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晋国博物馆作为山西省首座大型专题遗址类博物馆,对于彰显山西以晋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明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认为,晋国博物馆在重视基本陈列的同时,仍需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和发展完善,使其在保护与展示考古遗址的基础上满足参观者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以更好地促进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晋国博物馆;展陈思路;互动性;体验性;发展趋向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乡的晋国博物馆,是一座以考古发现的“曲村—天马遗址”为重点的专题性遗址性博物馆。“曲村—天马遗址”发掘面积较大、文化遗存较多,面积近11平方公里,是由北京大学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发掘的一处遗址。历经20多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其成果主要以西周时期大中型墓葬为主,包括数座高等级墓葬以及随葬的车马坑。除此之外,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一、晋国博物馆概况
晋国博物馆主要由历史文化陈列馆、发掘史陈列馆、遗址保护陈列馆、多媒体厅和文物保护库等附属设施构成。其以晋文化为主题,通过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发掘史陈列展厅、遗址保护陈列展厅这三个展厅,将晋国的发展历程和当时社会的礼仪制度、丧葬观念完美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晋国博物馆是山西省第一家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遗址遗迹展示于一体的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完整展示晋文化的平台,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山西以晋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明、完善山西的旅游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晋国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分析
(一)历史文化陈列展厅
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以晋国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曲村—天马遗址”和其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的陈列,讲述了晋国长达600余年的风云历史。
这个展厅包括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茫茫华夏 晋肇何方”,叙述了周初桐叶封弟、叔虞治唐、唐献嘉禾等晋国早期历史事件;第二单元“悠悠故绛 崇山之阳”,从考古角度叙述了夑父改唐为晋的始封地在何方,以及晋国肇创后屏藩王室的历史事件;第三单元“昭昭小宗 代翼统疆”,叙述了曲沃代翼、献公拓疆、骊姬乱国、重耳出亡等历史事件;第四单元“赫赫霸国 名震万邦”,叙述了文公雄起、襄公继霸、迁都新田等历史事件;第五单元“煌煌三晋 家国重光”,叙述了六卿干政、三家分晋等导致晋国灭亡的历史事件。晋国博物馆以这些影响晋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为主线,分别对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进行陈列,将历史记载文献和考古出土实物进行完美结合,从而将600余年晋国史完美地呈现给社会大众。
该展厅主要选取了晋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精品文物,在布局上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利用立柱和壁画营造出一种堂皇、庄重的殿堂感,并利用灯光效果将一个大大的篆体“晋”字映射在展厅的地面上,使观众一进展厅便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晋文化。展厅内大面积使用镜面不锈钢材质,利用镜像扩展空间,造成视觉上的壮阔感。在空间上,打破了以往矩形展墙的分割形式,利用过塑钢丝划分区域,使各展览单元之间遮而不挡、曲径通幽。展厅氛围既雄浑厚重,又古朴空灵。除此之外,晋国博物馆利用投影、电子设备等科技手段,复原出一个个逼真的晋国历史场景,增添了可视性,并对考古出土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物,如侯马盟书、铸铜模范、晋式青铜器、空首布等进行详细讲解,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晋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
(二)发掘史陈列展厅
发掘史陈列展厅通过实物、图片和场景复原等方式,向观众展示了“曲村—天马遗址”发现和发掘的过程,再现了考古工作者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历程。该展厅右边放置的展柜里陈列着考古工作者使用过的手铲、洛阳铲等专业发掘工具,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左边墙壁上的展板则详尽地介绍了“曲村—天马遗址”的发掘历史。
(三)遗址保护陈列展厅
