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清林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儿科 (广东 湛江 524000)
胃肠型感冒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疾病,无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是小儿中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厌食等[1]。有研究指出,胃肠型感冒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不及时治疗会使得患儿胃肠道功能紊乱,整体抵抗力较差,使得正常健康生长受到一定影响[2]。西医在治疗上主要以对症与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对病毒并无效果,甚至会导致胃肠道菌群异常,肠道失衡的情况,加重腹泻腹痛,部分西药也会出现疗效不理想的情况,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皮疹瘙痒等情况。西咪替丁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然而其在大多数患儿身上表现出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需氧芽孢杆菌,在肠道中可以直接补充优势菌群,有助于促进生物屏障的形成,有效地保护肠黏膜表面,预防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袭,已经获得多位学者证实[3]。因此本文将其联合蜡样芽孢杆菌纳入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肠型感冒患儿,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60例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胃肠型感冒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30例。
纳入标准[4]:出现不同程度恶心、腹部疼痛、呕吐症状;均经过明确诊断;家属知晓本文相关研究。排除标准:急性胃肠炎;药物过敏;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1-13岁,平均年龄为(7.86±1.54)岁;病程1-7天,平均病程为(3.56±1.04)天;每日大便次数4-11次,平均为(8.51±1.57)次;体质量7-23kg,平均为(15.54±3.69)kg。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1-13岁,平均年龄为(7.65±1.25)岁;病程1-7天,平均病程为(3.34±1.02)天;每日大便次数4-11次,平均为(8.45±1.45)次;体质量7-24kg,平均为(15.25±3.45)kg。上述患儿资料,无差异,P>0.05,可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5mg/kg,每日1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蜡样芽孢杆菌,均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1粒/次,每日3次。
1.3 观察指标(1)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腹痛、呕吐症状完全消失,无饭后饱涨感,有效:患者腹痛、呕吐有所好转,无不良反应,无效:症状无改善迹象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2)记录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6]。(3)观察治疗前后胃肠道功能,胃蛋白酶(PGI、PGII)及胃肠道激素(GAS、VIP、MOT)水平[7]。(4)治疗前、治疗72h清晨抽取静脉血液 3mL检测血锌水平(原子吸收光谱法);采集患儿粪便检测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8]。(5)结合患儿实际症状,对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评分,包括腹痛、呕吐、厌食,评分为0-5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n=30,(%)]
2.2 两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两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症状消失[n=30,(d)]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功能治疗前两组胃肠道功能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出现好转,治疗后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情况[n=30]
2.4 治疗前后血锌、粪便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治疗前两组血锌、粪便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72h两组均出现升高情况,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血锌、粪便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n=30]
2.5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72h两组症状积分均下降情况,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n=30,(分)]
2.6 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见表6。
表6 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情况[n=30,(%)]
3.1 胃肠型感冒概述胃肠型感冒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9]。主要特点在于恶心呕吐、上腹疼痛、食欲减退,近年来发病不断呈上升趋势,与环境、饮食均存在一定关系,会使得患儿最终出现营养不良,导致身心异常。目前主要认为患儿胃肠动力异常,需要选择促胃肠动力药物[10]。部分患儿以发热为主,并伴随明显的食欲不振,出现胃肠道症状后,西医会诊断为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
3.2 胃肠型感冒治疗随着我国气候反常、空气污染的影响,细菌大量繁殖,病毒无处不在,儿童消化系统在发育期间酶活性不足,饮食不规律,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导致消化功能不够理想,胃肠道负担加大,会受到外部侵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11]。当前暂无特效治疗方案,主要治疗以支持治疗与对症为主,并预防并发症出现。加之小儿发育期间,器官发育不足,对疾病抵抗能力较差,在发生感染以及其他疾病几率会较高,在治疗上也更多依赖抗生素治疗[12]。其中西咪替丁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药物,属于组胺H2受体阻抗剂,能够控制胃酸的分泌,使得食物酸度减低,对化学刺激引起的胃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意义,两者联合用药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并提升治疗效果,但单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3]。
3.3 西咪替丁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 李凌等[12]学者指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结果治疗24、72 h后,血锌、粪便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各时点血锌、粪便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腹泻时间更短;证实了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有效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正常菌群比例有效恢复,患儿临床症状[14]。因此本文通过将西咪替丁联合蜡样芽孢杆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之间无差异,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整体治疗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3%,研究组在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果证实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整体治疗效果理想,多项症状出现好转。西咪替丁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增强患儿免疫力,使得抗病毒能力有效改善,对疱疹病毒治疗效果理想,并阻断病原菌繁殖,与血管中H2受体产生作用,使得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好转,发挥了良好的消炎作用,促进各项症状恢复;并能够控制前列腺素释放,降低发热反应的中间介质,使得发热症状短时间好转[15]。肠道源的蜡样芽胞杆菌胶囊在经口服后,能够被肠道吸收并在肠道内快速繁殖。这种菌株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的作用,并为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肠道中菌群逐渐平衡,维持正常环境。并能够帮助肠道恢复肠道菌群,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促进肠道蠕动,控制腹泻。有学者指出,通过使用蜡样芽胞杆菌胶囊,可以有效地控制空肠弯曲菌的增殖,减少对肠道黏膜的损伤,并提升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能力,同时增强免疫器官脏器指数。此外,它还能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力水平[16]。因此在联合治疗后两组胃肠道功能均出现好转,治疗后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治疗72h两组血锌、粪便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均出现升高的情况,其中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72h两组症状积分均下降情况,其中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证实两种药物在联合中,整体之疗效理想[17]。姚川等[18]学者指出,研究组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西咪替丁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效果显著,缩短了症状消失时间,缓解患者炎症反应;这与本文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西咪替丁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胃肠型感冒效果理想,能够很好改善患儿相关症状,同时可提升患儿胃肠道功能,且治疗期间安全性,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