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列宁的《怎么办?》中蕴含着丰富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思想,包括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定位,积极发挥领导作用的思想;建立能够胜任革命工作的职业革命家组织,领导无产阶级全部解放斗争的思想;努力清除党内不良分子,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俄国革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统一,培养了大批能够胜任革命工作需要的职业革命家,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需要的真正的党员标准,强化了党组织的力量。《怎么办?》中蕴含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也有不少启示。必须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加强思想建设,培养新时代的好干部,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列宁;《怎么办?》;马克思主义政党;大党独有难题
中图分类号:A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3)04-0088-08
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只要我们能够用我们的先驱者即70年代的革命家那种献身的决心和毅力,来鼓舞我们的比当时更广阔和更深刻千百倍的运动,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我们的先驱者在当时已经享有的这个光荣称号。”[1]28“光荣称号”就是《怎么办?》中说的“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以实现“历史现在向我们提出的当前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63《怎么办?》中蕴含着建设无产阶级先锋队政党的科学理论,对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怎么办?》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思想的独特内涵
列宁在《怎么办?》的序言部分明确提出其写作目的是分析“我们的政治鼓动的性质和主要内容问题,我们的组织任务问题,在各地同时着手建立全俄的战斗组织的计划问题”[1]4等三个问题。尽管实践的发展使“这种设想根本无法实现”,但“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分析,仍是本书的主题”。对三个问题的分析实质上就是为了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俄国日益高涨的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运动,属于解决无产阶级政党独有难题的范畴。
(一)“如果我们想做‘先锋队,就不仅能够领导并且一定要领导”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之初,组织涣散,受到“经济派”的严重干扰。这一派别通过《工人事业》杂志和《工人思想报》发挥作用,前者“一开始就是为‘经济派‘辩护的”[1]45“维护整个国际社会民主党中的机会主义派”“要求机会主义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自由”[1]10;后者则“最坦白最真诚地拥护‘经济主义”[1]19。一方面,“经济派”理论修养很差,崇拜政治斗争的自发性,降低社会民主党的作用,认为“策略—计划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相矛盾的”“贬低自觉的活动家的首创精神和毅力”[1]49。这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而且在实践上“把党拉向后退”,助长“经济派的”和自由派的机会主义[1]64,也导致非社会民主党的革命派别活跃起来,“必然会被那些比较活跃和比较积极的非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者所利用”,工人终究只会“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后卫队,而不会成为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锋队”[1]98。另一方面,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参与”,在“‘經济主义流行时听从‘经济主义,在恐怖主义出现时听从恐怖主义”[1]52,不能自觉承担起“在提出、加剧和解决任何一般民主主义问题方面”走在大家前头的责任[1]84。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对现状表示不满的人进行全面政治斗争的任务,自诩的“先锋队”性质得不到认可,实质上成了列宁形容的“尾巴主义”。社会民主党的作用当然不是“做运动的尾巴”,必须及时了解群众的自发性要求,在理论工作、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自觉性。
(二)“应当考虑建立一个能够领导无产阶级的全部解放斗争的革命家组织”
列宁认为,“我们运动的真正病症”就是“崇拜自发形成的组织形式,不了解我们的组织工作多么狭隘和原始,不了解我们在这一重要方面还是怎样的一些‘手工业者”[1]100。这种手工业的方式就像是“一群农民操起木棒去进攻现代的军队”,虽然也能偶尔取得胜利,但还是不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其原因就在于“缺少能够进行活动的革命力量”。因而“首要的最迫切的实际任务是要建立一个能使政治斗争具有力量、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1]105。“稳定性”和“继承性”并不完全一致。其一,“如果从扎扎实实建立坚强的革命家组织开始,我们就能保证整个运动的稳定性,就既能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目的,又能实现纯粹工联主义的目的”[1]119。革命家组织是由职业革命家构成的,他们富有天才、经过考验、受过专业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配合得很好,克服了“缺乏实际修养,不善于做组织工作”的通病。革命家组织是要有核心的,“一个由最可靠、最有经验、经过最多锻炼的工人组成的人数不多的紧密团结的核心”,就能够“使社会民主主义的工会运动不顾一切宪兵的破坏而得到巩固和发展”[1]119。其二,职业革命家是列宁所说的“聪明人”,能够将革命运动中各方面细小的工作集中统一起来,团结“一切中立分子”和大量卷入运动的“局外”人[1]129,制定“一个较为长期而有步骤的活动计划” [1]101,根据新的斗争条件明确任务目标,消解运动的“突变性质”,增强工作的继承性和连贯性,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那么,职业革命家从哪里来呢?自发觉醒的群众(主要是工业无产阶级)加之社会民主主义意识的“灌输”是将工人培育为革命家的重要手段,要爱惜“精心培育的人才”“使他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充分的运用”[1]132。
(三)“真正的革命家组织是会用一切办法来清除其中的不良分子的”
为了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列宁在《怎么办?》中对“经济派”的观点进行了深入批判,这是该书“清除不良分子”精神的总的外在表征。换言之,在某种程度上说,《怎么办?》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很快消除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存在两个派别的现象”[1]3,就是为了同经济主义“派别作坚决的斗争”[1]4。此外,“序言”部分正式开始前,列宁引用了1852年6月24日拉萨尔给马克思的信中“党是靠清洗自己而巩固的”[1]3提法,更进一步印证了该书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清除不良分子”,这对该书也起到了一定的统领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不加判断地将该书的所有内容都看作是“清除不良分子”。“不良分子”更像是工联书记,他们“玷污革命家的称号”,在理论问题上软弱无力、动摇不定,眼界狭小,用群众的自发性来为自己的萎靡不振辩护,使工人革命家的发展落后于工人群众的自发性斗争高潮。面对《工人事业》主张的“广泛民主原则”,列宁指出其包括“完全的公开性”和“一切职务经过选举”两个必要条件,认为它脱离了俄国专制制度的实际,带有国外的特点,“是一种有害的儿戏”“只会便于警察进行广泛的破坏”[1]139。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是“利用一部分人爱慕虚荣,一部分人不熟悉我们运动的实际情况,一部分人缺乏修养和不熟悉革命运动的历史来投机取巧”[1]140的,为了培养真正的革命家组织,必须同一切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做最坚决的斗争,维护运动的稳固性。概言之,“最坚决地排斥一般机会主义”是“实行统一的必要条件”[1]185。
