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逻辑要义、实践向度与典型样态

2023-09-24 13:00谢幼如夏婉邱艺罗文婧李业
中国电化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谢幼如 夏婉 邱艺 罗文婧 李业

摘要:面向新时代国家战略需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构建是“双新”“双减”背景下课堂改革创新的重要命题。研究回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意蕴,明确了高质量课堂的内涵表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关键要点,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构建方法;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明晰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法和具体实施路径;结合当前课堂教学实际,总结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典型样态。研究以期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引领。

关键词:高质量课堂;数字化转型;逻辑要义;实践向度;典型样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项目编号:ACA220026)研究成果。

以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课堂,持续提升课堂的发展性品质[1],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教育主渠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意蕴。以数字化转型赋能课堂教学作为变革方向,重塑课堂教学价值观、形成课堂教学质量文化、构建高质量课堂样态,对促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新发展阶段以来,高质量课堂呼之欲出,相关研究大多聚焦课堂空间数字变革、教師学生互动增效、具体学科教学实践等方面,少有从课堂构成要素出发,系统探究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逻辑要义、实践向度和典型样态。对高质量课堂内涵认识不到位,不明白什么是高质量课堂;对高质量课堂实践向度不清楚,不懂得如何设计与实施高质量课堂;对高质量课堂典型样态不明确,无法规模化落地高质量课堂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回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意蕴,明确了高质量课堂的内涵表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关键要点,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构建方法,形成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逻辑要义;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彰显数字化转型赋能,明晰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法和具体实施路径,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实践向度;结合当前课堂教学实际,总结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典型样态,以期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引领。

(一)课堂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为教育发展赋予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协同动力,这对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单指专门传授知识的教学场所,到聚焦发生在教学场所里的教学活动,再到以个体生命的高度,综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要素,彰显育人价值的动态综合体,课堂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用不同的内涵和样态,实然回应不同时代下“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质量是衡量事物优劣程度和数量的具体描述,课堂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作为育人主渠道,课堂的质量既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全面发展,关乎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质量的课堂能够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教育教学朝着全面质量高、整体质量高、长期质量高的方向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质量课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然结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课堂这一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构建高质量课堂,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服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当前课堂改革的责任和使命。现有关于高质量课堂的研究,大多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出发,聚焦教育体系内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围绕理念方法路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模式构建和国际比较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如李松林从主体状态、内容形态、活动样态、发展质态提出高质量课堂的四大特质[2];黄敏洁等立足素养培育需求,以引领儿童过高质量课堂生活为导向,实施“三环”共构、“四阶”共进、“三维”共评的教学改革[3];王军霞构建了“美好教育1+9+N”高质量发展模式[4];夏惠贤等通过分析芬兰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变革,提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堂高质量发展的启示[5]。综合已有研究发现,课堂这一育人主渠道,已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持续演进,并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但在高质量课堂的逻辑要义等方面,仍少有系统性成果。

(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可持续发展

数字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梯[6],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7],其关键在于抓住课堂高质量价值诉求,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持续赋能课堂可持续发展。现有关于数字化转型赋能课堂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环境融合发展、技术应用发展、教学创新发展、评价多元发展等方面。如北京积极构建数字教育新基座、新场景、新空间,以数字技术赋能京川两地双师课堂一线联通[8];不同学者分别探讨了图形技术[9]、机器人[10]、虚拟现实[11]等技术赋能课堂的应用成效;黄涛等面向基础教育促公平、提质量的需要,明确了“三个课堂”数字化转型的演进机理、动力机制与行动框架[12];谢幼如等构建了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明晰了彰显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关键环节[1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多元主体共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14]。综合已有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赋能课堂可持续发展方面已有相关实践,但少有聚焦课堂提质增效需要,形成可落地可实践的高质量课堂实施方案。因此,明确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实践向度,以典型样态规模化落地高质量课堂仍需进一步探索。

(一)高质量课堂的内涵表征

1.高质量课堂的内涵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课堂,课堂作为师生传承知识、潜移价值、立德树人、塑造生命的重要场域[15],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关乎民族复兴伟业,是折射未来教育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可以看出,新时代背景下促进课堂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推动高质量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所谓高质量发展,即是在彰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聚焦“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导向,并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构建质量高、效率高和稳定性高的供给体系[16]。已有学者从满足师生发展需要[17]、建立激活要素连接等视角[18]界定高质量课堂,并尝试围绕价值导向、内涵特征、建设路向方面,对课堂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高质量课堂则是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意蕴迁移至课堂中,强调课堂各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在“质”与“量”这两个维度上均能达到优质状态,以实现课堂的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和结构稳定性高。基于此,本研究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指向课堂要素及关系,认为高质量课堂的内涵,即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活动、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的教学样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高质量课堂的表征

