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洪芬,张 格,王 静,秦 莹,杨雅莉,张伟萌,蓝伟平
(1.烟台南山学院 纺织与服装学院,山东 烟台 265706;2.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部,山东 烟台 265706)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提升,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越来越广,在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开始关注并逐渐接纳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服装企业与设计师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民族文化根本,寻求中国服装企业的新突破。基于此,服装设计应主动对接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造型元素与服装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服装时尚设计的市场竞争力,让服装设计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又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在服装行业中,男士服装相较女士服装来讲,发展是相对局限的,体现在面料、款式、色彩等方面。现代社会正逐步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使得男性消费者在服装消费观念和消费选择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男士服装版型单一、色彩枯燥、面料传统等问题比较突出,这就与男性消费者追求个性化与多样化服装的需求形成尖锐的矛盾。在此情况下设计师就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推进我国男装的多元化发展。
“锦灰堆”作为我国传统绘画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并在2013年5月被列入我国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锦灰堆”残破的画面、乱中有序的布局与不断创新的题材,体现了独特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将其应用于现代男士休闲装设计中可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理想案例。[2]服装设计可以借鉴“锦灰堆”绘画中的元素,助推“锦灰堆”的画作从纸面走向服装,实现“活态”文化传承与文化推广。
“锦灰堆”又名百岁图、八破图,“锦灰堆”称谓起源于元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锦,指的是精致丝织品,意为美好的有价值的事物;灰,指的是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意为灰烬、残破;堆,指的是堆放在一起。严格意义上讲,“锦灰堆”实际上指的是用残破的文物片段所构成的画面,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常见的杂物残片,如古旧字画、废旧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及扇面信札等。这些杂物呈现破碎、撕裂、火烧、破旧不堪的形状,给人古朴典雅、古香古色、雅气横生、耐人寻味的感觉。“锦灰堆”兴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当时金石学的兴盛,使诸如“残缺美”一类的审美观念得到普及。我国正遭受西方列强入侵,内乱四起、战火频发,很多宝贵的文物被毁,劫后余生的人们对残存的字迹文物格外珍惜。在此时代背景下,“锦灰堆”与当时的审美理念、社会背景、视觉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绘制“锦灰堆”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绘画者需多才多艺,要善写真、草、隶、篆以及能模仿各家字体,并且要善画各种花鸟鱼虫、山水人物,能够熟知各种碑拓、青铜器造型,能篆刻各种印章等技法。一幅作品往往花费1个月至数月的时间来完成,胜任者极少,故而“锦灰堆”这一传统绘画技艺逐渐走向失传。[3]
1.2.1 历史研究价值
“锦灰堆”所描绘的对象大多以实物为主,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实物有的已不复存在。通过“锦灰堆”所描绘的对象就可知这些实物的真实形象,从而可以通过这些绘制的实物来考证当时社会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
