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提出“三个务必”的重大论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政治保障。贯彻“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人需要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坚定践行“三个务必”的思想自觉;通过提高政治能力进而增强践行“三个务必”的行动自觉;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学习制度、落实制度、监督机制等形成践行“三个务必”的刚性约束;通过净化政治生态进而涵养有利于践行“三个务必”的良好风气。总之,通过建构符合“三个务必”基本内涵与内在要求的实践路径,使“三个务必”成为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3)04-003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1“三个务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法宝,具有非凡意义。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从夯实思想根基、加强政治能力、健全制度保障、净化政治生态等维度掌握践行“三个务必”的实践进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一、夯实思想根基,坚定践行“三个务必”的思想自觉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武装。因此,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主题教育、加强社会思潮引领等方式,同时,通过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进一步夯实思想根基,坚定践行“三个务必”的思想自觉。
(一)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指南。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行”,才有中国共产党的“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2]67 “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2]62可见,当一个人对理论有高度的情感认同与政治认同,才有可能产生思想共鸣,进而画出认知的最大同心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并要“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1]13,这内在地包含进行“三个务必”的理论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以更好促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3]坚持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与践行“三个务必”的必经之路。因此,第一,积极引导党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将“三个务必”内化为理想信念,并积极将其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力量。第二,引导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促进学习贯彻“三个务必”做到知信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4]因此,要依托多样的学习形式和方式,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真理的力量转化为践行“三个务必”的实践动力。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特别是进行其中蕴含的初心使命、政党作风、斗争精神培育等的学习,促进思想理论入脑入心。
(二)开展相关主题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通过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等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继续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有利于坚定践行“三个务必”的思想自觉。
持续开展主题教育,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觀。首先,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三个务必”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5]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基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三个务必”的价值旨归。换言之,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人民至上是“三个务必”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主线。其次,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初心使命,才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三个务必”。最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三个务必”的价值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鲜明写照。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观深刻领悟“三个务必”,从而坚定践行“三个务必”,“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7]511,深刻悟透“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进一步强化对“三个务必”的价值认同,从而使其成为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社会思潮引领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然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复杂尖锐。面对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国共产党人要敢于发声亮剑,勇于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科学研判各种社会思潮,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与引领,不仅要辨析各种思潮的是非问题,更要做好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奠定学习贯彻“三个务必”的思想理论根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党在社会思潮引领过程中的主导能力、建设能力、批判能力和协同能力。
第一,提高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力。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掌握主导权、把握主动权、掌控话语权等方式,发挥社会思潮引领的主导作用,使社会思潮能够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第二,加强社会思潮引领的建设力。首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思潮的建设工作。其次,提升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力。依托社会舆论制高点的建设,借助社会舆论生态能力的建设,通过巩固思想阵线,为社会思潮引领建设工作提供支撑。最后,凝聚社会共识,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识,推进“三个务必”落地生根。第三,提升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力。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思潮进行科学分析,同错误的社会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正向引领。第四,增强社会思潮引领的协同力。在纷繁复杂的发展局势中,中国共产党人要积极调动有利于社会思潮正向发展的多方面因素,通过各因素的优势互补,实现最佳的协同效果。
二、提升政治能力,增强践行“三个务必”的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7]4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1]7。《中国共产党章程》也同样强调要着力提高三大政治能力,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自觉性和坚定性。可见,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增进行动自觉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以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能力为重要抓手,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三个务必”的行动自觉。
(一)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判断力
政治判断力是指能够站在政治的高度,“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7]44。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要有对政治“时”“势”的洞察能力,要有对“事”“实”的辨别能力,要有对“是”“非”的明辨能力。中国共产党人要立足“两个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不忘初心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担当作为,不断增强践行“三个务必”的行动自觉。
拥有正确的政治判断力,能够厘清斗争的政治逻辑,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全局的发展动态,正确研判发展的机遇与风险,有效应对斗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特别是立足于“两个大局”,要清醒地在“世”与“势”之间识危抓机,在“识”与“实”的转换中寻找新机。二是能够从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和现象中把握事物、问题的本质。三是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四是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斗争,积极主动地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国共产党人要确保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正确,主动适应国内外的发展新形势,坚持以国家的政治安全、人民的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目标,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能够从战略发展的全局科学把握发展的形势和趋势。
(二)强化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领悟力
政治领悟力是指对政治具有深刻的理解、认同能力。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当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领悟力不断提高时,对于“三个务必”的价值认同与思想认同也会随之增强,并能将其转化为更强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然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拥有高度的政治领悟力,能够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治国理政中所蕴含的理论、观点有高度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与政治认同。在此基础上,产生思想共鸣,并转化为不断前行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三个务必”,必须自觉担负起政治责任,形成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这也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国之大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全局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把握。换言之,“国之大者”是党中央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作中的“初心”“民心”“核心”“中心”等重要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坚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何种精神状态,朝着怎样的目标前进;在具体的工作中,守住“初心”、呵护“民心”、拥护“核心”、抓住“中心”,进一步提高践行“三个务必”的行动自觉。
(三)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执行力
政治执行力是指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中央精神、决策等的高度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政治执行力,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要求,更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政治執行力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对标党中央的要求,牢记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斗争,不逃避问题。
在推进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过程中,必然充满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实现各项目标和任务。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守正创新”,既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还要结合实际,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创造出新的业绩。此外,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还要有践行“三个务必”的责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三、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形成践行“三个务必”的刚性约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1]13同理,“三个务必”的践行不仅需要理论指引,更需要形成践行“三个务必”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提升践行“三个务必”的行动效能,同时推进践行“三个务必”的规范性与长效性。这一制度保障包括教育学习制度、落实制度、监督机制。这些制度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挥作用,其中,教育学习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建构学习型政党的需要,执行落实制度是促使“三个务必”落地开花的应有举措,监督机制是践行“三个务必”的监督保障。
