23)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中专)21例,大专及以上16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7.24±2.52)岁,孕周37~41周,平均(38.56±1.54)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19例。2组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初产妇;年龄大于22周岁;孕周大于36周;单胎妊娠;无意识障碍及沟通障碍;自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在8~10分间;产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妊娠并发症(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合并慢性疾病者;罹患精神類疾病患者;可能诱发单一或多个脏器疾病的患者;完成分娩后母婴分离者;新生儿住院期间需要接受抢救或者因治疗措施导致母婴分离;伴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新生儿顺利娩出后助产士进行呼吸道清理,剪断脐带,使用棉布擦干身体,对新生儿的体质量以及身长进行检测,佩戴手环然后留下脚印。帮助新生儿进行维生素K1注射,接种乙肝疫苗以及卡介苗,足跟采血行新生儿疾病筛查。针对产妇展开剖宫产后自我护理、饮食方案、产后个人卫生、新生儿护理要点及母乳喂养等知识宣教,告知产妇积极进行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成长发育、自身康复及子宫复旧的作用,给予角色变化指导,使产妇初为人母的紧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告知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及注意事项,帮助其顺利进行母乳喂养[4]。规律巡房,对新生儿和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
观察组接受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1)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袋鼠护理队通过孕妇学校、助产士诊所、现场病房实施和电子教育,加强关于袋鼠护理在改善产褥期和哺乳期子宫复旧方面积极作用的教育,让产妇及其家属了解到应用袋鼠式护理模式对于母乳喂养以及子宫复旧的价值,通过讲解具体的实施步骤来帮助产妇建立感性认知。孕妇学校的课程包括示范袋鼠护理的要点和操作步骤,以及设计情景,使孕妇能够提前预见护理过程,并增强应对产前和产后状况的信心。产妇入院后,再次传授袋鼠护理知识,并灌输护理知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鼓励产妇丈夫或主要围生期照料者参与实施袋鼠护理[5]。在教学的时候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强调袋鼠式护理的要点,并通过视频以及实际演练来帮助产妇巩固知识,建立顺利康复的信心。(2)袋鼠式护理:把产妇安排在舒适安全的病房,助产士协助产妇采取舒适的姿势,并将床头倾斜15°~30°,产妇应侧卧,新生儿卧于产妇裸露的乳房中,以平行或半斜的姿势侧卧,最大限度保持产妇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面积;指导产妇用一只手扶住婴儿的背部,用另一只手扶住臀部,皮肤接触期间用被褥覆盖婴儿的背部以保持其体温正常。产妇在进行袋鼠式护理时除了常规的仰卧体位之外,还可以站立位进行,将新生儿的头部保持在稍微延伸的状态,然后转向任意一侧,让臀部和手臂弯曲,腿部延伸到“青蛙”的位置,母婴之间能够保持眼神交汇,在提供袋鼠式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婴儿头颈部出现过度伸展或者弯曲。在站立位袋鼠式护理期间注意将婴儿包裹起来,包裹最为紧密位置为胸部,避免对婴儿腹部产生挤压,和产妇的上腹部持平。在产妇休息的时候尽量保持婴儿的袋鼠状态,选择平躺或者斜靠15°左右,如果不能调节床的高度则可应用软枕将其垫起。与此同时,护士指导受过训练的丈夫和家属协助袋鼠式护理:协助产妇侧卧,下肢自然弯曲,双臂抱住婴儿,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期间细致观察,降低新生儿窒息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风险。分别在早晨新生儿洗澡后和下午沐浴或擦拭身体后进行袋鼠式护理1 h,连续3 d,并要求产妇在出院后继续在家中进行,直到产后1个月,期间护理人员通过互联网平台督促及指导产妇完成[6]。
1.3 评价指标 接受2周护理后对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母乳喂养情况:婴儿吮吸时间、产后泌乳时间(挤压乳房有乳汁流出)以及母乳充盈时间(产妇自感乳房充盈)。(2)子宫复旧:分别在产妇分娩后24 h、48 h对其宫底高度进行测量,测量产妇耻骨联合上缘到子宫底最高点位置之间的距离。同时应用称重法对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进行评估,失血量(mL)=[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血液比重(1.05 g/mL)。(3)乳房肿胀:乳房处于松软状态,且没有触摸到奶块以及胀痛感,为无肿胀;产妇没有出现奶块但有自觉奶胀,为轻度;产妇可触及有奶块,有自觉肿胀疼痛,为中度;在分泌乳汁的时候存在严重胀痛,有明显红肿,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予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予χ2检验,等级资料予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母乳喂养情况对比 观察组婴儿吮吸时间、产后泌乳时间以及母乳充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子宫复旧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24 h、48 h宫底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产妇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乳房肿胀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48 h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据统计,80.00%的剖宫产初产妇因担心产后切口疼痛、身材变形及麻醉药物残留对新生儿智力影响等而抗拒母乳喂养,早期哺乳的积极性不佳,极易发生无乳汁分泌或乳汁分泌不足等,进而导致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效果不佳,对新生儿发育及产妇恢复均造成不利影响。