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期食品「入侵」消費時代「摳門經濟」的狂歡

2023-09-29 22:55陳春風
台商 2023年4期
关键词:食品店消費者價格

陳春風

近年來,「反食品浪費」消費理念成為共識,臨期食品的處置和銷售引起社會關注。在超市裏,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臨期食品專櫃」,這些食品的價格往往比正常的食品便宜不少,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而在網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平臺和店鋪專門銷售臨期食品,月銷量甚至達到數萬件。

那麼,臨期食品為什麼受到如此多的歡迎呢?

近年來,隨著疫情帶來的消費降級,「價格低、折扣大」的臨期食品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臨期食品專營店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市面上。

好特賣、嗨特購、繁榮集市等一批臨期折扣店遍佈各大城市的商場,並展開連鎖化、品牌化的擴張之路。

資本也聞風而入。2020年6月,剛創立不久的好特賣就拿下了金沙江創投、雲九資本、日初資本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外,紅杉中國、梅花創投等加注投資了折扣牛、愛折扣等臨期食品品牌。

臨期經濟或將從小眾需求變成一個全新行業風口,加上臨期食品新業態的出現,受到資本持續關注,行業未來有望得到進一步的增長。

什麼是臨期經濟?

先明確一點,臨期食品不等同於變質食品,而是指即將到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食用也不會對健康有不良影響。

以前,臨期食品被低價售賣的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幾乎每一個大型超市,都會有專門的臨期食品促銷區,以及像許多烘焙店在晚上 9 點後,都會去做「半價」「買一送一」的活動。這些都是我們以往對「臨期食品」的認知。

早在2021年5月,央視也對臨期食品行業進行了一次詳細報導,稱臨期食品為「一舉多得的勝利」,讓這個原本難以見光的躲在商超角落裏的行業,終於進入大眾消費者的視野。

但是臨期經濟真正興起,卻是在疫情之後。近年來,食品廠家庫存積壓情況嚴重,導致臨期食品越來越多。

同時,沉重的生活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更在意性價比,他們開始出沒在各種促銷區尋找極致性價比的食品。

供應鏈的爆發和客戶需求增加,共同促成了臨期經濟的興盛,很多品牌借此東風,也發展出了自己的經營策略。

專門售賣臨期食品的好特賣、好食期、Boom Boom Mart 繁榮集市等線下門店,為了吸引年輕人,主打進口折扣食品。

由此可見,這部分年輕消費群體儘管對價格的敏感性較高,但又想買高品質商品。這種在「消費降級」與「消費升級」之間反復橫跳的消費需求,正在成為一種臨期經濟特有的消費趨勢。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2年臨期食品行業加速發展,市場規模達337億元(人民幣,下同),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契合零食產業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臨期食品市場規模將達401億元。由此可見,臨期食品行業並非曇花一現,而是有著繼續深化發展的可能。

臨期食品行業背後的消費趨勢變化

豆瓣裏有一個「你會覺得買臨期食品丟人嗎?」的帖子,在早期的評論中可以感覺到,很多人並不好意思購買臨期食品。但如今,購買臨期食品卻成為一種新風尚,這背後是消費者消費心理的趨勢變化。

◆ 價格優勢

臨期食品的價格一般都在3折至7折之間,比正常的食品便宜很多,可以節省不少開支。對於一些經濟條件一般或者喜歡省錢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誘惑。而對於一些高端進口食品來說,臨期打折也是一個吸引消費者的手段,可以滿足他們的多元化需求。

◆ 理性消費的回歸

消費者的消費理念逐步升級,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理念,越來越多消費者持有更加理性和個性的消費觀,從過去的盲目消費到更講究產品的實用性。正如《2022中國消費趨勢報告》中談到,消費者更加關注內在自我,注重「內在精神」和「內在舒適度」。

當下的消費者不再執著於為不切實際的「面子」買單,他們希望每一分錢都花得舒心。購買臨期食品,以超低的價格買到同樣的食品,省下來的錢用在更多地方,如此經濟實惠,高性價比,正體現了消費者對內在舒適度的探索和理性消費的回歸。

◆ 綠色消費理念逐漸滲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的《2021年糧食浪費報告指數》指出,大量食物未被食用就丟棄了,被浪費的食物總量,大約相當於2300萬輛載重40噸卡車的總重量,這些卡車車頭連著車尾排在一起足可以繞地球7圈。

這些被浪費的食物中,不乏大量過期食品,如果在過期之前,臨期之時就能找到妥善的方法把它們處理掉,極大程度減少了浪費,對解決商家的損耗和資源的浪費一舉兩得。

長久以來,消費者踐行綠色、環保的消費理念,臨期食品的出現,成功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越來越多消費者熱衷於購買臨期食品,帶火了臨期食品這條賽道。

