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驱动的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23-09-28 11:27丁玲邹小伟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丁玲 邹小伟

摘 要: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振兴,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以甘肃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分析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成效。甘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运行机制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推动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最终目的。

關键词:科技创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5060

Research on Innovation-Drive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ath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Gansu Province

Ding Ling1,Zou Xiaowei2

(1.Xia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gyang 441000,China;2.Hube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Wuhan 430071,China)

Abstract:The key t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lies i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s a new mod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play a demonstration and driving role in the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ath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park. Gansu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dopts a combination of measures such a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novative operation mechanisms, etc., with the main focus on promoting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rural reform,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e, and focusing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towards high-end, agglomeration, integration, and greening.

Key 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了工作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针,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1]。农业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农村现代化既是我国守好“三农”基本盘的必然选择,又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更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全面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2]。

近年来,甘肃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突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发展十大生态产业两大主题,大力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依靠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园区在集聚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推进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引领创新创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年甘肃省集聚创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建设了定西、天水、武威、酒泉、张掖、白银、临夏、甘南、庆阳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各园区按照总体规划目标,积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充分利用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联动”方式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甘肃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2021年度,按照科技部“333”布局要求,甘肃省持续加强对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组织申报和建设指导工作,积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甘肃省利用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重大战略和区域资源条件进行总体部署。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陆续成立9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分布在白银、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庆阳、定西、临夏和甘南9个市州(图1)。

1.1 基本情况

目前,甘肃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下简称“园区”)已建成面积76.65万公顷,较上年增长80.6%,其中核心区已建成面积2.79万公顷,占比3.64%,较上年增长11.9%。园区年末从业人员数达到16.09万人,其中2021年新增1.0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8%。2021年,园区内工商注册企业共计1 467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8个,占企业总数的7.4%,近七成为涉农高企。园区内拥有各类投融资机构35个,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551个,建设示范基地156个。园区内企业注册商标共834个,其中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有139个。 2021年,管委会用于园区信息化投入资金共计748.5万元。

1.2 经济发展状况

2021年,园区共实现生产总值301.97亿元,较上年增长70.1%;其中主导产业产值142.72亿元,占总产值的47.26%。园区当年总投入150.91亿元,其中企业投入120.11亿元,占79.59%;财政投入26.21亿元,占17.37%。园区营业收入98.89亿元,较上年增长10.8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78.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9.87%;涉农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65亿元,占22.90%;新产品收入22.1亿元,占22.35%;技术性收入1.65亿元,占1.67%。实现年净利润23.81亿元,当年缴税7.61亿元。园区出口创汇总额为2.18亿元,较上年增长27.17%。园区内企业电商平台年度销售总额共计84.94亿元。2021年末,园区固定资产总额206.71亿元。

1.3 园区科技创新情况

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园区研发总投入18.08亿元,其中来自企业资金11.59亿元,占总投入的64.1%;来自地方财政资金5.6亿元,占30.96%;来自国家财政资金0.5亿元,占2.74%;科研项目方面。园区当年到位科研项目经费8 711.2万元,其中国际合作项目经费360.2万元。园区当年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98个,合作项目經费8 415.1万元。仪器与平台建设方面。截至2021年底,园区内拥有大型(价值1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总额2.97亿元;拥有各类研发机构(含平台)181个,其中省部级以上53个。生产建设项目方面。截至2021年底,园区累计引进建设生产项目447个,其中当年引进建设180个,占比40.27%;园区累计自主建设生产项目279个,其中当年自主建设57个,占比20.43%。引进与推广情况。截至2021年底,园区累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数5 028个,其中当年引进1 279个,占比25.44%;园区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数2 253个,其中当年推广1 105个,占比49.05%。创新创业情况。园区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共106个,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35个,众创空间18个,星创天地31个。

1.4 园区引进人才及科技服务情况

2021年,甘肃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5 284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798人,占15.1%;博硕士402人,占7.61%。与园区建立合作的科研单位187个,其中入驻园区的科研单位有63个。全年技术培训103.39万人次,其中职业农民技术培训86.40万人次,占比83.57%。带动当地农户就业数52.23万人。

1.5 园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情况

2021年,甘肃省国家级农业园区内拥有各类科技特派员3 506人,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226人,占6.45%。科技特派团68个。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53个,企业总产值5.53亿元,实现年利润1.56亿元。

2 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创新意识薄弱、科技投入不足

由于部分园区70%以上资金为企业自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园区缺乏高科技项目支撑,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示范带动效应不突出、不明显。部分入园企业自身投入少、管理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弱,发展缺乏后劲。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备,无法明显改善园区基地基础设施条件。

