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林
从本质上来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以人员的功能为基础,全面地贯彻每一项管理职责,把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概率降到最低,从而使价值最大化,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包括:一、精细化核算。企业的管理者要利用精细化核算的结果来判断企业经营中的缺陷,并对这些缺陷进行改正,从而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二、精细化操作。这项工作需要员工根据具体的执行标准来开展,从而推动公司规范运作目标的达成。三、精细化分析。分析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决策的基础。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引入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但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结合企业业务部门的工作实际情况,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对于业务流程不熟悉,尚未进行有效的业财融合,导致业务和财务之间沟通不畅,影响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执行。此外,由于预算问题,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落后,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尚未引进信息云平台来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导致精细化管理缺乏可用的工具,同时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 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创新财务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地对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进行完善,并将其贯彻下去。首先,要优化管理环境,加强对管理主体的认知,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定期召开专门讨论财务精细化制度建设的会议,其中包含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人事部门、后勤部门等各部门的管理人员,确定精细化制度的构成因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制度,并通过有效监督保证精细化制度的实施。最后,财务精细化管理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专属工作,其管理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其他部门。所以,各部门都要明确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并按照自己所在部门的要求,积极地配合财务管理流程,梳理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疏漏问题,做好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
加强业财沟通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更加全面、细致的财务管理模式,利用精细化管理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所以,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时,要注重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保持信息通畅,加速推进业财融合。首先,要在企业内部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一方面,对财务会计进行一些基本的业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业务部门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推动业务与财务两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其次,财务部要充分发挥监管与决策功能,对业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对每个部门的工作过程要有完整的认识,对出现的危险问题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解决,有效控制。最后,财务部门需要针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给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并对业务人员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业财融合发展。比如,要求其他部门人员在开展经济活动时遵守财务工作流程,杜绝先开票后报批等现象,在明确业务人员工作规范的同时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规范性。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业财融合的考核评价,划分业务和财务的职责权限,设置考核指标和分值,分期、分段进行考核,确保流程操作规范、数据推送及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明确精细化预算指标 精细化财务预算指标是否合理,是影响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想在财务管理中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要确定好预算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实施精细化管理。一般来讲,精细化的预算指标能够使企业达到更好的财务管理效果,因此,运用预算指标对财务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具有关键作用。在此基礎上,还要结合各个部门的业务特征和需要,制定好预算目标,既可以减少费用开支,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推动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而要想达到改善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必须要对精细化管理有深刻的认知,唯有明晰精细化预算指标,才能有效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的后续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打造信息化平台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为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要想在竞争趋势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获得长久的立足之地,信息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当积极构建信息化平台,从而更好地将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贯彻到底。首先,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建立基于财务数据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保证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高效地进行传输,从而为各部门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其次,构建完整的大规模数据分析库,综合分析各类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数据,让有关人员能够及时从数据库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让信息化平台的功能价值与实际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