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雨莎
音乐剧源于西方, 是19世纪逐渐演变的一种新兴的综合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集歌、 舞、 剧三位一体[1]。20世纪80年代起, 音乐剧体裁传入中国并吸引了大批音乐家的关注。 在我国艺术家的努力探索下, 中国原创音乐剧开始不断发展、 创新。 音乐剧 《蝶》 是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优秀作品之一, 由作曲家三宝创作, 并广受学界好评。 本文聚焦音乐剧 《蝶》 中的唱段 《心脏》, 对《心脏》 的创作背景、 歌曲的艺术特征、 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和轻歌剧 (或称 “小歌剧”) 等演变而来, 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现代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2]。 它是以叙事为主的戏剧表演形式, 其中戏剧、音乐和舞蹈是音乐剧最重要的三大要素。 通过优美的通俗人声演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 配合布景、 服饰、 灯光等形成整体的舞台表演艺术, 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表演呈现。 这种丰富的综合艺术形式进入中国后, 立马引起了一批专业作曲家的关注, 并创作了大量富有新意的音乐剧作品, 例如《金沙》 《断桥》 《蝶》 等。
音乐剧起源于西方, 由喜歌剧、 轻歌剧、 富丽秀、歌舞杂耍等演变而来, 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现代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 它是以叙事为主的戏剧表演形式, 结合优美的通俗人声演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 配合布景、 服饰、 灯光等形成整体的舞台表演艺术, 受到大众的喜爱。 其所选取的题材与社会生活、 时代风尚等紧密结合, 具有广泛的大众审美基础, 且比较注重迎合观众的心理。 广泛采用前沿的舞美技术, 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融合。 同时, 西方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创作表演发展经验的积累下, 创作出了许多优秀、 成熟的经典剧目, 例如 《猫》 《歌剧魅影》 《悲惨世界》 等。 而这一艺术形式因此得以突破年龄、 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 广受大众的喜爱。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音乐剧这种新兴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也以其通俗近人, 融合视听感官前沿技术的特质, 吸引了一大批爱乐观众。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 音乐剧开始进入中国。 音乐剧不仅具有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 丰富的舞台表演, 还有动听的音乐旋律。 这种载歌载舞、 有歌有剧的戏剧形式, 与我国本土的传统戏曲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吸引了大批中国艺术家的关注。 通过中国戏剧和音乐家们的努力探索、 不断创新, 我国也开始创作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音乐剧作品。 我国两部最早的音乐剧分别是1982年由中央歌剧院首创的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和上海歌剧院创作的 《风流年华》。 此后, 又出现了用当代题材创作的 《芳草心》 《海峡之花》 等音乐剧作品。 1985年后, 全国各艺术团体相继创作演出了 《十五的月亮》 《雪狼湖》 《未来组合》 《白莲》 等百余部音乐剧。 至20世纪末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演剧目数量之多, 地点分布之广, 题材之丰富, 形式之多样, 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这些体裁、 剧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吸收民族化内涵, 讲述好中国故事。 同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中国艺术家又以极大的勇气和自信, 将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及音乐剧教学引进国内。 他们先后将 《乐器推销员》 《异想天开》 《窈窕淑女》 译成中文, 并在多个剧场上演。1996年, 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表演导演班的师生们, 将美国百老汇经典剧目 《西区故事》 中的片段进行了排演, 并于次年上演全剧。 之后, 东方歌舞团成方圆音乐工作室翻译并上演了美国音乐剧 《音乐之声》。 由于原作巨大的艺术魅力, 观众观看的热情非常高。