相对于顺产,剖宫产产妇产后身体恢复速度明显更慢,开奶时间有所延迟,在产后1~4 d内母乳量也会明显下降。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没有受到产道挤压,自身儿茶酚胺分泌速度明显低于自然分娩新生儿,不能保持对母乳气味的敏感程度,因此难以有效吸吮母乳,导致母乳分泌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因为心理壓力影响,出现产后难以及时泌乳或者泌乳量减少,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带来消极影响。
袋鼠式护理最初应用于早产儿或者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出生后和产妇进行长期的皮肤接触,同时鼓励母亲进行纯母乳喂养。随着其在临床的推广,袋鼠式护理逐渐延伸到体征平稳的新生儿中。在进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实施袋鼠式护理可增加母婴接触时间,在持续的皮肤接触中,婴儿能充分感受到母亲的爱意,乳头衔接后不断吸吮可大幅度缩短有效吸吮时间,刺激产妇泌乳;皮肤接触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对新生儿的影响,减少水分和热量的蒸发,使其舒适度更佳;同时,良好的互动姿势使新生儿与产妇的乳房紧密接触,刺激吸吮,增加新生儿觅食主动性,新生儿的早期吸吮可以刺激产妇分泌垂体催乳素,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建立早期泌乳反射,使母乳喂养效果更好。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婴儿吮吸时间、产后泌乳时间以及母乳充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马良骎[7]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可改善产后泌乳时间以及母乳充盈时间,使婴儿吮吸时间缩短,对改善母乳喂养有积极作用。
子宫复旧主要是指子宫内膜、宫颈、子宫体的恢复,即子宫从胎盘分娩状态到非妊娠状态的过程。在分娩后,子宫会在短时间内收缩成硬球形,子宫底部和脐部在同一高度,之后子宫会以1 cm/d的速度下降,在正常情况下,下降到盆腔约需2 d。而子宫在宫颈内壁变薄、水肿或充血等因素的影响下,大约在产后1个月才会恢复至原状。剖宫产产妇的子宫复旧受到手术创面、术后炎症反应、术后疼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子宫复旧过程相对延缓。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24 h、48 h宫底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产妇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48 h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蓓蓓等[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对改善剖宫产初产妇子宫复旧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可明显改善母乳喂养,且对促进产妇子宫复旧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少芳,王勇.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3):4377-4380.
[2] 黄丽丽,陈捷,李睿.剖宫产初产妇开展袋鼠式护理对母乳喂养,负性情绪,产后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473(33):100-101.
[3] 徐建平,王晓鸣,顾水琴,等.晚期早产剖宫产术中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出生“黄金小时”健康指标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2(8):560-564.
[4] 万静,游勇.袋鼠式护理对母乳喂养、新生儿神经行为及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40(13):1514-1517.
[5] 王帆,李玉,李胜玲,等.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产妇紧张焦虑及亲职压力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1):74-78.
[6] 杨舒广,杜放辉,叶贞志.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奶摄入量及免疫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49-50.
[7] 马良骎.袋鼠式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泌乳,子宫复旧,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9):3496-3498.
[8] 刘蓓蓓,王楠,徐业芹,等.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及发育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9,19(10):43-45.
(收稿日期: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