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

2023-09-20 12:34郑代明钟吕祥蔡再鑫吴晓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核酸母婴变异

郑代明 钟吕祥 蔡再鑫 吴晓玲

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自2019 年在全球大流行以来[1],已历经三年余。该病毒一直在不断变异,但从2021 年11 月至今,国内、外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仍以Omicron 变异株为主[2,3]。由于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强[4,5],此次感染人群更加广泛,尤其是儿童感染的例数较以前明显增多[6,7]。新生儿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特殊群体,目前国内对其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其转归等报道资料较少,且报道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也具有一定差异。

2022 年12 月26 日,我国将新冠病毒感染改为乙类乙管性传染病,2023 年2 月后,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的病例数也在逐渐减少,但目前国内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仍在散发。5 月份以来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的人数又出现增加现象。2023 年5 月5 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称当前新冠病毒在全球多数国家均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流行仍较明显,全球范围内每周仍有数千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对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的监控、诊治和预防加以重视。我院新生儿科于2022年12月23日~2023年3月17日共收治27例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以期为医学工作者对新生儿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以及其他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22 年12 月23 日~2023 年3 月17 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7 例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出生日龄≤28 天。②咽拭子结果示新冠病毒检测核酸阳性。③诊断标准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8]。④患儿母亲孕晚期确诊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新生儿出生后符合新冠病毒肺炎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

1.2 方法收集27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出生胎龄、生后日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分析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符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2)表示;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27 例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患儿中,25 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2 例由本院产科转入。男15 例,女12 例;出生胎龄39.2(38.9,41.2)周;出生体重3 215(2 815,3 820)g;入院日龄14.5(8.5,23.5)d。社区获得性感染患儿均有明确接触史(患儿家属或保姆);产科转入患儿的母亲在孕晚期均有明确的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史。27 例患儿均足月、顺产,无窒息、宫内窘迫史。除2 例临床考虑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母婴垂直传播外,其余产前、产后均无其他感染病史及出生缺陷史,均为母乳喂养。

2.2 流行病学史25 例社区获得性患儿核酸检测均阳性。2 例产科转入患儿核酸检测均阴性,患儿母亲在孕期发生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均在1 周内临床痊愈,无其他疾病史及感染史。其中1例40+3周出生,出生体重4 250g,母亲在孕31 周时确诊为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患儿出生后轻咳、喉中痰鸣,结合血常规、胸部CT(见图1)及母亲感染史,临床考虑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另1 例39+1周出生,母亲在孕32 周确诊为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患儿出生后气促、喉中痰鸣,结合血常规、胸部CT(见图2)及母亲感染史,临床考虑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

图1 出生胎龄40 周+3 新生儿胸部CT 表现

图2 出生胎龄39 周+1 新生儿胸部CT 表现

2.3 临床表现

2.3.1 临床症状、体征 27 例患儿中,发热23 例,鼻塞、打喷嚏10 例,流涕3 例,咳嗽7 例,喉中痰鸣10例,气促1 例,纳差6 例,呕吐3 例,腹泻8 例。肺部感染13 例,1 例气促,发绀、肺部闻及干性啰音及细湿性啰音;6 例肺部可闻及少许干性啰音或少许痰鸣音;6 例仅呼吸音粗。

2.3.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27 例患儿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2(5.1,15.3)×109/L、血红蛋白147(136,172)g/L;血小板计数262(152,332)×109/L、C 反应蛋白均正常、血培养均阴性、TORCH检查均无异常。呼吸道病毒十三项(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H1N12009、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季节性H3N2 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及偏肺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

27 例患儿均给予胸部CT 检查,13 例符合肺炎X 线征象,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部分有斑片状模糊影。其中6 例胸片有明显影像学改变,给予胸部CT 检查,显示两肺有大小不等的片状磨玻璃影、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及实变影。

2.4 治疗转归入院后给予补液、对症支持治疗,6例肺部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布地奈德0.5mg、异丙托溴铵125μg 雾化吸入,2 次/日。1 例给予空氧混合仪鼻导管吸氧,所有患儿均未针对性的进行抗新冠病毒用药。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均消失,住院时间9(6,12)d,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核酸检测2 次阴性后出院。

