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 朱芳芳
2023年1月6日,黃燕在2022年度海南省“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发布仪式现场
黄燕 汉族,江苏宜兴人,1974年2月出生,现为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获评2022年度海南省“最美拥军人物”。
丈夫陈刚,1992年9月入伍,现为驻海南海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燕儿,祝贺你获奖,这些年辛苦你了……”当得知儿媳黄燕获评2022年度海南省“最美拥军人物”消息时,婆婆在第一时间给黄燕打来电话。
听了婆婆的一番话,黄燕有些想哭的感觉,她深吸了一口气,调节了一下情绪——和丈夫陈刚结婚24年来,为了支持他的飞行事业,自己像一只迁徙的“燕子”,追随丈夫从江南到东北,又从东北到海南,辗转多地,自己的工作也随之历经7次调动。就像婆婆说的那样,这份荣誉,来之不易。
黄燕和陈刚都出生在江苏宜兴,从小就认识,两人还是初中同学。1992年9月,陈刚考上了某军校,黄燕当时就读于一所卫生学校。毕业后,陈刚成为一名海军航空兵飞行员,黄燕在江苏宜兴一所乡镇医院当妇产科医生。两人工作地点相隔千里,没有交集。直到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上重逢,两人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话题,分别时就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当时通信还不发达,两人靠鸿雁传书增进了解。在黄燕眼里,陈刚善良又热情、认真负责有担当;在陈刚眼里,黄燕温婉动人,柔情似水。尽管是异地恋,但两个人的感情慢慢稳定下来,距离让思念与日俱增。
起初,黄燕的父母并不赞成女儿的“军恋”。黄燕的母亲和陈刚的父亲曾是同事,相互都了解对方家庭情况,她认可陈刚的人品和能力,但想到女儿以后要成为一名军嫂,她的心里却不太舍得。母亲劝黄燕:“嫁给军人就意味着要吃很多苦,你真的不再想想吗?”
黄燕不怕吃苦。在她心里,只要有爱在,苦也会化成甜。父母见劝不动黄燕,也就送上了真挚的祝福。1999年4月,黄燕和陈刚步入婚姻的殿堂。
2016年2月,黄燕一家
结婚后,两地分居的夫妻俩聚少离多。2000年1月,他们的儿子出生。当时陈刚正在外地执行任务,3个月后,他才回家见到儿子第一面。陈刚很愧疚,但黄燕宽慰他:“你守护国家,你的‘后方由我来守护。”
2003年,为了更好地支持丈夫的事业,黄燕毅然放弃了家乡熟悉的生活,随军来到山东某地。2006年的一天,黄燕的公公在江苏老家意外受伤,需要照顾,而婆婆身患多种疾病,行动不便。于是黄燕又带着儿子回到老家,并选择在家附近的镇医院上班。
2008年,陈刚因工作调动到了辽宁某地。2012年,组织考虑到陈刚的实际情况,为黄燕在部队驻地争取到一个应聘某医院医生岗位的机会。这时候公婆身体好转,生活可以自理,黄燕决定再次北上。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黄燕赢得了这份工作,更让她开心的是,一家三口团聚了。
相聚却总是短暂的。陈刚经常要到外地执行任务,有时一走就是大半年。作为某部副团长,他把心思都放在了团队的发展和飞行任务上。当时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忍不住抱怨爸爸陪自己时间太少:“感觉我像是生活在单亲家庭……”
每到这时,黄燕就会开导儿子:“爸爸是飞行员,他非常热爱飞行事业,保家卫国是他的使命。其实,爸爸也非常爱你,也很想多陪你。但我们是军人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你要多多理解和支持爸爸。”
对儿子,黄燕一直心存愧疚。儿子小时候,她在医院值班,就把儿子带在身边。她工作,儿子在旁边写作业。偶尔陈刚回来,儿子先是像看陌生人一样盯着他,没过多长时间,陈刚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刚熟悉没多久,陈刚又要走了……在儿子心中,爸爸一直是“缺席”的角色。
黄燕记得带着孩子刚到辽宁的时候,不仅要适应东北的气候和饮食习惯,还要帮儿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那时儿子身材瘦小,在学校有些自卑,不太愿意与同学交流。黄燕劝慰儿子:“跟同学们多接触,展现出你的长处、表现出你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的诚意,时间久了,你就会融入他们中间的。”
为了帮助儿子成长,也尽快适应新环境,黄燕一有空就会带儿子练习打篮球或踢足球等,增强体质。陈刚出差回家后,也会陪儿子跑跑步、拉拉单杠,增进父子的感情。一个学期以后,儿子体质增强,和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成绩进步明显。