二、《怎么办?》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思想的指导意义
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到的许多观点具有独特内涵,对于当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主要包括指导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有效地领导俄国革命运动,提高了革命家组织成员的素质,充分发挥了“先进战士”的作用,通过“清理不良分子”统一了全党思想,等等。
(一)使党组织“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能够统一一切力量,领导运动”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第七条规定:“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3]即无产阶级只有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并自觉承担起领导的责任,才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列宁认为马克思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4],充分肯定和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领导权的观点。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地位的相关论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方面,“经济派”始终把理论问题搁在一边,无视无产阶级的政治任务,否认党的领导作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向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转型。列宁指出:“不彻底结束这个时期,我们就不能前进。”[1]5面对纳杰日丁提出的“现在我们所有的那些应起统一作用的中央组织却只是一种虚构”[1]166的现象,他提出创办全俄政治报“计划”,将其比喻为“建造我们所需要房屋”的“脚手架”,“通过实际的联系把所有的委员会真正连在一起,并真正培养出一个领导整个运动的领导者集团”[1]159,并且将革命家的一切力量“集合起来和组织起来”,去对专制制度发动总攻击,集中统一领导斗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当然不是只能起到马尔丁诺夫所说的“揭露现存制度的消极作用”。“我们应当担负起组织这种在我们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政治斗争的任务,使各种各样的反政府阶层都能尽力帮助并且确实尽力帮助这个斗争和这个党。”[1]87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向各种各样的反政府阶层“提出积极的行动纲领”,领导连续不断地、前后相承地增长和扩大起来的群众运动,以“消灭那种迫使穷人卖身给富人的社会制度”[1]58。
(二)“以先进理论为指南”,实现了“先进战士的作用”
列宁认为:“只是自称为‘先锋队,自称为先进部队是不够的,还要做得使其余一切部队都能看到并且不能不承认我们是走在前面。”[1]85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自称为先进部队”,宣称自己的领导权,还要以实际行动展示自己的先进性,“使其余一切部队”“不能不承认”自己是“胜任革命工作”的。二者都是“革命家组织”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由于历史向俄国“提出的当前任务,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当前任务都更革命的任務”[1]28,理论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一方面,革命家组织应当是善于制定、把握先进理论的组织。列宁强调俄国社会民主党开展的运动,必须善于用批判的态度看待别国的经验,在革命的实践中对这些经验加以检验。革命家组织应当是善于根据工人运动现状制定“策略—计划”的组织,“人类总是提出可能实现的任务,没有忘记策略是党的任务随着党的发展而增长的过程”[1]171,实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通过提出“一个明确的建设计划”,无产阶级政党担负起不同条件下领导全面政治斗争的任务,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另一方面,“先进战士”之所以先进,是因为他们在理论上是先进的。列宁指出,“我们首要的最迫切的义务,就是帮助培养出在党的活动方面能够同知识分子革命家具有同等水平的工人革命家”[1]130,最终使他们成为职业革命家。这里的“培养”既包括向他们“灌输”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又包括“设法为每一个能干的工人创造条件”[1]132,以培养出他们“善于正确估计总的政治形势,因而也就善于选择起义的适当时机的能力”[1]178。
(三)提供了“一条使大家都能看得见、都可以遵循的引线”
《火星报》提出“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我们使这个组织(即随时都准备支持一切抗议和一切发动的革命组织)得以不断发展、加深和扩大的一条基线”[1]163,发挥了“指明整个工程的最终目标”的作用,明确了社会民主党人应当遵守的思想底线。列宁在《怎么办?》一书的“结束语”部分,总结性地将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并将第三个时期(1898年—)的“精神”概括为“大批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家都醉心于时髦的‘批评,在自发性问题上颠三倒四,在对于我们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的理解上离开社会民主主义的观点而陷入工联主义的观点”[1]181。“经济派”的“政治始终是顺从于经济的”[1]37等论调,实质上就是自觉性被自发性压倒的表现,加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工人的影响”[1]39。列宁认为,当时的政治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1]47。“经济派”主张在经济基础上进行政治鼓动,经济斗争随“揭露”经济的发展而广泛开展和加强,实质上只是工联主义的活动,其结果不过是“使出卖劳动力的人学会较有利地出卖这种‘商品,学会在纯粹商业契约的基础上来同买主作斗争”[1]58。列宁明确提出,社会民主党人不能局限于经济斗争,也不能容许把组织经济方面的揭露作为其主要活动。他指出当时的任务就是“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1]58,同“沙皇政府的专横暴虐”作斗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能够领导无产阶级全部解放斗争的革命家组织。“任何革命派别,如果真想作严肃的斗争,就非有这样的组织不行。”[1]134这是社会民主党人思想底线与行动引线的有机串联,即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思想统一的革命家组织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敢于斗争,反对各种政治压迫、经济压迫和社会压迫,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三、《怎么办?》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思想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了大党治理的重大命题,“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5]503。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命题,并要求“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怎么办?》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思想内涵丰富,对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具有启示意义。
