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医药代表可以说人人自危,生怕哪天被带走。停下了上下“打点”的脚步,他们将何去何从?
“有人销笔记,有人避风头”“讲课费想给都给不出去”“我们有些会议都暂缓了,你们的活动有受影响吗?”在某医药行业聊天群,诸多医药代表“分享”着近期各地最新的反腐动态,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紧张情绪。
“之前觉得反腐还离自己很远,但听到一些传言和消息,我们都担心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在医院被执法部门带走”,某药企的医药代表向媒体透露:“现在为了‘安全’考虑,我们好多医药代表都接到通知,不让去医院了。”
医药代表这一职业最早是由跨国药企于上世纪80年代带入中国。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其纳入并定义为“代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
不少知名药企高管的职业生涯就是从一线医药代表开始。2021年9月的一篇报道提到,我国医药代表这一群体达到300万人。
对国内医药企业来说,医药代表是一个大把花钱的岗位,是大部分销售费用的产生之处。据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A股共有488家医药生物上市企业,剔除7家未盈利的上市药企,有29家药企的销售费用率超过了50%。
做医生良伴,让药品救人,是医药代表的使命和归宿。在美国,医生73%的新药知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90%以上的数据来自医药代表。整治,切忌把“孩子与脏水一起泼掉”。
尽管销售费用与医疗腐败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但也由此引发一个疑问——为何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把重心放在销售而非研发上?这些钱都花到了哪儿?
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药企长期主打仿制药,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竞争异常激烈。此外,自主药品的专利期限是20年,企业研发从一个理论、一个靶点到最终成功上市平均需要10年,而药品上市后,专利期只剩不足10年,甚至更短。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必须争取第一时间进入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与之对应的是,目前80%左右的药物品类仍在集采(国家统一采购药品)之外。这些药物入院门槛较高,需要经过临时采购、主任提单、开药事会表决、院长签字等各环节。
为了快速获利,药企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医药代表上下“打点”。“除了主任,药企基本会把药事会成员都走一遍,一些药企直接让主任去做成员工作,避免直接接触”,有知情专家介绍说,不同医院的药事会周期不同,药品进院最快是两到三个月,“打点”工作在临时采购前就要提早准备,最直接的就是送钱。
“如果不要钱就能谈下来,干嘛要花钱?无非是市场太难做了”,一位不具名人士表示,进院难一方面是药品“不好”或“可用可不用”,大部分医生是有良心、理智的,不会选择这样的产品;另一方面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同类药品要做差异化,评判指标首先是疗效、安全性,然后是价格和客情关系。
有机构预测,反腐行动常态化及集采全面落地过后,从事医药代表的人员或会降至50万人以下。
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优秀的医药代表大都具有很高的学术能力,能够向医生介绍行业前沿知识、收集医院临床数据、将医生的创新想法传达给医药企业,是药品创新向商业运转的重要一环。我国医药代表从业人员的素质、学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应该通过“洗牌”,把综合素质不高的淘汰掉。未来,我国医药代表的门槛和含金量会更高。
锐 评
根本上还是要综合治理滋长医药代表卖药的土壤,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切断医药之间灰色利益链条,建立医药之间正向利益联系。同时,完善医药代表行业监管法规,对该行业进行专门规范和监管。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