2015年,一纸调令,陈刚又奔赴海南。一家人再次面临两地分居的生活,有朋友和黄燕开玩笑:“为陈刚付出了这么多,你这只‘小燕子还是难以追上‘雄鹰的步伐啊。”
2017年,陈刚被调到海军航空兵某部,这是一支在王伟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重新组建的部队。陈刚和王伟相识,两人曾经一起参加过演习演训。王伟牺牲后,陈刚一方面为失去一位好战友深感惋惜,另一方面也暗下决心,随时为保家卫国、击败来犯之敌做好准备。
这一年,黄燕和儿子选择暂且留在辽宁,因为儿子正面临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高考。在高考临近的那些日子,很多家庭都变着花样给孩子做早餐,补充营养。黄燕在医院的工作十分忙碌,每天只能给儿子准备“标配”早餐——牛奶加面包。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黄燕多希望陈刚能从海南回来参与一下,帮儿子出主意、做“参谋”,但这回轮到儿子劝她:“爸爸对我的中学学习状况也不太了解,咱们还是别让他费心啦。”黄燕一想也是,后来母子俩认真商量,查阅资料,又咨询了老师,填报了长春的一所理工类院校。
儿子如愿到大学就读后,越发成熟,对“缺席”的父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性格阳光、活泼,品学兼优,在大四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看到儿子努力上进,黄燕觉得很欣慰。
2018年,黄燕跟随陈刚的脚步来到海南。经过层层考核,她成为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的一名产科医生。在新的岗位上,黄燕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工作。她视病人为亲人,热情对待、耐心接诊,细心研判、精心施治。来海南工作4年多,黄燕以工作业绩和服务态度赢得了同行的尊重、产妇及家属的好评。
“你今天的这几项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别紧张,放轻松。记得按时来医院做孕检就好。”在产科门诊,黄燕经常会遇到焦虑的准妈妈,她总是想方设法拂去她们心头的担忧。
黄燕喜欢和前来做产检的孕妇们聊几句。一来能多了解她们的孕期状况,二来可以缓解她们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对那些独自来医院做产检的孕妇或无丈夫照顾的产妇,黄燕总会多一份关心,因为她们中间很可能就有军嫂。同为军嫂,她更能感同身受,体会其中的不易和辛酸。
还是在辽宁某医院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值班,細心的黄燕发现产房里有个年轻孕妇眼角总带着泪花,有时还伤心地哭泣,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一名老妇人。出于职业敏感,黄燕主动与年轻孕妇交流,了解到她是军嫂,丈夫因执行任务不能在她身边陪产,老妇人是她的婆婆……黄燕热情地给她讲述了自己当军嫂的经历,她听了既亲切又感动。因军嫂顺产不成功,在她和婆婆的请求下,黄燕又和同事调了班,为这名军嫂进行了剖宫产,最终母子平安。他们出院后,黄燕还专门打电话去了解母子的健康状况,指导那名年轻军嫂如何进行婴儿哺育,叮嘱相关注意事项等。对她的电话咨询,黄燕也总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
在黄燕居住的部队大院,也有很多年轻的军嫂。作为“过来人”,加上又是妇产科医生,黄燕总是主动为有需要的军嫂或军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战士小吴的妻子小蒋是一名随军家属,怀孕后因为不适应海南的水土气候,妊娠反应明显,小吴又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常常陪伴在她身边。黄燕知道后,主动找到小蒋,帮她制定孕期食谱,利用休息时间陪她做孕检,直到孩子平安出生……在黄燕看来,能够利用自己的业务专长尽可能给军嫂们温暖和关爱,就是她对拥军的表达方式。
来到海南后,黄燕依然难得和陈刚见上一面——他大多时间都是在远离海口的某地训练,偶尔回家,又逢黄燕在医院值班。2021年,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前两年一直没回过家。三口之家,逢年过节也只能在电话或视频里进行三方通话,互相问候。
黄燕已和陈刚约好,2023年春节假期,他们继续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把阖家团圆的机会,让给更有需要的同事。“儿子打算今年到海南过年,但是我和他爸爸都要值班,只能让他自己照顾自己喽,好在他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啦。”黄燕笑盈盈地说。
(朱芳芳单位: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