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国企内部管控

2023-09-28 09:14张志东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8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经营部门

张志东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 铜陵 244000)

铜冶炼企业属于制造行业,是新建和改造利用铜精矿和含铜二次资源的特殊行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1]。自改革开放后,铜冶炼国企发展迅速,自身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所涉及的领域愈加广泛,特别是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铜冶炼国企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需要从全面预算管理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纠正处理,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实现持续性发展。本文将就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国企内部管控展开深入剖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业务预算、专项预算、财务预算进行预测、分析、调配、控制以及考核的综合管理行为。企业目标利润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前提,以销售预测为切入点,对企业各项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经营活动、现金收支等多方面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的制定,使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通常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验周期)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得到真实体现。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最早起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被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在大型企业管理中[2]。相比于其他专项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独特性,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使各项业务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措施、方案与流程,自身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像环境控制、风险管理、部门交流以及内控监管等方面,都隶属内部控制职责中。内部控制主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基础,以提升综合效益为根本原则,是实现内部管理稳定性的重要依托。

二、二者之间的联系

在铜冶炼国企(以下简称国企)中,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可以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促进各项管理政策的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贯穿在企业各环节,与各职能部门有着密切关联,要求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全部参与到其中,为实现工作目标做出努力与配合。在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时,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保证预算指标、内部目标、企业战略三者保持高度一致,使企业运行成本、业务进展得到有效控制。

在开展预算相关活动期间,可以准确找出国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能够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导向作用下,分析市场发展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执行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方案,落实配套的内部控制管理策略,在二者的双重保障下,使国企内部各项工作流程得到严格管控。

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起到相互影响的作用。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是规范内部行为的一种表现,使各部门之间保持密切交流,突破信息壁垒,对预算编制、方案制定、执行交流、追踪管理、最终评估等各环节实施管理,保证在既定发展目标带领下有序进行[3]。对于预算管理而言,内部控制的开展,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不单单是对内部经营过程的一种监管,更是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管,要在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下,优化预算执行流程,规范部门及人员工作行为,既保证了预算方案的准确落实,又保证了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可以说,无论是预算管理,还是内部控制,都是促进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手段,虽然二者工作内容不同,方法具有差异,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三、影响国企内部控制效果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是治理之基,是工作的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工作流程,约束人员工作行为,促使各项工作走向正确、科学的发展道路,国企内部控制工作亦是如此。就目前来看,虽然许多国企开始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从改进角度出发进行了内部控制的改革与创新,但在管理制度方面依然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来自现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往往只针对以往的内控管理工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管理需求,特别是在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愈发凸显的今天,如果国企始终坚持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那么将无法实施有效管理,阻碍内部控制的准确落实。

(二)预算编制缺乏系统性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许多国企会将管理重心放置在生产建设方面,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足够关注,领导层对其更是缺乏深入了解,只是交由财务部门单独进行,使得国企整体预算管理能力呈现出薄弱状态。由于管理重心的偏移,在预算编制方面并未投入更多精力与扶持,使得预算编制工作并不严谨、系统,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预算编制是开展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包含各个经营环节,无论是经营目标确定,具体实施,还是到最后的预算结果总结,都需要预算编制给指明方向,以此推动预算管理的有序进行[4]。但就事实而言,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管理力度有待加强,不能对该项工作形成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使得预算编制结构出现松散现象,极易形成形式化、流程化。

四、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国企实施内部管控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导向的内控管理制度

首先,建设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应摒除传统管理观念,将“轻盈”的管理模式建立作为第一目标,确保各部门、各层级职责权限清晰划分,针对预算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国企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其一,结合实际经营情况,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领导干部与股东等成员组成,统筹预算管理;从预算管理部门、中高级领导层中选取各方面表现优异的成员,成立内部审核小组,主要负责预算信息的搜集与方案设计;从财务部门、审计部门、预算部门选取一定人数,成立预算监管审查小组,负责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追踪管理,评估年度预算计划实施情况,及时向其他小组进行汇报。在预算编制环节,需要委员会、内部审核、预算监管审查小组三方到位,在多方共同商讨下,确定预算目标并编制计划,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妥善选择预算编制方法,由委员会进行最终判定,逐步交由内部审核小组实施,由预算监管审查小组进行跟进,确保在满足国企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内部控制的开展提供指导性帮助。