不論是理性消費的回歸,還是注重綠色環保可持續,都是消費者消費心理的趨勢變化,品牌和企業唯有抓住這些趨勢,向這些趨勢靠近,才能順勢走進消費者的內心,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臨期食品催生「新零售管道」

臨期食品並非近兩年出現的新興概念,最初是超市裏對臨期食品進行打折促銷,2020年後,臨期食品行業受到資本關注,快速發展。至今,臨期食品行業已經發展出不同形式,多種管道。

◆ 合夥模式,聚焦城市

以「好特賣」為例,公開資料顯示,「好特賣」唯一的加盟方式是合夥人制度,主要精力放在大城市,已經先後和500多家知名品牌商簽訂獨家庫存分銷合作協議。2020年,GMV突破10億元人民幣,未來計畫在全國建8個區域大倉,服務於3000多家線下折扣集合店。

「好特賣」採用的合夥人制度,是一種共治、共用、共創機制,「好特賣」可以以公司的經營權作為激勵手段,變員工為股東,激發員工的動力和潛力。

有部分消費者表示,在臨期食品專營店中常看到一些從未見過的品牌,不敢放心購買。但「好特賣」和知名品牌商簽訂獨家庫存分銷合作協議,擁有了穩定的、有品質保障的貨源,讓進到店裏的商品大多是消費者已經熟知並信任的品牌,放心選購。

◆ 加盟模式,下沉市場

「巡物社」以河南為基本盤,半年時間擴張40多家門店,成為臨期食品賽道的「黑馬」。和「好特賣」主攻大城市不同,「巡物社」把目光鎖定在三四線城市和縣域,同時選擇和「好特賣」合夥人制度不同的加盟模式。

「巡物社」採用的加盟模式,加盟商用較低的加盟費就擁有了自己的店鋪,以公司的模式化開店經驗為依託,相較於個人創業有更高成功率。除此之外,加盟模式可以讓店鋪快速擴張,有助於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讓消費者更有信任感。

◆ 臨期特賣電商平臺

線上管道的擴張為臨期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線上消費基礎,出現以「甩甩賣」為代表的專業臨期食品特賣平台,「甩甩賣」早在2019年就獲得3500萬的戰略投資。

臨期食品特賣電商平台的品類專一,消費者購物目標明確,線上挑選、下單、送貨到家,價格打折但服務卻不打折。「甩甩賣」能在眾多臨期食品特賣電商平台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是經常有更實惠的促銷活動。如「甩甩賣」打出「日期越近越便宜」的口號,同時推出「1分抽獎」和「2元專區」。

◆ 二手電商平台紛紛開設臨期食品專區

臨期食品得到消費者關注後,二手電商平台也紛紛入場。京東在「二手商品」分類下,新增「臨期食品」專區;閑魚在「美食」選項中,增加「臨期低價」的選擇。

互聯網企業憑藉原有的貨源和流量優勢,順利進入臨期食品賽道。長久以來,消費者已經養成在這些平台網購的消費習慣,當出現臨期食品新選項時,憑藉對平台的信任,消費者挑選後,有種「幾乎不花錢」「買到就是賺到」的感受,便和本要購買的商品一起下單了。

淘汰賽悄然開始行業問題擺上台面

事實上,在消費降級的趨勢中,臨期食品成為巨大的風口,第一批玩家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但當越來越多的玩家湧入,競爭逐漸激烈,勝利往往屬於少數。

當消費市場熱度褪去,臨期食品店的問題也逐一顯露出來。貨源不穩定、食品品質良莠不齊,品牌們遭受的質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臨期食品的熱度是有保質期的,品牌們僅靠低價是遠遠不夠的,玩家們也正在試圖撕掉臨期標籤。

◆ 有玩家倒閉,行業淘汰賽開始

曾經紅極一時的臨期食品店,正經歷著一場行業大洗牌。首當其衝的是貨源問題,也就是供應鏈。

事實上,食品行業的供應鏈本身就很複雜,一個品牌可能會有很多個代理商,分散到各個區域,品牌很難將其整合起來。延伸到臨期食品上,不同於正常供貨商的穩定供應,一批貨往往會經過多次轉手,導致其拿貨管道很不穩定。

熱銷產品供應不足、冷門產品積壓庫存的事情時有發生,而最終的問題都要由門店及品牌買單。

更關鍵的是,臨期食品本身就是接近於保質期的食品,一旦管理不嚴格,品控問題很難保證。

在食品行業中,一般大賣場食品保質期超過2/3需要下架,電商倉庫則不能超過1/3,所以臨期商品通常保質期都在1-6個月內。若少於1個月,就需要注意食品品質安全問題。

