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孝干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智慧的载体,不仅语言优美、精炼,还饱含古代文人的羁旅忧思和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主要素材。但当前部分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教师不仅要通过古诗词教学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全面发展。但部分教师对古诗词的认识不足,在古诗词教学中过于重视考点知识的传输,要求学生机械背诵“考点句子”和“著名句子”,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而随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文化修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思想感情传递的载体,学生不仅要通过想象体会作品所隐含的画面、情节,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古诗词学习水平的提高与进步。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与背诵法,导致教学氛围沉闷。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还降低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开展古诗词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与用法,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来完善三观,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但目前部分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与技巧性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古诗词中蕴含的崇高理想与坚韧不拔的志向等文化精髓的有效渗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不能体会作者的深厚情感,又不能理解、吸收古诗词背后的哲学思想以及人生态度,还增加了审美体验的难度。[2]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心理、生理都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类信息丰富多样,极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理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词汇、修辞方法、写作技巧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欣赏、体会古诗词文学价值,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比如,教师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让学生用健康的审美观体会名篇佳作背后所蕴藏的内涵与文化,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伟岸与深刻,可以达到比智育、德育更加直接的效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理念与健全人格。[3]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普及与践行,古诗词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教师要合理设计和编排古诗词教学内容,让学生以科学的审美观去探寻作品背后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共同体验为学生营造静谧唯美的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诗词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意境美是古诗词与现代白话文的重要区别之一。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营造意境,融合自身对羁旅、家国等的丰富情感,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应当深入挖掘诗词的意境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古诗词中的意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为例,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一心想要报效国家、关心政局,却又不得不远离朝廷和家乡,因此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上,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播放相关影视资源,从视觉、听觉入手为学生营造静谧、深沉的意境,同时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进行诵读,体会文本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以获得美好的审美体验。[4]
古诗词大多语言精练、讲究韵律,极富韵律美。将古诗词与现代悦耳的音乐搭配,能够让学生在感受诗词韵律美的同时,提高审美和文化修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应古诗词的现代版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古诗词语言的整体性和意蕴的连贯性,通过鲜明的节奏和韵脚的变化感受作者如泣如诉、含蓄委婉或慷慨激昂的情绪,进而达到提高自身审美和文化修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播放现代音乐,为学生营造深沉的阅读氛围,并组织学生在音乐声中集体诵读,通过韵脚与音响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审美和文化修养,获得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5]
古诗词是文人思想的结晶。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古诗词的写作技巧与表达特点,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哲学思想与作者的人生态度,并将其正向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与情感中,促进自身思想的成熟。因此,教师应当科学编排、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诗词展开联想,并通过推敲品味、发挥想象,领会文本背后的哲学美,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广度和深度。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读诗词,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古代女子对爱情的灼热渴望,理解从生命轮回的规律到东风吹落的百花凋残都映衬了作者的别离之情,体会诗词中的哲学美。
通过带领学生感悟诗中的人、物、情,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度思考,让其细细品味古诗词藏于诗句之中的哲学美,以获得思想、情感的升华与发展。
初中古诗词美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要让学生在理解诗词意境的基础上,借助诗词的画面美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审美创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美的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感悟与体会用绘画、书法等的方式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读、写、背的不足,从而达到真正的美育。例如,在教学《望岳》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画面的想象、对诗词的情感体验,用绘画的方式将泰山雄伟壮阔的景象描绘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再理解、再鉴赏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实现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双项提升,将古诗词的美育落到实处。[6]又如,在教学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意象,如皎洁的月亮等,并让学生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为基础,绘制一轮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寂静的夜空中,再配以苍松翠柏和静谧的湖水,以展现诗词中的山水意境。在创作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的画作以及创作灵感,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借助古诗词的画面美,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动手绘画的过程中增强对诗词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培养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辨析诗词美学元素。通过比较不同诗词之间的美感特点和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诗词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如意境、形象、韵律等。通过分析和讲解,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诗词作品所表现的美感特点,如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并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的美感特点,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作品的创作欣赏和批评。通过学习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学生可以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同时也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和评论作品的优、缺点。由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欣赏和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作品的感受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批判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诗词相关的艺术展览、演出或赛事等。通过现场观摩和亲身参与,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诗词的魅力,并进一步培养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大多以讲授、背诵等机械教学方式为主,过于重视文本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恰当地运用美育理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升级,并通过反复诵读、多媒体技术、开展创作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古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