其二,对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进行融合运用,逐步搭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在双方管理体系的共同保障下,推动二者工作脚步的顺利前行,便于内部控制优势与价值的充分发挥,进而提高预算管理的时效性,为国企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注重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5]。为实现国企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我们需要从制度建设角度入手,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体系相互结合,做好预算指标的设定与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绩效评估,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应设立专业的预算内控工作团队,对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实施管理,在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下,将二者准确落实到企业各环节,以此保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国企还需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动趋势,及时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与优化,落实配套的行政责任体系,加强预算评估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做出客观判断,确保各项工作流程科学合理。

最后,建立健全的预算考评机制。通过月评或季度评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定,保证预算执行与考评结果的时间一致,并建立部门联合会,组织各部门共同参与到其中,采用打分法,保证预算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将预算目标与实际运营进行对比,以客观角度对其效果展开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绩效相互结合,以此作为员工工资发放标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更良好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出谋划策。

(二)开展闭环式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编制的系统性

为实现长远发展,企业需要将预算管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积极构建将战略目标转变为执行能力的管理体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发展战略与战略执行相互连接,在此基础上增强预算编制的系统性,实施闭环式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前期,应根据自身实际战略发展情况,结合各部门业务特点,制定年度预算目标,既要包括财务指标,又要包含非财务指标,保证预算计划的完善性、全面性,为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定基础,同时也是考核各部门人员专业水平的标准。在目标确定后,将其划分至基层部门,要求各部门结合预算目标与业务情况制定业务计划。值得一提的是,业务计划制定的财务结果需要归纳至财务预算中,实现从基本业务到财务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其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以前期预算方法为标准,对各项费用、实际发展的支付情况进行指导与监控,保证将各项费用收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定期就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一旦发现预算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应立即进行动态调整,并进行相关预测工作,以便实时掌握准确的实际执行情况,当内、外部经营环境出现变化时,应及时对业务计划进行调整,确保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三)加强内外部经营管理,强化风险评估能力

从全面预算管理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国企现行内部控制机制,将其与控制活动相互结合,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序执行,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动态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以便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与质量。对国企各部门、各岗位实施全面监管,严格查看各项业务流程,以便将各项经营活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开展内控管理时,我们需要立足于实际,充分考虑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状况、未来发展需求等诸多要素,加强对内外部环境的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能够准确落实。

将风险防范纳入内控管理范畴内,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内部控制核心内容的管理力度,并逐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在开展内部控制时,便可以通过以上几点制度体系严格查看是否存在风险隐患,还可以起到预算管理执行、内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效果,进而保证两项工作的稳定运行,在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同时,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风险系数,提高运营安全性,使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优势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6]。

(四)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部门联系

首先,国企应与时俱进,梳理所有财务数据,借助ERP、云计算、大数据、财务共享中心等技术软件,建立内部财务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便于各项数据信息的实时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归纳处理,各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业务数据的在线传递与共享,在保证数据信息真实完整的同时,减轻人员工作压力,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其次,统一规划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统筹协调机构,根据各部门需求,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并从大局角度出发,对资金、人力、设备、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投入进行管控,为实现资源“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等目标做出努力,以便改善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利用率低、水平低问题。全面分析系统的内、外部环境,以便更好掌控信息资源建设方向,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合理运用信息系统,对各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实现所有业务流程、公共数据、管理标准等多方有机结合,促使不同应用系统能够无缝集成,真正实现信息工作,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可以优化国企内部管控环境,保证整体工作质量与效率,全面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在现代发展背景下,国企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创新管理观念与方法,提高预算管理关注度,将其与内部控制体系相互结合,对各经营活动进行追踪管理,便于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与价值,促进国企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经营部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7部门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