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伶俐
摘要:近年来小学科学课程思政教育较以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不少小学科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科学中老年教师依然表现出课程思政意识不强、思政元素融入生硬、衔接不当、方式单一等问题。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将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必须准确把握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特点及融入原则,创新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关键词:思政元素;小学科学教学;融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3)03-0097-03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目标等方面,都要求要把“思政元素”融入到科学教学中。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立足实际,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遵循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善于挖掘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找到正确的思政元素融入途径,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小学科学课程的育人作用。
一、思政元素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
调查发现,近年来小学科学课程思政教育较以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不少小学科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科学教师依然表现出课程思政意识不强、思政元素融入生硬、衔接不当、方式单一等问题。
(一)思政教育理念落后,意识淡薄
一些小学科学教师较少关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调整,不关注《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修订,缺乏课程思政意识;有些教师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课程思政,更不知道“课标”有关课程理念、目标、内容以及课程实施评价方面对于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他们还是延用老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的意识,不能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很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广度不够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囊括的范围很广、选择性较多。但是一些小学科学教师在思政元素挖掘方面还是把重心放在与科学、科技相关的科学家精神或者科技进步、科技强国这一块,很少会涉及到文史类、农林类、医学类等科学方面,这就造成思政元素挖掘范围受限,广度不够。
(三)思政元素融入生硬,衔接不当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政元素融入时,应该基于本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遵循“思政”“专业”相长原则,仔细绘制“课程思政元素地图”,明确课程中每个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关系,梳理各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有迹可循[1]。但是有些教师却为了课程思政而进行思政教学,思政元素融入生硬,致使科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较差。
(四)融入方式途径单一,效果不佳
一些小学科学教师选择的思政元素融入途径过于单一,致使思政育人效果不佳。首先,有些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政育人,没有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协同机制,忽略课前和课后的思政教育影响;其次,有些教师在思政元素融入过程中只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传授,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忽略思政教学场地的多样化,缺乏借助科学社会实践等形式推动实践育人的意识;最后,有些小学科学教师忽视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只关注显性教育而不关注隐性教育。
二、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特点和融入原则
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将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必须准确把握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特点及融入原则。
(一)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特点
1.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具有综合性
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性多、切入点多,而且思政元素分布范围很广。例如:小学科学《光和影》这节课,就涉及到文史类知识中的传统文化---皮影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传统文化---皮影戏导入,介绍我国的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如《光的反射》这一课涉及到应用光的二次反射原理的潜望镜,就可以融入科技强国、工匠精神等;再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可以融入农林类科学知识中的环保和节约理念。
2.小學科学课程思政元素具有实践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尤其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得非常明显。教师在实验室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分析实验、归纳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外科技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的魅力,感受科学技术所发挥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了解科学技术与科学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科学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够深化对科学课程开设与社会、国家、民族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体会课程思政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
3.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具有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先进教育理念的提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的布局,更新颖的思政元素就可以被挖掘出来并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比如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挖掘并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又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两山”理念和低碳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绿色、低碳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再如,教师还可以从科学抗疫这个角度出发,融入民族凝聚力思政元素,向学生讲述各个领域、行业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方法和努力,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人的凝聚力。
(二)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释问题。比如学生学习《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内容,会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当学生用酒精灯对铜球进行短时间加热时,铜球仍然可以通过铜环,于是部分学生就会提出金属铜不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表扬、反馈和解释,并鼓励学生要养成实事求是、敢于质疑、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就是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为根本,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情特征、接受能力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关心、尊重、理解他们。要把小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挖掘适合小学生的思政元素,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课内外教学实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并潜移默化地被感染。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要重视课前--课中--课后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重视小学科学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思政协同作用的发挥。课前,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确定思政元素融入的切入口;课中,教师要自然和谐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课后,教师应坚持思政教学场地多样化,借助多种形式实现思政育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此外,小学科学课程还要与其他课程协同开展思政教育,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思政元素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路径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小学科学教师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思政元素融入路径,认真做好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工作。
(一)丰富资源,开拓渠道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内外,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思政元素资源。例如,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科普读物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创造奇迹的力量;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探究、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去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和突出贡献,感受科学工作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热爱家园、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通过举办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活动、社会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接受思政教育。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3]老师的一言一行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思想,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为人师表,表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德才兼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自身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知识经验、人生态度影响学生,用文明健康的言行引导学生、用科学思政元素去感染学生、用生动形象的科学故事打动学生,真正做好表率,当好楷模,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三)知行合一,持续强化
开展课程思政既要让学生将思政元素内化于心,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把思政元素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并且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持续性地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教育具有永恒性和长期性,课程思政也同样具有永恒性和长期性,课程思政的长期性是指课程思政育人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周期很长的一种教育活动。课程思政的长期性使得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不能够“立竿见影”,教师应有一个立足长远、系统艰巨、效果后发的准备。小学科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是一个持续强化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把思政教育落实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中,并一直持续下去,通过不断更新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方式,将思政教育彻底地贯彻到长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
(四)以賽促教,理实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不但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教师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利用教学基本功大赛这一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融合、创新,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和推进方向。小学科学课程思政不只是出现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本与现实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70.
[2]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梁天勇.加强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素质[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 (Z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