21世纪以来, 热衷于研究音乐剧的艺术工作者们,不断研究探讨中国音乐剧的革新与发展。 目前, 我国的音乐剧在剧本创作、 故事讲述、 舞台表现力以及技术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如 《金沙》 《蝶》 《断桥》《爱上邓丽君》 等一批优秀的剧目, 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印证着音乐剧独特的魅力及我国音乐剧市场的潜力。 随着更多反映时代生活的原创音乐剧的问世和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呈多元化趋势, 中国音乐剧也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景象。
音乐剧 《蝶》 作为中国音乐剧里程碑式的作品, 由三宝和关山等艺术家创作于2007年, 并于同年9 月1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 音乐剧 《蝶》 讲述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 通过现代手段演绎中国故事是此剧最突出的特点之一[3]。 而唱段 《心脏》 作为全剧的高潮唱段,表达了男女主角的真挚情感, 使全剧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唱段 《心脏》 采用了类似歌剧咏叹调的形式, 以对比段A、 B 为音乐结构, 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笔者在此研究唱段 《心脏》 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征。
作曲家三宝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是中国著名音乐人、 作曲家、 指挥家, 代表作有歌曲 《暗香》, 原创音乐剧 《蝶》 《钢的琴》 等。 《蝶》 的剧本改编自中国民间爱情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 它以新的故事和全新的演绎形式讲述了人类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在借鉴西方音乐剧精华的同时大胆创新, 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音乐基调, 在音乐、 舞美、 戏剧编排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场面布景华丽唯美, 音乐优美动人细腻, 人物特色鲜明,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使整部音乐剧实现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融合。
《心脏》 是 《蝶》 这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高潮唱段之一, 在本剧接近尾声时由男主角进行演唱, 这是男主角 “梁山伯” 与 “祝英台” 两人双双葬身于火海前的真情告白。 在演唱这个唱段时 “梁山伯” 是经历了与 “祝英台” 初识时的羞涩, 爱慕、 相知、 相爱, 却即将别离时的情感爆发, 在演唱这个唱段时感情层层递进, 真挚强烈地抒发了男主角内心的悲伤和诀别前的不舍, 是推动整部音乐剧情感到达最高点的关键唱段。 作曲家运用配器等巧妙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动人的配乐贯穿音乐剧始终, 而演唱者则将美声与通俗唱法相融合, 配以感人至深的中文歌词和优美而伤感的曲调, 结合剧情的铺陈和发展, 凸显出男主角 “梁山伯” 情感的迸发与人物的蜕变, 以及坚定的爱情信念, 使其成为经典的原创音乐剧唱段之一。
《心脏》 是由带前奏和尾声的A、 B 两大乐段结构组成, 整个唱段的对比十分强烈, 抒情性与戏剧性相辅相成。 A 段第一部分由轻柔的吟唱两个平行乐段加两个补充乐段构成, 在这段出现的三连音十分紧凑。 A 段第二部分和补充部分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连接唱段, 速度从这段开始产生变化, 从每分钟60 拍到每分钟76 拍逐渐加快。 速度的变化引起情感的催动, 逐渐将情绪推向高潮, 是由吟唱逐渐开始转变为咏叹的一个过程。 同时将旋律的流畅与歌唱情感加强, 抒情及悠长连绵的气质贯穿其中, 以塑造 “梁山伯” 深情、 坚定的人物形象。
