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外华裔学者乔伟的河西宝卷研究

2023-09-28 11:13:03金倩姚伟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名作欣赏 2023年18期
关键词:维德宝卷河西

⊙金倩 姚伟[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一、乔伟与河西宝卷

乔伟(Chiao Wei),1926年生于河北省深县(今河北深州市)。1944年,乔伟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黎锦熙(1890—1978)、陆宗达(1905—1988)等汉语言研究名家,学习了汉语语法、声韵等知识。①1948年,由于北京师范大学部分院系迁往兰州,乔伟也转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学习。1958年,乔伟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主修民族学,兼修普通语言学和哲学。1962年,在奥地利学者罗致德(Otto Ladstatter)的邀请下,乔伟转赴德国波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Seminar für Orientalische)中文专业担任编外汉语教师。1968年,乔伟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1年,获聘波恩大学教授。1982年,乔伟接受特里尔大学的邀约,筹建汉学系,成为继柏林自由大学郭恒钰、法兰克福大学张聪东、汉堡大学刘茂才之后,第4位在德国大学担任教授的华人学者。作为特里尔汉学的缔造者,乔伟在中德文化交流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尊称为“东西方之间的使者”②。

乔伟与河西宝卷结缘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1年,他与兰州大学中文系部分教授组建团队,专门赴河西地区考察“念卷”活动。1992年,在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上,乔伟提交了题为《甘肃河西地区的俗文学与民间信仰》(Folk Literature and Popular Beliefs in the Ho-hsi Corridor,Kansu Province)的英文报告,结合自己在河西地区实地考察发现,详细论述了河西宝卷的文本特质及仪式属性。

二、乔伟的河西宝卷文本研究

乔伟的河西宝卷研究始于80部河西宝卷文本。他将河西宝卷文本研究的目标和方式阐述为:“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编辑这些手抄本,试图找出每部宝卷最早的印刷本,将其与河西宝卷进行细致对比,提炼所有增删的词句,描述它们在风格、语法、内容等方面的不同。”③由此可见,结构与分类、主题与功能是乔伟河西宝卷文本研究的中心。

(一)河西宝卷的结构与分类

基于段平教授提供的80部手抄本,乔伟在提炼河西宝卷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其与敦煌“变文”之关系展开研究。在他看来,河西宝卷与敦煌“变文”的结构极为相似。两者都是以韵文开篇(开头的韵文称“开卷”),后跟散文和4字、5字、7字、10字韵文。不同的是,河西宝卷的末尾会再次以韵文(偈语)“收卷”。结构之外,乔伟非常注重河西宝卷的分类,主张将河西宝卷划分为佛教宝卷、道教宝卷以及其他宝卷(涉及民间传统、历史故事和民间宗教)三类。具体来看,他将《目连救母宝卷》《唐王游地狱宝卷》归入佛教宝卷;将《韩湘子度林英宝卷》《蓝关宝卷》归为道教宝卷;将《土地宝卷》《灶君宝卷》划入第三类宝卷。不难看出,乔伟主要依据宝卷的内容进行分类。在介绍《目连救母宝卷》的内容时,他仍强调其与《佛说盂兰盆经》的联系;在介绍《韩湘子度林英宝卷》《蓝关宝卷》《何仙姑宝卷》的道教属性的时候,乔伟同样强调了韩湘子、何仙姑的“道士”身份;在介绍第三类宝卷时,乔伟着重对部分宝卷故事的“俗文学”流变进行了考证。

乔伟的河西宝卷结构与分类的研究是值得称善的,但由于文本所限,乔伟的分类模式仍可商榷。按照道教的神仙谱系,灶君、土地、财神与韩湘子、何仙姑、吕洞宾同属道教神仙,似乎应该将《灶君宝卷》《土地宝卷》《财神宝卷》并入道教宝卷之列。同样,《唐王游地狱宝卷》中佛道成分复杂,涉及阎罗王、龙王、善部童子等众多道教神祇,且与民间教派关系密切,简单将其划入佛教宝卷似乎仍可商榷。

