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创新融合

2023-09-29 10:52戚媛
新航空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幻文旅文化产业

戚媛

数字赋能文化

“创新则盛,守旧必衰。”高质量的文化消费离不开高质量的文化供给。

信息时代,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化也成为数字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消费场景和应用场景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产业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这种挑战,更是一种全新解构,是一种适应时代的再创造。

线上看演出、听音乐会,在“云端”看展览,通过手机APP点播一出戏曲……如今,随着数字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精彩纷呈的精神食粮,不断丰富用户的文化体验。

随着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赋能,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數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同比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

文化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

科技赋能,将让数字时代的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激发文化创新发展及其产业实践,并带给人们全新的文化体验。

文化数字化战略倡导以数字服务带动产业发展,将有力促进创意经济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创意经济发展竞争激烈,而数字经济又是其中最激烈的领域之一。近几年,不少国家出台激励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加紧布局。

我国推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不独聚焦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从促进数字文化产业角度来看,同样具有推进创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不得不说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这种全新解构和再创造提供了有效手段,进而有效地提升文化产品的消费形式和消费体验,打造了更多更加智能、便捷、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从影视、游戏、动漫,到近年来受到人们喜爱的网络文学、短视频、网络直播、数字文创、虚拟现实,再到疫情催生出的“云观展”“云演出”“云赏花”等新业态、新形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组、存储、传播、再现与延展的程度日益加深。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种类,提升了产业规模。

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以中国科幻诠释命运共同体精神,在国内掀起科幻热潮,在国际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2020年国家发布“科幻十条”,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 2 0 2 1 年“十四五”电影发展规划发布,强调将重点扶持科幻电影创作生产。

在政策和市场助力下,我国科幻产业化进程加速,《流浪地球2》《群星闪耀时》《独行月球》等多部科幻电影投入制作,带动科幻出版、动漫和游戏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在此背景之下,文博数字藏品应运而生。

数字藏品是用区块链技术做唯一标识且经过数字化的作品、艺术品和商品,立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素材和题材范围包括文物、非遗、书画、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艺术,充分体现了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数字文化产业基本特征。

创新生产数字文化内容,增强数字文化市场供给,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当前的重点,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

文化产业的软实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硬支撑”。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因此,要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策划创意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就要创新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打造新场景。

“破圈”融合

当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实现“破圈”发展,是当前文化产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疫情期间,云端音乐会《武汉十二锣》在上海、武汉、纽约三地通过5G直播在线演奏,吸引了7000多万名观众欣赏;西安大唐不夜城、上海黄浦江夜游、重庆洪崖洞夜游等各具特色的夜间旅游呈现出越发丰富的消费场景;抽盲盒、买手办等小众消费潮流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具有强抗风险能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上扬,成为了经济恢复的主力。

文化是释放后疫情时代消费需求的一把“金钥匙”。当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首先还是更好推动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深入融合,因为数字技术现在突飞猛进,但是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关键是如何让数字技术和文化的创新更好融合。

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是在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契合新时期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多元化、互动型、沉浸式体验消费的空间和载体,不但能够满足年轻群体对个性化、多样化体验性消费的需求,而且能够解决老龄群体、残障群体传统文化消费受到身体条件、装备设施条件等制约的问题,可以全方位地创造新的文化体验。

不少纸媒进一步推动“中央厨房”式的采编与传播体系落地,完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分发”的流程再造;围绕“社交+内容”的数字文化经济核心逻辑,产生了社交电商、IP经济等众多新兴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线性的文化生产模式和专业机构的供给模式,用户生产内容成为文化内容生产的主要形式。

近几年,我国科幻产业蓬勃发展,流浪地球、三体系列的IP作品持续火爆,网络科幻影视和游戏佳作频出。

科幻产业作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兴产业,对增强我国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带动科技创新、文化示范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城市的发展固然离不开经济硬实力的拉动,但同时也需要文化软实力的赋能。

