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彩云
(榆林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2018年9月,中国颁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主要强调体育消费制度需要根据民众的需求来确定,201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可采取完善体育消费环境、制定合理的激励性体育消费制度,提高大众的消费热情。近两年榆林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通过分析疫情前后榆林市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优势政策、完善优化大众体育消费结构、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对于促进榆林市大众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更好的引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消费,为榆林市居民科学沉着应对反复的疫情、有序开展大众消费提出相应对策。
该文以榆林市大众体育消费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榆林市居民为调查对象。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通过榆林学院图书馆查阅浏览了大量和研究有关的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影响因素、体育消费结构等等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为本论文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该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入户发放问卷的调查方式,共计发放问卷 800份问卷,收回 768份问卷,回收率 96%,有效问卷 745 份,回收有效率为 97%。
对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并整理结果,并使用 Excel 录入相关数据,对数据采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得出有效地结论,为论文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对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文献、问卷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获得的信息采用比较、分析等逻辑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研究疫情下榆林市体育消费现状、分析影响榆林市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从而探究榆林市大众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榆林市不同年龄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消费水平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榆林市不同年龄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分析 (N=745人)
从表1得出,榆林市居民在29~45 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消费能力集中在 5000~8000 元之间414人(占比为 55.5%),也有不少人可以达到 10000 元以上,各年龄段体育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每年 2000~5000 元以内,由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体育消费结果可见,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中间年龄段人群体育消费支出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区分度也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近年来榆林市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人们对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环境的认识有一定的改变,快节奏、生活压力、劳累与职业病、亚健康等逐渐成为制约中年人群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低年龄段人群绝大多数时间在学校,由学校统一管理,假期又忙于奔走补课班,初、高中的学生几乎没有闲暇时段从事体育消费,加之该年龄段实际支配体育消费多是由家长决定或学校安排。
通过对榆林市不同性别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调查人群不同性别消费水平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榆林市不同性别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分析 (N=745人)
从表2可得出,从榆林市调查人群性别属性来看,男性的整体体育消费水平要高于女性,消费能力在 2000元以下的老年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从 5000 元开始,男性的消费能力呈现上升趋势,而女性的人数开始下降,证明男性在体育消费方面有高水平的支出,这个结果反映出了男女之间的消费观念差异。尤其是女性,在体育方面的开销也会精打细算,更多的是选取物美价廉的产品,对体育锻炼设施和场地的要求度不高,而男性消费者会更看重自己的体验感,期望能有一个专业、舒适的锻炼场所,同时除体育消费观念方面的问题外,是否还存在提供体育服务有不适合或不能满足女性需求的情况。
通过榆林市不同学历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不同学历体育消费水平见表3。
表3 榆林市不同学历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分析 (N=745人)
从表3被调查人群教育程度来看,榆林市体育消费水平会随着学历的提升而增高。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体育消费支出均在 2000~5000元以内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体育消费支出为 5000元/年本科学历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所占比例最高(36%),研究生学历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所占比例(30.2%),各学历间区分度明显。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体育消费支出均在 8000 元以上等级所占比例较低,其中,体育消费支出为 8000~10000 元/年以及以上等级均为大学和研究生学历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高于高中、初中和小学学历。
榆林市不同职业居民造成体育消费水平的不同,不同职业群体消费水平结果见表4。
表4 榆林市不同职业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分析 (N=745人)
从表4可以看出,榆林市不同职业居民体育消费支出均以 5000~8000(元/年)等级为主,占比居首位,其中,离退休人员体育消费支出在 2000以下(元/年)这一等级所占比例最大(2.1%),公务员人群体育消费支出在 2000以下(元/年)这一等级所占比例最小(2.3%);职业为教师、公务员和商人的体育消费支出在 5000~8000(元/年)等级占比位列第一或第二,该类人群的特点是余暇时间少、收入高、压力相对较大;职业为无业、离退休和工人人群体育消费支出等级较低,该类人群的特点是无收入,或是收入低,或是闲暇时间多。由此可见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即公务员、教师和商人有稳定的收入且有固定节假日的职业人群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榆林市居民不同收入造成体育消费水平的不同,消费结果见表5。
表5 榆林市不同收入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分析 (N=745人)
从表5可以看出,榆林市居民月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水平越高的人群体育消费的能力就越强。一个人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体育消费的水准,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收入低相对发生体育消费支出低级别的占比大,收入高相对发生体育消费的支出高级别的占比大。但当居民月收入在 10000 元以上区间,其体育消费支出的差异是非常微弱的,这种表现主要是由于高端体育服务资源不足、高端体育服务宣传不够和高收入者对于体育消费的理念还没有真正建立。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消费过程中,不同体育消费类型所占的比例,反映出了人们主要的体育消费内容。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后,本文将消费结构划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参与型体育消费以及观赏型体育消费,消费结构见表6。
表6 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分析 (N=745人)
实物型体育消费类型是指运功服装、器材器械、体育彩票书籍、运动营养产品。从表6调查结果显示榆林市居民主要是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所占比例为 50.7%。实物型体育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获得,不管是从网上购买还是实体店购买都很方便,平时闲逛看到外形好看,符合自己审美的商品能激发购买欲望。
