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楠
摘 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消费观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改变非理性消费行为,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从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关系分析出发,分析现阶段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消费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思政教育 消费观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126.1;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159-03
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的支柱,比如在如今的新冠疫情频频发生的环境中,在各大媒体平台总会出现“以前是老一辈来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的字样,这就恰恰证明了我们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这其中就有非常多的大学青年志愿者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代表了社会新思想的前沿,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因为家庭影响力不足,同时新时代的家长,会有普遍溺爱孩子的现象。比如总是可以听到“00后”的家长们说“我们小时候没有的,你们都要有。”舆论引导起到的作用也是“挥之即去”的。而学校的引导,往往带有“强制”的意味,而且灵活地变化引导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发源地,同时在高质量发展中起着支撑引领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包含的大学生消费观培养,在消费水平日益增长的今天也不容忽视。在这种环境下,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异化的消费观,譬如跟风消费、从众消费等等。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十分重要。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学生树立合理消费观的有效途径,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合理消费價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关系分析
(一)思政教育能够消解大学生消费观异化的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高校思政教育应顺应时代变化,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优秀的人不仅要具备我们所熟知的专业能力、情商等素质,还要拥有处理财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面对金钱的决策、控制和规划的能力。因此在大学中通过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使其具备规划管理自己的消费水平的能力,那么当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时,能够努力工作,享受生活,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改善大学生消费行为异化的现状要明确学校是消费教育主阵地。在高校针对大学生消费观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学生消费异化的情况。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年龄在18~24岁之间,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他们的生活范围较小,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就有可能导致什么样的消费观,因此他们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相对偏激,消费行为不理性,面对财务问题时往往是不知所措。高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不但可以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理财知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与意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金钱意识和合理的消费行为来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高校本身也有责任进行消费教育,有义务传播消费知识,提高学生面对消费陷阱时的判断力。
(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素质。现代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而学生是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必须关注学生发展的所有方面。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教育,高校需要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加强创新。还应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被学生实施和吸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合理的消费态度,鼓励发展正确的消费行为。
因此,消费者教育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消费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推动实践,构建原创性的理论体系。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目标契合
我们国家十分重视优秀复合型人才培养,只有高等教育的质量全面提高,我们才能在各个领域得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大学生消费教育的目标是为他们提供消费常识,提高面对消费陷阱的判断力。虽然大学生消费教育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宏观和微观上有所不同,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理性消费能力的大学生,形成一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合格接班人。高校消费观教育就是在这一点上与思政教育具有一致性,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环,而消费观教育也丰富和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前大学生实际消费现状的分析
分析大学生实际消费现状,有利于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从而对高校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主流化
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以理性消费为主体,对自己的可支配金额有清晰的认知,不敢也不会让自己有太大的经济负担。一方面,在购物时会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合理正确的消费判断。每个月收支平衡,消费行为基本合理,总体消费行为较为理性。[1]例如,大学生在消费时,会搜索小红书、知乎、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测评视频来货比三家,做出自己的消费判断。在此基础之上,大多数大学生更相信“素人”的经验贴,比起网红明星的直播带货,他们认为真实的消费用户的反馈更可信。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消费中的独立性非常强,能够做到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消费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认为“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在节日、生日等日子,大学生们会一起出去聚餐、娱乐、交流感情。在这些活动中,“AA”制最受大学生的欢迎,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没有经济压力,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一般都是家长给予的生活费和零花钱。二是没有“人情债”,避免被“人情消费”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所捆绑。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具有强烈消费意愿的大学生群体,可以很好地折射出当前面对国内外消费经济形势新变化而展现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这种消费形式和消费行为的转变也反映了大学生消费观的多元化。第一,超前消费。它是一种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求,而在没有消费能力的情况下,用未来消费能力来弥补现在消费能力的一种行为。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也伴随着“00后”大学生的成长。[2]随之而来的就是线上消费成为一种常态,各种消费信贷产品层出不穷,例如最常见的就是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使用。许多大学生推崇这种消费观,认为只要未来还上就可以了,殊不知商家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来设计产品,若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很可能落入这样的消费陷阱中。很多大学生由于这样的借贷心理,导致负债过度,家庭負担过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二,盲目跟风消费。随着新兴的网络购物形式电商直播的流行,在直播间购物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渠道。