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强
人这一生总会干一件奋不顾身的事情,或为爱,或为利,或为欲,或为义……她这一生也干了一件奋不顾身的事情,是为了祖国。她是多次世界冠军获得者,曾经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领军人物——童玲。
勇往直前,拼出来的世界冠军
在蓝色的多瑙河边,1981年第36届乒乓球世界锦标赛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在女乒团体赛的准备会上,大家在酝酿参加团体赛成员时,平日里平静如水文质彬彬不太爱讲话的童玲,出乎意料地站了起来,坚定地说:“我要打团体!”这句话只有短短的五个字,铿锵有力,其分量重若千斤。敢说出这句话要有多大的勇气啊!更何况是出自一位从没有参加过团体赛的年仅十八岁的小姑娘之口。如果稍有闪失,丢金牌、失冠军,损失之大不堪设想。她不怕,有实力,有信心,实力是胜利的保证,信心让实力充分发挥。彼时,乒乓球技术发展之快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最高球速为每秒20-25米,强烈的弧旋球每秒转100次以上,球拍击打着银球在飞舞,瞬息万变,风驰电掣。运动员要在0.1秒之内判断来球的旋转落点并决定对策。斗智斗勇,战胜对手,夺取胜利,不仅仅要经受体能和技战术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和思想意志的考验。
童玲颇有些奋不顾身的壮士气概,巾帼不让须眉。临危不惧,披挂上阵,将前苏联、匈牙利等众多世界乒乓球名将挑下马。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蝉联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作出重大贡献,她自己还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
回首往事,童玲有些感慨。问及当时临危上场时的想法,平日里少言寡语温文尔雅的她 一如既往地说出一句话“我心里,祖国至上!”
“爱祖国,高于一切!”这是波兰作曲家肖邦所说的一句名言。童玲说:“那时候,我们出国比赛心里想的全是祖国,每赢得一分,都觉得是为祖国赢了一分。当《义勇军进行军曲》奏响,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我的心就会颤抖,热血沸腾,心中只有祖国。记得拿了世界冠军,第一次有了奖金,人民币三千元。在当时这可是数目可观的一大笔钱啊!拿了奖金后,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千七百元的国库券。祖国建设需要钱,我们是祖国培养出来的世界冠军,义不容辞呀!剩下三百元呢? 资助哥哥上大学了。
运动生涯中最难忘的两场比赛
气质,是一个人立世最好的门面。气质不是装出来的,也装不出来。气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淡然,是对童玲气质最好的诠释。淡然不是冷漠,不是自负清高,而是面对任何状况,都能保持平心静气,继而优雅生活,顺气而行。
童玲,曾经是“最年轻的世界冠军”,15岁就开始出访欧洲,征战于世界乒坛,连续4年没输给过任何一位外国选手。身经百战,叱咤风云,年仅18岁就登上了世界乒乓之巅。获得奖牌百余枚,参加比赛的场次无法计算。令她最难忘的比赛是哪一场呢?童玲说:“有两场,终生难忘。对手是同一个人,朝鲜名将朴英顺。这两场比赛是我运动生涯中里程碑式的比赛。几十年过去了,我从不曾忘记,其激烈程度、承受的压力至今记忆犹新。两场比赛都是我赢了”。
1979年4月,朝鮮首都平壤。三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场上进行的是女子单打八分之一争夺战。一方是两届世界女子单打冠军,被称为“乒乓皇后”的朝鲜名将朴英顺。她是这一届世乒赛女子第一号种子选手,球技正处在巅峰时期,蝉联冠军的呼声很高;另一方是童玲,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姑娘。
战幕拉开,朴英顺势如破竹,比分一路领先。朝鲜观众的狂势也是空前的,无论朴英顺接球、发球、扣球,只要她做一个动作,掌声欢呼声便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那巨大的声浪,几乎把体育馆的屋顶掀翻。初出茅庐的童玲蒙了,她根本听不见对方打过来的球落台声音,这使她对打过来的球在判断上产生了极大的困难。困难远不止这些,由于情绪受到影响,心烦意乱,技战术发挥也失常,很快就失了前两局,形势十分严峻。
此时,童玲冷静下来。冷静了,心也平静了许多。“我听不见球落台的声音,对方同样也听不见呀!狂热的观众在呐喊,同样也是为我呐喊助威呢!”稳住了阵脚后,她看到朴英顺有些麻痹大意,这正是扭转战局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通过前两局的较量,基本摸到了对方的球路和特点,童玲在削球防守中打出了漂亮的进攻扣杀。朴英顺连连丢分,第三局朴英顺输了。随后的比赛,童玲情绪稳定,路数清晰,战术得当,技术也发挥得越来越出色,势不可挡,她以3︰2战胜了世界第一的朴英顺。
