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存瑞 王璐 王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业逐渐失去了低成本要素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规模化、粗放型发展,转向高质量、精细化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显得至关重要。烟草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局党组全力部署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研究制定了行业高质量发展“1+6+2”政策体系,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张家口卷烟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张烟”)在行业发展环境影响下,逐渐开始探索适应发展的高质量综合管理运行体系。文章以张烟为研究对象,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队伍管理、创新管理方面研究,探索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进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卷烟工厂;SDCA循环;PDCA循环;综合管理运行体系;精益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6-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6.000
1 引言
“十三五”期间,张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国家局“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发展战略驱动下,全面落实河北中烟的发展思路,以“提结构、提效益”作为着力点,推动“生产拉动型”向“订单引导型”转变,将高质量发展、“荷花梦”引领等重大战略深度落地。另一方面,面對行业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等四大行业难题[1],张烟迫切需要主动增强适应能力,加快发展变革,努力通过生产运营、质量管控、设备保障、现场规范、安全监督、队伍建设、创新驱动等方式,持续优化企业综合管理运行体系,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精益管理+六西格玛
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是两种典型的全球工业工程管理方法论。精益管理以减少浪费、提升价值为核心,而六西格玛致力于过程改进,旨在通过识别并消除缺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流程波动,从而提高产出质量。但是,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将两者集成运用,才能形成精益六西格玛LSS(LeanSix Sigma)方法,实现1+1>2的效果。
2.2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具有全过程、全员、全公司的质量管理特点。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质量问题进行全面跟踪[2],并及时改进和解决,来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并实现盈利,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以达成企业的最终质量目标。
2.3 SDCA循环和PDCA循环
SDCA和PDCA是两个经典循环管理方法,是改进工作的基本方法。SDCA循环即Standardization(标准化)、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目的是标准化和稳定现有流程,避免问题重复发生,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PDCA循环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目的是提高流程水准[3],改善不足点,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驱动力。
3 张烟综合管理运行体系研究
近年来,企业开展了多项综合管理运行体系优化提升工作,成效显著,但管理体系和改善措施等呈现分散式、模块化的特点,没有很好形成纵深交叉的流程网络,运行体系完善性还需加强,系统性还需重构。通过综合管理运行体系的优化完善,切实提升企业高质量运行状态。
3.1 生产管理组织模式分析
现行生产管理组织模式刚好满足内部工序流转和需求平衡,假如,生产任务产量的急剧增长,会造成生产组织难度大,组织效率运行不高的现实情况。要想保持三班二运行生产模式,就要提高运行效率,加快流转速度,保持运行稳态,急需对生产工序流程优化评估,开发过程有用价值流,形成工序准时化生产,弥补生产增量后组织生产模式的不足现象。
3.2 质量管理控制能力分析
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制造车间各项系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差异,数据接口不规范,集成运用效果欠佳,分析取用效率较低;过程控制方面,企业实施人、机、技三重控制与风险预防,但人为控制与风险防控的比重较大,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完善人员配置等,以确保防控体系有效运行,进一步优化过程控制模式,风险防控措施存在缺乏落实情况分析和经验优化。
3.3 设备管理技术攻关分析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目前设备故障率未有显著下降,设备运行故障点突发性的偏多,征兆性的较少,电气类的故障排除上影响生产效率的较多,设备维护运行模式单一,缺乏系统性的谋划,周期性的检修模式不完善,亟需技术创新攻关。另一方面,生产设备运行多年,核心部件在逐步老化,运行过程不稳,整体设备保证能力有些不足。
3.4 现场管理关键细节分析
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现场设备和作业环境产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同时对现场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场环境对保障设备运行和产品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现场管理中仍存在部分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如:边缘区域,辅间等部分点位检查遗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常态化的保养和监督机制需夯实推进,点检、维保等各项现场工作还需细化完善。
3.5安全管理监督考核分析
现行的三级安全检查模式,总体涉及检查项目之多、范围之广,涵盖了企业各个工种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多种事故的预防作用。实际考核操作中,各级检查项目的细节和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各部门根据企业安全考核实施细则,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但班组安全考核项目指标还需细化,以及安全管理重点的创新举措还需讨论。
3.6 队伍管理建设发展分析
