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贵州省会展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3-09-23 10:13甘丽
商展经济 2023年16期
关键词:会展业双循环会展

甘丽

(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1 “双循环”概述

1.1 “双循环”的提出

2021年中国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此国家战略包括两个方面的深层含义,一是“双循环”,二是“新发展格局”。“双循环”从字面意思和实质来看就是要构建“两个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起初不是从经济领域提出来的,它最开始是医学领域的专有词,一般指人的身体血液循环的心血管系统,它有“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这个循环系统对应到经济发展领域的“双循环”,“心脏”就是驱动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变革,包括制度、技术、社会变革等;“血管”是连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的基础设施;“血液”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知识等。从中可以看出,循环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循环系统就运转不起来,其中“制度、技术、社会变革”是动力,“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基础,而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资金、技术、数据、知识等构成了循环的内容。“双循环”中的国内循环是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环节都在国内进行;国际循环是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环节,部分在国内进行,部分在国外进行,双循环的实质是“循环”。

我国正在构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注重国内大循环这个基础,又不能忽视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的联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市场环境等。内循环能够激发我国内需潜力,发挥市场规模优势,更好地融入国际大循环,是外循环的基础;外循环支撑内循环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能够提供国际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使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新发展格局,是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新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在新发展格局下,针对会展经济发展的症结,“双循环”是一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1.2 会展业的“双循环”

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平台经济理论,平台是一个真实或虚拟的空间,本身并不生产产品,主要通过这个空间来促成两个或多个供需主体之间进行交易,其核心是“连结、架桥或媒合”。会展产业连接着供给和需求、国内和国际,具有平台的作用,在会展产业中存在卖方(供给)、买方(需求)和平台方(交易空间),在平台中,双方或多方在一个平台上互动,这种互动受到特定的网络外部性的影响。作为交易空间的“平台”,需体现其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让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起来,这个流动既需要在小系统流动,也需要在大系统流动,还需要小系统和大系统互相流动起来。因此,会展业可以成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成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会展业既是当前“双循环”背景下产业发展新方向的体现,同时又可以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打通会展产业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供需通道,以高效率、创新性的产业链条结合四大生产要素的循环流通,可以打造高质量、新型的会展业。

2 理论研究概述

2.1 “双循环”发展历程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自中国2020年5月14日提出,从发展的内涵、目标到路径逻辑逐渐清晰,我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在于“新”,实际上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循环体系演变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保持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1949—1978),主要解决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第二阶段,逐步形成以“国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1978—2006),提出了以外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及融入国际社会是这个时期的特点;第三阶段,“国际循环”发展模式调整阶段(2006—2020),此阶段开始调整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转向以内循环为主的模式,扩大内需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第四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确立(2020至今),这个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特点,内在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外在原因是全球经济长期失衡。

2.2 研究述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虽然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国“循环经济”体系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可作为理论支撑。梳理“双循环”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阐释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辩证关系角度;从双循环角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的内在关联角度;从阐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具体做法、经济测量等角度。由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话题,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国内学者中,学者们多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理论逻辑与内生动力,以及新发展格局对具体经济领域的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需体系构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展开研究,理论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主要聚焦于理论阐释,缺乏具体经济应用领域的深入。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会展业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会展业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探索较少,行业发展实践领先于学术研究。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创新发展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主动选择,此研究以中国为主,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3 贵州省会展业发展现状

3.1 贵州省会展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受益于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强势驱动,过去10年成长为全国GDP增速最快的省份之一,连续十年GDP增长值位列全国前三。贵州省会展业蓬勃发展,连续成功举办过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重大国际性会展活动,这些国际性会展活动起到了贵州省链接产业供需市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和媒介作用,成为贵州省内陆型经济开放试验区对外开放的窗口。《贵州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贵州省要围绕建成重要的国际性夏季会展中心和会展大省目标,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会展业“十三五”期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贵州省会展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0年6月,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贵州省会展服务创新发展工程专项行动方面》提出了未来三年贵州会展业的发展目标:“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导向。贵州省2021年发布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提到“推动会展业全产业链发展,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目标。贵州省会展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了贵州会展业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国发2号文件中提出:贵州会展业“能够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承担贵州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作用”;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1〕12号)中提出:在开放产业、通道、平台上实现新突破,建设以贵阳“中国夏季会展名城”为中心的国际性夏季会展中心和四季会展大省。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贵州省会展业的发展是奠定在“内循环”和“外循环”两个抓手的基础上的。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会展产业能为贵州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强大动能。

3.2 贵州省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政府政策的引领

贵州省会展业缺乏新时代发展格局下会展业创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深化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识还不强。在思想引领、政策设计、路径优化方面探索“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的贵州会展业特色发展和本土实践模式方面做得还不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贵州省会展业创新发展政策、制度、规范不健全,贵州省会展业发展顶层设计尚未完善。贵州省目前还未出台省级层面的会展业发展规划,缺乏对会展业树立中长期发展规划,缺乏协调“双循环”发展要国内和国际会展市场融合发展的省级政策基础。应当从政府的顶层设计保障会展业“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地方政府应抓住国家大势,结合国家战略,为贵州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3.2.2 会展市场化程度不高

会展业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抓手,双循环要求内循环和外循环高效运转,用市场来配置资源,生产要素根据市场需求来配置和优化。目前,贵州省会展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会展项目几乎都由政府主导,会展业缺乏行业领军企业,缺乏会展业优强企业,没有会展上市企业,大多数会展企业散、小、弱、差,会展企业主要以中国本土企业为主,国际化交流程度不高,组织管理水平不强,推广与宣传力度不够。会展企业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不强,龙头企业的支撑性不足,在“双循环”战略发展下其在市场中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不利于会展业的可持续和创新发展。