这场比赛的胜利,为中国队最后夺冠扫清了障碍,也为日后称霸乒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事也奏巧,两年之后,在第三十六届世乒赛女子单打中,童玲与朴英顺又被分在一条线,二人一路杀来,复赛中狭路相逢。此时的朴英顺更加老辣,两年来卧薪尝胆,研究对手,一心只为了“雪耻”两年前的童玲。初出茅庐,人家对她不甚了解,现在的情况可就不同了。两年来,童玲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创佳绩,已经享誉乒坛,那句说她“其有巨大潜在力量的乒坛新秀”的著名预言,现在得到了公认。
比赛的前一天,童玲吃得饱睡得香,没有丝亳的紧张情绪。她认为:“我从15岁就出国比赛,外国选手遇上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就害怕,这都成条件反射了。几年来,我在国外参加过九次正式国际比赛(友好访问除外),和外国运动员交锋91次,没有输过一场,我怎么可能怕他们呢?我靠的是实力。”
童玲的实力迎来了严峻的考验。朴英顺在女子单打第四轮中,刚刚以3︰1的优势战胜了我国名将耿丽娟,士气正旺,杀气腾腾。双方一交手便火星四溅。朴英顺不愧是一名优秀运动员,迅即进入了竞技状态。她斗志昂扬,以她拿手的落点准、前冲力强的弧旋球,占据主动,比分一路领先。而童玲这边过于冷静,兴奋不起来,迟迟进入不了角色。童玲先失一局。
第二局前十分钟,双方犬牙交错,相差无几。打到中局,在一两个关键球的处理上,童玲意外失手,出现了可怕的场面,12︰20童玲落后8分。了解乒乓球运动的朋友们都知道,当时,乒乓球赛制规则是每局21分,五局三胜制。落后8分,追回来的希望非常渺茫,队友和观众为童玲捏着一把汗。此时的童玲把平时养成的坚韧性格充分表现出来。比分没有到21分,她不会认输的。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搏,一板一板耐心地削回又低又转的球。不断变化落点,逼得朴英顺拉也不是打也不是,失误连连。她一旦回球稍高,童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力扣杀。比分追到了18:20,朴英顺先乱了手脚。趁其慌乱之时,童玲连着削出两记又转又低的低网球,朴英顺击球下网,双方战成20︰20平局。
观众沸腾了,大饱眼福的他们有节奏地高呼:“中国!中国!”
比赛异常激烈,比分一直咬成21平、22平。关键时刻,补英顺掉链子了,两次击球出界,童玲以24:22胜了这一局。随后,战局便在童玲的掌控之下。3︰1童玲战胜了朴英顺,进入了前四名。接下来她又先后战胜国家队队友张德英、曹燕华,荣获了女子单打冠军。
捧着奖杯的童玲眼睛湿润了,她实现了父亲的遗愿。父亲临终时拉着她的手说,“我希望你拿世界冠军!”童玲含着泪咬着嘴唇狠狠地点了点头。从她十岁获得少年冠军算起,仅仅用了不到八年的时间,她就攀登到了许多运动员为之付出一生也达不到的高峰——世界冠军。惊人的速度,惊人的高度。这奖杯背后的付出和里面的甜酸苦辣,只有手中的球拍和永远在跳动的银球知道……
一生中要感恩的人很多很多
童玲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父母都是转业军人。普通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谁也不曾想童玲会与乒兵球结下不解之缘。
一天,童玲陪着邻居孩子去离家不远的业余体校考试。体校的乒乓球教练张荣熙正好从童玲面前走过,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高挑个儿,文文静静的小姑娘童玲。这绝对是打削球的好料呀!伯乐相中了千里驹。至此,童玲开启了乒乓生涯。在张教练的悉心培养下,她度过了最初四年乒乓启蒙阶段。这四年,她获得的不仅是乒乓球攻守的技艺,更多的是思想意识的启迪、意志品质的磨炼。张教练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为了训练,带病坚持,甚至训练中累吐了血。这些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传承到小童玲身上。2021年,童铃回四川老家,又去成都看望安居在那里的张教练。张教练握住爱徒的手激动不己,回忆道:“那时你家到体校要穿过一条百余米长的山洞,训练完都晚上九点多了。天太黑,你父母轮流来接你,几年下来从没间断过,真是太不容易了。”“是啊!做父母的在女儿身上倾出的是满腔心血。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童玲至今一直珍藏着父亲生前从各种报纸杂志上剪裁下来哪怕只有豆腐块大小的介绍她的文章,厚厚的一本,沉沉甸甸的。岁月里的烟熏火燎,纸张已经变得发黄发脆,童玲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珍爱着它,这里面承载着满满的父爱呀!
