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汉
毛泽东说过:“战略指导者当其处在一个战略阶段时,应该计算到往后多数阶段,至少也应计算到下一个阶段。尽管往后变化难测,愈远看愈渺茫,然而大体的计算是可能的,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导方式,对于政治是不利的,对于战争也是不利的。走一步应该看那一步的具体变化,据此以修改或发展自己战略战役计划,不这样做,就会弄出冒险直冲的错误。”在解放战争第二年刚刚开始之时,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对于中国共产党只用三年多的时间就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后来回忆说:“战略反攻的时间提前了,比预定的不止提前一年两年。解放战争开始时没有提出反攻的问题,那时反攻时间还捉摸不定。从1946年7月开始,到1947年六七月,打了一年就很有把握地确定反攻。要说原因,一个是第一年歼灭了近百个旅的敌人,相应地,我们的装备也有所改善。另一个原因是客观形势迫使我们要早反攻。”之所以由刘邓大军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那时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这好比是扁担的两头。我们晋冀鲁豫在中间,虽然不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区,但是一个挑扁担的地区,伯承同志讲的是‘扁担战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
用邓小平的话说,这个时候进行战略进攻“是恰当其时的,迟了就要犯错误”。之所以是“恰当其时”,“因为在战争初期,我们的装备还不够优良,作战经验还不丰富,内线便于消灭敌人,便于组织和发展我们的力量,便于积累经验,所以先在内线打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取得了胜利的。从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我们全国各个战场在第一年的自卫战争中,消灭了112万敌人。我们把分散的游击部队组成了野战军,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
而“迟了就要犯错误”,是“因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是要把战争扭在解放区打”,“来削弱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不能持久,封锁我们不能出来,好使他保持三万万人口的后方完整而不受损失,来供应他作战”,而解放区“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农民的鸡、猪、牲口看见的不多了,村里的树也少了”。如果不在此时及时转入外线作战,解放区就难以继续承受战争造成的巨大负担。
1936年,斯诺访问陕北苏区时曾问周恩来:“你对蒋介石作为一个军人,看法如何?”周恩来回答说:“不怎么样。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拙劣的外行,而作为一个战略家则或许好一点。”周恩来还说:“蒋介石是一个较高明的战略家,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他的政治意识比军事意识强,这是他能争取其他军阀的原因。蒋介石在具体指挥作战时确实不怎么高明,却有一定的战略思维,但他不会扬长避短反而扬短避长,不发挥某战略谋划之长,常常亲自进行具体的战役战斗指挥,而且动辄越级指挥,使下级无所适从,因而蒋介石亲自指挥的战役往往很少有取胜的。
陈毅也说过“蒋介石这个人懂得战略”,并对蒋介石为什么要把战争引向解放区和解放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进攻有过生动而又深刻的说明。陈毅说:“蒋介石方针是无论如何把战争摆到解放区,保证吃饭、筹草、抓壮丁一切都出在解放区。毛主席讲:蒋介石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是使他的管区不受战争影响,或付出得很少,这样支持三五年,则不愁解放区不垮。小米没有了,壮丁没有了,到那时党性再强也要受影响,只能去打游击。我们一百多万军队,蒋介石二三百万军队,一起堆到解放区,吃他三年五载,双方五六百万人,光屙屎一天也要屙五六百万堆。你能俘虏,可是俘虏也要吃,俘虏过来的第一天马上就要解决伙食问题。所以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战争是一个皮球,他踢过来,我踢过去,最后踢到他头上。”陈毅曾对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性有过形象化的比喻:“我军现在转入蒋区作战,是用蒋介石的骨头熬蒋介石的油,他是不好受的。我们是过来人,知道得很清楚。过去打仗在解放区,用解放区的骨头熬解放区的油,把山东吃得精光,现在这个大包袱,加在蒋介石头上,叫他尝尝滋味。”这就将及时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大意义,做了十分透彻的解释。
在十年内战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处在国民党军的四面包围之中,“敌人的方针就是要扭在苏区边沿和苏区里面打,尽情地消耗我苏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陷于枯竭,即使取得军事上若干胜利,也不能持久。”各个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之所以失败,与战争长期在根据地内进行,导致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资源逐渐枯竭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根据地本来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人力物力有限,即使再进行有效的动员,也无法支撑长久而规模巨大的战争。内线作战进行战略防御,在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保存自己。但是,战略防御如果时间过长,防御的一方就难以承受战争的巨大消耗。全面内战爆发之时,虽然解放区人口面积、人民解放军的数量与十年内战时期的根据地和红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民党统治区和国民党军队相比,敌强我弱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主要城市和工业基础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只有组织戰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才能从根本上赢得战争的胜利。
(摘自《决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