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晴+侯敬涛+汪翩+秦曙光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70例,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甘油三脂(TG)、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等,同时观察患者自觉症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b、Scr、BNU、Alb、TG、Ca、P、iPT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Scr、BNU、Alb、TG、P、iPTH水平分别为(98.2±10.2)g/L、(559.1±294.0)μmol/L、(21.4±5.6)mmol/L、(36.9±3.2)g/L、(1.4±1.0)mmol/L、(1.3±0.3)mmol/L、(402.6±224.4)pg/mL,对照组分别为(90.9±9.4)g/L、(706.0±314.5)μmol/L、(27.6±6.0)mmol/L、(33.0±2.7)g/L、(2.0±1.2)mmol/L、(1.7±0.5)mmol/L、(523.2±278.3)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乏力、骨关节痛、皮肤瘙痒、纳差等自觉症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1.43%、0、8.57%、17.14%,对照组分别为31.43%、14.29%、28.57%、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自觉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老年;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当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时,血液透析就成为患者较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随着血透技术的不断发展,血透方式由最初的血液透析(HD)发展到血液滤过(HF)、血液透析滤过(HDF)等多种透析方式。对于老年血透患者而言,常规的透析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对于一些中分子的毒素则难以清除,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临床并发症,严重影响到生存质量。高通量血液透析则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出现的一种血透方式,特别对中分子毒素有着较好的清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7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血透病例。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组35例。研究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60~84岁,平均(67.2±8.2)岁,病程4个月~17年,平均(4.9±3.7)年;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66.9±8.1)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5.2±3.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年龄≥60岁;(2)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针,且以往未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首次透析者。
1.3排除标准
(1)存在严重感染者;(2)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3)研究过程中退出血液透析治疗或死亡者。
1.4透析方法
对照组:血液透析方式选择为HD,每周3次,每次3~4h;研究组:血液透析方式选择为HFHD,透析器为FX80高通量透析器,血流量为220~260mL/min,每周3次,每次3~4h。两组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等,同时观察患者自觉症状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问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液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b、Scr、BNU、Alb、TG、Ca、P、iPT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cr、BNU、TG、P、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b、Alb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自觉症状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乏力、骨关节痛、皮肤瘙痒、纳差等自觉症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治疗ESRD患者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延迟患者的生存期。但是,透析并发症在长期血液透析过程中较为多见。其中,血磷、血脂等中大分子物质在机体内的不断沉积,是引发肾性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为避免这些中大分子物质在机体内的沉积,往往需要定期进行清除。以往在清除中大分子物质时,一般采用HDF方式进行。虽然HDF能够较好的清除中大分子物质,但是透析时需要特殊的设备以及置换液,因此费用相对较高,长期的HDF使得患者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另外,HDF并不能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HFHD透析方式的出现使得上述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HFHD采用高通量高生物相容性膜透析器,能够降低血膜反应、炎症应激等发生率。其通过弥散的方式对小分子物质进行清除,也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对中大分子物质进行清除。在有效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毒素。临床研究已经证实,HFHD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目前HFHD是通过血液高通量滤器行容量控制的新技术,清除溶质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弥散、吸附及对流,其中膜超滤系数要求达20mL/(mmHg·h)。为进一步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组观察。首先,我们对两组患者血透治疗前后相关血液学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Scr、BNU、TG、P、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HFHD模式在清除TG、P等方面较传统的HD模式更为优异,这对减少肾性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研究中,我们还发现研究组治疗后Hb、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高通量状态下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尤其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上优势明显,与文献报道的结论基本相符。当患者主观症状感受,出现完全缓解或症状减轻时,同样与高通量状态下的血透有关。另外,在患者自觉症状方面,研究组治疗后乏力、骨关节痛、皮肤瘙痒、纳差等自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HFHD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且对机体残余的肾功能也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减轻炎症刺激和氧化应激等反应,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与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肾衰竭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自觉症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