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柳惠 杨春芳 朱 娟 周浩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 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原发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殖性疾病,患者人群主要是儿童以及青少年,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眼睑浮肿、咽喉痛、淋巴结肿大、肝脾增大、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等。IM 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但其并发症可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为肝功能损害。通过检测尿五蛋白,即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尿免疫球蛋白IgG(immunoglobulin,IgGU)、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U)、尿α 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可判断肾脏早期损害情况[1-2],联合检测还有助于早期判断肾损害部位和程度。本文分析IM 患儿的尿五蛋白水平及其与EBV 核酸载量、CD4+T/CD8+T 的相关性,以期对IM 患儿肾脏损害进行早期评估干预。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5 月至2021 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7 例IM 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0 例,年龄1~13 岁。77 例患儿中,临床肾损害9 例,表现为连续3 次尿检提示非均一性血尿或尿蛋白阳性或肾功能异常。无临床肾损害68 例,表现为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范围,其中早期肾损害有58 例(85.92%),即仅表现为尿五蛋白一种或多种异常[1-2]。无肾损害为10 例,表现为尿常规、肾功能、尿五蛋白均未见异常。所有病例中,尿五蛋白异常例数情况:尿MA 升高 6 例(7.79%),尿免 IgGU 升高 36 例(46.75%),尿TRU 升高7 例(9.09%),尿α1MG 升高41 例(53.25%),尿β2MG 升高65 例(84.42%)。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检测结果[3],将患儿分为肝功能正常组34 例(ALT≤40 U/L)和异常组43 例(ALT>40 U/L)。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日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IM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谢正德[4]提出的儿童原发性IM 诊断标准确诊为IM 的患儿。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基础肝脏、肾脏疾病患儿;②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患儿;③休克、心衰等危重症患儿;④正在服用损害肝肾功能药物患儿;⑤合并有其他细菌、病毒、支原体、结核等病原体感染者。
1.2 方法
1.2.1 相关性分析 分析77 例IM 患儿的尿五蛋白情况,将尿五蛋白分别与EBV 核酸载量、CD4+T/CD8+T做相关性分析。
1.2.2 指标检测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在次日清晨留取晨尿10 mL 左右以及抽取空腹静脉血8 mL 左右,通过西门子特定蛋白仪BNII 经免疫比浊法检测尿五蛋白水平。通过迪瑞H800 干化学检测法检测尿常规,如尿常规有异常,则连续检测3 次晨尿。通过 ABI7500PCR 仪经PCR 方法检测静脉血EB 病毒核酸载量。通过贝克曼DxFLEX 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检测,并计算CD4+T/CD8+T 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 0 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尿五蛋白与EBV 核酸载量的相关性 EBV 核酸载量与尿蛋白MA、IgGU 呈正相关,经统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 核酸载量与尿蛋白TRU、α 1MG、β2MG 经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尿五蛋白与EBV核酸载量的相关性(n=77)
2.2 尿五蛋白与CD4+T/CD8+T 的相关性 本研究77例IM 患儿中,仅有54 例患儿进行了CD4+T 和CD8+T淋巴细胞检测,并计算CD4+T/CD8+T 值。对此54 例患儿进行分析,发现尿五蛋白α1MG、β2MG 与CD4+T/CD8+T 细胞比例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蛋白IgGU、MA、TRU 与CD4+T/CD8+T 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尿五蛋白与CD4+ T/CD8+ T的相关性(n=54)
2.3 两组CD4+T/CD8+T 细胞比例比较 肝功能异常组CD4+T/CD8+T 比例低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CD4+ T/CD8+ T细胞比例比较
2.4 两组尿五蛋白比较 肝功能异常组α1MG、β 2MG 水平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IgGU、TRU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尿五蛋白水平比较(mg/L)
EBV 是引起IM 最常见的病原体,在不同的免疫状态下,IM 患者的临床表现、预后不同。细胞免疫在EBV 感染的免疫应答中意义重大,同时细胞免疫中的CD4+T 和CD8+T 细胞经抗原刺激可进一步产生γ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5 等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5-6]。在IM 急性期,CD4+调节性 T 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免疫抑制功能降低,从而有助于效应 T 细胞以及CD8+T 细胞的活化、增殖[7]。在本研究中,CD8+T 细胞增高比率占88.89%,CD4+T/CD8+T 值降低百分比为94.44%,与外国学者Sulik 等[8]研究一致。
IM 患者的肾脏损伤可表现为单纯性血尿、蛋白尿、急性间质性肾病,黄疸相关肾病、肾病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以及肾衰竭等。有研究[9]对合并肾脏损害EBV 感染患者肾脏活检,并未检测出EBV 核酸,但这并不能否定二者存在一定相关性,经进一步研究发现EBV 可在侵犯机体后通过介导炎症免疫反应影响肾脏功能。同时亦有研究发现,对EBV 感染患者的肾脏病理活检发现肾小管间质存在CD3+CD8+CD30+颗粒酶B+穿孔素+细胞毒T 细胞浸润,该细胞毒T 细胞携带EBV 编码的相关RNA[10]。此外,Le 等[11]研究发现在EBV 感染导致多系统损伤机制中病毒载量跟免疫炎症反应存在协同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IM 的肾损害研究多是已经发生临床肾脏损害的病例[12],而关于IM 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却少有研究。尿五蛋白作为早期肾脏损害的指标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根据尿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以及电荷性质,普遍认为IgGU、TRU 可做为肾小球损伤敏感标志[13]。而MA 升高对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均有提示作用[14]。临床上已将MA 做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肥胖患者等早期肾脏功能受损敏感指标[15]。而尿蛋白α1MG 和β2MG 升高则是反应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的可靠指标[16-18]。故监测尿五蛋白不仅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还可进一步提示肾脏损害的部位。本研究发现,尿蛋白MA、IgGU 与EBV 核酸载量呈正相关性,提示EBV 核酸载量跟早期肾脏损伤有关,尤其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相关研究揭示部分多系统损伤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非典型肺炎病毒等可通过上调APOL1 基因或者直接影响足细胞功能导致肾小球损伤,关于EBV 对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19]。此外,本研究发现尿蛋白α1MG、β2MG 与CD4+T/CD8+T 细胞比例存在负相关,揭示了IM 患儿免疫应答中CD4+T/CD8+T 值减低和早期肾损伤也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早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
研究发现,IM 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亦跟病毒激发的免疫反应有关[20]。本研究发现肝功能异常组尿蛋白α1MG、β2MG 水平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原因可能是发生肝功能损害的IM 患者T 淋巴细胞激活程度更高,以致CD8+T 细胞升高,CD4+T 降低,出现CD4+T/CD8+T值进一步降低,导致细胞免疫反应强烈,体内出现大量炎性因子,造成各脏器免疫损伤。进一步证实了间接免疫损伤在IM 患者发生多器官损害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资料多属于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精度和效率会下降,关于IM 患者具体早期肾脏损伤机制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IM 患者发生早期肾损害与EBV 核酸载量以及免疫应答均存在一定相关性,EBV 核酸载量主要与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相关。而合并有肝功能损害的IM 患者CD4+T/CD8+T 值进一步降低,且更易出现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由于IM 患者发生早期肾脏损害情况不易被发现,但尿五蛋白可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肾损害以及判断肾损害部位、程度。因此,通过检测尿五蛋白有助于早期识别IM 患者的肾脏受损情况,可及时对症治疗和保护肾脏功能,对患者的预后、预防进一步发展为不可逆肾功能损害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