晋国博物馆对室外遗址进行回填保护,并对其上部进行考古场景复原展示。遗址保护陈列展厅展示的晋侯墓地遗址为晋侯燮父、晋献侯、晋穆侯、晋靖侯四位晋侯和夫人的墓葬以及三座陪祀的车马坑。在不改变遗址原貌和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对遗址进行科学的修复和加固,并严格按照发掘出土时的墓葬布局和陪葬品的摆放位置对外展示,尽可能真实地为民众呈现一幅西周时期诸侯国王侯殉葬的全景图。其中有一座车马坑遗址,东西长21、南北宽14米,为目前已知西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比秦始皇兵马俑早600年。展厅内还有两个未被挖掘的车马坑,博物馆在原址上方放置了复制的车马,让观众对当时的殉葬情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展厅内展示的墓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展示方式上也非常讲究,在各个墓葬之间的空地上采用架设栈道的方式,避免对遗址造成直接接触,保持了考古发掘场地的原始状况。同时采用纵向立面和横向平面展示的方式,在展示时呈现不同层次、不同场景的内容,观众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到当时的各种丧葬习俗。此外,各个晋侯墓地的建造时序与游客参观路线相关联,使游客能更加明晰地了解晋国墓葬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各自特点。
三、晋国博物馆整体设计分析
(一)外部设计分析
从平面上来看,晋国博物馆的总平面为一个“国”字,继承了先民关于都城、建筑乃至墓葬营造的空间图示,同时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居中意识和天地意识。这一自然山水地形中突显的人工印记,也将古代晋国民众开天辟地之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晋国博物馆的平面轮廓线是以晋国地图为参考进行设计的,其中的裂缝又蕴含着“三家分晋”这一历史典故,彰显出晋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设计完美地将建筑学与历史学进行结合,从而使博物馆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
从晋国博物馆布局上来看,“国”字形内侧,分布着保护、研究、陈列三大功能区;“国”字形外侧,成为由曲村方向进入博物馆的馆前场地。“神道”沿遗址轴线方向延伸,与“国”字形建筑相交于正面黄金比例点,形成建筑的主入口空间。博物馆入口侧面的坡道将“国”字屋顶与场地连为一体,我国古代先民对于墓葬选址的理念以及天地概念的自然观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内部设计分析
晋国博物馆的内部分区非常明确,文物保护、研究业务、陈列展示等功能区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于建筑形体之中。建筑内部空间采用下沉式结构,由上及下一步步深入。在遗址保护厅,循着墓穴方向引导游客一步步向里参观,这样便使墓葬形制等历史信息得到充分展示。而四周使用大面积玻璃,使游客能够清楚地看到外面的遗址公园,从而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游客可以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了解晋国各个时期诸侯墓葬的特点,欣赏随葬的精美文物,感受由真车实马组成的地下方阵。与此同时,馆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真实地展示发掘过程和文物遗存,从而让游客能够零距离、多角度地观赏到晋侯墓葬遗存的全貌。
展厅以线性空间引导游客的参观路线,由地面到下沉广场入口,再由出口上升到地面,从陈列出土文物的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到发掘史陈列展厅,再到遗址保护陈列展厅,可谓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各个展厅以时间为轴线,将游客参观路线与晋国发展史、遗址发掘过程以及各晋侯墓葬建造时序相关联。比如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可以准确找到晋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使其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中感受晋国的兴衰沉浮。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游客能够更加清晰、完整地去获取晋文化发展及其考古探寻过程的相关信息。
(三)博物馆展示设计特点
1.参观墓葬,近距离触摸历史
晋国博物馆在遗址保护陈列展厅中,为部分墓葬设置了栈道,游客可以近距离、全方位地参观诸位晋侯及其夫人的墓葬,对古代晋国贵族墓葬产生更加真切的认知和体验。比如游客在参观晋国第七代国君晋献侯的墓葬时,可沿着墓道上的一条栈道进入墓穴中,近距离观看晋献侯墓的内部结构,更可以透过玻璃观看脚下丰富的随葬品。
2.一条主线,处处体现晋文化
晋国博物馆门前广场矗立着一个以“晋”字汉隶体为基本框架的大型石牌坊。入門小广场正前方则是一座《晋魂》雕塑,其以晋文公为原型,代表着晋国强盛时期诸代晋侯的形象,展现了当年晋国开疆拓土、征战四方、称霸中原的霸国风范。此外,在进入陈列出土文物的历史文化陈列展厅时,可以看到头顶的数十盏灯投射在地面上的灯光拼成了一个大大的篆体“晋”字。
3.深入浅出,多角度还原史实
馆方除了通过观看出土文物、历史遗址让游客了解晋国的历史,还利用展厅内墙壁上的展板深入浅出地还原那段持续600多年的历史,以更好地契合当时晋国的生活场景,能够让游客对展览主题有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并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四、晋国博物馆展示陈列有待提升之处
(一)展品来源较为单一