(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坚持“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党“总是走在大家的前面”“在一切阶级中间激发政治上的不满,唤醒沉睡者,鼓励落后者”,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积极性,使自己在历次政治事件中威信和声望越来越高[1]98,启示我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首次写入“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重大政治论断,表明这一原则在新时代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成为全党的一条基本共识,是新时代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遵循。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大党”的含义来看,狭义的“大党”人数多、规模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组织规模扩大的过程中,组织的内控力不断削弱的现象。回顾世界政党发展历程,政党的“大”和“强”之间的关系并非呈正相关。苏联共产党在拥有近两千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原因之一就是随着党员规模不断扩大,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欠缺。所以仅用党员数量来衡量政党是否强大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就涉及另一个因素,即一个真正的“大党”,必须做到团结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先就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具体要做到“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64-65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都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行为标准,自觉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克服上下沟通不畅的弊端。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就是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6]列宁则形容“紧密团结的核心”的特点是“最可靠、最有经验、经过最多锻炼的”[1]119,这样的组织保证了“运动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加强思想建设,培养新时代好干部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始终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离不开思想建设。否则就会出现列宁提出的“在理论问题上软弱无力和动摇不定”的现象,就会败坏“革命家的威信”[1]126。早在《论党》中就有思想建设与干部之间的关系论述:“有了大批久经锻炼的、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并围绕在毛泽东同志周围的中坚干部”“我们党和我们民族有了这样的伟大的领袖,又有了大批这样的干部,我们是不可战胜的,并将战胜民族的和人民的一切敌人”[7]。由此可知,伟大的领袖和大批久经锻炼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干部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新时代,坚定不移加强思想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重要方式。从实践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前进道路上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2]26,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正确发展方向。从理论上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17。“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2]18。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8]列宁认为很少“推动”工人学习革命专业技能是“我们真正的过错”,党的队伍要“胜任革命工作”,就要善于利用“受过专门训练、经过长期教育”的广大党员[1]13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2]66。新时代的好干部首先表现为“政治过硬”,加强思想建设,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有力。具体来看,要通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等,把握其中立场观点方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他们自觉信仰和实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信仰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習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和常识课,党史学习教育应当贯彻党员发展和培养的全过程,筑牢思想之基,永葆政治本色;抓“关键少数”,深入开展主题教育,领导干部是全党的“关键少数”,也是党管党治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加强思想建设。
(三)“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了要通过清理组织中的“不良分子”“对于一切偏离同志关系……的义务的行为,都要予以严厉的谴责”[1]141等方式,实现建设集中统一的政党目标,启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保持“革命家组织”的先进性,就要依靠“清理不良分子”“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2]70“永葆生机活力”“新的赶考之路”可以分别理解为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动力来源之一,为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新的赶考之路”上遇到的问题又对党提出了新要求。这实质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5]544,体现了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源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也就决定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然涵盖管党治党、执政治国两个方面。