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广勋 蒲欣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无论是即将享受退休生活,还是处于事业顶峰,抑或是刚刚步入职场的人,养老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养老规划的目标是保证退休后的收入能够覆盖日常生活的开销,并对医疗支出、物价上涨等变化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其核心评价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即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退休前收入的占比。根据世界银行建议,要维持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应不低于70%。
那么,如何“早动手,早筹备”,通过有效的养老规划,保证未来能够过上有品质的退休生活呢?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主要来自我国的“三支柱”养老体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深入了解我国养老体系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养老规划与投资。
了解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国家近年来着力逐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并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投资政策,推动养老“三支柱”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在养老保障体系“三大支柱”中,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雇主发起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缴纳的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计划。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体系第一支柱是指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力的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部分。日常生活中说的“退休工资”、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通常是指这一类养老保障,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基本养老金”,也叫“公共养老金”。截至2022年末,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5.03亿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5.49亿人,第一支柱合计已覆盖10.5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74.5%。养老第一支柱覆盖面广泛、由政府主导发起,旨在保障退休后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第二支柱:补充养老保险
养老体系第二支柱是由面向企业的企业年金和面向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等单位自主安排的保障计划构成。这部分养老保障的发起对象是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这三类雇主,只面向受雇于本单位的雇员提供保障。企业年金是非强制性的,我国鼓励企业为雇员提供企业年金,但企业是否提供以及缴纳多少比例的企业年金、缴纳方式如何,则完全遵从企业自身意愿。职业年金则是强制性的,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制度改革,改革“退休养老制度”为“养老保险制度”,“退休金”变“养老金”的下降差额部分则由职业年金弥补。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目前基本是作为员工福利,只有小部分人群可以享受。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及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
养老体系第三支柱由个人自愿参与的、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构成。我国在发展第三支柱时,重点发力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有税收政策支持的采用个人账户制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提供个人积累养老金的制度选择,也就是最近各家商业银行力推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二是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从参加人员、制度模式、缴费水平、税收政策、投资范围、领取方式等方面给出框架性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制诞生。2022年11月,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先后下发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等个人养老金业务相关的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落地。
退休后能领多少基本养老金?
作为我国大部分劳动者退休后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退休后能领取到多少基本养老金,是养老规划的基础问题之一。那么,在我国现行的养老制度下,劳动者退休后能领取多少基本养老金呢?
1.基本养老金领取条件
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才能够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满60周岁,女性工人满50周岁,女性干部满55周岁;特殊工种/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性满55周岁、女性满45周岁);二是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一般来说,只要在符合规定的年龄退休,且企业/个人按照要求如期缴纳社保,退休后即可正常领取基本养老金。如果没能缴满15年,则可以通过补缴的方式,或在退休后继续缴费的方式来满足领取要求。
2.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每月可以领到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分别看下它们的计算方法。
(1)基础养老金计算方法
基础养老金又称“统筹养老金”或“社会性养老金”,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对工作期间单位缴纳部分的养老保险的统一分派。每月退休人员可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本人累计缴费年限×1%。
其中,“當地”是以省为单位的退休地;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本人第1年缴费工资÷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第n年缴费工资÷当地第n-1年职工平均工资)÷实际缴费年限,是我们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是与养老金密切相关的一个数字。养老金缴费基数有上下限,上限是3倍社会平均工资,下限是0.6倍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收入高于上限,只能按照上限缴纳;如果收入低于下限,也必须按下限缴纳。因此,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一般也是0.6到3之间的一个数值。
(2)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法
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以理解为是对工作期间所储存的个人缴纳部分的养老保险的返还。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工作期间个人所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额总和+这些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政府的补贴金额(如有)。工作期间某一年个人所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额=当年工资总额×8%。自2016年起,每年国家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都会确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如2022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6.12%,该利率与公式中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相关。
退休人员每月从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金额=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所谓的计发月数,指的是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发放的月数。退休年龄越早则计发月数越大,退休时计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相对越低;退休年龄越晚则计发月数越小,计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相对越高。不同退休年龄所能享受到的计发月数可参考表1。
3.基本养老金领取金额
在了解了基本养老金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公式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试着计算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我们来看下面四个例子:
例1:假设一位25岁的员工从今年开始在某市工作,并正常缴纳社会保险。上一年该市社会平均工资为10000元/月,并且按照每年5%的增幅递增。他的工资刚好等于该市的社会平均工资,且每年的工资涨幅也为5%。
这样的话,这位员工的月平均缴费指数为1。如果他在55岁退休,缴费期间达到30年,且他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上涨到41161元,則他可以获得的基础养老金=41161×(1+1)÷2×30×1%,即12348元。
接下来,我们再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根据每年的收入情况,可以算出当年的缴纳金额,再加上当年缴纳金额所产生的利息和历年账户余额产生的利息,就可以算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账户余额了。近几年,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均超过6%,我们就按6%计算记账利息。
