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杜丹 王开振 钟锦 熊燕影
【摘要】 目的 观察红花酊湿敷改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拟造瘘血管条件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诊治拟行造瘘的ESR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热敷,研究组给予红花酊湿敷,比较2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参数指标[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桡动脉的应变率比值(B/Ar)];并统计2组内瘘失败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红细胞沉降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较治疗前宽,且研究组宽于对照组(P<0.05),B/A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D-D水平较治疗前低,PT及APTT较治疗前短,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内瘘失败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酊湿敷应用于ESRD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前臂拟造瘘血管条件。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衰竭;红花酊湿敷;造瘘血管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7-0031-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7.010
终末期肾病(ESRD)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KD)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CKD早期患者多无明显不适,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不断下降,可出现皮肤瘙痒、手足抽搐、骨痛等一系列慢性肾衰竭症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慢性肾衰竭晚期即ESRD[1]。目前,临床针对ESRD多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动静脉内瘘(AVF)因具有使用时间长、致病率低等优势而被作为首选血管通路[2]。但AVF在手术、成熟过程中,仍会存在血管条件较差,血管细小、管腔狭窄、血管硬化、弹性差等不足之处,若不及时给予处理则会影响通路的成功率及术后使用,影响透析进行[3]。有研究表明[4],中药湿敷能够达到疏通血管,促使内瘘成熟的功效。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主要活性成分红花黄素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5],因而红花也成为了多种活血化淤方剂的君药,将红花制成酊剂后广泛运用于皮肤瘀血、血管硬化、静脉炎等。本研究观察了应用红花酊湿敷改善ESRD患者拟造瘘血管条件的作用,总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诊治拟行造瘘的ESR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1.47±11.26)岁;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1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高血压肾病7例,多囊肾4例;造瘘部位:20例为左侧前臂,10例为右侧前臂。研究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52.18±10.93)岁;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1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4例;造瘘部位:18例为左侧前臂,12例为右侧前臂。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6]中相关诊断标准;(2)CKD分期为4~5期,即肾小球滤过率(GFR) 15~30 mL/min或<15 mL/min;(3)年龄>18岁;(4)双侧肱动脉血压差值<10 mmHg;(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恶性肿瘤者;(5)前臂皮肤破溃范围较大或其他原因不能进行前臂血管超声检查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生理盐水热敷,即生理盐水浸润无菌纱布后对前臂前侧及桡侧进行热敷处理,需注意在热敷前仔细观察前臂皮肤有无破溃红肿,若出现异常则需避开。研究组采用红花酊进行热敷治疗,经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按照红花与三七(先用75%酒精浸泡2个月)1∶1比例浸泡在75%酒精中1周,1周后过滤出浸泡液,用血透室反渗水混合稀释成35%左右浓度使用。使用时用无菌纱布块浸润红花酊药酒6~8 mL,使纱布块浸透,覆盖于前臂前侧及桡侧。2组均进行28 d的热敷治疗。
1.4 观察指标 (1)收集2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10 mL,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水平。(2)血管参数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取仰卧位,调节好频率后将探头放置于前臂进行扫查,应用二维方法在距肘窝约5 cm处横切面测量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测量3次取平均值。取平卧位,检测同一段桡动脉,选择弹性成像模式,调整取样框位置及大小,手持探头垂直于靶血管进行微小中等速度振动,待弹性图像中彩色编码稳定分布后冻结;回放图像分析,选取样框内管壁上最清晰的一段为A区,A区上方管腔内血流为B区,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桡动脉血管弹性应变比值(B/Ar)。(3)凝血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F-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统计2组内瘘术后早期及晚期失败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CRP、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对比 2组治疗前CRP、红细胞沉降率差异不明显(P>0.05);2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红细胞沉降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血管参数指标对比 2组治疗前血管参数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2组治疗后的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较治疗前宽,且研究组宽于对照组(P<0.05),B/A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2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2组治疗后的D-D水平较治疗前低,PT及APTT较治疗前短,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内瘘失败发生率对比 2组内瘘失败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ESR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仍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7]。