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信息科技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2023-09-27 09:40贾超
科学与信息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思政学科数字

贾超

天津市河北区教师发展中心 天津 300143

引言

近年来,人类社会正逐渐进入数字社会时代,数字社会是以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为目标,以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支撑,通过数据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等领域数字业态变革型成长,形成全连接、全共享、全融合、全链条的数字社会形态。

数字社会背景下,学科教学越来越倚重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决定着其能否顺利进行学科学习。教育对帮助学生适应数字时代,促进个人发展有当仁不让的责任,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而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提升当代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主要途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就明确提出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1]。

1 信息科技学科以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为核心

新课标明确: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2]。由此可见,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是信息科技课程的根本指向[1],前提和基础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养成[3]。信息科技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成为合格数字公民的主渠道。

2 当前中小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解当前中小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河北区青少年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1613份,涉及5-8年级学生,从反馈结果看,个人数字设备拥有率为98%,但也发现了以下问题: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字设备使用行为习惯,整体信息意识不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较差,对网络礼仪与道德规范比较模糊,个人隐私的保护和数字设备的基本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等问题。

这说明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不能单纯依赖数字社会环境影响和推动,强化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形成是关键。

3 课程思政是信息科技学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设计中,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最终实现数字素养提升的一条有效途径。原因有三:一是课程思政旨在铸魂育人,与学科课程理念的实施同向同行,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二是课程思政有助于发掘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起到帮助学生明事理、定方向、树理念的决定性作用。三是显性的思政课程内容在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得到隐性的贯彻,深入的感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 信息科技学科课程思政的融入策略和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要求的理念体现、落实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实施有以下策略。

4.1 课程思政的融入要注意围绕学科逻辑主线思辨结合

进行教学设计的课程思政的融入首先要搞清楚信息科技课程六条课程逻辑主线的内容和内涵。

“数据”主线涵盖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数据的组织与呈现、数据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3个方面,在课标中具体体现为数据来源、编码、组织与呈现、数据安全和价值,从让学生体验身边的数据开始逐渐上升为感受和认识大数据。

“算法”主线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能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解,并逐一解决,对解决办法进行描述,尝试执行并优化最终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4]。

“网络”主线涵盖以互联网环境为基础的数据与合作学习、数字化成果分享及万物互联的途径与原理等,让学生对在线学习方式和生活场景有更清晰的感受和认识,进而对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数字化学习和生活。

“信息处理”主线包括了数字社会环境下各种信息是如何以编码规则、方式进行有效生成、转换和传递,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信息是如何处理的。

“信息安全”主线从宏观层面上强调数字社会环境下的大数据安全,从微观方面强调作为社会参与个体要有意识地在数字社会中遵守各种行为准则,掌握防范各种侵害个人权益的有效手段。

“人工智能”主线让学生体验、感悟、理解、接受并能适应人工智能,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积极融入但不盲从,树立并坚持自己的人工智能伦理观,有限制地使用人工智能。

通过对学科逻辑主线的思辨,明确了各条主线的内涵和范围,能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避免出现教学设计偏离学科逻辑主线的尴尬。也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避免把课程思政简单做加法,也避免把课程思政内容元素做成课堂突兀的“嵌入”环节。

4.2 课程思政的融入要有文化理念和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沉淀凝聚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做人标准、先进思想、科学文化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发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打造成有文化味和家国情的信息科技课堂,不但能践行新课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设计理念,更能吸引增加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在“数据的组织和呈现”模块教学设计时,着眼点第一是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第二是数据资源量丰富及可获取性方便教学实践,第三是立足自主可控。课程思政的融入的大方向是树立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师设计了以“辉煌四十年,我用数据来说话”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登陆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国家数据”来下载可靠数据,学生分享交流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方面国力的不断强盛,提升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4.3 课程思政融入的切入点是与学生共情

共情按照笔者的理解就是极大程度地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当今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爱好,闭门造车的教学设计显然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趣导入环节连学生的兴趣都无法调动起来后面的教学环节实施效果可想而知。在数字化社会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调研工具提前了解学生喜欢的明星、网红、影视作品、普遍关注的实事热搜,以学生关注的、鲜活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创设相关教学引入问题,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共情,继而引发学生与教师的共鸣和共振,沿着学科逻辑主线将显性的问题引导与隐性的思政元素融入、学科素养培训养成相结合,达成提升素养、学科育人的目标。

信息科技教学中总是要不可回避的提到当今引领技术前沿的人物,在教学中要把握话语权,由教师带领学生质疑,发现问题本质,打破西方媒体对某些所谓“商业偶像、科技英雄”的吹嘘。引导学生以网络搜索去了解真正为祖国和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如袁隆平、屠呦呦等,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成长,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

4.4 避免课堂成为信息孤岛,应注意发掘时事热点中与学科相关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效融入

数字化社会背景下,学科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关注的、鲜活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注意在选取设计问题时就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探究,沿着学科逻辑主线将显性的问题引导与隐性的学科素养培训养成相结合,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

进行“数据与数据安全”和“互联网安全”这两个模块的教学设计时,引导学生思考维护数据控制权的重要性及自主可控技术在数字化时代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素养并贯彻整体国家安全观。

4.5 课程思政的融入要体现学科特点即技术前瞻性

信息科技课程一直以来是学校教育中传播科学知识,帮助学生触摸科技前沿的主要担当力量,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各学科运用数字化工具平台的频率逐渐增高,分担了信息科技学科的一部分压力,而且新课标中也并不刻意追求软件操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放松对本学科前沿技术及应用的了解和在教学过程中的传播,要利用这个切入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比如介绍我国领先世界的自主可控技术,在尖端前沿领域率先达成的技术成果。世界上信息科技领域某一方面出现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相关应用方面造成的规范及伦理问题,教师的相关研判应持有正确的观点态度等。

如在“系统与模块”教学设计中,课堂以学生身边的扫地机器人引入,思政元素为中国扫地机器人技术已经领先世界,让学生分析扫地机器人包含的系统与模块,最后迁移到介绍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由哪些系统与模块组成,与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相比有哪些更先进的技术和性能,学生任务是利用萝卜圈仿真软件尝试搭建一台火星车,最终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完成课程思政的融入。

4.6 课程思政的融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因为考虑到学生素养的提升而引入一些比较“高大上”的案例和思政元素,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虽有一定感悟但还是做不到入脑入心,所以还是要考虑从学生能参与实践的身边事儿着眼进行教学设计。

如“在线生活”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就设计学生帮助不会操作手机的老年人在网上缴纳水电费等生活缴费的活动,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也很明显且有助老这一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效果明显。

4.7 课程思政的融入教师和学生主体性都不能忽略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生,要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课程首先必须有魂,而一门课程是否有魂,关键在于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因此,课程、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思政中也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课程思政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健全品格的塑造者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同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设计提问、对话、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探究、发现,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思政元素所包含的意蕴,加之教师画龙点睛的点拨,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思政教育的内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有效达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结束语

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对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信息科技教师是主力军,在学科素养导向下,以课程思政为手段,尽自己一切努力把这门课程教学设计好、课堂教学实施好,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思政学科数字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答数字
“超学科”来啦
数字看G20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