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媛
业财融合的概念 业财融合是指将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通过整合业务和财务资源,形成一个相互支撑、协同运作的综合管理体系。在业财融合中,财务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财务数据的记录和报告,而是成为支持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业务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财务管理的监控和指导。通过业财融合,事业单位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战略目标的协同实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业财融合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业财融合在先进事业单位开始应用。这些单位探索业务与财务融合路径,形成了成功经验。通过业财融合,业务决策和财务决策之间建立更紧密联系,财务部门不再仅仅被动执行,而是主动参与业务规划和战略决策。业务部门也更重视财务数据质量,优化流程配合财务需要。
与此同时,业财融合也面临挑战。长期以来,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对独立,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财务数据可能会出现滞后、风险预警不够的情况,需要提升质量和及时性。另外,一些单位对业财融合认识不够,缺乏探索动力。尽管推进业财融合面临困难,但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必要性明显。只有深化业财融合,增强协同效应,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单位实现精细化管理 业财融合为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管理视角,将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互融合,可以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通过对业务流程和財务流程的深度整合,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了解业务运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实现对资源的精细化配置和使用。财务数据的准确获取和及时分析使得管理者可以对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更清晰的认知,进而做出更具针对性的决策。而精细化管理则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运营效果,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防范财务风险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往往只负责财务数据的处理和报告,对业务活动的风险监控相对较弱。而通过业财融合,财务管理可以更贴近业务运营,更早地感知和预警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关联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应对。财务部门的参与也可以增强对资金的监控和控制,防止资金被挪用、浪费或滞留,从而保障单位的财务安全。
有助于发挥财务管理的战略支撑作用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通过业财融合,财务部门可以更好地理解业务发展的需求和方向,为单位的战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财务依据。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和预测,对不同战略方案的风险和效益进行评估,为管理层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财务部门在制定财务策略和预算方案时,也需要密切结合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财务管理与业务目标的高度契合。
提升对业财融合的认识 推动业财融合首先需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正确的认识。领导层应当深刻认识到业财融合对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发展战略的核心。需要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让全体员工了解业财融合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激励机制,对推动业财融合作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相应奖励,形成全员共识,共同推进财务管理转型。
重建业财融合共享系统 为了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深度融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共享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包含财务管理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接口等模块,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交互共享。系统应当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功能,方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获知最新信息。同时,系统还应具备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机制,确保敏感数据不被泄露。通过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进行协同决策、工作,提高协同效率,有效推进业财融合进程。
重新审视当前的业务处理流程 为了推动业财融合,事业单位需要对现有的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全面审视和改进,重点是找出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中的瓶颈和不协调之处,并进行优化。比如,原材料采购环节的业务数据提交和财务结算时间存在间隔,降低了财务监控的时效性。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应当相互衔接,财务管理应当贴近业务运作,及时获取业务数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形成业财协同的工作氛围,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推进单位的发展。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推动业财融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这包括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规定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加强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机制;还应当建立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对业财融合的推进和财务管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是推动业财融合的关键力量,需要具备业务和财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应当了解业务运作的特点和需求,能够在业务决策中提供专业的财务建议。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推动业财融合的实施。
作者单位: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