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斐然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高职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0 年9 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面向学生多、涉及专业广的天然优势,理应将思政理论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导学生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践行大国工匠精神,增强使命担当[1]。本文将围绕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究。
笔者面向学生和教师,对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进行调研,较为全面地摸清了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情况。调查问卷主要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施,就课程思政设计(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思政内涵)、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意见、教学建议)三个环节组织问卷;二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思政的满意程度、所期待的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
通过对陕西艺术职业学院2021 级、2022 级的学前教育、戏曲、舞蹈、音乐、影视5 个高职专业16个班级的240名学生和4位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及16位教学督导发放网络调查问卷260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45份,其中学生问卷225份,教师及教学督导问卷20份。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难点。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中,教学的重心在于知识传授,65%的教师和教学督导表示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仍将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和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作为重点,而对于育人却较为忽视。目标的确立往往影响过程的实施,在缺少德育目标的情况下,教学的过程也会自然地偏向于技能的训练而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另外,60%的教师和教学督导认为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德育目标的缺失会使课程思政在实行时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导致思政内容不能自然融入教学当中。
受限于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和教学资源量,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方法较为单一,对带有思政属性的知识点难以发掘和延伸。调查结果显示,84%学生对于将思政元素加入信息技术课保持乐于接受的态度,84%的学生希望课程思政能够以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的案例自然融合进课堂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或是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模式会僵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懒惰心理、保守心理和迟钝心理,导致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反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往往能带动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2]。同时,75%的教师及教学督导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思政的手段单一,生搬硬套和单纯嫁接思政元素的问题,从而限制了教师对知识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深度挖掘,导致错失德育的绝佳机会。
在教学反馈方面,70%的教师和教学督导认为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当前的评价体系缺乏对于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仅仅将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表现作为考察的来源无法全面反馈德育的效果,呈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对于教学效果全面的反映,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起到对教学目标的反馈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思政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学校也能够评估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从而推进课程思政的管理机制。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策略不能满足新时代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探索一种符合客观情况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策略是很有必要性的。
将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思政素材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思政效果与教学评价相融合,尝试使用涵盖“驱动、促成、评价”的课程思政教育路径,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以此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
(一)驱动阶段:结合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提及较少。将思政目标与教学计划相融合,可以确立整个课程的教学方向,为之后的教学阶段打好基础。思政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针对学习者能力的要求提炼不同模块,制定思政教学目标,例如电子表格中的排序筛选的设置要求学生严谨认真、具有逻辑性,因此可以将工匠精神、逻辑思维作为思政目标;二是联系教学内容中的例子,深挖其中的德育元素,例如在云计算发展史的部分,结合中国的云计算一路坎坷发展但未曾放弃,到如今跻身世界前列的例子,可以据此将思政目标设立为忧患意识;三是结合教学方法制定德育目标,例如,对学生分组发布任务,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思政目标可以设定为团队意识。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即可确立每节课的德育方向,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起到指示牌的作用。
(二)促成阶段:结合驱动阶段所设立的思政教学目标,将思政素材融入课程知识体系,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吸收与内化,入脑入心。
开展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特别指出,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线上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充满思想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4]。同时,线上发起投票、问答、测验等活动,能够激励学生自发预习课程内容、搜集拓展信息、巩固所学知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此外,引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科技的魅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可以从思政素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方面切入。
1.思政素材
在授课过程中辅以恰当的例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引入形象生动的具体案例作为思政素材,不光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重难点,还可以引导学生达成思政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政素材的选择可以从课程中的知识点出发,找到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者是反例。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往往也自带思政属性,延伸教学内容,挖掘知识点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可以起到德育的效果。信息技术课程天然的属性就是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和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3.教学方式
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高效地引导学生提升能力。在教学环节中增加小组分工、演讲汇报、生生互评等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
以图文编辑这一模块内容为例,学习的主线任务为“国风亲子运动会”的一系列文件制作,包括通知、海报、策划书、报名表、证书5 个项目,对应的思政目标和思政方式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思政目标与对应的课程思政方式
(三)评价阶段:以“理实一体化”为中心思想,通过开展比赛活动、问卷调查、模拟试卷等方式综合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问卷调查反映学生主观角度自评的思政学习效果,激励学生自发提升完成思政目标的意愿;开展比赛体现学生的劳动意识、合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岗、敬业”、感受“工匠精神”,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实一体化过程,强化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学生完成模拟试卷,从完成情况的创新性、规范程度、严谨程度、拓展自学情况和团队合作效果等方面打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忧患意识、求真务实和工匠精神[5]。综合以上三种方式达成评价,能够体现学生思政目标的达成度,加深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印象,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每一位高职教师都应该重视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当中,而不是把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割裂开来。本文探索了一种涵盖“驱动、促成、评价”的课程思政教育路径,从课程目标的设立开始融入思政目标,在教学环节发掘、展开、延伸思政内容,再通过线上线下多方位开展评价,巩固思政学习效果,形成正向反馈的教学闭环。为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希望这种教学思路能给其他课程一些启发,实现课程思政自然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