(二)河西宝卷的主题与功能

依据乔伟的描述,“因果报应”是河西宝卷中最常见的主题,遍布佛教宝卷、道教宝卷以及历史故事宝卷之中。通过采用富有诗意的形式,宝卷的作者和“念卷先生”将鬼神融入宝卷之中,以此强化“因果报应”的信息。乔伟认为,宝卷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劝善。为实现这一目标,宝卷的作者会聚焦很多的道德准则和说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孝道”。通过对80部宝卷的梳理,乔伟发现有20部宝卷的主题都是“孝道”。除此之外,“节俭”也是宝卷的重要道德准则。乔伟随即以《惜谷宝卷》为例,论证了河西宝卷中的“惜谷”主题。

综合来看,乔伟所强调的“因果报应”“惜谷”“孝道”无疑是河西宝卷极为重要的主题,劝善也的确应视作河西宝卷的功能,但显然并非全部。以攘灾功能为例,在河西地区,家中藏上一些宝卷,出资举行念卷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功德。正是在抄卷、念卷的过程中,河西地区的民众“释放内心压力,宣泄不良情绪,抚慰内心创伤,治疗自身疾病,禳除自然灾害”④。

三、乔伟的河西宝卷仪式研究

宝卷源于“俗讲”,是“按照一定仪轨演唱的一种说唱文本”⑤,因此仪式特征是宝卷区别于其他“俗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质。具体来说,河西“念卷”活动通常是由5位以上参与者(“念卷先生”“和佛人”“听卷人”等)在农家院子或露天庙会举行。“念卷”活动中“念卷先生”与“和佛人”“听卷人”不断进行互动,反复念诵佛号,共同表达对宝卷中神祇的崇敬之情。

通过实地观摩、记录“念卷”活动,乔伟向读者呈现了河西地区“念卷”活动的发起、准备、实施及注意事项。乔伟指出,河西地区“念卷”活动的发起通常是在一段时间的农忙之后举行,比如正月十五之前或者庙会之时便会组织“念卷”活动。这一记述与黄靖先生“每逢初一、月半,村里人来此听念经、念卷”⑥相吻合。根据乔伟的观察,河西地区“念卷”活动的发起者主要为当地的农民。新中国成立之前,河西宝卷主要被用于教化不尽孝道的儿子、儿媳。彼时,父母会“请卷”,即邀请“念卷先生”前来讲唱宝卷。乔伟指出,“念卷先生”到来之前,事主需提前做好一系列的仪式,比如扫屋、沐浴、斋戒。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事主仍要全程耐心、专注听卷,有些环节还需要行跪拜礼,最后需要忏悔自己的罪行,祈求神灵的原谅。同样,“念卷”活动开始前,“念卷先生”需要进行一些仪式,如净手、漱口、焚香、向西鞠躬等。随后,“念卷先生”坐在炕上的小桌前,观众则坐在正对面的凳子上。“念卷”活动一旦开始,在场的人一律不准离开屋子。当念至特定地方时,先前委派的一些听众即开始重复部分韵文,最后以套语“阿弥陀佛”结束。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河西地区的“念卷”活动维持着较为严肃的仪式特征。

总体而言,乔伟有关河西地区“念卷”仪式的研究是准确而全面的,不仅涉及“念卷”活动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还关注了“念卷”活动中的跪拜、和佛、净手、漱口、焚香、鞠躬等仪式内容,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河西地区原汁原味的“念卷”仪式。然而,也应该看到,乔伟的研究只是对于仪式的引介,没有涉及河西地区“念卷”活动中使用的宝卷抄本、“念卷先生”的身份、“念卷”的场所、参与者等关键性的内容,因此难以呈现河西“念卷”活动的全貌。

四、乔伟河西宝卷研究的影响

乔伟的《甘肃河西地区的俗文学与民间信仰》报告吸引了包括荷兰汉学家伊维德(Wilt L.Idema)在内的西方研究者的注意,开启了他们河西宝卷的研究、译介之路。下文以英语世界最活跃的河西宝卷译者伊维德为个案,对乔伟河西宝卷研究之影响进行探析。