高质量课堂的表征是指高質量课堂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既需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又应展现课堂固有的育人功能。高质量课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价值追求,强调紧跟教育改革的新风向,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机遇,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并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与持续发展,从而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思想,实现课堂教学的质量高、效率高和稳定性高。基于此,本研究认为高质量课堂的表征主要在于强化课堂思政融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彰显数字技术赋能、落实“双新”“双减”政策、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1)强化课堂思政融入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强化课堂思政融入,着力做实培根铸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质量课堂强调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注重以“溶盐于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助力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2)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9]。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提升课堂育人水平、促进学生个体终身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高质量课堂强调立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跨学科整合学习主题并解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协同探究、互动生成等活动中促进知识的深度建构,进而形成具备学科特性的个人学科知识体系。

(3)彰显数字技术赋能

数字技术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动数字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理念、方法、形态等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彰显数字技术赋能是高质量课堂实现教学效率高的核心关键,提升技术赋能效率是助推高质量发展实现效率变革的要点[20]。高质量课堂强调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效用,深度挖掘数据要素教育价值,以人为本推进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内生性持续变革,从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效率、智能化教育新格局。

(4)落实“双新”“双减”政策

“双新”“双减”政策是新时代国家发布的系统化教育改革措施,强调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推动课堂全面减负提质增效,重塑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落实“双新”“双减”政策是高质量课堂实现高质量育人的应然选择。高质量课堂强调紧跟教学改革风向标,准确识变、主动求变并科学应变,同时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实现时间上“量”和效益上“质”的双向提高,进而达成立德树人育英才。

(5)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是由环境领域迁移到整个社会范畴的一种思想理论,其既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也关注人与人的协调发展关系[21]。推动课堂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22],而谋求可持续性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点之一[23]。注重可持续性发展是高质量课堂培育高质量时代新人的价值指引。高质量课堂强调站在生命的角度,充分遵循教育规律和育人规律,满足师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协调,保证课堂绿色化和生态化的持续。

(二)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关键要点

数字化转型作为以技术驱动为内核,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助推个人、组织、产业等多层面系统化变革的过程,在教育发展应用中呈现出三种趋向,即数字融合、数实融合、数智融合。高质量课堂以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为特征,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关键要点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字融合赋能高水平育人

数字融合是高水平育人的重要手段。数字融合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教育中协同应用及融合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师生教学主体功用,强化课堂思政、提升综合素养是高水平育人的内在意涵。数字融合赋能高水平育人强调通过多来源、多模态数据的收集感知,动态掌握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现有水平和问题症结,明晰学生的思想情况和知识水平,进一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点和针对性提供思政内容,并以学习指数、个体画像、知识图谱等可视化形式表征学生在思政、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实时情况,进而以数据为评价依据精准提供教学干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数实融合赋能高效率教学

数实融合是高效率教学的关键途径。数实融合原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拓展到教育领域为数字教学与实体教学的融合,即利用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赋能教学融合发展的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投入和产出的最大化是教学效率高的核心要旨。数实融合赋能高效率教学强调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手段,联通多维教学空间,围绕教学全过程收集分析目标学情数据、内容供给数据、活动行为数据、评价诊改数据,注重对数据进行量化检测管理,不断缩小学生当前学习状态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促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达成高效率教学。

3.数智融合赋能高稳定结构

数智融合是高稳定结构的赋能要点。数智融合是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本体特色和耦合优势,形成人机协同赋能教学融合发展的过程。依据理论政策,学科特色鲜明是高稳定结构的关键表征。数智融合赋能高稳定结构强调发挥教学主体和机器智能双向赋能作用,促使协同决策,赋能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等,为各课堂要素相互作用形成高稳定结构提供支持服务,实现教学活动小闭环,教学流程大循环,课堂教学全连环,促使教学评一体化,形成彰显数字化转型特点的稳定结构形式。

(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理论框架

明确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构建方法,可为高质量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精准切入口。本研究基于高质量课堂的内涵表征,在明晰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关键要点上,提出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构建方法,如图1所示。

