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3-09-21 14:28容燕燕柳州市融安县文化馆
艺术品鉴 2023年14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造性中华

容燕燕(柳州市融安县文化馆)

一、坚持古为今用,不断创新

文化自信是一种最根本的、最深刻的、最持久的力量,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这波澜壮阔的世界中立足。在世界文化的浪潮中,一是要加强自己的文化力量,提高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二是要防止被文化的浪潮冲刷,文化发展是一个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严峻考验,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还要加强自己的文化防御,同时也对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根脉的坚固程度进行了直接的考验。悠久的历史积累和深厚的文化根脉,不断延续的民族精神和执着于心中的信仰追求,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屹立不倒的深层原因。当今中国在国际文化浪潮中能够屹立不倒,是因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思想与方针,是我们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我们在其一百多年的努力中,始终重视并汲取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并将其与各个时代的历史主题、时代精神相结合。

历史与现实说明,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但是,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把理论、实践、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一种“守正”的态度,以一种古为今用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中去,使它在新的发展道路上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坚定继承与发扬

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不是简单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是要在继承中弘扬。要坚持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中,传统文化出现了“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所谓创造性继承就是要使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是要抛弃传统、照搬照抄,也不是要回到过去、重温过去,而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造性转化”主要指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进行继承与发展,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方式,而“创新性发展”则是指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我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深入研究、充分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我国拥有5000 多年文化历史,创造了丰富又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十分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把“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治理基础,从而形成一个全面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格局。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国家制度的优势,把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把它列入我们的经济、社会、文化、体制、机制,以及其他相关的工作计划之中。我们要重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充分发挥优秀传统道德在中华文化中的熏陶作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引领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向美。以提高中华文化的认同、国家的认同和民族的自豪为目标,我们将继续做好文物和考古学的工作,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进一步研究和解释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模式和共同体的历史,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坚持以摸清文化资源家底为着力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对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整理,让文物来说话,让历史来说话,让文化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提高自己的民族情怀。开展《中华文化资源大普查》,对可移动文物、古籍、艺术馆、戏剧等进行全面调查,提高我国文化遗产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度。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76.67 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的国家可移动文物,87 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科文组织的名录中,我国已有42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56 项已获成功申报,位居世界第二。到2015 年为止,已有348 个地方戏曲。到2020 年,我国已完成了227 万多本古籍的普查和注册工作,完成了全部工作的94%,已累计出版古籍文献资料72,000 种。初步建立了全国艺术收藏品数据库。当前,对各种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的普查复核、数据补充完善和动态调整的工作正在不断地进行,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科学保护有了可靠的支持,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和转化利用也逐渐进入到了快车道上。

我们要以重点工程为引领,集中力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得更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围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确定“国家古籍保护”“中华经典诵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乡村保护”等15 项“重大工程”。通过这几个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使一些濒临灭绝的传统艺术得以挽救,一些古老的手工技艺得以传承,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把中华文明同其他国家的文明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高层交往,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到2020 年为止,我们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 个中国文化机构。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一家文化机构,在西班牙有一家分支机构,叫“中国艺术”,这是一个由中国艺术家主持的、为全球华人艺术家提供服务的国际平台。中国艺术机构已经在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为当地华人艺术家提供服务,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要促进国际人文交流,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要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国际中文教育基地和国家汉办设在海外的机构。希望各国朋友支持中国文化事业发展,支持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要进一步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推动文化走出去,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从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高度出发,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用我们的文化滋养世界,让不同国家的人民相互了解和尊重。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标,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在这方面,我们有不少优势和条件。

四、要坚持创新的转换与创新的发展

在新的时代、新的道路上,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继承和发展的根本原则。中华优秀文化要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就必须通过创造性的转换和创新性的发展,为“以文化人”这一时代使命服务。在传承的载体方面,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通过流传下来的文献、文学、文物等载体来表达历史记忆和价值,更是通过人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生产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使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其传承的时态而言,主要是以“当下进行”的方式,以“薪火传承”的动力形式存在。

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基因与现代文化的契合,与现代社会的和谐统一。换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时代的要求,把握时代的精神,运用时代传播媒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内容的转换,在新的内容上,对老的内容进行更新,对旧的内容进行改造,对新的内容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活力,增强其应有的影响,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注重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根源在于它蕴含着与现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文明历史基因。而在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则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的基础上,以新的观念、以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表现形式,融入了时代的精神因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创造了很多宝贵的价值观,也创造了很多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价值观念和表现形式中,不仅包括了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与人类文化生产和生活实践有关的大部分内容,而且还集中了历代先贤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读书阅世等方面所拥有的善巧的经验智慧和思考方法。

这些价值观及其表现,一方面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治理与人伦生活提供智慧与参考,例如,在我们国家,自古就有“民昭明,协和万邦”的世界秩序观,墨子主张“国与国,人与人”,应“兼爱”,“交相利”,这对我们建立“人与人、人与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另一方面,将时代精神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能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的思想内涵,丰富其新的表达形态,更加接近于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精神,进而形成一种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既有中国人的精神气度,又有中国人的个性特征的新的文化观念与实践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浪潮中立足的根本支柱,它不能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存在物,而是应该而且必须从历史的深处进入现代社会,显示出它不可缺少的、超凡的现代价值,因此,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努力激发其活力,以更深层次的方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还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毫无疑问,需要。但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要树立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中华文化不仅对中国人民具有重大意义,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超越国界、超越民族和超越历史的价值。我们要以自信的态度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精神,并从中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使其成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二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并以之作为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价值,首先表现为它所蕴涵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方面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价值,是作为民族精神载体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是作为社会发展动力之源的科学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力量之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和当代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首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民至上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安民必安,乐民必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都是我们在新时代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都是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

四是要以创新精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的两个基本途径,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把握的两个基本点。

“我们说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目的就是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同时,还要有选择性的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时,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总之,我们要在全面、深刻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基础上,以创新精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指的就是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对现在仍然具有参考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从而使它们焕发出勃勃生机,创新发展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补充、扩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更具影响力、更具吸引力,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又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走出国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巩固我国在世界文化浪潮中立足的重要一环,经过创造性的转换、创造性的开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时代价值,才能把它推向世界,丰富人类文明。

我们应该通过创新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忠于祖国,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进取心,“孝悌忠信”的礼义廉耻的荣辱观,转变为现代中国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开拓创新的途径,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传统和现代,实质和表现形式,历史作用和实践价值之间的关系,为传统和创新的转换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要从提升解释研究水平,加强遗产保护利用,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实践培养,完善弘扬体制机制,优化传承创新环境,多措并举,积极探索转化创新之路,努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迈上新的一步,迈上新的台阶,做出新的成绩,最终一定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也一定能对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守发展方向的“正”字,这样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不会犯颠覆性错误,唯有顺应时代的步伐,贴近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变革和发展的“新”,才能真正把握时代,走在时代前列,守正创新,赓续中华优秀文化,展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征,要构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创造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光辉,提供了坚实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造性中华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