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这种关系:一是全面从严治党保证了党的生机活力;二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的党才能成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坚强领导核心;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把党的自我革命提升到了新高度,推动了伟大社会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以勇于“清理不良分子”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第一,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就要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域过程对象全覆盖”,必须“统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紧补短板、强弱项,使各领域相互协同、各环节紧密衔接,避免出现缺项漏项,彻底消除死角盲区,切实把所有党员和党组织都管住管好”[9]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就要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持续推进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不断丰富已经形成的“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作为“大家都能看得见、都可以遵循的引线”[1]163。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增强党内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让制度真正发挥威力。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努力形成以党内监督居于主导地位,贯通和协调各类监督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既要“治”党风党纪问题,又要“治”腐败问题。列宁提出要“使组织、纪律和秘密活动的技术达到最完善的地步”[1]158。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必须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重视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群体,发挥他们以上率下的作用,持续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对承担的责任严格落实、对管辖的范围认真负责,发現违反党纪的问题坚决查处。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腐败问题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危害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必须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永远吹响反腐败的冲锋号。既要严肃查处领导干部的谋私贪腐问题,又要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现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参考文献:
[1] 列宁.怎么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1.
[4] 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5.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6]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6.
[7] 延安时期党的重要领导人著作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23.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9] 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57.
Enlightenment for "Tackling the Special Challenges That a Large Party Like Ours Faces" from Lenin's What to Be Done?
LU Jingcheng
(School of Marxism,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 Lenin's What to be done? contains rich ideas of "tackling the special challenges that a large party like ours faces", including the idea of adhering to the "vanguard" positioning of the proletarian party and actively playing a leading role; the idea of building an organization of professional revolutionaries capable of carrying out revolutionary work and leading the struggle for the liber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in its entiret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liminate undesirable elements in the Party and ensure the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of Party organizations. These ide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Russian Revolution,which was mainly manifested in promoting the unity of the proletarian party,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revolutionaries who were competent for the revolutionary work,clarifying the criteria for true party membership required by the proletarian par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trength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The ideas contained in the book of What to be done? had many enlightenments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tackle the special challenges that a large party like ours faces."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highest force of political leadership", strengthe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train good cadres in the new era, promote full and rigorous self-governance in the spirit of self-reform, and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Lenin; What to be done?;Marxist political party;the special challenges that a large party like ours faces
[责任编辑:孔令仙,倪大兵]
收稿日期:2023-02-03
基金项目: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视角下自我革命的逻辑进路与实践机制研究”(2022EDS006)
作者简介:鲁敬诚(1998—),男,山东武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党内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