1.理论指导,凸显高质量特征

理论是实践的支撑,厘清课堂的教与学等指导理论,是构建课堂的前提。对于高质量课堂而言,应在凸显高质量特征的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课程与教学论为依据,结合不同学科的特色,进一步以深度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项目式学习理论、协同学理论等为指导,明晰不同理论的内在涵义,明确不同类型的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特有能力,采用能够对标能力培养的开放多元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实践,并进一步凸显高质量课堂的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的特征。

2.要素分析,确定教学流程

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24],分析课堂要素进而确定教学流程是构建课堂的基础。现有关于课堂要素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常见包括顾明远提出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说”[25],陈时见提出的学生、学习内容及其物质载体、学习组控者“三要素说”[26],李秉德提出的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教师“七要素说”[27]。无论何种表述与观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者为课堂基本要素已无争议。对于高质量课堂而言,其不仅强调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基本要素的深度交互,也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多向融合。可见,课堂要素主要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明确课堂各要素的具体内容,以综合确定形成数据驱动、智能赋能的教学流程。

3.结构形成,彰显学科特色

教学结构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要素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形成彰显学科特色的教学结构是构建课堂的关键。对于高质量课堂而言,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基于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以“双新”“双减”政策为基本遵循,以落实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基本原则,在确定课堂具体要素和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发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赋能功能,围绕课堂要素之间的内涵关系,形成具备不同学科特色的高质量课堂教学结构。

4.技术赋能,数据驱动教学

最大程度发挥数字技術对教学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数据要素驱动教学系统性重构和创新性变革是构建课堂的持续发力点。对于高质量课堂而言,应充分发挥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数字底座的支撑优势和本体所具备的集聚效应,以数字教材、数字资源、数字工具、数字应用等组成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协同推进数字融合、数实融合、数智融合,以数据为桥梁赋能学生、教师、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要素的科学设计和精准实施,促使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全要素横向打通、全过程纵向贯通、技术教学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

5.迭代创新,生成稳定样态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教育改革新风向,迭代创新自身教学,生成稳定的教学样态是构建课堂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质量课堂而言,应在思想和认识上对标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以前沿适切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释放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动能作用,变革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和反思改进数字技术如何用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在持续迭代创新的过程中,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落地课堂教学改革,最终生成具有学科特色、凸显核心特征、创新教学模式的典型样态。

(一)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教学设计

新时代高质量课堂涉及“投入-过程-产出”的全环节[28],与以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的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基于此,本研究以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为指导,确定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构建步骤为“明确课堂产出—实施课堂教学—诊改课堂结构”,并进一步明晰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教学设计,如下页图2所示。

1.确定高质量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明确课堂产出的基础上,确定高质量课堂教学目标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逆向设计和正向实施,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指南和诊改课堂结构的核心关键。明确课堂产出即从学情和教材出发,以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对学生在知识习得、能力达成、素养提升等方面应取得的成果做出有意义的定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落实课堂育人价值为发展基点,以“双新”“双减”的本质要求为改革导向,全面感知并动态采集课堂教学全时空、全过程数据,搭建形成群体和个体学生特征数据集,进而人机协同抓住思政育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关键,科学明确学生课堂产出,为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总体方向。

2.重构高质量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师生相互作用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高质量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如何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贯彻新课标要求、重构高质量课堂教学内容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实施课堂教学是指以课堂产出为驱动,重构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再造教学环节的过程。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将促进学生课堂产出作为教学主线,重新审视教材和课程大纲,通过数据的融通和流转,基于新旧知识、生活世界之间的牵引敲定教学主题,以大单元、跨学科、融合式的方式重组教学内容,同时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切口,动态创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呈现形式,最终实现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内容敏捷重构和精准供给,促进师生智慧生成。

3.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及问题解决等的情况总和。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堂知识的深度建构和动态生成一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充分发挥虚拟仿真、AI助手等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核心优势,基于课堂交互行为数据链,创设符合教学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真实情境,设置具备关联性和挑战性的任务群,开展问题解决的探究实践,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提炼反馈,最终以“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问题探究—总结反馈”等为主线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和个性化创新发展。

4.创新高质量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事实信息收集为基础的价值判断过程。创新高质量课堂教学评价进而据此诊改课堂结构是诊断课堂产出是否达成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诊改课堂结构是指以课堂数据和课堂产出为基础,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对课堂结构进行科学诊断,生成课堂结构改进方案并对其进行循环验证和迭代改进的过程。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应以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为准绳,围绕知识习得、能力达成、素养提升、育人成效等方面,建立学生学业质量数据栈,并通过数据的表征和验证,改进注重单一成绩的结果评价,强化即时评判学生学习质量的过程评价,探索跟踪学生进步幅度的循证增值评价,健全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最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以诊改验证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实施路径