以数字产业链发展带动城市文化“ 破圈”,可以推动城市形象、IP持续提升。

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地相继推出科幻产业扶持政策,举办科幻论坛、赛事等活动,带动科幻会展、文旅经济的兴起,2021年全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到700亿规模。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解锁,新兴业态不断催生。

AI可以学习书法,能够通过对古书法的学习复刻出风骨相近的字体。历史上许多名人传世之作并不多,以往人们只能在博物馆瞻仰其字迹风采,但现在“AI造字”能够让更多有价值的字迹在大众群体傳播,尤其契合数字时代的年轻人使用习惯。

还有国内首个文博虚拟宣推官文夭夭,AI技术的支持可以让既有贴合场景形象,又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的数字人持证上岗,给文化宣传带来很多新的想象空间。

可想而知,人工智能将成为文化产业第一推动力,赋予文化产业智慧化元素,凭实力“出圈”,拉动文化消费产生“新流量”。

凭实力“出圈”

当艺术生产和传播遇上数字化,如何能够用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新发展?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种类,提升了产业规模,这是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最基础的层次。

当前,许多旅游景区抢抓机遇,以数字藏品为抓手,创新玩法,刺激消费,让景区的知名度与客流量得到提升。

泰山景区推出五岳独尊、风月无边等标志性景观的泰山系列数字藏品,用数字化方式诠释泰山文化;崂山风景区推出《巨峰神鳌》数字藏品,以巨峰游览区入口雕像神鳌为设计元素,通过3D扫描、建模、数字孪生等技术将巨峰神鳌栩栩如生展现出来;扬州瘦西湖推出数字纪念票,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瘦西湖园林的深厚底蕴进行融合;南京发售“数智牛首”

定制款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掀起粉丝收藏热潮。

数字化文化消费是轻资产的,可以卖衍生品、可以卖IP、可以做沉浸式餐饮,场景不限于线下,也不限于实际体验。把城市旅游与数字技术结合,实现沉浸式和交互式的旅游体验。

更深一层的是实现文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数字化再造与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升级,凭实力“出圈”。

非常重要的紧迫方向还是要在数字文化重要装备制造方面要有进一步的突破,这可能是数字文化产业未来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的重要领域。

而数字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和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才是我们新兴产业真正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以北京为例,北京落实首都战略定位,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聚焦新首钢,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创新开发和利用首钢工业遗存空间,推出“Soreal超体空间”“数字新首钢”等沉浸式科幻空间,建设科幻产业示范项目,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提升城市更新的速度和效益。

江苏鼓励和支持文艺院团、演出场所培育线上演播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艺术种类的表现形态和内容表达;打造一批“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项目产品,推动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发展数字文娱、数字创意等新业态;创建一批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探索推广数字旅游卡,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在文化数字化的浪潮中,我国多家数字文创企业坚持创新、坚持发展自主版权产品,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品牌。它们迸发出的无限活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山东,催生了一批数字文旅项目,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优势突出,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好客山东云游齐鲁”

智慧文旅平台具备智慧导览、旅游攻略、非遗手造发放等30项功能,纳入省内景区、酒店、文旅企业共计3万余家,注册用户近300万人,服务用户近4000万人次,在全国同类平台中居于第一梯队。

广东建立的一家数字文化站,以演艺、文博、旅游、非遗、展览、红色、影视等数字资源为内容,提供了“V R+剧场”“VR+博物馆”“VR+旅游”“VR+非遗”“VR+展览”等多种体验项目,通过手机、平板、XR设备及TV屏等多终端将具备视觉与体感、可互动的数字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各公共文化服务站;采用了沉浸交互、5G、VR等技术,创新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手段,丰富了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畅享精彩数字文旅体验。

由此看来,逐浪数字“蓝海”,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要着力避免传统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的简单嫁接,要坚持守正创新,促进两者深入融合。

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已然迎来红利期,我们在做好传统文化数字化开发的基础上,需开辟新路,为培育数字文化新型业态、为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提供新思维和新角度,不断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文化产业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为文化强国建设蓄势赋能。

猜你喜欢
科幻文旅文化产业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