B 段是唱段的咏叹, 也是整个唱段的高潮和最触动人心的地方, 调式由d 小调转为F 大调再转为降B 大调。 调性的转换, 旋律与力度都发生了变化, 音乐咏唱出来, 旋律线条延长, 情绪层层递进, 人物情感得到完全的释放与宣泄, 使听众为之动容。 在配器与乐器的配合上, 织体非常丰富多变, 钢琴与交响乐配合很完美,使用分解的和弦演奏像波浪一样流动的织体, 当乐句重复的时候, 为了配合音乐的层层递进, 加上了电声乐器配合弦乐演奏旋律的低音, 使音乐与演唱的配合更加饱满与厚重[4]。 可以看到, 唱段 《心脏》 由两大部分组成,且各个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见谱例1)
谱例1:
唱段 《心脏》 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在演唱这个段落时, 需要充分理解这个片段所要传达的艺术内涵。 准确把握唱词的含义, 并充分了解这个片段在整部音乐剧中承担的作用和意义, 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好这个唱段。《心脏》 气息悠长, 情感深厚, 在情感表达和演唱处理方面, 需要演唱者具备较高的理解力和演唱功底, 还要具备综合的舞台表演能力。 下面, 笔者就唱段 《心脏》的情感表达和演唱处理进行分析。
《心脏》 是 《蝶》 剧中梁山伯一个重要的唱段, 类似于歌剧的咏叹调, 呈现了他与祝英台生死关头的诀别。 这个唱段的旋律动情伤感, 音域较宽 (小字组ag2)[5], 在音乐剧唱段里属于较大的作品, 在剧情里也是较为焦灼和情感迸发的高潮部分。 在唱段 《心脏》 之前, 音乐表达梁山伯这一人物形象时, 多用宣叙调、 对唱、 合唱等手段, 并未使用过独唱咏叹调。 唱段 《心脏》 不仅是男主人公的一段独唱咏叹调, 而且是塑造梁山伯人物唯一的一段抒情咏叹调唱段。 这就意味着,《心脏》 不仅强调抒情性和戏剧性, 而且承担了对梁山伯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的功能作用。
唱段 《心脏》 气息悠长, 乐句起伏宽阔, 与前面描绘梁山伯形象的音乐形成对比。 因此,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 “梁山伯”, 看到了他深情、 痴情的一面。 从 “等待死亡” “天各一方” “面对悲伤” “天堂和地狱” 等这些词眼, 可以读出 “梁山伯” 在遇到爱人后, 不能与之相守相伴的痛苦与悲伤。 这与之前塑造的梁山伯自由不羁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柔情、 真挚的梁山伯。 基于此, 演唱者在演唱《心脏》 时, 需要准确把握梁山伯这一人物形象内心情绪的变化, 并在演唱过程中表达出这种变换感, 让两者形成对比。 也就是, 演唱唱段 《心脏》 时, 需要格外注意梁山伯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
《心脏》 以对比的两个段落A、 B 为音乐结构。 A 段是深情的表白, 以自问自答的方式, 交织着伤感和不舍的情绪, 在演唱时需要注意提笑肌, 上口盖抬高并且要保持住, 下巴放松, 气息深吸下去保持。 在这里作者用了三个问句, 层层递进表达出 “梁山伯” 内心的伤感,这里的难点在于需要用演唱的语气感来表达出自问自答的情感。 在A 段时的旋律音高主要在中低音区, 所以中低的音色表达非常重要, 这个部分气息的控制尤其重要。
B 段从38 小节开始, 这里的速度有了明显的变化,由每分钟60 拍到每分钟76 拍, 强弱也有了变化, 整体要比第一部分强, 情绪上也开始递进, 再次形成对比是在第46 小节, 此处歌词真挚坚定, 演唱这个地方时感情的控制尤为重要, 气息一定要吸得深, 腔体一定不能关要稳定住, 做渐强的拉开烘托气氛。 (见谱例2) 衔接补充部分和尾声是整个唱段的最高峰, 一定要保持好气息的连贯, 气口的衔接要自然, 随着音乐的递进, 做到层层推进, 随着音乐的变化, 将情绪推到最高点, 这里也是整个唱段情绪爆发点的完全释放, 是整个唱段最为精彩的部分, 同时也是演唱最难的部分。 另外, 还有最后四个小字二组g 的长音, 考验的是演唱者的气息控制, 声音的张力和演唱的稳定性, 在这个部分要做好一段高过一段腔体的运用, 在演唱时需要注意情感控制以及娴熟技巧的把握。
谱例2:
中国原创音乐剧通过在国内的形成和发展, 兼具我国本土特色及原创性的同时, 不断探索民族性与国际性的融合, 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激流下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原创音乐剧作品。 三宝的音乐剧 《蝶》 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唱段 《心脏》 更是广为人知的优秀唱段, 乐曲中那种感人肺腑、 激动人心的情绪表达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 研究和演唱实践, 演唱者需要在自身的文化修养、 演唱技术技巧以及舞台表演等方面刻苦钻研和练习, 在不断地研究、 学习和表演实践中, 才能更好地演绎好 《心脏》 这部作品, 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舞台实践艺术综合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