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涛
(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医院,黑龙江 双鸭山 155811)
间质性肺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肺间质炎性和纤维化疾病,病变多对肺泡腔、肺间质形成侵犯,包括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以及血管、淋巴管周围的组织等,最终导致肺间质的纤维化,并使得肺泡-毛细血管功能丧失[1]。该病以咳嗽、活动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对其健康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针对间质性肺炎并无特效治疗方式,多予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抗氧化、溶解黏痰的作用,研究显示其可对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形成抑制;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作用[2]。鉴于此,本次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3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间质性肺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及治疗指南》[3]中关于间质性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存在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伴有气促,肺部听诊时出现捻发音等特殊杂音;③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出现阴影,有细小的结节状、云絮状、蜂窝状等特殊表现;④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等明确诊断。排除标准:①近期采用免疫制剂或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者;②其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③其他类型的肺炎患者;④肝、肾功能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⑤对本次应用药物过敏者;⑥依从性差,中途退出治疗者。对照组46例,包括25例男性与21例女性,年龄21-57岁,平均(32.52±2.87)岁,病程2-8d,平均(4.52±1.27)d;观察组46例,包括29例男性与17例女性,年龄22-61岁,平均(33.43±2.79)岁,病程3-9d,平均(4.38±2.13)d。两组上述年龄、性别、病程等相关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良好可比性。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强的松等综合治疗,予以强的松口服,初始剂量为0.5mg·kg-1·d-1,每天一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后,药量减半,并将剂量维持在2mg/d。持续治疗3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每天一次,每个月持续治疗2周;同时予以乙酰半胱氨酸口服,每次600mg,每天3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根据治疗前后临床-影像-生理(CRP)评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临床评分最高为50分,包括咳嗽、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咳痰、紫绀、胸痛等;影像学评分包括蜂窝肺、X线胸片肺实质浸润范围和程度,肺动脉高压等影像学表现,最高分20分;生理学部分最高分30分,包括肺总量等肺功能相关指标情况。治疗后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显著改善,肺功能明显提高,较治疗前降低超过70%以上,则为治疗显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好转,肺功能有提高,较治疗前降低超过20%但不足70%,则为治疗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有严重趋势,则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临床症状评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呼吸困难、咳嗽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3分,0分表示无呼吸困难或咳嗽,3分表示症状严重,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③肺功能:观察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FVC)、FEV1/FVC的变化情况。④血清指标: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3ml,以3000r/min进行离心处理,离心10min,获得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涎液化糖链蛋白6(LK-6)、血清III型前胶原水平(PC II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等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症状改善时间、症状评分、炎症介质等指标以(±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远高于对照组的73.9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MVV、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肺功能指标均有提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升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MVV(L/min)FEV1(L)FVC(L)FEV1/FV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642.82±3.5249.85±5.73*1.12±0.252.51±0.27*1.18±0.452.98±0.27*45.88±4.1761.78±5.12*对照组4641.78±4.7243.78±6.42*1.13±0.261.19±0.44*1.19±0.472.29±0.23*45.79±4.1250.02±4.15*t-0.08879.09530.88144.43571.228219.23980.48279.7862 P-0.93020.00020.38110.00000.22330.00000.18260.0000分组例数
2.3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分组例数咳嗽自评分呼吸困难自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62.31±0.421.21±0.32*2.21±0.251.12±0.23*对照组462.35±0.391.59±0.36*2.23±0.241.43±0.32*t-0.39754.50120.32874.4956 P-0.69240.00000.74320.0000
2.4 两组CRP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分值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CRP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分组例数CRP评分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654.62±9.5222.35±8.51*对照组4655.82±8.7532.27±7.92*t-0.26829.8213 P-0.18260.0000
2.5 两组LK-6、PC III、TGF-β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LK-6、PC III、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两组LK-6、PC III、TGF-β1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LK-6(U/ml)PC III(ng/L)TGF-β1(n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6682.52±23.56分组例数20.25±5.15*对照组46671.85±24.92 221.52±23.52*91.52±16.52 62.85±13.82*32.59±9.52 26.85±3.48*t-0.592117.52670.152616.52620.034014.6672 P-0.36550.00000.32950.00000.97270.0000 292.52±45.92*91.52±17.62 76.85±13.48*31.59±9.16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肺泡腔、肺间质及其周围血管床为主要病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可对患者肺泡结构等造成破坏,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3-4]。目前临床针对间质性肺炎并无特效治疗方式,该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治疗,效果欠佳,且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因此,积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相关研究表明,间质性肺炎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异常的改变,因此其凝血激酶被异常激活。此外,在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氧化应激作用也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6-7]。间质性肺炎患者与正常者相比,其机体中的活性氧明显生成更多,因此可对机体生物膜系统构成损伤,并使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出现障碍,进而促进肺纤维化的发展[8]。基于氧化-抗氧化失衡、肺组织损伤部位异常修复的凝血反应在肺间质病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对肺间质患者有改善其凝血系统异常、调节氧化应激失衡状态的作用,其对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10]。本次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远高于对照组的73.91%,且治疗后CRP评分、症状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能有效改善咳嗽、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促进临床-影像-生理方面的恢复;同时本组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LK-6、PC III、TGF-β1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减轻肺纤维化情况。这是由于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凝剂,具有抗血栓、抗凝的作用,可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减轻炎症反应。同时,低分子肝素还能防止白细胞的聚集、黏附,避免其增殖过快,从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黏痰溶解剂,其主要活性成分为N-乙酰基-半胱氨酸,能有效稀释并溶解痰液中的脓性成分及黏液分泌物,因此在急、慢性呼吸疾病感染及间质性肺炎中广泛应用。此外,N-乙酰基-半胱氨酸中的自由巯基可直接作用于氧化基团而增强抗氧化作用,避免弹性蛋白酶抑制剂α-1抗胰蛋白酶因次氯酸作用而失活[11]。同时,N-乙酰基-半胱氨酸经过相关研究[11]证实具有良好细胞膜易透性,可作用于细胞内转为谷胱甘肽,稳定细胞基础功能和形态,免受外界氧自由基和细胞毒素损伤,帮助患者肺部组织修复,从而获得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及体征,提高肺功能,减轻肺纤维化情况,对促进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