3.2.3 会展国际化程度不高

贵州省会展业国际化开拓和创新能力不强,随着国家新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会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循环”格局下发展会展业需要国内经贸合作规则与国际经贸合作规则接轨,目前,贵州省会展业缺乏相应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引领。贵州省会展品牌出海办展的基本没有,国内会展品牌未成功“走出去”,国外会展品牌也未成功“引进来”,没有实现国内、国外循环系统。国际性会展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国外知名会展企业等在贵州落户并发挥实效的较少,没有成为贵州会展业国际化发展的推动力,这些客观因素成为影响贵州会展企业向国际开拓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因素,目前贵州省会展企业、会展场馆、会展活动获得的国际组织认证非常少,特别是会议产业获得的国际认证目前依然为零,目前贵州省会展业仅有三家企业/项目获得UFI认证。

3.2.4 缺乏高质量会展人才

中国会展高等教育起步不过20年左右,会展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缺乏时间的积淀。目前贵州乃至中国相关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落后于行业需求,贵州高等教育还需融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借力国家发展战略。会展人才培养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不强,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高,“以才兴产、以产聚才”融合度不高,与打造“会展强省”的目标相去甚远。如贵州省虽然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智慧会展具有先天优势,但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仍缺乏会展人才的培养。

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贵州省会展业创新发展路径

4.1 树立发展全新思维

追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创新发展的历史演变及辩证分析其基本要义,树立科学的会展业创新发展理论思维和系统思维。贵州省作为中国的内陆经济开放型试验区,发展会展经济要以国内需求为主体的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做国内循环的延伸和补充,会展业发展要以坚实的国内循环支撑更大的国际循环,要从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两个方面分别施策。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如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展会活动的影响力,高标准、高水平地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国际性会展活动。

4.2 政府政策充分保障

贵州省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发展会展业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首先,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如成立省级会展服务领导小组,建立省级会展业发展联席制度,领导、协调、组织贵州省及其各市、自治州两级会展业服务创新工程各项工作;其次,应创新发展贵州省会展业政策支撑体系,通过贵州省贸促会(省博览局)率先引领制定相关措施及政策,积极探索会展业服务分类指标,培育示范企业;最后,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贵州会展业市场竞争力,支持市场化运营模式,如支持会展企业收购、兼并联营等,并建立专门部门进行数据统计、会展信息分析、会展情况统计等基础工作。

4.3 突出全产业链发展

加快会展产业的引资补链、扩链、强链,加强会展产业的平台作用,可以使产业链从上中下游形成循环系统,实现自身的小循环。全产业链强调的是“全”,全主体、全过程,即所有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到产业链中来,涉及多个产业、多个环节。产业链作为构建双循环的核心力量,“双循环”要求会展业产业发展,着重发展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循环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新模式,内循环并不意味着离开国际视野,而是要通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贵州省会展业可采取打造一批会展企业集聚区,推动会展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构建会展产业链促进国内、国际会展业循环发展路径。树立“会展+”思维,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培养会展人才。加强政企合作、产业融合、凸显办展特色、做好会展保障机制,以契合双循环发展路径,如2023年在贵州省举办的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连接了国内和国际市场,起到了双循环倡议的国际大循环的枢纽作用,为会展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4.4 提高会展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优势可从六个要素进行提升,即生产要素(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需求条件(政府需求、市场需求等)、相关和支持产业(酒店餐饮业、交通物流业等)、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遇和政府。要想提高会展业竞争力,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如支持部分龙头会展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或者新三板上市,提高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会展业配置资源和要素的能力,响应双循环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要求。同时,消费升级也为会展业带来了新的动力,双循环格局下最重要的是发挥国内市场的超大规模优势,在会展主题方面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要紧跟时代需求,不断把握市场对会展业的新需求。会展企业要以贵州省独有的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和技术体制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地区内需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在国际会展市场的竞争力。

4.5 加强会展对外开放

会展业发展要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如会展项目、会展企业加强对外开放,并主动融入会展行业的国际标准体系,增强贵州省会展业在国内甚至是国际领域的话语权,改变传统的会展业对外开放模式,转向规则、制度、标准等的制度型开放。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会展项目为依托,积极推进会展业的国际交流,实现贵州会展品牌国际化。应制定品牌国际化的短期和长期规划。贵州会展业要想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专业化、国际化,产生规模效应,必须有会展龙头企业作为支撑,才能提高贵州会展业总体发展水平,从“全球视野、国家高度、产业视角、企业立场”将其培育成国际知名的会展品牌。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贵州会展业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贵州会展经济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其他沿江省份在会展业发展领域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会展业发展差异化竞争,提升会展业影响力。构建兼顾国内和国际标准的会展业发展机制,充分挖掘国内和国际市场潜力。

4.6 会展教育人才保障

贵州会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会展产业结构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贵州省会展人才培养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人才核心竞争力不强,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贵州中长期人才发展培育计划应将会展专业人才建设培养体系纳入其中,大力引进会展核心型人才。尤其是在“双循环”格局下贵州会展市场应积极寻求更大的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市场,实现对外开放,要招募培育高端复合型会展人才,与国际接轨。支持贵州会展企业、贵州会展行业协会与贵州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培育合作,如建立会展人才执业资格制度,开展会展策划师、注册会展经理 (CEM)、会展设计师等资质认证、培训及推广工作来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能力。实施人才强化会展战略,完善“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四位一体的协调育人培养机制,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以创新为支撑点,实现会展业的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与要素循环。双循环的制度框架为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帮助中国会展企业找到了一条高质量的发展路径。因此,会展企业应借助对外开放合作创新的网络,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会展活动,在会展领域推动改革开放向着更高、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贵州省会展业要借助国家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契机,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新时期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会展业双循环会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