AVF已被临床认为是血管通路的首选方式,但其受到血管条件差的制约,且易受到术中吻合动静脉对位不良,术后未及时给予足量抗凝药物,患者伴有低血压、低血容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内瘘并发症发生[8]。因此,寻找能够改善造瘘血管条件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功能锻炼、中药贴敷等方式改善拟造瘘血管条件,但效果不佳[9]。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的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较治疗前宽,且研究组宽于对照组(P<0.05),提示红花酊湿敷应用于ESRD患者内瘘术前血管条件改善具有一定的疗效。分析原因为红花酊由藏红花与酒精组成,藏红花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等功效;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具有活血化瘀、消炎等功效[10],二者协同,发挥活血化瘀、消炎杀菌等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11],红花的主要成分番红花苷、挥发油、红花色素等不仅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的作用,其提取物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临床发现,机体炎症反应与AVF功能丧失密切相关,也是导致ESRD患者AVF并发症形成的重要因素[12]。CRP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炎性因子标志物,在机体出现病理变化、手术、免疫损伤等情况时明显升高[13]。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可反映血管内皮损伤严重、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容易出现血栓前状态。此外,D-D水平异常升高与局部炎症、血液凝固等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CRP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红花酊湿敷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分析原因在于红花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有效对体外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红花黄色素A有较强的抗凝作用,而红花的水及乙醇提取物能够起到抗炎作用,再通过热湿敷扩张毛细血管,从而利于更好地达到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作用。红花酊能够舒张ESRD患者前臂血管,使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增宽,这可能和红花所含的红花色黄素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有关,杨蓉等[14]的动物实验发现,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舒张大鼠肠系膜血管和冠状动脉的作用。本研究中2组治疗后的B/Ar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内瘘失败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和本研究局限于小规模、单中心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有关,今后临床可扩大规模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将红花酊湿敷应用于ESRD患者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拟造瘘血管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肾替代治疗的中国指南[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1):62-75.
[2] ALFANO G,FONTANA F,IANNACCONE M,et al.Pre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for hemodialysis[J].J Vasc Access,2017,18(6):451-463.
[3] ALLON M.Vascular Access for Hemodialysis Patients:New Data Should Guide Decision Making[J].Clin J Am Soc Nephrol,2019,14(6):954-961.
[4] 孔祥棟,齐玲.中药湿热敷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促进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5):441-442.
[5] 熊江艳,王松,熊元梅,等.单味红花酊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正常功能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1):2691-2693.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9):1029-1033.
[7] NEPAL R,SAPKOTA K,PAUDEL M,et al.Clinical Profile of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in Chitwan,Nepal[J].J Nepal Health Res Counc,2021,19(3):467-473.
[8] NING M,LUO D,YE G,et al.Integrated management to reduce fistula-relate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arteriovenous fistula surger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Nurs Open,2021,8(4):1856-1862.
[9] 史月欣,刘福生,曹钋,等.外用活血散结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临床,2022,29(2):1-6,18.
[10] 林静霞,吴萌,何志仁,等.红花酒湿敷保护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12):1104-1105.
[11] 李馨蕊,刘娟,彭成,等.红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02-112.
[12] RAI V,AGRAWAL D K.Transcriptomic Analysis Identifie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Cuffing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 Mediating Early Thrombosis in Arteriovenous Fistula[J].Biomedicines,2022,10(2):433.
[13] LI G,MA H,YIN Y,et al.CRP,IL-2 and TNF-αlevel in patients with uremia receiving hemodialysis[J].Mol Med Rep,2018,17(2):3350-3355.
[14] 楊蓉,赵焕新,季新燕,等.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激活Kv通道舒张大鼠冠状动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0,36(3):439-443.
(收稿日期: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