根据现状来看,企业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人员年龄结构梯队不符合高质量发需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风险。操作技能层面,新员工热情有余而专业不足,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欠缺,存在岗位专业不同无法很好地应用专业特长的现象,标准化的操作手法还不到位,操作、质量把控难度较大,在岗人员培训工作专业性不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不充实。
3.7 创新驱动发展质量分析
课题攻关层面,员工参与度和活跃度较足,立项的课题中改善型项目多于创新型项目,单工序分析多于系统性分析,物理指标分析多于内在机理研究,指标稳定性分析多于参数优化研究,总体来看,数量充足,但研究质量不高,还需拓宽深度、推陈出新,发展思维空间,搭建一个利于员工发挥创造的良好环境。技术层面,推动自主大中修能力,技术力量还不充足。
4 张烟综合管理运行体系优化
“十四五”期间,是实现“荷花梦”的关键时期,需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对企业综合管理现状进行的分析,提出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及实施,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队伍管理、创新管理等七大体系进行优化改进,着力夯实企业发展能力。
4.1 生产运营管理体系优化
4.1.1 推进制造稳态运行
深化精益生产水平,坚持生产调度一体化。依托“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抓好系统集成,梳理调度流程,完善工作职能,实现纵向“一条线”指挥、横向“一平台”调度。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突出计划牵引、生产主导,坚持物资、设备、工艺、安全、物流、动能等一体化调度,强化过程监控。利用精益价值流分析,提升生产“质造力”。开展生产课题研究,打造精益生产指挥模式,完善生产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优化生产链管控流程,在原MES系统获取生产数据的基础上,与物流原辅料库存、高架库原辅料、成品周转,制丝生产过程控制、卷包生产过程控制,能源动力控制,生产物资保障,现场工艺控制等环节进行全面信息融合,达到生产链的全方位过程监管和快速响应,完成柔性、实时智能排产,实现生产指挥调度过程中数据采集、分析、展示的集中统一应用。
4.1.2探索智慧工厂建设
数字化时代,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是利用智能手段的优势,加速推进智慧工厂建设,突出顶层设计、需求调研“两个重点”,强化数字数据、平台系统对各项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搭建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生产现场、工艺质检、工厂安防、仓储养护、业务流转的数字孪生和3D展示,进一步提升数字应用能力。关注过程,突出重点,避免重复采集和数据失真等问题,注重失效性和准确性,数据资源价值挖掘,将数据分析简单化,数据分析导入精益理念,满足精益生产、产销平衡、市场构建等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的需求。
4.2 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优化
4.2.1 推行双循环改善制
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求企业不同角色的参与者都要持续不断地改进,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重点在于做好保持和改进。持续性改善的双循环机制,即在保证各部门工作符合当前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同时,要推行SDCA循环机制避免问题重复发生。另外,采用PDCA循环机制建立专项整改项目,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控制,并对方式进行标准化推广。加强质量过程、资源配置、人员控制等有力举措,实现质量控制“质智”融合。
4.2.2 夯实精益管控机制
坚持内部沟通,强化外部反馈,优化制丝、卷包工艺制造控制路线、生产节点流程、质量风险防控等体系的改进活动,梳理存在的节点矛盾,完善質量保障体系管理职责,细化生产、设备、现场、工艺等相关职能职责。围绕生产现场工艺、质量、设备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探索,实施精益六西格玛、全过程质量管控项目制改进,大力在“质量之上、品质制胜”质量理念指引下,追求质量零缺陷,构建“质量驱动”管理模式,从而达到质量、效率持续提升[4]。
4.3 设备保障管理体系优化
4.3.1 建立设备生命周期
聚焦设备保养与生产计划同步、设备改造与质量管控一体、设备更新与控员增效关联三个导向,建立以运行、分析、检查、维护、评价为核心的综合体系和自上而下、符合实际的制度体系。设备更新技术创新方面,具备前瞻性的眼光,了解制丝、卷接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加大与高等院校、主机厂等合作,通过论坛、研讨等形式,培养设备管理和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做好技术改进能力储备。设备升级改造方面,固化维修模式,建立设备生命周期动态管理,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使用寿命等,进一步推进设备技术保障力量,提高设备自主深修能力。面对主力设备老化、辅联设备匹配不足等现状,推进自主大修、中修,完成新设备配置及布局,提高疫情等环境变化的灵活应对能力,充分做好设备能力保障。
4.3.2 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围绕“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物流管理、企业管理”四个方向,进行科学谋划,系统计划,开展各项专业技术论坛,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加速专利申报,加快论文发布,加深课题研讨,确保难题得到解决,保障成果得以显现。以企业科技委员会为统领,发挥技术协会、研创中心、荷花学院、技术论坛“四轮驱动”作用,统筹课题、科技项目、论文、专利、QC、六西格玛等创新工作,给予更广阔的全员技术创新平台,全面激发员工创新活力,进而推动技术创新。
4.4 现场规范管理体系优化
4.4.1 补齐硬件设施短板
现场环境作为现场管理提升的关键,硬件设施需定期进行维护改造升级,满足现场7S达标考核。合理利用生产停产时间空档,安排硬件设施改造修地、修墙等项目施工,补齐在硬件设施配置上存在的短板,全员发动、全面整改,做好基础性硬件设施的维护和保养,进一步巩固硬件资源配置,全面夯实基础建设保障工程,持续深入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达标创建工作。
4.4.2 挖掘现场管理细节
现场管理是创造效益的场地,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和生产效率。全面推进7S管理落地,按专业分解到部门、分重点推进,定期检查、考核、通报,实现环境干净整洁、物品放置有序、操作标准规范、设备高效运行、员工勤俭节约目标。借助班组例会、日常巡查、精益案例征集、现场会等方式,挖掘检查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高频问题,制定月度现场攻关工作主题,从企业、部门、班组、个人四个层面,定期有针对性地逐一展开专项监督检查和自查工作,细化现场管理节点,加大曝光力度,提升现场环境和员工现场管理文化素养。
4.5 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优化
4.5.1 落实安全责任考核
