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双低技术扫描对肺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3-09-26 09:08于丹丹崔萌萌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螺旋

于丹丹崔萌萌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为疑似肺动脉栓塞重要检查方法,通过注射碘对比剂,观察碘对比剂在对动脉流动情况,进行肺动脉狭窄、栓塞诊断评估[1]。但血管造影检查具有一定辐射性,且其辐射强度与检查参数有关,包括管电压、碘对比剂用药剂量等。目前在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主要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300mA,碘对比剂为350g/L,所获得血管成像图像质量良好,可有效进行疾病诊断,但此种参数下辐射剂量相对较大,可能会增加患者辐射性损伤及医源性肾损伤[2]。下调管电压,减少碘对比剂用药剂量,可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其中多层螺旋CT双低技术,指在检查期间在下调管电压同时,减少碘对比剂给药剂量,但可能会影响图像质量,影响疾病诊断质量[3]。为此,本次研究选7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接受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探究多层螺旋CT双低技术对其诊断及图像质量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两组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分为A组、B组,各35例;A组男/女=19/16,年龄34~61岁,平均(45.63±8.87)岁;B组男/女=20/15,年龄(46.11±9.20)岁;两组一般资料相近(P>0.05);研究中所选患者均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

纳入标准:存在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疑似肺动脉栓塞症状;均于我院接受治疗;均接受肺动脉CTA检查;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碘对比剂过敏;存在精神性疾病,不可配合完成研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检查期间严重对比剂不良反应。

1.2 方法(1)仪器:西门子双源256层螺旋CT扫描仪;(2)方法:扫描范围:患者仰卧位,经足侧向头侧方向扫描,扫描范围为肺底部至肺尖;扫描参数:A组应用常规参数扫描:管电流300mA,管电压120kV,碘海醇350g/L;B组应用双低技术扫描:管电流300mA,管电压100kV,碘海醇270g/L;碘海醇注射方法: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周静脉团注碘海醇,注射速度为4mL/s,后以4mL/s注射30mL生理盐水;扫描方法:应用跟踪触发技术,设置触发阈值为100Hu,延迟时间为5s;将扫描获得的图像应用iDose4图像重建,将肺主动脉干设置为感兴趣区域,观察肺主动脉显影连续性,若出现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血管截断则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并进行CT值测量。

1.3 观察指标(1)以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扫描方法诊断效能;(2)比较两组图像质量:采用盲法评价,取最终平均值,评分范围1~5分,分数高表示图像质量好;肺动脉主干对比信噪比(CNR)、信号信噪比(SNR);(3)比较两组扫描安全性:CT值(肺主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左上叶肺动脉);肺动脉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计量长度乘积(DLP)、平均用碘剂量(平均用碘剂量=对比剂体积×碘浓度/体重)。

1.4 统计学方法(%)表示计数资料,(±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分别以χ2、t检验;统计学结果验证标准为P<0.05;统计学软件为SPSS 24.0。

2 结 果

2.1 诊断结果B组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94.29%、96.43%、85.71%,均与A组97.14%、100.00%、87.50%相近(P>0.05),见表1、表2。

表1 诊断结果

表2 诊断效能[%(n/n)]

2.2 图像质量B组图像质量评分、肺动脉主干CNR、SNR水平均与A组相近(P>0.05),见表3。

表3 图像质量

2.3 扫描安全性B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上叶肺动脉CT值水平均与A组相近(P>0.05);B组CTDIvol、DLP、平均用碘剂量水平均较A组低(P<0.05),见表4。

表4 扫描安全性

3 讨 论

肺动脉栓塞为临床常见胸外科疾病,发病原因与静脉血栓、心脏病、肿瘤、妊娠及分娩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后其临床症状与栓塞程度、栓塞速度、心肺基础状态有关。若症状较轻,仅累及2~3个肺段,对患者心肺循环无明显影响,因此可能并不会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但若累及肺段数量增加,则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肺心病、肺梗死突然呼吸困难、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等症状,严重者可累及15~16个肺段,发生休克或猝死,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需加强诊断并尽早治疗,以避免疾病进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而肺动脉栓塞缺少特异性,需有效鉴别诊断并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在对该病临床诊断中,心电图、动脉血气、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等均为常见诊断方案,但一般为排除性诊断方案,主要目的为鉴别心源性梗死。其诊断“金标准”为肺动脉造影检查,通过直接征象观察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断,间接征象为造影剂流动缓慢,局部低灌注,静脉回流延迟情况,具灵敏度高、特异度高等特点。但随血管口径变小,其诊断准确性随之下降,且此种检查方式为有创检查,在检查期间可能会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同时此种方案检查费用较高,目前认为在所有非入侵性检查无法明确下,可将肺动脉造影作为补充检查方式。多层螺旋CT、MRI技术均为肺动脉栓塞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案。其中普通MRI能够显示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理想,但对外周肺动脉显影不理想,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MRA)能够显示外周肺动脉,与多层螺旋CT相比,无辐射作用,且对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敏感度理想。但此种方案诊断费用较高,且若存在金属植入物、幽闭空间恐惧症情况,则无法通过MRI技术进行诊断。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中,具诊断用时短,诊断准确度理想等优势,在检查中可清晰探查到肺动脉主干、肺叶、肺段动脉内的栓子,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血管截断,但其同样存在对亚段、外周肺动脉栓子敏感性有限情况[4]。但随CT三维重建技术发展,通过对检查结果三维立体显示,可提升对肺内所有血管诊断敏感度,满足诊断需求。

