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2023-09-22 03:21郝晓燕郭瑞霞尉志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17期
关键词:线图川崎淋巴细胞

田 慧,郝晓燕,祁 洁,李 莉,郭瑞霞,尉志红

川崎病在临床上常常发生于≤5岁的儿童,经常发病于夏冬两季,临床多表现为急性持续性发热、出疹、黏膜充血、淋巴结异常肿大等[1-2],川崎病目前病因尚未被证实,但因川崎病发病时常影响冠状动脉,所以是儿童心脏病发病的重要要起因之一,当前临床水平对于川崎病患儿的主要治疗方式为通过静脉通路输注丙种球蛋白合并对症用药为主[3-4],虽然临床上早期发现川崎病后多半患儿均可治愈,基本不会出现不良预后问题,但是有数据显示,形成动脉瘤的起因中20%~25%是因为患儿未经治疗[5],而其中1岁以下患川崎病的婴幼儿冠状动脉遭受损害的概率高达58%[6],所以本研究通过探究儿童川崎病的发生风险,进行儿童川崎病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希望能对儿童川崎病的预测及临床诊断有积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35例发热患儿,其中诊断为川崎病97例,非川崎病38例。川崎病的诊断依照美国心脏协会所修订的标准:发热持续5 d以上,并伴有4种以上临床表现,包括颈部淋巴结出现异常肿大,眼结膜充血,伴有如口唇皲裂、杨梅舌等口腔黏膜的变化,多形性皮疹[7],四肢末梢出现水肿或脱皮等。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所有参与研究患儿的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监护人及患儿愿意配合。排除标准:1)监护人拒绝配合;2)临床资料收集不全;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收集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体温、年龄、性别、发热时间、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等[7],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川崎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川崎病和非川崎病患儿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沉降率、大血小板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川崎病和非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2.2 川崎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确诊为川崎病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沉降率、大血小板百分比、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为川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2 川崎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建立川崎病患儿列线图模型

将红细胞沉降率、大血小板百分比、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5 个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中构建儿童川崎病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在列线图中,每个预测变量指标向上垂直画一条直线对应评分刻度线上的评分,所有预测变量指标之和为总评分,再向下垂直画一条直线对应川崎病的概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儿童川崎病预测因子中,最大的为淋巴细胞计数,可达100分,其次是61分的血小板计数,56分的C反应蛋白,42分的红细胞沉降率以及40分的大血小板百分比。将所有预测因子得分相加可以得出川崎病患儿风险因素总得分,当川崎病患儿总得分大于98分时,川崎病概率超过50%。

图1 川崎病患儿列线图模型

2.4 川崎病患儿列线图模型的验证

通过Bootstrap法对儿童川崎病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精准度进行检验,在进行1 000次重复抽样后结果显示: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没有明显偏离,详见图2,表明儿童川崎病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儿童川崎病发生率与实际儿童的疾病发生率基本一致。川崎病患儿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建模组AUC为0.969,验证组AUC为0.915,详见图3,表示构建的川崎病患儿列线图模型精准度较高。

图2 川崎病患儿构建模型的校正曲线

图3 川崎病患儿构建模型的ROC曲线

3 讨 论

目前,针对部分国家来说,川崎病已作为5岁以下儿童患获得性心脏病的主因被临床所重视[8]。由于川崎病前期与其他发热疾病的症状相类似,可能引起临床医师的错误判断,而列线图是一种分析临床事件风险的数学模型[7],可以对临床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规整,从而使得相关结果量化,对儿童发生川崎病概率进行预测[9-10]。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血小板数量、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量、红细胞沉降率以及大血小板百分比为川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川崎病发生概率的川崎病患儿列线图模型。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川崎病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为淋巴细胞计数,当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时,所代表的分值增大,即影响川崎病相关概率增大,与徐琨等[11]研究结果相似,其在研究中指出,免疫系统及相关因子对于川崎病的发生存在影响。此外,有研究表明,在川崎病发生急性期间,患儿血液中凝血平衡失调,即呈现高凝状态,从而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下降[12-13]。除此之外,从列线图模型组可以看出,大血小板百分比越低,患儿发生川崎病的概率越大,刘芮汐等[3]也发现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可以影响川崎病。

本研究建立川崎病患儿列线图模型,对川崎病患儿发病概率进行预测,建模组、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969和0.915,确保了川崎病患儿列线图模型预测的精准度。临床工作时可根据患儿不同情况,按照川崎病患儿列线图中各项分值进行对照,可早期评估川崎病患儿的发病概率,并及早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避免发展为获得性心脏病[14-15],进而改善川崎病患儿预后,减少患儿痛苦,对临床工作中川崎病的诊断有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线图川崎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预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建立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基于箱线图的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分析
东山头遗址采集石器线图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有关线图两个性质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