本研究以高质量课堂表征为导向,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为支撑,探索形成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实施路径,如下页图3所示。

1.转变教学理念,確定教学主题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实施,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确定教学主题。教学理念是实施高质量课堂的行动先导,教学主题是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的灵魂统帅。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重塑课堂育人目标与技术应用的价值观,在价值观和认识论上理解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变革的关键在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同时,教师应基于数据感知、进行图谱重构,注重以单元主题的形式重构学科教学内容,凝练生成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教学主题,打破“照本宣科教教科书”的现实困境,以实现高质量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2.选用智能平台,创新教学设计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实施,其次要选用智能平台,创新教学设计。智能平台是推动课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教学设计是联结高质量课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施的重要桥梁。教师应基于学生需求和教学实际,按需选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或各级各类智慧教育平台,并动态采集、可视分析高质量课堂教学中的全过程数据,进而协同数据智能和教师智慧,以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围绕教学问题、教学理念、技术创新应用等,对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进行逆向设计和可操作性认证,从而形成开放共享、满足不同层级结构需求的课堂生态。

3.开展教学实践,改革教学评价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实施,最后要开展教学实践,改革教学评价。教学实践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教学评价是评估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应积极利用智能平台和数字资源等,促进教学过程中数据信息的全方位流转,并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业表现之间的联系,精准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敏锐捕捉生成契机,灵活调整教学过程,以数据互证的评价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结构的协同诊改,从而为高质量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促使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

本研究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和新时代教育改革呼唤,依据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逻辑要义和实践向度,结合当前课堂教学实际,总结了深度课堂、跨学科课堂、混合式课堂、项目式课堂、双师课堂等五种高质量课堂典型样态,如图4所示,以期为规模化打造高质量课堂提供借鉴参考。

(一)深度课堂

深度课堂是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开展大单元、任务群和问题链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以提升学生必备品格、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课堂[29]。深度课堂强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内容重构,以反映真实情境的任务群和体现难度梯度的问题链,驱动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数字化转型赋能的深度课堂,将“双新”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数据靶点,用学生学情和场景情境数据生成个性画像,在素养数据和个性画像的匹配下,依托智能工具开展智能学情诊断、真实情境创设、资源个性推送、协作分享交流,赋能人机协同的问题链推进和任务群实施,并进行数据驱动的协商式、伴随式、增值式评价,从而赋能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与提升。

(二)跨学科课堂

跨学科课堂是以多元智能理论等为指导,以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依托主要学科整合其他相关学科,重构教学内容,开展主题引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真实性问题能力的课堂。跨学科课堂强调立于全学科视角,以主要学科为切入点,融合其他学科知识、方法和思维,以打破学科壁垒,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字化转型赋能的跨学科课堂,可融通不同学科的内容生成知识图谱,与学生不同课堂的学情数据画像匹配整合,以重构整合多学科教学内容,利用虚拟仿真等可视化手段创设融合情境,依托智能APP、智能纸笔等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跨学科探究操作和作品生成,并进行数据驱动的全过程评价,从而赋能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真实性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混合式课堂

混合式课堂是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围绕某一单元、主题或项目重构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以达到降低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课堂。混合式课堂强调课内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利用线上数字资源拓展延伸课内教学内容,开展平台支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注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赋能的混合式课堂,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各省市平台资源和工具,与学生学习环境有机融合,构建弹性拓展的混合教学场景,充分发挥线上数字资源的育人属性和线下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开展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等混合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行为、认知、情感等多模态数据进行感知、收集与分析,实现数据支持的多维评价,从而赋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绩效。

(四)项目式课堂

项目式课堂是指以项目式学习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面向真实情境确定项目问题,重构教学内容,开展任务驱动的探究活动,完成项目任务并生成项目作品,以实现促进学生知识意义建构、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课堂。项目式课堂强调以真实问题重构教学内容,以产出成果引导项目式教学,以活动组织项目式教学,以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注重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融入知识意义建构之中。数字化转型赋能的项目式课堂,将真实问题案例库和问题表征数据库与学生学情画像匹配融合,数智协同确定项目主题及资源约束,重构项目式教学内容;利用虚拟仿真、混合现实等呈现真实问题情境,提供問题解决工具或支架,辅助学生进行认知建构与协作探究,数据驱动助力项目实施;利用多模态数据实现切片级、步骤级孪生映射,开展数据支持的循证项目评价,从而赋能学生知识建构可追溯、高阶思维可迁移。