根据计算,若这位员工55岁退休,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405627元,计发月数为170,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可领取金额=1405627÷170=8268元。
所以这位员工在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到的基本养老金为12348+8268=20616元,约为退休前收入的一半。
例2:如果例1中的劳动者延迟5年至60岁退休,相当于缴费年限增加5年,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每月可以领取到的基本养老金数额变为33824元,约为退休前工资的64%。
例3:如果例1中的劳动者收入仅为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一直按最低限缴纳养老金,并于60岁退休,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到的基本养老金为24699元,约为退休前收入的78%。
例4:如果例1中的劳动者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且一直按上限缴纳养老金,并于60岁退休,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到的基本养老金为83085元,约为退休前工资的53%。
通过个人养老投资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从上面的测算中我们可以看出,退休金领取金额的多少与退休时的当地平均收入水平、本人在职期间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龄以及政府规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记账利率等诸多因素相关。但如果我们要判断退休生活质量的高低,则不能光看退休金的绝对金额,而要看养老金替代率。在前文的例1中,该劳动者的养老金替代率为50%,也就是说该劳动者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等于退休前一年月收入的50%;而在例2中,该劳动者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4%。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的最低标准为55%;而根据世界银行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应不低于70%。如果只依靠基本养老金,有可能并不能实现“养老金替代率不低于70%”这一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养老金替代率,维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就需要再通过个人的养老投资来进行补充了。
目前,个人可以投资的养老产品类型包括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多种。
1.特定养老储蓄
2022年7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从2022年11月起,由四家大型国有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五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单家银行试点规模不超过100亿元,试点期限为一年。
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种类型,产品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产品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储户在单家试点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存款本金上限为50万元。
与一般的储蓄存款相比,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期限更长,一般储蓄类产品当前最长期限是5年,而养老储蓄产品期限最低5年、最长20年;二是利率更高,养老储蓄产品挂牌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
2.养老理财
2022年2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确定在前期“四地四机构试点”基础上,将养老理财发行的试点范围扩展至“十地十机构”,养老理财业务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目前,试点养老理财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
为了鼓励投资者从中长期投资角度尽早安排养老规划,目前已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的封闭期为5—10年。值得注意的是,试点产品均设置了提前退出机制,即允许投资者因重疾、购房等特殊原因提前退出,但产品管理方要收取较高赎回费。和普通的银行代销理财一样,养老理财产品也有风险等级划分。根据现在市面上已发行的试点养老理财产品来看,该类产品主要具有产品期限长、产品风险等级低等特点。
3.养老保险
2018年4月,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试点落地。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顾名思义,其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享受税收递延政策,即购买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时和资金运作期间会免收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延后至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行征收,并且税率相对优惠,一般是按月领取金额的75%再乘以10%税率计算。
从收益类型来看,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可以分为收益确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动型三类,这三类产品对应的风险等级逐级提升,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4.养老目标基金
2018年2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首次明确养老目标基金这一公募基金类别,并规定养老目标基金以FOF形式进行运作( FOF是一种以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的基金),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力争获得长期收益。按照策略模式,养老目标基金可分为目标日期型FOF和目标風险型FOF。我国养老目标基金以目标风险型FOF为主,即根据特定的风险偏好设定权益类资产、非权益类资产的基准配置比例。
此外,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正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点运行,预计将于年内全面落地。投资者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上述四类养老金融产品,而且个人养老金账户同样具有个税递延的优待政策,因此它也可以作为大众拓展养老资金来源的有效手段。当然,个人养老金账户目前规定的缴费上限为12000元/年,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养老储备需求,因此运用个人资金进行养老产品投资也是可行的补充方式。
四大原则做好个人养老规划与投资
结合前文的阐述与分析,由于基础的养老方式通常无法满足我们对退休后品质生活的追求,那么如何做好养老规划、避免生活质量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而合理地进行养老规划与投资,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选择。虽然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不存在一套固定的、适用于每个人的养老投资策略,但有一些通用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规划方案。
原则一:趁早进行规划
无论打算怎么样进行养老规划,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越早规划养老,未来就越从容。一方面,养老所需要准备的资金规模通常比较大,而将庞大的养老资金压力分摊到更长时间的日常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会较小。另一方面,如果储备养老资金的时限足够长,那么可以适当地提升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忽视短期市场的涨跌,通过长期持有分享资本市场带来的更高回报,加快养老金积累的速度和效率。反之,越是接近退休时间,资金稳健保值的需求就会越强烈,这时通过提升风险偏好博取更高收益的做法就不太合适了。
原则二:明确规划目标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收入情况、风险偏好,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都不同,因此对养老金的需求情况也会各有差异。养老金储备目标需要如何制定,现有的养老金储备是否能满足需求,下阶段的养老规划方案如何设计,都需要每个人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计算。当然,目前部分银行等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也可以提供养老规划服务,投资者也可以选择向相关专业机构寻求协助。
原则三:进行组合投资
无论是通过法定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还是运用个人资金进行养老投资,本质上都是一个关于资产配置的问题。基于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偏好的不同,投资者可以按不同的比例对定期存款、基金、理财、保险等各类养老金融产品进行组合投资,以降低组合的波动风险,提升回报水平的稳定性,实现“收益-风险”的有效平衡。当然,与日常闲置资金的投资有所不同的是,在养老投资中可以适当提升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克服短期波动的影响,通过长期持有分享资本市场带来的更高回报,提升养老投资的整体回报水平。
有关养老规划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同样可以寻求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协助。
原则四:关注实施进度
投资者的家庭状况和风险偏好可能会变化,市场形势可能会扭转,所投资的产品运作可能出现状况,以上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养老规划方案的执行进展。因此,投资者要及时关注养老目标和养老规划方案的实施进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好投资策略的再平衡,以保证养老规划的投资方案在既定轨道上稳步前进,确保未来能够顺利达成最终的养老目标。
种一棵树的最好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养老规划也是如此。相对于子女教育规划、有目标的大额资金储备规划等阶段性规划,养老规划贯穿我们的一生,尽早设计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并执行,可以让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在保证正常生活质量的同时为退休后的生活储备资金,享受有品质的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