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水凤
【摘要】 目的 探究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BPD)缓解期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上饶市第三人民医接受治疗的60例BPD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干预,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对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躁狂程度,自我和谐程度,病耻感,社会功能,认知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和谐量表(SCCS)、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BPD缓解期患者实施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有助于改善抑郁、躁狂状态,提高自我和谐程度,降低病耻感,促进患者积极调节情绪与社会功能恢复。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6-008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6.027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一种患者躁狂症与抑郁症循环发作的慢性精神障碍类疾病,多发于儿童以及青少年群体中,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自身及家庭造成了精神与经济双重压力[1]。BPD临床表现复杂,特点是变化快、病程长、病情重且反复,患者常抑郁、寡言少语、反应迟钝或突发性暴躁、情感高涨、精力充沛,通常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2]。BPD患者病情进入缓解期后,仍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常带有焦虑和抑郁,自我和谐程度较低[3]。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加强患者对幸福、愉快往事、个人成功事件的回忆,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对生活的向往,从而促进患者双向情感障碍症状改善[4]。本研究选取60例BPD缓解期患者,探究愉快因子回输式积极心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上饶市第三人民医接受治疗的60例BPD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2~21岁,平均年龄(17.15±1.83)岁,平均病程(32.64±3.47)个月。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13~21岁,平均年龄(17.32±1.61)岁,平均病程(31.85±3.24)个月。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选标准:(1)符合《中國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基于循证的选择》中的诊断标准[5];(2)已完成药物或心理治疗,进入到缓解期;(3)能配合调查;(4)自愿参加本试验。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存在脑部疾病患者,如脑瘫、痴呆症等;(3)离异或单亲家庭。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于患者入院后,详细统计患者病历资料,细致地向患者讲解BPD,并发放相关知识资料,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缓解心理负担。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应态度友好、语气轻柔,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抓住情感敏感点,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干预。(1)成立干预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经过统一培训。(2)具体措施:①采集愉快因子。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访谈的形式,对患者的“愉快因子”进行收集,即其感到愉快、满足和自豪的良性事件,从家庭、兴趣爱好、社交等方面切入,制成操作蓝本。②回输愉快因子。访谈后第2天起,护理人员每天以“愉快因子”为主要沟通内容,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并且注重和患者的互动,每次访谈30 min,直至疗程结束。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3.1 抑郁、躁狂程度 运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 items,HAMD-17)[6]评定干预前后2组患者抑郁程度,包括抑郁情绪、有罪感、体重下降、自认力等17个维度,其中1~3、7~11、15维度采用0~4分评分法,4~6、12~14、16、17维度采用0~2分评分法,评分与抑郁程度成正比。运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scale,YMRS)[6]评定干预前后2组患者躁狂程度,量表分为11项,其中1~4、7、10、11项采用0~4分评分法,5、6、8、9项采用0,2,4,6,8分评分法,评分与狂躁程度成正比。
1.3.2 自我和谐程度 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7]于干预前后评估患者自我和谐程度,量表分为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与其他两个分数相加,总分≤74分:自我和谐程度高;75~102分:自我和谐程度中等;总分≥103分:自我和谐程度低。
1.3.3 公众病耻感 运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erceived devaluation-discrimination scale,PDD)[8]评定干预前后2组患者公众病耻感,量表由12个条目构成,4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计1分到“非常同意”计4分,其中6个条目(条目1、2、3、4、8 、10)为反向计分,常模评分2.5分,分值越高,病耻感越严重。
1.3.4 社会功能、认知情绪 运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9]评定干预前后2组患者社会功能,量表分为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与关心等10个项目,总分为0~20分,得分与社会缺陷程度成正比。运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10]评定干预前后2组患者认知情绪,量表分为积极情绪调节(20~100分)、消极情绪调节(16~18分)2个维度,得分与该维度情绪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予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予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抑郁、躁狂程度比较 干预前,2组HAMD-17、Y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HAMD-17、YMRS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自我和谐程度、病耻感得分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SCCS、PD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SCCS、PDD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社会功能、认知情绪比较 干预前,
2组SDSS、CERQ(积极情绪调节、消极情绪调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SDSS、CERQ中消极情绪调节维度评分均下降,CERQ中积极情绪调节维度评分均上升,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BP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在临床上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情绪低落、抑郁表现以及阶段性的情绪亢奋表现,当患者处于缓解期时,其阳性症状显著减轻,但情感、认知损害仍然存在,社会心理功能受损严重,且极易出现病情波动与加重,因此对BPD缓解期患者的有效护理尤为重要。自我和谐,是指个体在身与心、现实与理想等各方面均能和谐。一个人自我和谐的程度越高,越能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接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较好地适应环境。病耻感是患者患病而产生的内心耻辱体验,会降低患者自我和谐程度,对社会功能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愉快因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兴奋点,愉快因子回输法即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强化愉快因子对患者的刺激作用,通过愉快因子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改善焦躁、紧张等心理状态,与传统心理护理比较,更具人性化,形式更为多样[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BPD缓解期患者实施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HAMD-17、Y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躁狂状态。其原因可能是:在“愉快因子”刺激下机体将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大脑皮质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增加脑供血,提高神经细胞的活性,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目的[4]。且愉快因子作为正强化积极因素,将其回输能够使患者的信息、评价、情感等得到有效的社会认同与支持,减少抑郁、躁狂等负面情绪,协助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BPD缓解期患者实施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CS、PD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和谐程度,降低病耻感。其原因可能是:当患者自我概念与经验无法协调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等情绪,从而导致处于不和谐状态[7]。病耻感是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一种偏见,当患者病耻感越强烈时,其主动寻求社会帮助的意愿越低[8]。而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行为、心理特点进行访谈,并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通过回忆幸福、愉快往事、个人成功事件,使患者增强自信,消除心理紧张、不安情绪。同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接纳、温暖,病友之间相互鼓励,提供社会支持,促使其恢复人际交往,这一过程有利于弱化患者病耻感,提高自我和谐程度[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BPD缓解期患者实施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DSS、CERQ(积极情绪调节、消极情绪调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积极情绪调节与社会功能恢复。其原因可能是: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通过回输愉快因子帮助患者回忆和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使其感受到家人、朋友的情感呵护,重新建立自信心,提高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通过鼓励患者与他人分享愉悦体验,提高患者对生活的参与感与情感支持,帮忙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与生活,从而促进积极调节情绪与恢复社会功能[9]。
综上所述,对BPD缓解期患者实施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有助于改善抑郁、躁狂状态,提高自我和谐程度,降低病耻感,促进患者积极情绪调节与社会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宝霞.国内外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概述[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2):140-143.
[2] 陈策,郑丽丹,谢作良,等.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245-250.
[3] 杜桂容,周雪梅,黄春艳.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33-36.
[4] 欧颖,何英.愉快因子回输式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0):1511-1513.
[5] 汪作为,马燕桃,陈俊,等.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基于循证的选择[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2):96-100.
[6] 魏艳艳,尹璐,徐海婷,等.中文版双相抑郁评估量表信效度及最佳界值[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1,47(12):710-715.
[7] 時彦鹏,杨振宁,门凯龙.济南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中医五态人格关系的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8,31(5):58-59,64.
[8] 彭菊意,呼亚丽,任燕,等.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病耻感与正念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0):1817-1820.
[9] 王晓利,闵国营,安鸿.互动达标理论下临床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240-243.
(收稿日期: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