图1为清道光时期六舟的《百岁图》,图中有2个俄罗斯的钱币拓片,由此可见在道光时期我国就与俄罗斯有频繁的经济往来。图2为清朝乾隆时期的粉彩瓷盘,其中绘有龙的图案,这与南宋陈容的《九龙图》相吻合,由此可知《九龙图》流失海外的时间为乾隆以后。由当代“锦灰堆”绘画传承人耿学知2011年绘制的《光辉历程》更是一种历史的再现,画面中内容全部来源于真实的历史资料,这为研究党史也提供了一定依据,如图3所示。
图1 清代六舟绘制的《百岁图》
图2 清代乾隆时期的“粉彩瓷盘”
图3 耿学知绘制的《光辉历程》
1.2.2 艺术价值
“锦灰堆”包罗万象,集众多艺术于一身,如金石、书法、绘画、书籍、手札、邮票、剪纸、年画、版画等。“锦灰堆”绘制者须对每一门艺术学科深入研究,且具备极高的艺术造诣。图4为马少宣在鼻烟壶内绘制“锦灰堆”的作品,图5为杨渭泉在扇面上绘制“锦灰堆”的作品,此外,“锦灰堆”还可以在瓷盘、瓷碗上呈现,可见“锦灰堆”是展现画家多种才艺的艺术平台。“锦灰堆”绘制时间长,历史保留作品数量少,因此“锦灰堆”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
图4 马少宣鼻烟壶内画“锦灰堆”
图5 杨渭泉绘制的“锦灰堆”扇面作品
2.1.1 淡雅仿古的主色调
“锦灰堆”的色彩构成十分注重冷暖色调之间的搭配、对比,相邻的2个残片之间一般不会出现冷暖色反差很大的情况,通过颜色的深浅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若出现冷暖色反差较大的情况,通常会加入一些较为中性的颜色去中和各个残片颜色间的强烈对比。
成熟期“锦灰堆”绘画出现在一个充满战争的年代,人们遭受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灰色代表尘土和灰烬,象征着遗忘和毁坏。这种具有历史感且能够表达沉郁情感的颜色,具有丰富的内涵。灰色调因自身的独特个性,更容易烘托悲伤、压抑的气氛,使艺术家更容易表达创作诉求。如图6中的暖灰色使整个画面气氛压抑,沉静的空气中显现忧郁的气氛,像是古老的房间里,落满了灰尘,一切物品都很陈旧。灰色调将主气氛烘托,大面积的黑色搭配小面积的橙红色,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与和谐感。再如图7郑佐宸的《八破图》中运用了以墨色、蓝灰为主的冷灰色调,降低画面整体的色彩纯度,升华宁静忧郁的思考情感,赋予灰色调更深的内涵。
图6 杨渭泉“锦灰堆”作品
图7 郑佐宸绘制的《八破图》
2.1.2 乱中有序的透视效果
“锦灰堆”从整体布局上来看,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乱中有序。传统中国画多写意而少有写实,中国画极具“散点透视法”的特点,所以早期的博古图中描绘的器物形状并不十分精确。在西方绘画的思想传入中国后,器物面貌的改变在博古图中体现出来,以西方“焦点透视法”为准的博古图开始出现。西洋透视法对当时中国画家的作画思维造成一定影响,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逐渐加入了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这在“锦灰堆”作品中犹为突出。
2.1.3 独具特色的残破美感
“锦灰堆”绘画作品中蕴藏着一种残缺美学,画中选取的所有元素,如食物残羹、书画残片、青铜器、碑文拓片等要素均突出了一个特征——残破。绘画者刻意绘制出残破、撕裂、烧毁、折叠等特征,通过这些耐人寻味的艺术手法,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别样的审美情趣。
通过搜索“锦灰堆”元素的服装案例发现,目前“锦灰堆”元素还未成熟地应用于服装设计。但“锦灰堆”绘画的破旧感、堆叠、拼贴的画面构成与破烂式、解构风格的服装不谋而合,这2种风格也已经被很多知名服装品牌运用,研究此种风格的服装案例对“锦灰堆”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4]
渡边淳弥(Junya Watanabe)2014秋冬男装系列将牛仔面料、英格兰格纹面料、条纹面料及皮革面料等不同质感与不同色彩的面料进行拼贴设计,将常规款式的裤装以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来。杜嘉班纳(Dolce&Gabbana)2016春夏男装系列——“西西里遇上中国”,设计师把西方的设计思维与东方的典型风格融合在一起,将大量中华古典艺术元素印在丝绸面料上。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2020秋冬男装秀场中,模特脸上的脏污和凌乱的头发,让其看起来像是刚从战壕里爬出来一样。系列设计中很巧妙地打散了军装的细节与元素,比如纽扣、军章等。该系列使用大量反穿、叠穿的方式,配合贝雷帽、军帽、军官大衣点缀着不完美的细节,不匹配的图案散落在布料上,瀑布般的链条倾泻在模特的胸襟上,吸人眼球。飘扬的真丝涂鸦布与硬挺的军装结合起来,将军装原本的正式稳重与山本耀司自身戏谑散漫的风格相结合,把军装这种严肃的制服变得“离经叛道”,但又不失违和。
以“锦灰堆”绘画为切入点,进行元素提取,选取合适的面料,将“锦灰堆”破旧仿古、拼贴堆叠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手法相结合,综合运用于日常男士休闲装的设计中。尝试将“锦灰堆”绘画以布料为载体,与现代服装设计手法相结合进行设计创作,设计并制作出一系列具有“锦灰堆”绘画风格的男士休闲装。