2.2 产业带动能力不足,园区综合竞争力不强

部分园区经济总量不大,入园企业少,整体规模较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与当地农民的利益关联度还不够强。部分制种企业主要以代繁其他企业的品种为主营业务,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稍显不足。龙头企业偏少,带动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缓慢,产业链条短,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线上营销未能形成规模[4]。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较低以及企业本身的科技含量不高,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园区科研和产业之间的通道不畅,科研院所与种养殖企业、加工企业联系不紧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慢,农技服务指导不精准。休闲农业旅游投资主体规模较小,内容单一,导致市场定位不明确,布局缺乏合理性,发展随意性较强。

2.3 园区企业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企业政策掌握不够,资金积累较少,加之可用于贷款抵押的资产有限,抗风险能力弱。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度较大,导致流动资金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企业投资周期长、效益低、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难度大,园区企业普遍缺少流动资金。特别是受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加之产品滞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2.4 人才引进和培养滞后,人才缺乏

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发挥还不够,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园区内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本与技术要素的投入重视不够,难以聚集高水平的农业集成创新人才,导致管理型、经营型等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

3 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策略与成效

3.1 重视政产学研用结合,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度重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使马铃薯、中药材和畜草特色产业得到持续技术支撑。该园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个,获得科研成果奖13项;取得授权新型实用专利52个;颁布甘肃省地方标准2个;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以马铃薯、中药材、畜草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各类新品种202个和新技术、新成果、新设施260项。酒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以色列、荷兰、中国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经作站等科研院所合作,组织实施了“中国-以色列(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建设”“内镶贴片式滴灌管研究”“压力补偿式滴头设计与生产”“农作物传病害防治、病抗病基因QTL定位等技术研究应用”等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水平,加快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已将育成的航天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到全国30个省市的适宜地区,累计推广面积340万亩;2015年成功培育了全市唯一一家农业上市企业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全国多地地成立全资子公司13家和参股公司3家,发展成为全球食用菌行业领先企业。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重点产业,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核心区引进各类新品种60个、新技术18项、新设施12个,推广新品种28个、新技术16项、新设施11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1個。张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准入玉米制种企业66家,其中新入驻种子企业6家,落实制种玉米面积近89.34万亩,种子总产量近30万吨,产值突破25亿元,制种田亩均效益达到2 480元。甘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高层次人才到地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和保障;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

3.2 整合特色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酒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紧紧围绕现代制种、高效蔬菜、特色林果、食药同源、有机畜牧、农畜加工六大支柱产业,通过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不断加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引进试验和集成推广,推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新型产业培育,提高了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5]。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开展培训、订单农业、乡村旅游等形式,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合作经营,培养了新型农民,扩大了就业渠道,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苹果产业中大力推广“海升”模式和“西农”技术,带动全市栽植苹果120.34万亩,总产值达到40亿元人民币,全市人均苹果收入达到1 509元;在草畜产业中大力推广“中盛”模式,带动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746.9万只,年产值达到28.7亿元;围绕构建农产品冷链贮运、现代物流和电商平台运作模式,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积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与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园区建设、布置产业发展、设计经济项目,重点引进了一批大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入园生产经营,精心培育了一批具有抱团发展意识的循环节点型重点龙头企业以融合产业发展,成功打造了技术先进、设施配套、生态环保的循环农业试验区和样板区。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围绕设施瓜菜、草食畜、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藜麦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和对区域资源依赖度高、规模大、实力强的经营主体,不断加快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先后引进了北京德青源、康美集团、伊利集团、众兴菌业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武威,不断提升该园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3.3 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开发,逐步形成了以武威众兴、天祝天禾、臣祥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以纯洁高原为重点的藜麦产业基地,以普康、中天为重点的肉羊产业基地等,有力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牌意识的提升。白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编制规划立足于技术集成与创新、企业与产品孵化培育、精品农产品生产示范、新技术示范与转化、科技人才培训、农产品物流与信息服务六大功能;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四个特色产业示范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联动建设。张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戈壁农业发展呈现出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示范效益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万家便民市场创造了“多业态组合,分时经营”的成功经验,成为全省便民服务的样板和标杆。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中国薯都”建设目标,按照“主攻主食化、龙头建基地、培育产业群”的思路,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开拓马铃薯精深加工及主食化产品市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3.4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不断优化环境资源