(五)双师课堂

双师课堂是指以协同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和规模个性化育人为目标,通过在多维化课堂场域中不同教师的双向赋能和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数据赋能功能,实现规则联动和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与学,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双师课堂彰显数据驱动的共育共生,主要包括线下双师、线上线下双师、虚拟双师等多种形态,强调遵循教学逻辑,构建教学共同体,整合双师教学职能,实现协同育人。数字化转型赋能的双师课堂,将学生数据画像和资源标签建立动态匹配规则,赋能两位线下教师互补整合教学职能和育人属性,发挥1+1>2的倍增功能效用;还可接入具备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执行的AI学伴、认知大模型,生成定制化人工智能助手,互补教师智慧,深度支持高效“教书”,持续赋能个性“育人”,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促进师生收获个性学习体验与充盈其生命成长。

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意蕴和发挥高质量课堂的育人功能,对助推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望,本研究能为新时代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67(6):1-6.

[2] 徐继存,何云峰等.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创新性发展(笔谈)[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6):17-29+2.

[3] 黄敏洁,何琳等.参与式教学:引领儿童过高质量的课堂生活[J].中小学管理,2022,377(4):50-53.

[4] 王军霞.“美好教育1+9+N”高质量发展模式[J].人民教育,2022,(20):75-76.

[5] 夏惠贤,苏衎等.打造高质量的课堂:芬兰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变革研究[J].比较教育学报,2022,342(6):140-153.

[6] 怀进鹏.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302/ t20230213_1044377.html,2023-02-13.

[7] 谢幼如,邱艺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路与评价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22,(9):7-15.

[8] 施剑松.北京积极构建数字教育新基座、新场景、新空间——数字化为教育带来新动能[N].中国教育报,2022-02-03(01).

[9] Donnelly-Hermosillo DF,Gerard LF,et al.Impact of graph technologies in K-12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J].Computers & Education,2020,146:103748.

[10] Al Hakim VG,Yang SH,et al.Robots in situated learning classrooms with immediate feedback mechanisms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J].Computers & Education,2022,182:104483.

[11] Wilson J,Ahrendt C,et al.Elementary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automated feedback and automated scoring: Transform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writing using automated writing evaluation [J]. Computers & Education,2021,168:104208.

[12] 黄涛,张振梅.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三个课堂”的演进机理、动力机制与行动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23,434(3):96-103.

[13] 谢幼如,罗文婧等.“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探索与演进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9):14-21.

[14] 彭斌柏.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5-68.

[15] 谢幼如,邱艺等.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变革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416(9):72-78.

[16]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243(2):5-17+91.

[17] 周波.新时代建设高质量课堂的意义与路向[J].教育评论,2022,272 (2):75-83.

[18] 李蕉,周君仪.“大思政课”视域下对建设高质量课堂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2,519(7):79-84.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0]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243(2):5-17+91.

[21]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9-14.

[22]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02).

[23] 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3-01/19/content_5737923.htm,2023-01-19.

[24] 莫衡等.当代汉语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21.

[25]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6] 陈时见.课堂学习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

[27] 李秉德.对于教学论问题的回顾与前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1989(3):55-59.

[28] 吴晓蓉,胡甜.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标准及实践[J].教育与经济,2022,38(2):28-34.

[29] 谢幼如.走进深度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7.

作者简介:

谢幼如: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

夏婉: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邱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罗文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李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mpowers the High-quality Classrooms: Logical Imperatives, Practical Directions, and Typical Patterns

Xie Youru1, Xia Wan1, Qiu Yi1, Luo Wenjing1, Li Ye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Guangdong; 2.School of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Guangdong)

Abstract: Facing the needs of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new era,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is promo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t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topic of the classroom reform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new” and the “double reduction” to empow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quality classrooms by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research has been spread out as following three parts. Firstly, this research responded to the demand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while guided by the learning theories and the teaching theories, this research clarified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high-quality classrooms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essential meaning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of high-quality classroom empowered b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proposed a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quality classrooms that was empowered by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econdly, this research which was guided by teaching design theories clarified the teaching design methods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s unde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empower the high-quality classrooms. Thirdly, this research summarized the typical patterns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empower the highquality classrooms b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s.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provide educators with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the practical guidanc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education.

Keywords: high-quality classroom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logical imperatives; practical directions; typical patterns

收稿日期:2023年5月5日

責任编辑:赵云建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
浅析传统出版社数字转型模式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美国期刊业数字化转型的渠道分布态势及启示
教材编辑的数字出版转型与实践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我国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研究综述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