3.2.1 图案与色彩
服饰图案有很强的平面装饰性,是设计师表现设计意图的重要表现手法。该研究课题“锦灰堆”绘画的内容多为写实的古书字画、信笺拓片,该系列服装的图案设计来源于“锦灰堆”绘画内容的提取。
如图8所示,画面由不同程度的黑色与灰色堆叠组成,画面内容为陈旧的字帖及碑拓,充满历史气息,为典型的“锦灰堆”作品。图9中内容为残破的信笺、拓片和画卷,其中残破画卷的颜色丰富多彩,橙、黄、红、蓝、青5色是整幅画中点缀色的总和,其他墨色残片的加入使整幅画面彰显厚重,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图10中的题字部分字体优美,可作为中国书法纹样应用于服装中以丰富服装图案。
图8 灵感来源一
图9 灵感来源二
图10 灵感来源三
3.2.2 工艺与造型
以男士休闲装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印花技术将提取的图案素材印制到服装上。其中衣身正面采用拼贴装饰技法,这与“锦灰堆”的绘画构图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毛衣边缘采用的仿撕裂、衣身拼接部位毛缝外露的处理及衬衣拼接边缘仿火烧效果也来源于“锦灰堆”绘画中各种古旧书稿拓片残缺火烧的形态;裤边采用仿撕裂设计并且磨白做旧复古处理,也更符合“锦灰堆”破旧残缺的绘画风格;裤脚采用不对称设计,使服装款式在平衡中富有变化,更具设计感。
结合提取出的纹样与拟采用的工艺手法,进行男士休闲装款式设计,绘制出系列效果图——《不破不立》,如图11所示。该系列设计市场定位于小众群体,不同的服装风格造就了精彩纷呈的服装市场,在服装市场趋于饱和的境况下,风格鲜明和独特的小众产品成为了市场发展的新方向。[5]辨识度极强的小众服装有利于将自身与大众化产品区分开来,减少竞争者,提升客户忠诚度。
图11 《不破不立》服装系列设计效果图
图11(a)款式一,宽松的连帽毛衣为旧衣二次设计,自带陈旧感。旧衣二次设计符合时下低碳环保、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宗旨,契合服装设计生态化总趋势。将之与印有典型“锦灰堆”图案的呢子面料做拼贴设计,整体颜色风格十分协调。
图11(b)款式二,服装款式为基础的卫衣套装,设计重点在于采用印花面料与不同质感面料的拼贴,对服装局部面料进行再造设计。拼贴面料毛边的残破感与“锦灰堆”绘画的残破感对应,加之采用青绿与灰白这类淡雅的颜色搭配使整身服装雅趣横生。
图11(c)款式三,休闲感的衬衣采用不对称的印花设计,衣身拼接处加火烧效果处理,灵感来源于“锦灰堆”绘画作品中常出现的纸页火烧残缺元素。裤腿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毛边裤口设计使裤子线条更加流畅,彰显穿着者随意、轻松、自由、特立独行等气质。
如图12(a)所示,第一套服装的连帽毛衣为旧衣二次设计,设计手法为将毛衣下缘进行不对称的撕裂处理,加之与印有“锦灰堆”图案的呢子面料进行拼接并将毛缝外露,最终呈现出带有“锦灰堆”风格却不失休闲感的服装。如图12(b)所示,为保证卫衣、卫裤廓形与质感,整身选用克重为360 g的全棉大毛圈面料,卫衣的贴布面料与图12(c)中衬衣的印花面料相同,选用柔软垂顺的平纹棉布。裤子选用克重430 g的水洗浅蓝牛仔棉布。
图12 成衣图
采用立裁法与平面制图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制版,使用175/88A 的标准男人台,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立裁制作。采用热转印印制卫衣毛圈面料及牛仔面料上的图案,最终呈现出设计的预期效果。
“锦灰堆”绘画所展现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感的古朴典雅、浑厚苍拙的残缺美。在题材上吸收了当时及传统中的祝寿、吉祥绘画以及怀古、博古的情感主题,并以极富创造力的方式将其展现了出来。[6]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分析了“锦灰堆”绘画特点,从中提炼了可应用于服装设计中的元素,总结了“锦灰堆”绘画元素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希望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锦灰堆”绘画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装饰或艺术品收藏,而是将其多维度开发应用于服装设计。在男士休闲装中巧妙加入破旧、火烧残缺、拼贴等元素,为“锦灰堆”绘画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做了新的尝试,将服装与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巧妙结合,为服装行业的生产与设计提供新的设计素材与思路,以期对“锦灰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发挥一定作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男士休闲装设计中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