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积极开展农业污染防治,园区农业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万元GDP用水下降6.2%,单位GDP能耗降低5.3%。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特色林果业种植、村镇绿化美化等项目,显著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喷灌滴管微喷节水灌溉、生物秸秆反应堆肥、“粮改饲”综合利用、无公害栽培、尾菜堆肥沤肥等技术,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农业节水率提高到35%,秸秆利用率达到84%,高原夏菜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6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2.7%,95%以上的养殖场实现了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资源利用率提高到30%。甘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遵循循环经济原理,不断优化农牧业内部结构,以牦牛藏羊生产、藏药材种植两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为主进行辐射。其中,直接近距辐射区将按主导产业发展模式主要辐射到甘南州周边及四川省若尔盖县、红原县、青海省河南县、甘肃省天祝县等。间接远距辐射区将按照园区单项技术以及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等,通过市场运行机制辐射到区域内甚至到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相关产销优势区域及中亚、南亚、西亚等地,辐射带动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

3.5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多元投资、共同建园”和“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构建起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园区管委会以“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保障了园区的高效运营。酒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牢固树立开发开放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加快中以(酒泉)中小企业国际节水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和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建设,加快形成国际节水产业带、戈壁农业产业带、装备制造产业带和高产技术产业带。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坚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产前提供信息、产中技术服务、产后促进加工流通等方式,园区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实现了由最初的农户分散经营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加”一体产业化发展的重大跨越,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成立了庆阳市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市域企业融资作用和农发行庆阳分行金融机构融资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3.6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其中百泉薯业、巨鹏公司、爱兰薯业、凯凯农科等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发挥了连接农户和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园区按照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特色产业发展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訓,培养了一批产业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酒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建成奥凯种机、大禹节水、敦煌种业等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园区内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个,企业技术研发示范中心100个。园区共选派科技特派员788名,认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100个,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个,培育发展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利益共同体70个,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10个,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19个,引进新品种241个、推广新技术186项。张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改扩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02个,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场区2 033个,其中万头牛场3个、千头牛场44个、百头牛场311个、千头羊场45个、百头羊场386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9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162个。创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6]。

4 甘肃省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启示

园区产业发展应立足科技资源优势,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导向、以实现乡村振兴为根本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突出园区特色,着力推动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4.1 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

构建农业经营新体系,应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整村整社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建成集中连片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服务等。创新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开展生态果园和循环农业建设,加快牦牛、藏羊繁育基地和特色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园区主导产业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进一步推进园区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4.2 推动园区协同发展

加强政策支持,统筹各类资源。坚持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促进创新要素进一步向园区聚集,把园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要加强对园区整体规划控制,并参照国家级园区的评估标准和流程对省级园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放宽优惠政策,依托项目建设扶持园区发展,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管理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强化有针对性的创新政策和人才政策对园区发展的支撑与引导作用,用好“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组织管理模式,引导园区向调优、调高、调精的方向调整,从而推动园区协同发展。

4.3 推动园区创新发展

一方面,应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运用。主动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十大生态产业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带动能力;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组织企业申报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成果转化等项目,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步伐,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园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机制,打造智慧型现代农业园区。应整合农业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发展物流电商等新兴流通业态,利用“旅游+”“生态+”“智慧农业电子云平台”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多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运用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发展“互联网+农业”等新型业态,实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集聚创新人才,探索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引进培育一批农业创新人才和本土实用人才,继续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深入园区开展科技服务。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建设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7]。

4.4 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完善工作机构、充实职责职能、加强统筹协调。按照职责分工,统筹做好甘肃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不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形成整体联动协同推进园区建设合力;三是推动政策落地,加快推动中央及省市重大政策落实落地,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构建多渠道投融资格局。

5 结语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高质量发展农业经济中处于关键支撑性地位[8]。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致力于农业发展,其中多达6年重点提及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见需要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进行关注和研讨。本文通过调查甘肃省农业科技园区后提出:一是要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推动园区主导产业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进一步推进园区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二是要推动园区协同发展。加强创新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科技发展要素进一步向园区聚集,加快推动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三是要推动园区创新驱动发展,打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按照“集聚科技要素、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加强企业主体培育,完善园区科技服务体系机制,建立梯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机制,进一步优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环境,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光复.靠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实现北大荒集团“二次创业”再建功[J].农场经济管理,2023(4):8-9.

[2]孙洁.建设农业强国正当时[J].中国农村科技,2022(12):8-10.

[3]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公报工作的通知[J].甘肃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16):41-42.

[4]杨成荫.白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20(7):75-77.

[5]馬维成,路宏中.酒泉市农技推广工作成效及“十四五”发展设想[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4):64-66.

[6]吴黎明,邵长顺.产业转型升级的“当涂路径”[J].安徽科技,2011(5):19-21.

[7]王先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J].山西农经,2022(24):55-57.

[8]路云浩.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3,36(4):114-118.

(责任编辑:李苗苗)

作者简介:丁玲(1981-),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食用菌栽培技术;邹小伟(1986-),男,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政策。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