2015年,美国坎布里亚出版社推出了伊维德的河西宝卷译著《平天仙姑宝卷及其他几部河西宝卷》(The Immortal Maiden Equal to Heaven and other Precious Scrolls from Western Gansu),收录了《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唐王游地狱宝卷》《刘全进瓜宝卷》《鹦哥宝卷》《老鼠宝卷》《救劫宝卷》《胡玉翠骗婚宝卷》等7部河西宝卷。在该书的“导论”中,伊维德连续两次提及乔伟的河西宝卷研究成果,乔伟对伊维德的影响可见一斑。除此之外,伊维德有关河西宝卷“念卷”仪式的描述也与乔伟所列净手、漱口、焚香、向西鞠躬等仪式如出一辙。需要指出的是,乔伟对伊维德的影响并非仅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而是其河西宝卷研究、译介的“领路人”。在该书的“致谢”中,伊维德坦承:“乔伟1992年的河西宝卷报告首次激起了我对河西宝卷的兴趣。”⑦

由此可见,乔伟直接开启了伊维德的河西宝卷研究、译介之路,“领路人”名副其实。在乔伟的鼓励下,伊维德开始投身河西宝卷研究。2002年,伊维德再发题为《改头换面的孝鹦哥——〈鹦哥宝卷〉短论》(The Filial Parrot in Qing Dynasty Dress:A Short Discussion of the Yingge baojuan[Precious Scroll of the Parrot])的文章,结合河西地区流行的《鹦哥宝卷》文本,继续追溯了“孝鹦哥”母题的“俗文学”流变。从以上文章可以看出,“孝道”仍是伊维德最为关注的河西宝卷主题,这正与乔伟“孝道为先”的河西宝卷主题研究相吻合。2012年,伊维德发表了《宝卷英语研究文献综述》(English-Language Studies of Precious Scrolls:A Bibliographical Survey)一文,系统梳理了英语世界的宝卷研究文献,乔伟的河西宝卷研究即位列其中。⑧

五、结语

综合来看,尽管在乔伟广阔的汉学研究视野中,河西宝卷只是沧海一粟,但其“文本比较+田野调查”的河西宝卷研究无疑是具体而深入的。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乔伟不仅凝练了宝卷的结构、分类、主题、功能,确立了宝卷由“俗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事实,也斩断了学界“变文嫡派子孙”的臆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田野调查中,他专心记录河西庄严的“念卷”仪式,为西方学者提供了“念卷”活动发起、准备、实施过程中的独特仪轨特征。经由他的“指引”,伊维德等西方汉学家对河西宝卷的宗教、表演属性的了解日趋深入,进而纷纷投身河西宝卷的研究、译介中去,极大地推动了河西宝卷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① 金美玲、乔伟:《持之以恒:从汉语实用语言学扩展到中国研究——特里尔大学乔伟教授访谈录》,《德奥中国学家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62页。

② 张桂珍:《辛勤地耕耘 不倦地开拓——记德籍华人、著名汉学家乔伟教授》,《国际汉学》(第七辑),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③ Chiao,Wei.“Folk Literature and Popular Beliefs in Ho-hsi Corridor(Kansu Province),”Minjian xinyang yu zhongguo wenhua guoji yantaohui lunwenji.Taipei:Hanxue yanjiu zhongxin,1994,p.181—182.

④ 赵世昌:《河西宝卷治疗仪式初探——以抄写仪式为中心的考察》,《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2期,第140页。

⑤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⑥ 黄靖:《中国活宝卷调查》,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207页。

⑦ Idema,Wilt L.trans.and introd.The Immortal Maiden Equal to Heaven and Other Precious Scrolls from Western Gansu,Amherst MY:Cambria Press,2015,p.Ⅶ.

⑧ Idema,Wilt L.“English-Language Studies of Precious Scrolls:A Bibliographical Survey,”CHINOPERL,Vol.31,No.1,2012,p.169.

猜你喜欢
维德宝卷河西
陇原“寻宝”
——河西宝卷整理的回顾与反思
名作欣赏(2023年15期)2023-09-28 02:27:42
清末民国文益书局石印宝卷始末*
卢世璧:是院士,也是战士
少儿科技(2021年5期)2021-01-20 12:12:48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26
《香山宝卷》在越南的传播及流变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3:34
黑猩猩称王之路堪比宫斗剧
黑猩猩称王之路:权谋堪比宫斗剧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升级版河西之战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6:03
俯瞰城市
中外文摘(2015年6期)2015-11-22 22: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