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常见扫描参数为管电流300mA,管电压120kV,碘海醇350g/L。其中管电压主要目的为增强电离辐射,以提升信号穿透能力,保证扫描图像清晰度。碘海醇肘静脉团注,主要目的为通过利用碘离子增强局部对比度,以了解局部血运情况,进行疾病诊断。但常规参数扫描期间,电离辐射相对较大,而大剂量辐射会增加机体辐射性损伤,甚至增加癌变发生风险[5-6]。同时碘对比剂需要经肾脏代谢,若其用药剂量较高,则会增加肾脏负荷,增加医源性肾损伤发生风险,且碘对比剂用药剂量增加,可能会使患者发生腹泻、面部发红、恶心呕吐、结膜出血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意识模糊等严重不良反应[7-8]。因此,目前在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过程中,更倾向于如何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基础上,降低患者电离辐射剂量。

下调管电压参数、减少碘对比剂使用剂量,均为降低电离辐射主要环节。有研究发现,低管电压、小剂量造影剂,均会降低电离辐射。双低技术,指在检查中同步降低管电压及造影剂用量的检查方式[9]。目前此种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频率较高,可较好的满足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栓子形成检出情况[10-11]。但在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因对亚段、外周肺动脉栓子诊断敏感性有限,尽管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较好的还原肺动脉栓塞情况,但管电压水平下降、造影剂用药剂量下降,可能会影响局部肺动脉栓塞诊断对比质量,出现图像信噪比下降等情况,影响最终诊断质量。

本次研究中,对B组患者检查中利用双低技术,即将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300mA,管电压100kV,碘海醇270g/L,管电压下调20kV,碘海醇剂量下调80g/L,以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B组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94.29%、96.43%、85.71%,均与A组97.14%、100.00%、87.50%相近(P>0.05),说明与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应用双低技术完成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未显著降低诊断效能,考虑原因为,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应用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因管电压、管电流充足,可较好的通过X线穿透作用进行肺动脉血管内栓塞情况诊断,而其检查结果中出现1例假阳性情况,分析原因与患者本身肺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速度缓慢有关,因此出现误诊情况;而在对B组患者诊断中,出现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情况,经分析发现,与其肺外周动脉栓塞显影不完全有关,出现误诊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图像质量评分、肺动脉主干CNR、SNR水平均与A组相近(P>0.05),说明与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应用双低技术完成多层螺旋CT扫描,并未影响图像质量,考虑原因为,图像质量评分中,评分范围1~5分,分数高提示图像清晰度越低,但本次研究结果可见,A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81±0.10)分、(4.77±0.14)分,即多数患者分值范围均>4.5分,图像清晰度较好,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考虑原因可能与双低技术并未显著降低图像对比信噪比有关;而研究结果中,B组肺动脉主干CNR、SNR水平均与A组相近,考虑原因为,CNR为评估图像质量的物理指标,用于图像质量控制、性能比较及缺陷检测的定量评估指标,指图像中感兴趣区域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其水平越大,说明感兴趣区域信号与背景信号存在明显差别,提示图像质量理想;SNR主要表示在背景信号中目标信号强度,其水平越高,图像质量约好[12];而本次研究中两组并未见肺主动脉CNR、SNR水平差异,提示多层螺旋CT双低技术检查中,其显影效果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可基本满足诊断需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CT值比较中,B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上叶肺动脉CT值水平均与A组相近(P>0.05),说明在进行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多层螺旋双低技术可在不同肺动脉段获得相似CT值结果,考虑原因为,王晗[13]在研究中进行体模实验进行双低技术最佳值筛选,在其研究结果中发现,在对肺动脉栓塞技术诊断中,血管内CT值满足350~550Hu时,即可满足该病临床诊断,而本次研究结果中,A组在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上叶肺动脉中,CT平均值均>400Hu,因此在其临床诊断中,表现出良好诊断效能;同时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B组患者诊断中,尽管在上述肺动脉段CT值平均值观察中,其水平略低于A组,刚刚超过400Hu,但经统计学结果计算,并未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且其指标基本超过350Hu,提示可能为双低技术并未显著降低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原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CTDIvol、DLP、平均用碘剂量水平均较A组低(P<0.05),提示与A组相比,B组多层螺旋双低技术检查中,可降低辐射剂量,减少用碘剂量,考虑原因为,CTDIvol为临床常用CT辐射剂量评估指标,主要反应整个螺旋CT扫描容积中层平面平均剂量,DLP指患者接受一次CT曝光后接受的总辐射剂量,其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大;而患者在多层螺旋CT扫描过程中,管电压、碘对比剂使用量水平降低,为降低患者在扫描检查过程中辐射剂量主要原因,并且通过平均用碘剂量水平,可进一步说明,B组双低技术扫描方案具降低患者检查期间辐射剂量的效果。富青[14]在对肺栓塞患者诊断中应用双低技术检查,结果显示,与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各级肺动脉CT值比较中并未见显著差异,以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但其研究发现,双低技术患者背景噪声较常规组高,与本次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与本次研究中具体扫描参数数值存在明显差异有关,即该研究双低技术中管电压为70kV,对比剂总量为16mL,较本次低,可能为本次研究结果并未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

综上所述,应用双层螺旋CT双低技术扫描,与常规扫描方法相比,可获得相近检查效果,但可降低用碘量,安全性更理想。

猜你喜欢
肺动脉栓塞螺旋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