(一)建立健全践行“三个务必”的教育学习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8]55制度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教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强化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涵养初心使命的重要前提。因此,建立健全践行“三个务必”的教育学习制度是践行“三个务必”的重要基础,是理论学习长效机制的前提。首先,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和长效机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注重开展整风运动与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人只有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用好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方法。同理,践行“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力量,因此,学习制度及长效机制的完善就不可或缺。其次,完善党性修养培育的机制。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党性修养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等方式以锤炼党性修养,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初心、勇担使命。
(二)建立健全践行“三个务必”的执行落实制度
制度制定的目的是执行,包括促使制度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和实际行动中,让制度落地开花,而非成为“稻草人”“摆设物”,或变成“软面条”“橡皮筋”。建立健全“三个务必”的执行落实制度,可以通过以下举措:其一,强化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人要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而且要勇于担当。“三个务必”的践行是一个持续的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进而促使“三个务必”得到长期有效的践行。其二,健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正向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9],这就要求建立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要严格政治立场与政治标准,强化政治考核与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风气;完善正向激励机制,以“表先进、树典型”等方式,助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活力。同时,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三个务必”的执行落实奠定根本的总基调。
(三)建立健全践行“三个务必”的监督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内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实行权责对应,坚决反对特权,防止滥用职权。”[8]54-55通过健全践行“三个务必”的监督机制,并使其贯穿全过程,实现监督的全覆盖、常态化运行,使“三个务必”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思想作风和发扬斗争精神的刚性约束,使践行“三个务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自觉。同时,要将以往主题教育的经验运用到“三个务必”的践行中,通过制度建设推动贯彻“三个务必”走深、走实,规范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对标“三个务必”,及时反思自身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三个务必”的要求,并进一步思考自身应如何更好地践行“三个务必”。
通过建立健全践行“三个务必”的教育学习制度、落实制度和监督机制,使得践行“三个务必”的责任得到层层落实。建构践行“三个务必”的相关制度是新时代践行“三个务必”的必然要求,是与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与价值理念相契合的必然选择,也是党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的重要保障。
四、净化政治生态,涵养践行“三个务必”的良好风气
党的奋斗历程证明:健康的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形成的重要基础,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是党勇于自我革命、提高斗争本领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2]37在党的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之一。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生态建设。同时,良好的政治生态是践行“三个务必”的重要保障。因此,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净化政治生态,涵养践行“三个务必”的良好风气。
(一)加强党性修养,突出政治建设
党性修养是关系党员、干部政治立场坚定性的重要因素。当党性修养出现缺口时,将会影响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因此,在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培育。通过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作风修养、道德修养、组织修养和纪律修养等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与此同时,树立全局观,用系统思维把握政治生态建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依托系统观念,全面规划、整体推进有利于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建设,始终将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置,坚定政治立场与政治信仰,通过强化政治认同,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通过内外联动,提升自我净化动力
净化政治生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内外联动,形成同频共振的效果。因此,一是发挥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2]33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态建设中居于关键的位置,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实质上也就把握了有利于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同时,要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使领导干部更好地发挥引领工作的职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彻底改变对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10]二是加强内外联动,促进监督的有效性。政治生态净化需要多方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内外联动,形成同向发力的局面,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重视政治文化,培厚政治生态之壤
政治文化影响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建设,以便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提供丰沃土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11]人才的选用会影响党风,影响政治生态。正确的选人用人价值导向能为净化有利于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注入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在人才选用方面,突出政治标准,选用德才兼备、能担负起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人才。其次,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涵养有利于践行“三个务必”的良好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12]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具有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基本内涵。因此,要通过强化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不断涵养有利于践行“三个务必”的良好风气。最后,要构建有利于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链。在行为上,要警惕政治生活的庸俗化、随意化,坚决同侵蚀政治文化的现象作斗争。在文化上,要杜绝不良风气对政治文化的污染,自觉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着力破除所谓“潜规则”“厚黑学”“关系学”。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植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建构较为完善的政治文化生态链。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规范思想和行为的制度。提高制度对于政治生态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功能,及时发现并清除污染源,保障政治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13]政治灰塵会严重影响政治生态的正常发展。因此,要彻底消除影响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灰尘、政治生态污染物,同违反规则、制度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找到政治生态污染源,通过刚性制度与柔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净化有利于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涵养践行“三个务必”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36.
[4] 习近平.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01).
[5]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8.
[6]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8]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4.
[10]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30.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8.
[12]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6.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96.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Three Imperatives"
ZHANG Liyixiang
(School of Marxism,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 In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t judgment of "three imperative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which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guarantee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implement the "three imperatives", the CPC people need to firm their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practicing the "three imperatives" through systematic study of Marxism;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action in practicing the "three imperatives" by improving political ability; form a rigid constraint to practice the "three imperatives" by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educational and learning systems, implementing systems, and supervising mechanisms; cultivate a good atmosphere conducive to practice the "three imperatives" by purifying the political ecology. In short, by constructing a practical path that conforms to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the "three imperatives", we can make the "three imperatives" an important magic weapon to solve the unique problems of the centennial party.
Key words: "three imperatives"; CPC; practical path
[責任编辑:倪大兵,王 磊]
收稿日期:2023-04-04
基金项目: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课外科研资助项目(SCNUMKS202205A)
作者简介:张力一翔(1997—),女,福建莆田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