[3]一方面,电商公司针对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以打折促销的活动售卖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大学生会因其“物美价廉”而在自己不需要的情况下盲目消费。另一方面,大学生初入大学校园,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越来越在意,因此服装美妆护肤品一类产品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加之这类产品有主播的试穿、试色、试用,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试错成本。但也会有由于周围的同学朋友买而买的情况出现,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而跟风冲动消费,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第三,炫耀攀比性消费。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奢侈名牌不断涌现,奢侈品牌更是受到大学生的追捧,这种异化的消费观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许多大学生会攒一个月的生活费,只吃泡面,只因要买一个名牌包。加之跟风消费,追求“流行”,炫耀攀比的行为也随之出现。这与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对立,也容易刺伤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心。
三、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消费观的具体办法
(一)明确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主体
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相对确定的实施主体,他们来对受教育者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4]第一,明确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主体责任。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首先,要加强高校教育者的责任意识,高校教育者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大学生本身,而不是秉持可做可不做的态度,泛泛的一带而过。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形式、风格和强度的教学。最后,教育工作者要实时了解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经济问题,把社会上不断变化的各种要素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应对社会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活动。争取在消费教育预防中解决问题。第二,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高校消费者教育不能与它的教育对象,即大学生本身分开。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也十分重要。只有加强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激发,即教育对象自身内在因素的激发,才能与外在因素相结合。在消费观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重视自身的消费行为,提高对价格的关注度,改变以往不良的消费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另外,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对象,从吃喝玩乐转移到看书写字,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充实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内容
在高校消费观教育中,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制定专用的教育内容,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相应地改变教育内容。[5]总之,教育内容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第一,把消费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因理论灌输、课堂生硬、单方面教学饱受广大师生的诟病。把消费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是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扩充和丰富,而且也能让思政课堂找回初心和本质,帮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判断力,这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具体的方法就在于要把消费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在学习和日常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其科学消费能力。让学生在消费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变化。第二,消费观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面对问题时的心态、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通过消费观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此外还要注意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情况和心理及身体状况,自然会有不同的消费目标。因此,在课堂上关注这些不同的需求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消费者教育尽可能地个性化。
(三)创新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讲理论概念,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对于思政教育的课堂来说,未免有些枯燥乏味。而对于消费观教育来说,更需要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什么是合理的消费观、不良消费观会产生的后果。(1)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包括将学生视为主体,建立情感桥梁,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对消费的理解,积极与学生互动,探讨他们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等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以情感为媒介的教育方法比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更能让学生亲近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在正确方向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看法。(2)案例评价法。案例评价法是最与时俱进的方法,即教师在课堂前准备近期发生、备受关注的关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观导致不良消费行为从而引发无法承担的后果的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案例做出评价,抒发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教师在学生发言后总结案列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把案例中有关教学内容的部分做重点梳理。这种方法有几个优点,一是让学生更了解自己,贴近自身的感受。二是可以利用案例中无法承担的后果来警示学生。三是自然而然地把课本中的概念传授给学生,同时令学生记忆深刻。(3)榜样示范法。威·亚历山大曾说:“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与简单的语言传递思想相比,通过具体榜样人物传递思想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合理消费的榜样人物,引导学生向其学习,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选取榜样人物时需要注意真实性和生活性,是被群众所认可的,避免神化和夸张榜样。例如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选择一个具体人物,用榜样典范规范大学生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力量,对于他们的消费观引导迫切且重要。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消费观教育的基石,有责任也有义务改革和创新,帮助大学生改善异化的消费观,纠正错误的消费观念与行为,提高避开消费陷阱的能力。同时,作为消费主体,大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克制消费欲望,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 李怡婷,刘相君,刘子建.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及行为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2,13(16):115-117.
[2] 李月,张慧.“0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对策[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22,20(03):60-63
[3] 曹欣雅.电商直播环境下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J].经济研究导刊,2022(16):34-36.
[4] 邢建伟,田琨,王华.“零零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J].今日财富,2022(02):145-147.
[5] 辛颖,楼桐.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J].营销界,2021(0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