晋国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包括晋侯墓地遗址以及“天马—曲村遗址”出土的各类可移动文物,虽然数量多,但其所有权并不都属于晋国博物馆,馆内展出的绝大部分文物是从山西省考古所或侯马考古工作站借调过来的,这就使得晋国博物馆在展示过程中难以全面有效地呈现出其自身所要表达的理念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晋国博物馆的发展。
(二)晋文化与馆藏资源开发深度不足
晋国博物馆作为遗址专题类博物馆,其主要任务和使命就是不断研究、探索和宣传晋文化,从晋文化相关的遗址、遗存、遗物中尽可能地获取到有关晋国的历史信息。如晋献侯稣的陪祀车马坑,是目前已知西周时期规模最大、陈放车辆最多的车马坑。而在先秦时代,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是贵族阶级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并逐渐成为象征贵族身份等级的一种工具。如果仅依靠参观几座车马坑、阅读展示牌的简单介绍,游客是很难理解车马以及车马陪葬坑在整个西周王朝乃至中华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
(三)虚拟博物馆建设处于初期,尚不健全
与传统博物馆相比,虚拟博物馆的受众更多。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展览场地、展品湿度、温度条件的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观众不仅可以自主、随意地浏览博物馆的在展藏品,还可以看到藏于“深闺”之中、特别容易受损的珍贵文物。面对国内外博物馆发展迅速的信息化建设,晋国博物馆在虚拟博物馆的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上述内容,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内容,在此提出相关建议,望能够为晋国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是拓宽藏品征集的途径与范围。晋国博物馆在确保考古发掘这条主要途径的同时,还可接受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赠,收购相关文物。除此之外,拓宽藏品征集范围,只要与晋文化主题相关的有价值的藏品都可纳入。晋国博物馆除了展示贵族阶级的生活,还可展示与晋国平民生活相关的文物。
二是加大对馆藏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展览的解读深度。晋国博物馆可以经常性举办与主题相关的临时性展览,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座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三是加大对科技应用的投资。可以建设互联网综合展厅,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生动丰富的全面展示,深入表达区域文化内涵。利用3D建模等手段让文物“活”起来,强化与观众的互动,促使线上与线下更好地结合。
五、总结
晋国博物馆作为一座晋文化专题遗址类博物馆,以其独有的晋文化情境、先进的服务设施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为特色,现已成为晋文化研究与交流的核心区域、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的示范平台、晋文化弘扬与旅游的实践基地,对于厘清晋国历史、打造晋文化品牌、讲好山西故事、彰显文化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席为民.浅谈地方性中小型博物馆的陈展之路——以晋国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07):158-160.
[2]程睿.以晋国博物馆为例谈遗址保护中的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11):19-20.
[3]亢红梅.崔凯——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J].明日风尚,2018(13):342.
[4]王磊璞.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15):96-99.
[5]康莎.当代新建博物馆比较研究——以大同博物馆和晋国博物馆为例[D].山西大学,2018.
[6]席为民.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型博物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以晋国博物馆陈展宣教工作为例[J].卷宗,2020(38).
[7]赵晓倩.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几点思考——以鹤壁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4):66-69.
[8]陈捷寅.当代博物馆展馆陈列空间设计研究[J].大观,2022(10):43-45.
[9]任巍.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问题分析——以内蒙古博物院基本陈列为例[J].知识文库,2018(10):39+49.
[10]粟茜. 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中的信息解读与表现[D]. 东南大学,2011.
[11]闻阔.晋国博物馆中的“晋国史”[J].中关村,2019(02).
[12]陈明,亢亚莉.探寻晋之源 感悟晋文化[N].临汾日报,2021-02-04(003).
[13]亢亚莉.我市三家景区获评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N].临汾日报,2022-03-17(003).
作者简介:
张德胜(1997—),男,汉族,山西朔州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