而這恰恰是臨期食品行業所處的時間區間。2022年7月份,好特賣就因銷售過期巧克力被罰7000元。與此同時,隨意更改保質期、包裝破損、山寨產品的事情也在行業中反復上演。

被打上臨期標籤的食品,很快就會變成燙手的山芋。

實際上,流落到臨期食品門店的大多數是商超賣不動的品牌,所以價格是吸引消費者進臨期食品店的唯一動力。

但價格低、優質的貨源又更喜歡和連鎖大客戶合作,很多小型臨期食品商很難拿到貨。有從業者表示,「這是一個『快進快出』的行業,貨品押在哪個環節,哪個環節就得承擔這些風險。這也使得倉庫更願意和大型連鎖折扣店合作。」

這也意味著,跑出規模效應,是臨期食品店發展的關鍵,這便加劇了行業的競爭和洗牌。

相比於便利店、超市這些剛性需求,臨期食品店的生意並非剛需和穩定的,也未必容得下那麼多玩家。

◆ 光靠低價還不夠

臨期食品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玩家們都在尋找新的出路。

繁榮市集創始人範智峯曾表示:「如果臨期食品店只賣臨期,那就是品牌方的下水道。」言外之意是,臨期食品品牌想長久發展,僅靠賣低價的臨期食品是遠遠不夠的。

參考美國最大的臨期品零售商Dollar Tree,其擁有一萬多家門店,門店內的臨期產品僅占20%,其餘商品都是自有品牌+品牌商合作的專供產品。

拓寬品牌維度這件事不難理解。臨期食品本身就尚未佔領消費心智,隨著入局者的增多,一旦由於供應鏈波動導致價格上漲,失去價格優勢,臨期食品門店便會陷入風險之中。

頭部品牌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在試圖撕掉臨期的標籤。

以嗨特購為例,目前嗨特購有200多家直營店,並於2023年6月開放了加盟模式。

嗨特購創始人張強曾介紹,目前門店的商品結構是,70%是食品,30%是日化。其中,自有商品占比為20%-30%。

張強透露,嗨特購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大概是42%。如今的臨期食品店的「臨期」更像是一個引流手段,利用低價的產品吸引消費者,進而到店消費自有品牌這類的高利潤產品,進而實現盈利。

另一家主打線下的好特賣也在拓寬產品的銷路。在入駐美團、餓了麼之後,現在開始佈局淘寶和小程式。

無論是推出自有品牌,還是拓寬銷路,頭部玩家們的心思是一致的,那就是形成規模效應,在源頭形成議價權。沄鑫資本創始合夥人齊新宇曾表示,臨期只是早期建立「好貨便宜」的心智入口,隨著門店規模擴大,企業擴大品類和向上遊整合供應鏈是必然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臨期食品店不約而同地瞄上了會員制。

嗨特購孵化了新品牌「失重寶藏」,為會員制的倉儲折扣店模式。失重寶藏首家門店於去年年底在北京開業,面積超過2000㎡,SKU近6000個,涉及水果、網紅日用品、進口生鮮等多個品類,客單價在60-100元之間。

小象生活也推出倉儲折扣店品牌「惠買喵」,並在原有門店推出9.9元月卡、99元年卡及139元家庭卡(主卡及副卡2張),單月銷售超36萬元門店,會員卡消費占比達60%。

會員卡的模式,意在增強消費黏性,嗨特購創始人張強透露,「現在20%銷售是來自於會員,會員銷售占比總體維持在20%-30%。」

本質上,臨期食品店仍是個流量生意,只有足夠多的客流量才能支撐起賣場的周轉需求。如今的頭部玩家正將門店開進人流密集的商圈,另一方面還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周轉效率。

從臨期食品店,轉型品牌折扣店,消費者需要新鮮感,臨期食品店也急於撕掉「臨期」標籤。對於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來說,低價仍具有吸引力,但這是一場持久戰,玩家們還要在供應鏈、品牌口碑上下功夫。

後記

購買臨期食品已成一種流行的消費方式,消費者歡迎程度較高。作為零食行業調整階段的新興業態,臨期食品仍處於發展早期,但可發掘空間巨大。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千億賽道,但這條賽道才剛剛啟程,未來能否成為食品行業的「奧特萊斯」,需要整個行業在經歷了市場擴張期之後,行業競爭愈演愈烈之時,抓住趨勢,尋找突破口。

猜你喜欢
食品店消費者價格
有必要完善加大對消費者的保護
临期食品店成年轻人创业新希望吗
阅读理解练与析
消费者偏好下的两在位制造商阻止策略选择研究
袋中春日
“爱”闪耀
消费者调查数据统计
买水果
八戒卖醋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