出院1 周后电话或门诊随访,患儿均未出现异常表现。肺部感染者仅1 例出院后有轻咳症状,按照住院期间雾化方法继续治疗2 周,症状消失。6 例胸部CT 异常者,1 个月后复查胸部CT,4 例(社区感染)基本恢复正常;2 例(考虑垂直传播)3 个月后复查胸部CT,影像学表现好转,但均未完全恢复正常。

3 讨论

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在全球已流行1 年多。其传染性增强,但毒力较之前的阿尔法(Alpha)、贝塔(Beta)、德尔塔(Delta)等毒株减弱[9]。国内关于成人和儿童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报道较多。新生儿既是新冠病毒易感人群[10],也是免疫力较弱的特殊群体,其感染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转归不同于成人及其他年龄段的儿童,国内报道的现有资料中也各有差异。所以,尚需对大样本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

本研究中,25 例患儿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来自于社区,均有明确的感染途径,与国内、外多个研究相一致[11~15]。另2 例为我院产科出生后即转入,其母亲在孕晚期均做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查,确定为新冠病毒Omicron 株感染,均有发热、流涕、轻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经特殊治疗,1 周后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孕期均无其他感染史,既往无其他疾病史。1 例胎龄40+3周患儿,出生后仅有轻咳,喉中痰鸣,胸部CT 可见两肺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肺部外周胸膜下可见密度增高的磨玻璃影,左上肺可见片状实变影。另1 例胎龄39+1周患儿,出生后即出现气促、呻吟,胸部CT 两肺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肺部外周可见密度增高的磨玻璃影及少许实变影。2 例患儿血常规显示:白细胞、C 反应蛋白正常,血培养、TORCH、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查均正常。综合考虑,上述2 例新生儿为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传播途径考虑为母婴垂直传播。出生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考虑为感染时间过长,错过了核酸检测的时间窗口期。

新生儿新冠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多为水平传播,对母婴垂直传播目前国内、外尚存争议。国内一项研究报道[16],11 例确诊的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新生儿中2 例在出生后1 天内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分娩期间母亲、医护人员等均与新生儿进行了严格的防护感染措施,分娩后即进行了母婴隔离,综合考虑,该2 例患儿为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国内多项研究提示,尚无确切的依据证实母婴之间存在垂直传播,但也尚未证实及完全排除母婴之间不存在垂直传播。而国外有多项研究支持母婴垂直传播,Boly 等[17]报道3 例新冠病毒感染的早产儿中2 例证实为母婴垂直传播。Alzamora 等[18]报道1 例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重产妇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出生后16h 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考虑为母婴垂直传播。另两项国外研究[19,20]同样支持新冠病毒可母婴垂直传播。国内报道的母婴垂直传播病例极少,母婴传播的依据尚不充分,可能与国内新生儿新冠病毒感染研究的样本量小等因素有关。因此,新冠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问题,尚需大样本、多中心进一步的研究。

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较以前其他流行毒株毒力弱,成人和儿童感染后多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新生儿为免疫力较弱的群体,感染后易出现肺部感染。本组报道的27 例中,肺部感染13 例,占总病例的48.1%,与国内已报道的疫情早、中期资料不同,可能与疫情流行时间以及报道病例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当时流行的季节等有关[21]。本研究显示,除4 例无发热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最高38.6℃,多不伴寒战。肺部感染者以咳嗽、喉中痰鸣为主,仅1 例出现气促,肺部体征少,多为干性啰音及痰鸣音,少部分患儿影像学改变明显。

由于新生儿年龄段的特殊性,在感染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后,治疗方面主要以物理降温,雾化吸入抗炎止咳、化痰以及吸氧等对症处理,个别合并细菌感染者,需给予抗生素治疗,一般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综上所述,新生儿是新冠病毒Omicron 毒株感染的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主要为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目前报道较少,还存有争议。新冠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新生儿后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以发热、鼻塞、流涕为主;下呼吸道肺部感染可出现发热、咳嗽、喉中痰鸣,个别严重者可有气促,听诊肺部体征少,胸部影像少部分可有明显的改变。目前新冠病毒Omicron 变异株仍在散发流行,新生儿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对以后的长期影响尚未完全阐明,仍需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核酸母婴变异
测核酸
全员核酸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变异危机
变异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变异的蚊子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