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与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3-09-26 01:25陈运崇吴林清陈宏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8期
关键词:前缘压缩性椎体

陈运崇 吴林清 陈宏帅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海南 三亚 572000)

骨质疏松作为一类多发性骨骼疾病类型,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同时被认为是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高危因素,原因与一旦人体骨密度降低伴随骨量减少相关,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也就越大〔1〕。当前临床工作中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较多,包括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两类,前者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服用药物、物理治疗及卧床休息等,但后期存在较大的并发症风险,包括皮肤压力性溃疡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影响预后康复〔2〕。相比而言,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可获得一定效果,并各自具有其临床优势及缺点,但如何选择一种合理可靠的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仍需要达成一致〔3〕。本研究拟对比分析PKP与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PKP组(n=52)与PVP组(n=38),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符合《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 年)》〔5〕中诊断标准;单节段骨折;术前实施骨密度检测可见T值<-2.5S;尚未存在神经压迫症状;具有明显的外伤史;知情同意本试验。排除标准:脊柱畸形性疾病;手术部位存在明显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性疾病;合并存在病理性骨折型疾病;椎体爆裂性疾病;进入研究前既往有手术史及严重外伤史;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资料缺失。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指标对比

1.2方法 两组均摆放俯卧位,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条件下对骨折椎体进行定位,对穿刺点进行标记,随后就标记点进行穿刺处理,经椎弓根将穿刺针的针尖穿刺进入到椎体后1/3部位,最后放置工作套管〔6〕。PKP组经套管将球囊放置椎体内的适当部位,随后缓慢将球囊扩张,由此促进伤椎高度恢复。将造影剂回抽后将球囊去掉,随后在透视状态下经过套管通道分别将骨水泥注射到椎体内〔7〕。PVP组不需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只需直接在透视条件下,将骨水泥注射到骨折椎体之内,等待骨水泥填满后停止注射。两组在经过骨水泥注射后将套管退出,常规止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后1 w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伤椎前缘和伤锥中部的术后随访高度丢失比。

(1)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时间。(2)VAS满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承受的剧烈疼痛〔8〕。(3)ODI量表共10个问题,包括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及旅游,每个问题满分5分,总分50分,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9〕。(4)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矫正比及伤椎高度丢失比分别在术后1 w、术后3个月采用X线检查。(5)常见术后并发症类型包括骨水泥向椎前或椎旁少量渗漏、骨水泥移位或者掉落到腹腔、感染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比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VAS、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对比 PVP组术后3个月及PKP组术后3个月相比VAS较低,ODI较高,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低,后凸Cobb角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对比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PV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例(2.63%)骨水泥向椎前或椎旁少量渗漏〕低于PKP组〔10例(19.23%);其中骨水泥向椎前或椎旁少量渗漏3例、骨水泥移位或掉落到腹腔4例、感染2例、其他1例(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8,P=0.05)。

2.4两组伤椎前缘和伤椎中部术后随访高度丢失比 PKP组与PVP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伤椎前缘、伤椎中部高度丢失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伤椎前缘和伤椎中部术后随访高度丢失比对比

2.5经典病例 女,77岁,L1椎体压缩性骨折,实施PVP手术治疗前、术后1 w、术后3个月影像学改变。见图1。女性,78岁,L2椎体压缩性骨折,实施PKP手术治疗前、术后1 w、术后3个月影像学改变。见图2。

术前侧位

术前侧位

3 讨 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对患者肢体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10〕。报道指出,一旦老年患者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仅会增加全身并发症发生风险,也会危及患者生命〔11〕。尤其对存在明显神经症状且不存在手术禁忌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够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而对于不存在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在当前临床工作中更加倾向于采用PVP或PKP等微创手术治疗,力求获得更好的预后〔12,13〕。

PKP操作技术作为一种在PVP技术上发展而来的手术操作类型,两种手术操作技术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椎体强度,还可有效稳定伤椎,恢复伤椎高度,促进减缓伤椎后疼痛程度,在根本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4〕。有关临床资料显示,PVP与PKP相比,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在构建工作通道后,通过将骨水泥直接注入椎体内即可完成相应治疗〔15〕。本研究结果显示, PVP与PKP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围术期指标上并无明显差异,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6〕。另外,PKP技术与PVP技术两种手术操作方法也会明显促进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原因是通过骨水泥的注入能够有效释放热量由此促使椎体内部的感觉神经末梢遭到破坏,由此达到止痛的效果,同时,通过有效注入骨水泥操作能够承担大部分轴向应力,有效促进稳定椎体,避免骨折部位产生微小的移动作用,减少椎体内部神经的刺激效果,止痛效果明显〔17〕。此外,两种手术操作方法的应用还可促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得到紧密填充,对骨折部位的复位产生刺激效果,更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最终达到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的目的〔18〕。本研究结果证实,PKP操作在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改善肢体功能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而在观察远期效果时可见,PVP手术操作效果更优,这也要求临床工作在操作期间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以获得更好的预后。

综上,PKP与PVP相比,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获得较好的围术期指标,对伤椎椎体高度计后凸角矫正具有更好的效果,且术后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程度较低,短期预后表现较好,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PKP更加容易发生坍塌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则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操作类型。

猜你喜欢
前缘压缩性椎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