参与型体育消费包含收费型运动场地的使用、体育技能培训、体育旅游、体育健康医疗、体育组织的会费。从表6调查结果显示榆林市居民以参与型体育消费所占比例为 35.8%,参与消费的比例较低,这与榆林市经济的发展极不相符,体育参与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国家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榆林市政府应激励更多榆林市居民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使榆林市居民消费水平更上一层楼。
观赏型体育消费也就是观看体育比赛时产生的消费,包括线下体育观赛的门票和网络上观看时产生的充值购买行为。从表6调查结果显示榆林市居民以观赏型体育消费所占比例为 13.5%。体育观赛需要消费者长时间的养成,不是一个短暂行为,只有对某个赛事或是某项活动有强烈爱好和观赛行为的人,才会持久性的观看体育比赛,并产生体育消费行为。近年来随着疫情的爆发,各种赛事的举办非常少,大部分赛事没有观众,大大减少了体育消费。
3.7.1 居民体育活动参与频次。榆林市居民每周体育活动参与次数统计见表7。
表7 榆林市居民每周体育活动参与次数 (N=745人)
根据表7可知,榆林市居民每周参与锻炼2次以下的人有134人,所占比例为17.98%;每周参与锻炼3~4次的人最多,共有321人,占调查比例的43.09%;每周参与锻炼5~6次的有186人,占调查总数的24.97人;每周参与锻炼7次以上的共有104人,占调查总数的13.96%。所以榆林市居民每周体育活动次数多,相应对体育用品、体育服务需求程度会加大,体育消费自然会增加。对于居民个体而言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与非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应该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层级的重要因素。
3.7.2 居民体育消费动机。榆林市居民随着体育锻炼动机的转变,体育消费动机也随之发生转变,结果见表8。
表8 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动机调查 (N=745人)
从表8可得出,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动机看排在首位的是强身健体(34.09%),其次是休闲娱乐(23.08%),排在第三位的是增进交往(17.05%),提高运动能力与健美健体则各占13.96%和8.72%,而排在末位的其它动机主要是为追求时尚和陪伴子女(3.09%)等。综上所述榆林市体育产业要根据消费动机做出有效的调整,可以大大提高体育消费水平。
3.7.3 居民体育活动场所。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榆林市居民体育活动场所也有所选择,统计结果见表9。
表9 榆林市居民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N=745人)
体育活动场所是居民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硬件设施,从表9得知,榆林市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公共体育场地(42.01%),其次为公园广场(27.52%),第三是小区内(19.74%),付费体育场馆最低(10.74%)。这一结果表明,榆林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是在非付费的场所(89.27%),少数人去付费场所。分析其原因有这几种可能:一是多数参与体育活动的居民到付费的体育场馆锻炼的意识没有建立,体育消费观念还没有形成;二是付费场地数量、服务的内容及收费的价格等因素还不能满足广大居民需求;三是近几年市政府、体育局对公共体育活动场所的修建有很大的投入,加之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政策,广大居民对体育活动场所满意度较高。体育场所是提高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方面,应提升体育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提高体育场所的利用率,做足体育场所的文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7.4 居民体育消费其它制约因素。榆林经济的发展,带动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但制约消费的因素较多,问卷统计结果见表10。
表10 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制约因素 (N=745人)
从表10可以看出,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制约因素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为经济因素(18.26%)、闲暇时间(23.89%)和场地设施(32.35%)、是制约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而体育技能、宣传和其它比较低,制约力相对较弱。由此可见,提升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榆林市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发展榆林经济,增加市民的经济收入进行体育消费,提高服务业水平,使榆林市居民能有余暇时间从事体育活动,加强榆林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使市民多去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促进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
4.1.1 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别
通过前面分析可得,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导致榆林市居民在体育消费的水平也各不相同。疫情期间榆林市居民在体育消费支出总额集中在 2000~5000 元以内中青年人群是体育消费的主力群体,其中 29~45 岁人群的人均体育消费最高;男性的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占比均高于女性;学历高低和收入多少与消费水平成正比关系。
4.1.2 榆林市居民大众体育消费结构不平衡
通过前面分析得出榆林市居民实物、参与和观赏三种体育消费类型的构成比分别为50.7%、35.8%和 13.5%。其中,实物型体育消费占比最高,观赏型消费占比偏低。随着体育消费的多元化,体育旅游、体育影视、体育教育相继发展,榆林市居民消费需求也开始向舒适消费、健康消费、快乐消费转变,更加追求体育消费过程中的满足度和成就感。
4.1.3 榆林市居民每周体育活动参与次数少
通过前面分析得出,榆林市居民每周参与锻炼3~4次的人最多,共有321人,占调查比例的43.09%,因为居民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多,相应对体育用品、体育服务需求程度会加大,体育消费自然会增加。
4.2.1 提高榆林市居民不同群体的消费水平
由于榆林市居民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体育消费的水平各不相同,所以要拓宽消费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和收入较低的人群,要注意体育用品的层次性,经营不同层次的体育用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者的需要,牢固树立为绝大多数普通体育消费者服务的观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绝大多数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要,从而提高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整体水平。
4.2.2 改善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
榆林市居民实物型体育消费占比最高,参与型、观赏型消费占比偏低,所以要采取线上与线下共同推进的方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媒体并行,两种方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传播体育文化,提升公众健康意识;着力进行智能服务平台的构建,使民众能据此来实时了解赛事、活动、场馆等信息;加大体育公益广告投放力度,鼓励通过体育明星公益性广告或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的契机,引导市民体育消费行为向深度化、生活化趋势转变;扎实推进学校体育,构建青少年课外运动锻炼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青少年体育兴趣爱好,探索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使榆林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4.2.3 进一步优化体育消费场所,根据居民的消费动机调整体育产品
完善体育设施。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布局,并将建设重点放在场地设施上,像篮球场、跑道、市民活动中心等,在每个街道都能拥有球场、健身场地,鼓励公共体育的全面开放,尽可能的少收费甚至是不收费。
丰富产品市场。 积极与国际、国内各项目协会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端体育品牌赛事,着力引入各种符合群众运动观的竞赛活动,强调其多样性与层次性,鼓励各县积极创办“一县一品”赛事,多组建职业俱乐部,使体育产业与传媒、科技、旅游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独具榆林特色的体育旅游圈,带动当地的休闲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