完善安全目标考核体系,加大重点安全工作考核比重,强化工作过程、工作成效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追责问责制度,实行照单考核、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严格考核问责力度,做到严查严管、严肃问责,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常态化。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对标检查、整改验收,落实安全绩效考核、安全员“双重管理”、“派驻制”等机制,将安全责任执行到位、落实到位、考核到位,提升基础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4.5.2 管控安全技术文化
突出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双要素”,着力风险防控,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本质安全能力。推行安全技术为基,安全文化先行的基本原则,以“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宣传月”等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宣教培训,夯实安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自救急救常识,通过宣传教育、环境感召、行为激励等方式,营造“我的安全我负责、同事安全我有责、企业安全我尽责”的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5]。
4.6 队伍建设管理体系优化
4.6.1 加强青年人才培养
企业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新员工操作技能、工艺质量等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突出技术人才培养,落实河北中烟深化首席制工作指导意见,探索“首席专家”选拔,抓实“设备+人才”“工艺质量人才”等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以对外合作为契机,加大“引智”力度,推动“智制”融合,加速创新成果落地推广。技能人才培养以一线员工为切入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青年人才培养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通过承担重大课题、开展专项攻关、参与大型项目等方式,重点扶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4.6.2 创建基础培养工程
抓好荷花学院、研创中心“双平台”基础提升建设工程。荷花学院优化推进教育培训系统化、规范化、成体系、成建制的总体思路,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培养一批接地气、能担当、善攻坚的员工队伍。通过研创中心开展设备自主深度维护,利用现有资源,组织修理、操作、质控、新入职员工等进行部组件拆卸、装配、调整等标准化培训,把研创中心持续打造成自主维修基地、实操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对外合作基地,大力加强基础培养工程建设工作。
4.7 创新驱动管理体系优化
4.7.1优化课题创新评价
创新驱动突出过程管控,从项目申报、实施、评价、评奖等层面进行科学规划。根据项目周期、节点,组织创新研讨会,全面征询意见,进行有效立项和项目评价。通过建立专家库、学术智库等,严格课题评审管理、结题考核等工作,运用V-M价值理念评估课题创新活动和创新指数。深化校企合作,全力打造“合作、开发、共研、共创、共享”的共赢目标,开展“立体化管理模式”和“全层级岗位协同管理机制”项目合作,切实推动企业创新能力。
4.7.2 研究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要注重目标导向,坚持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指标评价机制和绩效激励制度,大力鼓励自主创新,激励基层创新,推动企业高技术、高技能、高水平、高层次创新。依据目标设置理论,设定明确、具体,能够觀察或测量的具体目标,建立评价标准,还应让员工乐于接受,能够与自身发展需求协调起来,达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加大员工创新奖励力度,拓宽奖励方式,重成果,显效果,加速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5 结论与展望
5.1 张烟未来发展主要工作重点
“十四五”期间,张烟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河北中烟“十四五”规划,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荷花梦”战略引领,统筹做好一支烟的责任和使命,强化生产运营、质量管控、设备保障、现场规范、安全监督、队伍建设、创新驱动七大支撑体系,彰显责任担当,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为河北中烟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为实现“荷花梦”战略努力前行。
5.2 张烟综合运行体系效果预测
通过综合管理运行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张烟年卷烟生产能力可达100万箱;国家局质量检验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卷烟工厂对标指标改善率90%以上;实现“5022”安全工作目标。企业生产运行质量、产品优等品率、设备有效作业率、员工满意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将得以提升,打造成“钻石规模产品智能制造基地”,努力实现工厂能级更加强大,创新引领更加强劲、企业形象更加彰显、职工生活更加幸福,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影响企业综合管理运行体系的因素不止文中所及,还可能受到企业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文中,针对企业当前状况提出的管理体系优化措施,所能达成的效果也会因企业内外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优化措施也应随变化而持续调整。
参考文献:
[1]颜云奎.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C].第五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既乌蒙山片区发展论坛文集,2015.
[2]庞作国.精细化管理在GDSH公司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3]张珊.“四棵树”法在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 2010.
[4]胡自强.卷烟工厂精益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5):51-52.
[5]时洪禹.浅论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对企业安全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3(4):73-74.
[作者简介]庞存瑞(1984—),男,河北张家口人,汉族,本科,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企业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