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凯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培养同学们“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给我们初中的数学学习指明了方向,即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同学们要学会“数学观察、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显然,这里都特别强调了数学属性。下面,我们以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数学与我们同行”为例,谈谈“三会”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在“章头语”部分,教材引用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名言,简洁扼要地概括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表达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有着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的观点。在“章头图”中,有“火箭发射”“车票”“自行车”等图片,观察这些图片时,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视角来思考: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想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等等。
当提出的问题具备数学属性,需要用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时,我们就实现了从现实世界到数学世界的跨越,这属于数学观察的范畴。比如,看到“车票”图片,想到车票中包含哪些数字信息,这些数字信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在“1.1生活 数学”的学习素材中,我们还能看到“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市水果价格”“股市股票涨跌信息”等图片,感受数学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根据需要,用数字、图案、图表等表达特定的信息,以实现表达和交流的目的。比如,身份证号码(数字)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了解某人的属地、出生年月等。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在“1.2活动 思考”的学习素材中,有“折剪纸”“搭火柴棒”“观月历”等活动,这些数学探究活动驱动同学们以数学的视角探究“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数学规律,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数学规律。这属于数学思考、数学表达的范畴。比如,在“折剪纸”活动中,我们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能折叠并剪得正方形,那么,怎样说明它是正方形呢?这就属于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又如,在“观月历”活动中,相邻的数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这属于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通过以上对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材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路径,即观察→思考→表达。
首先,在一类现实情境中,我们需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抽象出待研究的数学对象,对于具有共同属性的数学对象,概括、归纳形成数学概念,从而实现将现实世界数学化的目的。其次,我们以数学概念为主题,运用数学的思维探究其相关性质、定理、公式、解法等,从而在数学内部解决算法、推理等问题。最后,回到现实情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分析和求解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去思考和探究,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逐步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改善现实世界,从而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