童玲说,“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度我是幸运的,我的人生道路上看似一帆风顺,其实每走一段都会有贵人相助。”由于在全国少年乒兵球比赛中表现出色,童玲被北京部队体工队看上了。入伍费了很大的周折。当时北京部队体工队乒乓球队马光泓教练怀有身孕,为了难得的人才,她挺着大肚子,连续往返于北京—四川,上上下下做工作,终于13岁的童玲入伍了。马光泓常说,发掘童玲是我教练生涯中最大的收获。
来到部队后的童玲接受了更严格的训练。因为她最小,队友们都把她当成了小妹妹,从生活到训练,处处照顾她,体贴关心她。班长还亲自帮她拆洗被褥呢。对于大家的关心和照顾,童玲用行动作了回答。在全国、全军区赛场上,在团体赛中,她成绩优异,也多次赢得了单打冠军。对于这棵茁壮成长的好苗子,国家给予了极热情地扶持。1977年,国家队调童玲来北京集训,著名教练郑敏之、张燮林亲自指导童玲,她的技战术飞跃提升。用她的话说,“国家队的条件更好,眼界開阔了,提高就更快了。”
近距离观看童玲老师打球,那就是美的享受!静和动的完美结合,削过来的球似一条优美的银色抛物线,扣过去的球疾如霹雳闪电。这美是瞬间的,也是永恒的。
平日里少言寡语的童玲,只要谈到乒乓球,谈到热爱她的观众球迷们,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虽然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但是热心的球迷对她的关心丝毫不减,而对当时发生的一切,仍记忆犹新,这令童玲吃惊不小,激动不已。
“你过去是单眼皮,现在是双眼皮,做美容手术了?”童玲乐了,“是割双眼皮了。那年回老家自贡,在嫂子工作的医院做的,花两块七挂号费和药钱。反正不到三块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冠军也不例外。
“邓妈妈跟你说什么悄悄话呢?”这要由轰动一时的一张照片说起。世界锦标赛夺冠归来的庆功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受到了中央首长的接见。时任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亲切地接见了童玲,摄影记者拍摄下了这一珍贵镜头。照片见报后引起轰动,邓妈妈慈祥可亲,童玲天真可爱。童玲回忆说,当时感觉真是太幸福了,邓妈妈凑到我耳边嘱咐我说:“你要继续努力,为国家为党争取更多的荣誉。”谆谆教诲,没齿难忘。为祖国争荣誉,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是每个中国乒乓球队员的坚定信念。
现在个别人闲来无聊,老调重弹,又提起了所谓的“让球”事件。“让球”,在当时乒乓球队里并不新鲜,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政治背景下,中国乒乓球被称之为“国球”,在国际赛场上肩负着为国争光、扬我国威的重任。乒乓球这个运动有其特殊性,多种打法,有其相克之说。全团练兵一致对外,在国际赛场上夺取好成绩。面对不同打法的外国运动员,为了战胜对手为祖国争夺荣誉,就会派最有把握的运动员上场。我们的运动员几乎都让过球,也都被让过。从个人利益来讲,都吃过亏,也都占过便宜,谁也没有计较过,因为在那代运动员心里,祖国的荣誉永远高于一切。而特别值得歌颂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陪练队员,流的汗水一点也不少,吃的苦比别人还多,却不见名和利。在他们心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为了祖国无怨无悔。
退役后的童玲曾经去国外俱乐部打球,“当时很多人都认识我,虽然那只是一个4万人的小城,但每场比赛都有很多球迷敲锣打鼓为我加油,报纸上也是大篇幅进行报道。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到来,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童玲为世界乒乓球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后来,她又到澳大利亚,出色的球技引起了澳大利亚国家队的注意,他们重金邀请加盟,希望她能够代表澳大利亚打比赛。童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是中国人,为他国去争荣誉,感情上我不能接受。”
有人问她,从8岁打球,15岁加入国家队到夺金牌争冠军,她把美好年华全部贡献给祖国的乒乓球事业,难道真的是青春无悔吗?
“无怨无悔,乒乓球给我带来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终生享受不尽。我现在下基层指导打乒乓球,因为基层打乒乓球的人更多,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人不能太实际了,什么都向钱看。如果今生可以再选择,我还是要打乒乓球,因为它使我得到报效祖国的机会,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无比自豪。我崇尚肖邦这句话,“爱祖国,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